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正月十一,陽曆2月4日,二十四節氣中的打頭節氣「立春」,在農村也叫「打春」,過了立春天氣會一天比一天的暖和。雖然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們的生活受到了諸多影響,各行各業在這場災難的侵襲下,也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變化,但無論如何艱難,糧食還是要堅持種下去的,農民朋友們也在這個時候應開始準備種子、化肥、收拾農機械,為春耕做好一切準備。
立春節氣將至,「立春」在農村老百姓的眼裡,是「一年之計在於春」的隆重,是春夏秋冬四季之首,是大自然發出要修整土地,播種入土的信號,是莊稼進入春播、夏耕、秋收、冬藏模式的開始,萬物開始復甦生長,春天的到來。
立春又稱咬春,這一天,中國民間習慣吃蘿蔔、姜、蔥、麵餅,稱為「咬春」。但是各地的不同風俗又有不同的表現,最早的記載顯示咬春吃春餅。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今年是疫情年,對種田人來說,也是個揪心的事情。但是,農人再怎麼遇到困難,莊稼還是要種下去的,不誤農時。
立春也是四季更替交換的重要存在,有著重要的意義。往往能根據立春的天氣情況,預示年景如何?如果是在過去,還沒有現在的日曆之類的先進記載,農村的老人總是掰著手指頭,計算哪一天是立春節氣。記得爺爺是這方面的專家,哪一天是立春,哪一天是入伏,哪一天是秋分,哪一天是冬至,總是朗朗上口。並且那個特殊的日期,有什麼特殊的講究,總是在心裡滾瓜爛熟。
今年立春日恰好是在五九的最後一天(第九天),正應了「春打五九尾,要飯跑斷腿」這句話。此話是說如果立春在五九尾,這一年的年景肯定不好,預示莊稼歉收。人們手中沒有多餘的糧食,怎麼能大方施捨給討飯的呢?要飯的自然要多跑幾家,這就是「跑斷腿」之說。
在農村坊間,關於立春節氣的俗語有很多,比如「立春晴,春雨來」,「立春晴一日,春雨下滿城」,「立春是晴天,不用問神仙」等,這些俗語都是預示著立春晴一天之後,春耕會風調雨順,這一年也就有盼頭。但按照「春打五九尾」之說,今年不是豐收年,這和立春日天晴朗預示豐收年相悖,這樣到底哪句說得對呢?
其實這些農諺俗語區域性比較強,由於我國幅員遼闊,這就造成了各地氣候相差懸殊的情況。農諺老話也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可以一概而論。但今年立春是大晴天,相信2020年會是一個好年景,一定會是一個手捧碩果,腳踩麥谷的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