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德州9月25日訊 為拉近德州市各學校與學生家長和廣大市民的距離,讓市民充分了解學校的辦學特點和優勢教學資源,讓家長為子女選擇最合適的就讀學校,大眾網德州站推出《新學期校長訪談》節目,邀請德州市區各學校校長介紹學校的辦學情況,以及新學期學校的最新動態和教學規劃,打造市民了解學校的網絡平臺。
9月25日,《新學期校長訪談》欄目正式上線,首期做客訪談的嘉賓是德州市實驗小學校長劉呈祥。劉校長從「教育生態園」、教育模式和方法、學校管理理念、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配合等方面介紹了實驗小學的工作,並回答了網友的提問。
實驗小學基本情況 德州市實驗小學坐落在市中心,位於中心廣場北首。自1963年建校,有著近五十年歷史,初為「青年路小學」不足550人的普通學校,經1990年的校舍改造,一座5720平米的教學樓拔地而起,自1993年3月更名為德州市實驗小學,現在已是一所教學設施完備,師資力量雄厚的現代化學校。現有49個教學班,3200名學生,教職員工142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5人,小學高級教師120人,研究生學歷10人,大學本科學歷82人。學校是全國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基地學校、中加澳教師專業發展項目(LDC)基地學校、省級規範化學校、省級教學示範學校、省級首批依法治校示範校、省電化教育示範校、省少先隊工作規範化學校、省級文明單位。 「教育生態園」
「教育生態園」建設的構想就是想讓學校按照教育固有的規律發展,讓教師和學生按照固有的規律發展和成長。對學生來說,教師只給他成長所需要的養分和材料是不夠的,必要時還需要強制性的外力扶植一下,以便讓他健康成長。對教師來說,學校要給他提供施展才華、創造幸福人生的空間和舞臺,同時也應該規範其行為。教育生態園建設的構想,就是把教育這樣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簡化為一個簡單的科學命題,恢復教育的本真面目,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機地統一起來,為地區經濟建設和國民素質的提高作出應有的貢獻。 小學階段是孩子智力成長發育的最好的時期,是孩子的人格,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思維習慣形成的階段。小學教育階段是培養孩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關鍵時期。我們要重視轉變教育教學觀念,破除那種小學教育就是打基礎的教育,就是知識教育的陳舊觀念。重視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重視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小學教育真正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 在德育問題上,針對德育工作實效性差的現狀,劉呈祥校長提出:德育工作要目標序列化、工作實效化。要求在低年級抓規範行為,中年級抓文明禮儀,高年級抓感恩教育。每個學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點,把德育和課堂教學和學校活動結合起來,活動課程化,課程活動化,每年的體育節、藝術節都是德育的成果顯現,更是德育的有效途徑。自2010年實施的一年級全員入隊計劃,彰顯的教育公平,讓所有的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淨化了風氣,深得社會好評。
劉呈祥校長在訪談中對實驗小學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進行了介紹:「我們今天的教學,應該是根據國家的《課程標準》、《綱要》、《課程計劃》,從孩子的實際出發,靈活的選用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使之儘可能多的掌握知識、提高能力、提升素質,從而完成人的最大發展。這是我們今天要扎紮實實去做的,而不要更多的提什麼『特色』、『模式』之類,假大空的浮躁東西,讓世人亂迷眼。」 「我們對教學行為進行了回歸本質、回歸生活、回歸原點的理性思考,我們倡導『基於學校,走出學校,始於課堂,跳出課堂,源於學科,超越學科』的綜合實踐探究學習的模式,逐步打造和完善『整合三級課程資源構建多維一體的大課堂』教學體系,引領在校園中情智相生,在生活中多維體驗,在社會中飽滿豐盈,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全面發展。
