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還了10年大清就亡了,剩下的錢,民國是怎麼解決的

2021-01-13 讀文增益

19世紀的末期,慈禧太后妄圖通過利用山東的民間武裝組織「義和團」來對付西方列強,卻不想要自己多出一分錢。而義和團發動了一場名為「扶清滅洋」的農民運動,初期確實粉碎了西方列強們妄圖瓜分中國的計劃,也在一定程度上的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

可未曾想到的是,這一運動也加速了西方列強們的行動。他們開始準備快刀斬亂麻,在1900年的時候,就以鎮壓義和團運動為藉口。挑起了聯軍侵華的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的一段屈辱史。

毫無疑問,慌不擇路拋下國民逃跑的慈禧太后怎能抵擋列強侵華的腳步。這場戰爭大清輸了。而西方列強們則在經歷過一系列的談判之後,促使中國在次年,也就是1901年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

而此條約之中主要是規定了四個內容,其一是將背景的東交民巷定為使館界。其二是保證清朝的百姓不參加任何的反帝運動。其三是允許各國派遣軍隊駐紮在中國山海管鐵路等沿線要地。而第四條,也是重點中的重點就是「賠款4.5億兩白銀」。

中國當時共有4.5億國人,便是要求中國每一個國人要賠償列強1兩銀子。這不僅僅是賠款數額巨大的問題,同時這也是西方列強當時對清政府的侮辱,對國民的侮辱。但腐朽的清政府當時無奈只能籤訂下這條約,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且清政府當時財政緊張,並不能拿出這麼多白銀。於是只能和各列強商量分期付款,並表示在39年內還清。而本金加上利息,西方各國將總額算為了9.8億兩白銀。雖說並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算的,但清政府也沒有表達出任何異議。

但是眾所周知,1912年的時候清朝就已經被推翻。民間有句話叫做「人死債消」,那麼國家亡了債是不是也消了? 西方列強們可沒有那麼的好心,後來的掌權者被要求繼續承擔這一筆債務。

直到1914年一戰爆發之後,中方因為勞動力豐富。成為了世界各國都想要拉攏的同盟,於是各國都表示在賠款暫緩五年,同時不算利息。而中方也以「以工代兵」的方式,像海外輸出了數十萬的中國勞工的代價獲得這樣的待遇。

幸而在一戰結束之後,中方處在了戰勝國的位置之上。而一戰之中德國與奧匈帝國為戰敗國,作為戰勝國的中國自然而然的就將對德國以及奧匈帝國的賠款廢除。後俄國的「十月革命」爆發,變為了蘇聯。在外交團隊的幹涉之下,蘇聯在1920年主動要求了廢除此不平等條約。

在這之後,剩餘的國家比如法國,英國,義大利,比利時等等國家也緊隨其後聲明退回賠款餘額。美國也宣布將部分金額退回,並挪出部分的賠款用於培養中國的留美血統。現今自歷史上可看到的那些公費留美的學生,其費用均是來自於當年的賠款。

而在此之後,11個侵華國家中一直堅持索要賠款的國家就是日本。「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還在賠款。「淞滬會戰」打的那樣慘烈還在賠款。一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後,蔣公才停止了對日賠款。

據統計,自1923年至1937年的整整14年之間。中國對日賠款的總額佔據了《辛丑條約》中庚子賠款規定的99%,幾乎是對日100%的完成了庚子賠款的人物。自這可以看出,中國在這些年真的算是全球誠信的第一家。

