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老北京人的兩座財神廟,遊人多,道士收入多
老北京的講究多,特別是進入臘月門以後,各種祭拜活動頻繁。這其中,雍和宮、財神廟、隆福寺是最受人們追捧的。
特別是商家,要趕在適合的日子裡,來財神廟裡感謝一下對過去一年的關照,同時期待新的一年繼續得到庇護。
每年正月裡的祭財神,無論是商家還是尋常百姓,都是必不可少的,這裡面寄託著普通老百姓對來年好日子的期盼。在祭拜之前,各種採購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街頭生意好的時候。
老北京有兩個財神廟,都是跟著北京城建設的時候一起出現的。一個是五顯財神廟,俗稱五哥廟,這裡面供奉的是趙公明及其手下的四位部將。在蓮花池附近。每年正月初二祭財神時,這裡是香火最盛的地方。
另一處財神廟是黃瓦財神廟,在北鑼鼓巷南口東側。當時流行「爭燒頭柱香」,很多生意人半夜就來廟外排隊。
財神有文財神和武財神之分,祭拜的方向和場合是不一樣的。但是,人們的熱情都一樣。
每年祭拜的時候,財神廟裡都會舉辦廟會,很多大戶人家的小姐,也是這時候得以出來約會情郎。
這時候最忙的還是廟裡的道士們,這是他們一年中工作最繁忙的時候,當然香油錢也最多。
最賺錢的生意當屬請福的儀式了。也就是來燒香的人,從財神廟裡請一些寫著「福」「壽」字樣的剪紙或者金元寶等帶回家,這就是最好的心理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