對於學校的管理理念,劉呈祥校長說:「我認為學校的管理是「無痕」的管理,是文化、制度、人格魅力相互影響,共同發揮作用的管理。實驗小學一直實行深切的人文關懷與嚴密的制度管理相統一的管理策略,兩個輪子推動學校發展,但我覺得這還不夠,還應有職業價值觀的引領,教師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教師更應具有職業情懷,享受職業幸福,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精神追求,才能順心幸福地工作,這樣,三個柱才能支撐學校穩健快速發展。」 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學校教育
家庭教育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如果說教育為樹人之本,那麼家庭教育則是教育之源。蔡元培先生曾經指出:「家庭者,人生之最初學校也。」「一個人思想的發展,知識的豐富,品德及良好習慣的養成,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可見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那家長如何配合學校對孩子進行教育呢?我覺得,一、家長要了解老師對孩子的培養舉措。如果家長了解教師對孩子的培養舉措,這就會保證學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互相抵消,避免使孩子無所適從。二、家長要主動、真實地對教師介紹孩子的在家表現。有利於教師更全面、更真實地了解學生,有利於使教師對學生的培養更有針對性、科學性,也有利於教師、家長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研討互相配合的具體措施和辦法。第三,經常聯繫,形成制度。家庭、學校的聯繫要經常化、制度化。唯此,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才能通過配合起到統一、互補、互促、互進的作用。 家長、學校配合的過程,也是一個互幫互學、取長補短的過程,所以,家長、學校都應有一種虛心好學、勇於研討創新的精神,從一定意義上說,這種「精神」正是我們配合默契的前提、基礎、重要保證。
在訪談中,劉呈祥校長對網友提出的問題給與了解答,以下是訪談實錄:
網友提問:建議給小學生開一些自我保護的課程,尤其是針對女孩,
劉校長: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也把質量和安全當成教育的核心任務。我們經常利用主題校會、班會及其他活動時間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其中也包括自我防護的教育。
網友提問:請問劉校長:貴校班額控制在55人是區政府、區教育局的決定嗎?這一決定是怎樣執行的?執行效果如何?學校目前師生比是多少?
劉校長:省教育廳規定小學每班班額不超過45人,為了滿足廣大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區委、區政府、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採取了過渡性措施,暫時控制在 55人左右。現在上級加大對其他學校的投入,加快學校的均衡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會達到國家規定班額,倒是學校教育質量也將更好。目前學校的師生比例是1:20.
網友提問:請問今年一年級招生多少,有多少是交錢的,收的錢幹什麼用了?
劉校長:這位網友好像不太信任政府和學校, 我可以負責人的告訴大家,學校所有的收費都會在機關部門的監管之下,社會交給學校的贊助費全部上交財政,全部用於學校發展。
網友提問:能否透露一下近幾年六年級的畢業成績在全區佔什麼名次?
劉校長:我是2009年到學校任職,一共送走3屆畢業生。這幾年,六年級 畢業水平考試總分平均分都是第一,具體到學科,有時第一有時第二,有個別時候靠後一點,但總體成績還是很好的。
網友提問:不在學區的,想去實驗小學上學,得具備什麼條件?有哪些程序?
劉校長:家長給孩子擇校是一種從眾心態,我常說,有些家長給孩子擇校,考慮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的虛榮心。德城區的學校發展的都不錯,特別是小學,各有特色,勸家長還是就近按照學區劃分讓孩子入學為好。
網友提問:請問下實驗小學招聘老師嗎?如果招的話是通過什麼渠道?統一招考嗎?
劉校長:近兩年,區委、區政府加強對老師的補充力度,學校每年都會補充十多個新老師,而且都是省屬重點師範院校以上、983、211學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已基本滿足學校需求,實驗小學已基本沒有自己招聘的代課教師。
網友提問:請問您是怎樣看目前學校收取借獨費的問題的?
劉校長:擇校是教育的不正常現象,但肯定是一個長期存在的現象。因為均衡是一種理想狀態,硬體可以均衡,軟體永遠不會均衡。既然有擇校的需要,就存在擇校的現象。擇校擠佔了原有學生的資源,提供一定的補償,未必不是合情合理的事。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