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最後一回"五聖成真"中,作者給西天佛教排出了一個名單:其中有名號的佛共四十八個,唐僧和孫悟空排最後;而有名號的菩薩其實只有四個:"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大勢至菩薩。南無文殊菩薩。南無普賢菩薩。這四位菩薩中,觀音、文殊、普賢號稱"佛門三大士",堪稱佛教最有名的菩薩。而大勢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右脅侍,又尊稱大精進菩薩,與阿彌陀佛,以及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觀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
這裡,小編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在西遊記中,其實還出場過不少菩薩,為何作者不在這個結尾處點一下名字?從文學創作的角度看,至少也是一種呼應,比如多次現身的靈吉菩薩,隱居方外的毗藍婆菩薩,作者好像把他們忘記了。
假如這兩位菩薩知名度不高或者身份不夠,那麼這三位菩薩總該提一下,一位是地藏王菩薩,一位是孔雀大明王菩薩,一位是大聖國師王菩薩,這三位都在西遊記原著中有出現,而且地位都應該很高,他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尊號後面都有一個"王"字,可謂稱王的菩薩,聽上去的確很高大上。
地藏王菩薩不消多說,乃幽冥界教主,十大閻王都是其下屬,是天地人三界中地界之主,他派秦廣王給玉帝上表文,幾乎用平級的語氣說話,比如來佛祖還牛。而且,這地藏王菩薩其實早已成佛,只是他發過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他才以菩薩身份入主地府,這一點與號稱"七佛之師"的觀音非常相似。
而孔雀大明王更不得了,按西遊記中如來的說法,她乃鳳凰之女,其弟即大鵬金翅雕,出生後吃人,甚至將修成丈六金身的如來吸入腹中,後剖開他脊背,跨上靈山。欲傷他命,當被諸佛勸解,傷孔雀如傷我母,故此留他在靈山會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薩。所以論及輩分,觀音等四菩薩是比不過她的。
相對神秘一點是大聖國師王菩薩,翻遍佛教典籍均未見此人,可見他專屬西遊記。根據這個名號,又是大聖,又是國師,又是王,又是菩薩,都是最頂級的配置,應該是非常厲害的存在。孫悟空去南瞻部洲求他降服黃眉怪,結果他說水猿大聖無支祁還在他那裡,無神可治,所以派徒弟小張太子前往。注意這個水猿大聖很厲害的,據說還是孫悟空的前身。
好了,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三位菩薩之"王"為何不如四大菩薩,他們為何都進不了吳承恩在最後一回設定的佛教名單呢?
其實這個所謂的"王"並非普遍意義上的"王",佛教中的"王"其實是"大願之王"的意思,而這個"大願之王"其實是一種"願力",因這三位菩薩願力無比強大,所以稱之為"王"。比如地藏王菩薩發下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等,就是願力強大的表現。
此外,這三位"王菩薩"與四大菩薩比起來,還有身份的問題。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是如來佛祖的左右協侍;同樣,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也是如來佛祖的左右協侍。因此,從實際地位來看,地藏王菩薩、孔雀大明王菩薩、大聖國師王菩薩雖然願力強大,但與佛祖的四大協侍比較起來,自然要遜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