相關焦點

  • 大清專職的補鍋匠,縫縫補補延續著大清的生命
    梁啓超在《李鴻章傳》,稱:鴻章必為數千年中國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李鴻章必為十九世紀世界歷史上一人物,無可疑也。梁啓超說他「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我想,如果沒有李鴻章,沒有張之洞等的努力,大清或許會早亡好多年。觀之李鴻章的一生,興辦洋務,促興實業,擴辦海軍每一筆都是在位清朝這位病入膏肓的老人輸入營養,但是最終卻沒能救回這個曾經的東方巨龍。
  • 《辛丑條約》規定了49個地方「停止科舉5年」,看看都是哪裡?
    《辛丑條約》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鎮壓義和團運動後,清政府為保住自身統治地位,和列強們籤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這個條約可以說是標誌著中國徹底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那《辛丑條約》主要說了些啥呢?
  • 庚子賠款分39年還清,10年後清朝滅亡,剩餘的賠款哪去了?
    、奧匈帝國等11個國家在北京籤署了恥辱的《辛丑條約》。 恥辱的庚子賠款 《辛丑條約》除了限制中國人的反洋的條例和外國人在華享有的種種特權之外,最為沉重的就是那數額龐大的賠款。 上諭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此四百五十兆系海關銀兩,照市價易為金款,此市價按諸國各金錢之價易金如左……本息用金付給,或按應還日期之市價易金付給。
  • 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與天幹地支有關
    實際上,我們已經接觸和很多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了,只是我們還沒有清晰的認識到,例如,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幾件大事情:甲午戰爭、戊戌變法、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你知道嗎,這些大事情統統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來進行的;如果不知道的話,剛好我想要分享下中國的天幹地支紀年方法,希望分享完成後
  •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
    為什麼有人說,清朝之亡,並非亡於辛亥革命,而是甲午戰爭?明實亡於萬曆?清亡於甲午戰爭?關於明朝的滅亡,史學界有種說法,叫「明亡實亡於萬曆」。萬曆即明神宗朱翊鈞,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鈞是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 大清國?大清帝國?
    中國,中華大清國,大清、大清國,大清帝國,中華,這幾個名字幾乎是串著用的。康熙二十八年,為了解決沙俄向東擴張而引發的邊界爭端,清朝和沙俄籤訂了具有現代國際法性質的邊界條約,即《尼布楚條約》。碑文上所著:大清國遣大臣與鄂羅斯國議定邊界之碑……凡山南一帶,流入黑龍江之溪河,盡屬中國……中國所有鄂羅斯之人,鄂羅斯所有中國之人,仍留不必遣還……由此可以看出,在最早的《尼布楚條約》中,「大清國」和「中國」是等同的,
  • 大清已經亡了108年,為啥還有人在守皇陵?國家給他們發薪水嗎
    但是縱觀歷史,清朝從被推翻到現在已經108年了,朝廷已經不在了,但是這個清朝皇族的陵墓仍然被人看守著,那麼誰來給他們發工資呢?令許多人驚訝的是,儘管大清已亡,但他們的皇陵卻始終被守衛者。當清王朝被推翻時,中華民國承擔了這個使命,所以此時的清皇陵仍有守衛,工資自然由民國政府發放。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中華民國本身也在風雨飄搖中,還有什麼精力去管這些皇陵?
  • 甲午戰爭、庚子國難都能挺過來,為什麼慈禧一去世,大清就亡了?
    你方唱罷我登場,我方唱罷他登場,背後卻是慈禧太后在坐鎮指揮,大清也就這樣在風雨飄搖中繼續漂泊。 但,慈禧老太太畢竟是人不是神,過了一個生日,吃多了拉稀,活活拉死了,還好,死之前光緒帝先她而去,算是保證了死後不被清算。 可是,為什麼慈禧太后去世也就三年時間,大清就亡了呢?
  • 中國遭起訴,索賠百億:做夢吧,大清早就亡了!
    他說:「我們要跑得比病毒還快!」病毒無國界。這次疫情,早就成為全人類和病毒的戰爭。就像聯合國秘書長說的那樣:「世界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公共衛生危機,我們應相信科學、採信事實,採取前所未有的個人、國家和國際行動。」唯有團結一致,我們才能儘快打贏這場戰爭。
  • 民國時,一文錢和一個大洋大概等於現在多少錢?簡直不敢相信!
    1914年推出的國幣條例,確定以銀元為中華民國貨幣,當時通行的銀元就有10多種,其中外國銀元有鷹洋、站人、本洋等;本國銀元有廣東、湖北、江南、安徽等各種龍洋和吉林幣、東三省幣、奉天幣、造幣廠幣、北洋幣、大清銀幣等。為了整頓幣制,劃一銀幣,於1914年12月及1915年2月, 先後由造幣總廠及江南造幣廠開鑄一圓銀幣,幣面鐫刻袁世凱頭像,俗稱"袁頭幣"或"袁大頭",成了流通主幣。
