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島位於中國最東端,屬於舟山嵊泗縣。從沈家門半升洞出發,航行大約需要4個小時,中間手機基本上毫無信號。
海水碧藍清澈,海面上,白色的浮子像是繁星點點,浮子下面,便是一串串深海養殖的貽貝,被譽為海上牧場。
枸杞島島礁資源豐富,除了漁民以外,曾經活躍著大量的「水鬼」,又稱為深海採螺人。
一把鐵鉤,一個網袋,一套簡陋的潛水設備,他們從小船上縱身一躍,潛入水深10米到30米處,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後,再次冒出水面時,網袋裡已經裝滿了各種野生螺貝。
去年3月1日,《舟山市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嵊泗馬鞍列島、普陀中街山列島被列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條例規定,禁止使用氧氣裝備、動力設備等輔助工具進行潛水捕撈;在保護區內從事貝藻類捕撈活動、進行海釣行為的單位或個人均應當向保護區所在地縣(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許可證。
這意味著,深海採螺被嚴令禁止,「水鬼」職業面臨滅絕。
國慶節長假第一天,我去枸杞島尋找曾經的深海採螺人,聽聽他們的故事。
「攻螺」的水鬼
龍泉社區是枸杞島的漁業重村,村裡絕大部分都是漁民,曾經活躍著大量的「水鬼」。
小廣場上有一個小賣部,仍舊保存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氣息,沒有玻璃窗,一塊一塊20釐米寬的木板拼成的窗戶,每次關門和開門,都需要裝卸。裡面,水泥牆角邊,雜亂無章地堆著一箱箱紅牛、綠茶、食用油等。
島上沒有什麼休閒項目。下午,男人們幾乎都會去打牌和麻將,或者坐在小賣部門口曬著太陽閒聊;女人們則會忙忙碌碌,自來水龍頭前,把新鮮的魚貨洗淨、剖開,趁著好天氣晾曬。
當我詢問「水鬼」時,坐在小賣部的四五個老人笑了起來,指著中間一個高大的老人說,他就是。
他叫胡龍華,64歲,10多歲開始下海捕魚,雷達網船的船老大。20多年前,也就是40歲時,看看雷達網船效益不好,他琢磨著不幹了,成為深海採螺人中的一員。
「我早就不幹了,政府不允許啊,漁業資源少了,島礁資源都被保護起來,再去攻螺是違法的。」他慢悠悠地說。
在嵊泗,村民們把深海採螺稱為「攻螺」。
攻螺主要攻三種,黃螺、淡菜和生蠔,全是野生的。
淡菜不是我們平常吃到的紫貽貝,而是一種比紫貽貝個頭大上兩三倍的厚殼貽貝,也叫本地淡菜,相比紫貽貝,殼厚肉韌,味鮮有嚼勁。
生蠔,攻的是跟人頭一樣大的大生蠔,當地人稱為「碘頭」,現在已經基本絕跡。
攻螺過程中,也會有其他的海洋生物,比如海膽,因為全身黑乎乎的,長著一身刺,當地人稱為「海張公」,張公,指的是張飛,長得黑,一臉硬邦邦的鬍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