聽人勸,吃飽飯,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中,老祖宗留下了無數的經典名言,都凝結著老祖宗的智慧。
老人們經過的事多,走過的路多,接受過的歷練多了,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也就深刻得多了。這些口耳相傳的智慧,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去領會。
當今世界,中西融合、物慾橫流,卻偏偏忘了老祖宗的智慧。其實,這是現代人不夠快樂的來源。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生存智慧,被現代人棄之如敝履,真是可惜。
以下是老祖宗傳下的四句真言,字字珠璣,句句經典,四十歲前讀懂,可以少奮鬥二十年!
一、做一行,怨一行,到老不在行
在每個行業裡做不了多長時間就開始抱怨它,直到老了,卻是每一行都不精。
那些做事浮躁、沉不下心的人,總是覺得這不好那不好,換這個行業換那個行業,結果卻是一事無成。
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是任何一個行業要想做到「狀元」的水平,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狀元一年甚至幾年才出一個,一定是從小就對讀書下足了功夫,才可以登上金鑾殿受到皇帝的親自封賞。
每一個行業都是如此,如果你從事某一行,整天都是在抱怨這個行業,而不是腳踏實地的努力,那麼到老了你仍然做不好這行。
二、寒蟬抱枯木,泣盡不回頭
一隻喜鵲勸說蟬在冬天來臨前蓋好房子,蟬卻說不著急,等到秋天也不遲。就這麼一直磨蹭,冬天降臨,喜鵲早就躲進了溫暖的房子裡。只有蟬還死死地抱著早就已經幹了的樹枝在流淚,它還想再唱一遍那首夏天的讚歌,不過它再也發不出聲音來了!
做人不能像那隻一味貪圖享樂,至死也不思改悔的禪。貪圖享樂也是一種貪念,要戒!
三、書本不常翻,猶如一塊磚
書本不翻的話只能像一塊磚頭,當作墊腳的功能,而沒有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富蘭克林說過:「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培根說過:「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
有書不讀,猶如守著金山卻熟視無睹,最為讓人可惜。
四、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元秦簡夫《東堂老》一折:「自從俺父親亡過十年光景,只在家裡死丕丕的閒坐,那錢物則有出去的,無有進來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光是消費而不從事生產,再多的財富也會很快耗盡。
沒有勤儉節約的精神,在富裕的家也會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