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易,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易經的體例。易經的體例分為五個方面:卦畫(卦象),卦辭(繫辭),彖辭,象辭和爻辭。所以說「易者,象也」。「彖者,言乎象也」。「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我們知道八經卦的卦象分別是: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艮為山,離為火,坎為水,兌為澤,巽為風。古有八卦為經卦,兩卦相重為六十四卦,稱為別卦,又稱為重卦或復卦。這樣由八種自然現象就衍生出更多的自然事物。
因為別卦是把兩個經卦上下組合而來,我們把位於下面的經卦叫內卦或下卦,上面的叫外卦或上卦。這樣別卦就有了六個爻位,所以又叫六爻卦。
別卦在讀卦的時候,應該先讀外卦再讀內卦,不過讀的時候不能讀八卦名稱,而是讀八經卦的卦象。如豐卦,外卦為震,內卦為離,應該讀作雷火豐。再如中孚,外卦巽,內卦兌,讀作:風澤中孚。如此等等。
別卦的每一爻都有序號,最下面的是初爻,往上依次是二爻,三爻,四爻,五爻,最上面是上爻。畫卦的時候也要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寓意腳踏實地遵循規律人才能探索天道。一般來講上爻和五爻代表著天的陰陽,三爻四爻代表人的剛柔,初爻二爻代表地的仁義。
除了排序的數字還有代表陰陽的數字。我們知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陰陽是兩儀,四象是什麼呢,四象就是老陰,少陽,少陰,老陽。《易經》中用六代表老陰,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九為老陽。至於為何老陰為六,老陽為九的說法有很多,個人比較傾向的說法是坤卦六斷故為六,而老陽乾卦有三橫,再加上坤隱而不顯的六畫,故取九。卦爻上只取用了六表示陰,九表示陽。
把陰陽數字和序號組合起來就是每一爻的名字。如「火風鼎」卦,第一爻為陰就叫初六,第二爻為陽,名九二。第三爻為陽,九三。第四爻為陽,九四。第五爻為陰,六五。最上爻為陽,上九。
除此之外,對每一爻的看法以及相鄰爻之間的關係也非常有趣,我們後面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