  • 帝國經理人:史上在華官階最高的洋人,憑什麼掌控大清海關48年?
    國家雖然沒收到錢,海關官員們可都富了。清廷本身腐敗盛行,海關衙門也一樣,腐敗成風,處處潰爛。粵海關巧立名目私設的各種稅費多達70項,所得統統被私分。早在1763年,兩廣總督蘇昌就上奏說粵海關私自設立稅目撈錢,每年私分六七萬兩。羊毛出在羊身上,洋商對此非常不滿,屢次要求減免,但嗓子喊破也沒有回應。除了巧立名目,海關還和商人勾兌,少報貨物,中飽私囊。
  • 疑雲重重的大清丁未錯版銅元,原來是民國八年(1919)後所鑄!
    但是幣面為滿清光緒33年(1907)的丁未銅幣,錯版有點多,而且有的還錯的有些離譜,比如下面這枚有點(也稱為四柱)的丁未十文銅幣,我們會驚訝地發現這枚銅幣的背面竟是一條宣統蟠龍,上面赫然四個大字「宣統年造」。
  • 大清20個藩屬國的結局:10個沒落,有1個王國堅持朝貢到1935年
    這無一不彰顯著大清帝國的強大,以及我中央政權的威力。那麼,曾經二十個藩屬國,他們又經歷了什麼樣的歷史?是否還存在呢? 在這之中,安集延、瑪爾噶朗、那木桿、塔什幹汗國,這4個國家在1857年遭到沙俄的入侵,被迫與清朝脫離關係,而且成為了現在的烏茲別克斯坦的一部分。據記載,這4個國家曾在1759年共同向乾隆皇帝稱臣。 另外,坎巨提土邦也是清朝藩屬國之一,在1761年向清朝稱臣,曾經每年向清朝供砂金一兩五錢。
  • 《地母經》2021年預言解釋分析辛丑年預測
    那麼看看接下來的2021辛丑年,《地母經》又是怎麼說的?  2021年辛丑詩曰:  太歲辛丑年,疾病稍紛紛。  吳越桑麻好,荊楚米麥臻。  春夏均甘雨,秋冬得十分。  2021年辛丑卜曰:  辛丑牛為首,高低甚可憐。  人民留一半,快活好桑田。  「太歲辛丑年,疾病稍紛紛」:疫情進入辛丑年,疾病開始逐漸的平息下來了。「稍」在這裡做「末端」解釋。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中國朝代歷史之清末民國」
    清末民國:   1.時間:1840年—1912年   2.第一任君王:道光帝   3.其他重要君王:鹹豐、同治、光緒   4.建都:北京   5.重大歷史事件:   (1)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或「通商戰爭」,是
  • 39年的分期為何沒能實現?清華大學因此而來
    它是怎麼來的?1900年,這一年是庚子年,義和團打起了扶清滅洋的旗幟,慈禧太后利用這一點,揚言要跟各列強宣戰。結果這幫列強帶著幾千人,就攻佔了紫禁城。打仗跟鬧著玩一樣,義和團也沒有什麼刀槍不入的本事了,幾千洋人帶著幾千清朝的老百姓,就把紫禁城給端了。慈禧太后溜得賊快,但是問題總是要解決的,一直留在這裡可不是辦法。
  • 世界大預言家2021年十大預言,中國辛丑年哪些大事?
    英國大預言家漢密爾頓 -帕克(CraigHamilton-Parker)曾成功預言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也曾預言一種新型病毒2020年肆虐全世界。針對即將到來的2021年,他發出了以下預言:    1、川普命中注定有第二任總統任期,他在2021年只剩下理論上翻盤的機會,大概率事件是四年後捲土重來。
  • 民國貨幣五花八門:"孫小頭"取代"袁大頭"(圖)
    這不禁引起了發現周刊記者的好奇,生活在民國時期的人們,如果需要購物,他們的手裡可能會持有哪些流通貨幣呢?  《南京條約》中的賠款以西班牙銀元計算  民國的歷史開始於1912年1月1日。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一切從新開始。「至少在流通領域,那些從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的外國貨幣仍然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 割地、賠款、籤條約:大清朝是怎麼撐到1912年的?
    晚清是中國人最不願意提及的時代,這個時代中國人受盡了西方的欺辱,差點淪為殖民地,很多人不禁要問:割地、賠款、籤條約的大清朝是怎麼撐到1912年的?首先,因禍得福財政改善。清朝的衰落開始於乾隆帝的後期,乾隆帝在位60年,又當了4年的太上皇,成為中國歷史上實際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乾隆之前,他爺爺康熙帝制定了以康熙50年(1711年)的人丁數為定額,此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就大大減輕了老百姓的負擔,清朝人口開始第一波暴漲。
  • 「尼布楚條約」中,有兩位大臣被稱為「走狗」,其實世人都錯了
    玄燁當上皇帝之後,平定了很多內部的問題,讓南方統一,比如三藩的反抗,還與東部蒙古部落結盟。因此那時大清朝面臨的威脅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噶爾丹勢力,另一個是遠東沙俄對邊境的騷擾。對於這兩個問題,玄燁也選擇了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決,對於噶爾丹,玄燁想和平談判,也就是講和;而面對遠東沙俄對邊境的騷擾,玄燁也同使用武力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