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曾令統
吳豔玲出生於1996年,標準的「95後」女孩,在大學畢業後,既沒有選擇考公考研也沒有試水熱門的直播行業,反而選擇成為一群鳥兒的「鏟屎官」。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份最初的倔強,她成為了一名飼養員
1月7日,河南商報記者第一次見到吳豔玲時,她穿著綠色的工裝,戴著淺色的袖套一邊拿著水杯取暖一邊盯著視頻監控區裡的「小孩們」,觀察著它們的一舉一動。
「鳥兒只是看起來乖巧,實際上可調皮了,所以我們要盯著監控,防止它們打群架。」吳豔玲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監控視頻中偶爾出現一絲異樣,她便會快速地打開相應的區域,然後利用經驗來預判動物的需求,從而決定接下來是否採取行動。
「你別看我現在說得頭頭是道,其實加上實習我才工作了2年。」
今年24歲的吳豔玲在大學剛畢業時,就堅定了自己成為一名飼養員的想法。
「一開始也不是喜歡,就是考大學時被調劑到了河南農業大學的水產品養殖專業,所以才走上了這條道路。」
都說大學學的專業可能就決定了之後的職業道路,但是按照吳豔玲的爸爸的規劃,女兒打小的成績不錯長得也好看,最理想的狀態就是讀一所師範大學,畢業之後成為一名老師,這在吳豔玲爸爸眼中才是「乖女兒」。
所以當得知女兒大學畢業之後要去「養魚」「養動物」,一時間這讓他們老兩口無法接受。
「所以最初的時候,我爸就天天生氣,讓我復讀,重新再考,但我想的是,既然被錄取了,而且和動物打交道也挺有意思的,也不見得這份工作就不穩定,為什麼我不能堅持自己的選擇呢?」
憑藉著這股勁,吳豔玲毅然前往河南農業大學,踏出了影響她未來的第一步,只是她沒想過在畢業的日子裡,她也曾為自己當初的決定而懷疑過,後悔過。
清理鳥類糞便,也曾讓她迷茫、困惑
「在老一輩的眼中,動物飼養員就是不需要讀書就可以做。所以基本上每次說到關於我工作的這個話題,家裡就都會產生一些爭執。」吳豔玲說。
不僅父母不同意,而且朋友們也對吳豔玲的工作充滿著「好奇」。但是,工作的辛苦與否並不是別人來說的,是要自己去體會的。
讓吳豔玲最記憶猶新的還是第一次去養殖場實習的經歷。
「雖然我自身就是學這個專業的,但是當第一次真正身處養殖場時,整個養殖場動物糞便的味道混雜著魚腥味還有魚料味撲面而來,那一刻我直接懷疑自己究竟是犯了什麼病才會選擇做這個。」
除了日常要準備動物們的一日三餐,以及生病時配合獸醫的應急治療,她更要每日清理動物們的糞便。
「我們每天早上到動物園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動物們的糞便。一開始的時候,不僅氣味受不了,自己的內心也無法接受。」
因一直斷腿鳥選擇了堅持
即使心理工作準備得再充分,愛美愛乾淨始終是女孩子的特性,除了要忍受這些不太友好的味道,以及整理換洗工作後瀰漫著味道的工作服,還要接受來自動物們的「考驗」。
「第一次和一些非寵物類的動物面對面的接觸時,心理還是害怕的,但偏偏有些動物就是很調皮,你越是怕它,它就越是要逗你。」吳豔玲笑了笑。
吳豔玲說,第一次她嘗試著給雙角犀鳥餵食物時,因為並不了解雙角犀鳥的性格,所以就被這些動物給來了個「下馬威」。
「雙角犀鳥的性格偏向活潑,而且『欺軟怕硬』,你越表現的害怕,它就越逗你,甚至還會追你啄你,當時我被這些動物搞得害怕極了,甚至想直接扔下食物就走。」
雖然事情不大,但是卻讓剛剛入職的吳豔玲感到一陣無力感。
人總是在最脆弱的時候,胡思亂想,一陣陣懷疑自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後突如其來的一趟「事故」卻改變了吳豔玲的想法。
鞭笞巨嘴鳥具有極強的領地意識,稍有看管不慎,就會導致一場「鳥類互毆」事件的發生。「有一次它們因食物的爭奪產生了分歧,造成幾隻鳥圍攻其中一隻,後來發現這種情況後,我們就用籠子將受欺負的鳥保護了起來。」
但是也就是這個無心之舉,導致了後來這隻鞭笞巨嘴鳥被迫接受「截肢」。
由於籠子空間狹小導致腳部的長時間擠壓,第二天獸醫來查看情況之後表示,由於爪子長時間被卡在籠子裡,所以導致充血不足,只能對受傷的爪子進行割除治理。
「無腳之鳥,向死而生」指的是神話中的一隻沒有腳的鳥,一生都在演奏樂曲,永遠不會停下,青春大概也是如此。
按常理來說,失去一隻腳的鳥就很難再飛起來了,不過這個鳥的脾氣倒也是出奇的倔。
「本來我們都打算單獨餵養照料它了,沒想到它又在一次次試飛失敗之後,又重新學會了飛行,現在還是和鳥房裡正常的鳥沒什麼區別。其實我還是受觸動很大的,人生嘛,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咬咬牙堅持下去就行了,誰說女孩就不能做飼養員了呢?」
鄭州承載了我太多的夢想,也見證著我的青春
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鄭州這座城市,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這位來自南陽的小姑娘是這樣認為的。她說:「鄭州是一個擁有獨特地理位置的城市。」
雖然吳豔玲有著屬於自己的倔強,也嚮往著大城市的燈紅酒綠與機遇良緣,但是她還是不想離父母那麼遠,而鄭州就完美地符合了她的需求。
「既有大城市的繁華,又沒有北上廣般恐怖的壓力,所以我從考大學的時候,就將所有的志願全都填上了鄭州。」
人們如果嚮往著一個目標,並不斷朝著它努力,就總會實現的。
「後來,我就在這裡上學,談戀愛,工作,一轉眼7年過去了。如果現在回去的話,可能家鄉對我來說會有些不習慣,畢竟鄭州承載了我太多的夢想,也見證著我的整個青春。」
至於未來,吳豔玲表示,自己也會繼續堅守最初的夢想,在鄭州這座充滿希望的城市中好好的生活下去。
(首席編輯 華麗娟 編輯 吉倩倩 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