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怎麼發現紅外線的

2021-01-08 寵樂天下

黑暗的地方怎麼會比明亮的地方「熱」呢?這得從兩個世紀前說起。

在19世紀1800年以前,人們都知道太陽的「白」光可以通過三稜鏡被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這最早由大名鼎鼎的年頓在1666年實驗成功。100多年過去,人們再也沒有想過,太陽光除這七色光外還有,或沒有什麼了。

可是,出生在德國的英國物理學、天文學家赫謝耳(1738~1822)卻突發奇想,在這七種可見光的「外」面,即看不見的區域,還有什麼「東西」呢?於是他在1800年做了下面的實驗。

他讓陽光通過三稜鏡後折射到後面的白色紙屏上,當然也和牛頓一樣,得到了七色彩帶,所不同的是,這次他還將9支完全相同的溫度計在每種色區內放1支,最後兩支則分別放在紅光以「外」和紫光以「外」附近區域。在陽光折射的七彩光照射下,七個可見光區內的溫度計溫度都升高了,例如紅、綠、紫光區各升高5℃、3℃和2℃;但紫光外區域的溫度卻未升高。他同時還發現,紅光外區域溫度不但升高了,而且比紅光區升得還高,升高達到7℃!這使他大吃一驚——那裡並沒有光線照射啊!

那是不是離紅光區更遠的區域溫度會升得更高呢?於是他又將溫度計移到離紅光區更遠的區域,但這時溫度卻不再增加,反而降到室溫。經過反覆實驗研究,他終於判定,紅光外附近區域存在「紅外線」或「紅外輻射」。他還用實驗證明,紅外線不管來自地球、太陽或其他何處,都和可見光一樣遵守著折射、反射定律。但比可見光更容易被空氣吸收。由於它「不可見」,因此在剛發現時被稱為「不可見輻射」。

紅外線按波長不同還可分為近(波長0.75~3微米)、中(波長3~30微米)、遠(波長30~1000微米)三種。任何物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要不停地向外輻射紅外線。

一般來說,物體溫度越高,輻射紅外線的能力就越強,物體在單位表面積輻射紅外線能量的總功率與它自身熱力學溫度的4次方成正比。利用這一規律可製成紅外測溫儀器。當一些氣體分子的運動頻率與紅外線的頻率相當時,這些氣體——例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水汽,便會把紅外線的能量吸收掉。因而,來自太陽的某些紅外線便會被這些氣體吸收;而未被氣體吸收透過大氣的紅外線波段便稱為「大氣紅外窗」或「紅外大氣窗」。在大氣吸收紅外線這一原理的啟發下,人們得到了紅外線應用的又一成果——紅外氣體分析。用這一技術可測出空氣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乙烯等氣體。這在工業、農業、環境監測、醫學檢驗和其他科研中都有重要作用。紅外線還有熱效應強、易透過雲霧煙塵的特點。所以加熱、烘乾、遙測、遙感、金屬探傷、熱像儀診病、飛彈、夜視、尋找地熱和水源、監視森林火情、估計農作物長勢和收成、氣象預報、「紅外顯微鏡」(用於測量溫度)等都是它的應用實例。除太陽外,宇宙中許多天體都輻射出大量的紅外線,科學家們把「紅外望遠鏡」發射到外層空間,避免了大氣對紅外線的吸收,更能準確地探測到這些天體發出的紅外線。

赫謝耳發現紅外線後,引起了人們進一步的思考:為什麼紫光以外區域溫度計的示值不升高呢?是不是這裡沒有不可見光呢?如果有,又是什麼呢?又能用什麼方法探測呢?

德國物理學家裡特爾(1776或1778~1810)是其中別具慧眼的一個。他意識到,用物理方法不能探測紫光外區域的情況,那就用化學方法。1810年,他將一張浸有氯化銀溶液的紙片,放在前述七色彩帶紫光區域以外附近的區域,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現紙片上的物質明顯地變黑了。他研究後指出,這是由於紙片受到一種看不見的射線照射的結果。並把它稱為「去氧射線」,即現在人所共知的「紫外線」。他還正確地確認了各種輻射對氯化銀分解作用的大小實際上就是能量的大小,從而判斷出紫外線的能量比紫光的能量要大。

一切高溫物體都發出紫外線。它的主要作用是化學作用。紫外線照射能辨出細微的差別,例如可清晰地分辨出留在紙上的指紋。它的螢光效應可用於照明的日光燈和殺蟲的黑光燈。其殺菌作用可見於消毒和治病。不過,過多的紫外線有害於人體——照射強的日光,不穿戴防護用品進行電弧焊接操作,都應避免。

相關焦點

  • 神秘的"紅外線拍攝",你有了解過嗎?
    紅外線攝影,這個詞可能對很多小夥伴們來說很是陌生,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解密這一神奇的拍攝手法,紅外線拍攝一定會顛覆你的視覺習慣,這種拍法通常使用紅外線膠片和透紅外濾光鏡,但也有和螢光攝影相似的間接紅外線攝影,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紅外線拍攝也變得很是簡單。
  • 未來10-100年內人類將發現外星人?出現後人類該怎麼應對
    《每日電訊報》稱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迪迪埃·奎洛茲認為會在未來幾十年內人類將發現外星生命,他認為,宇宙存在眾多的星球,星球上存現化學物質,所以迪迪埃·奎洛茲認為「孕育生命的化學物質一定也在某個地方誕生」。真的有外星生物存在嗎?如果真的出現了外星生命人類應該怎麼應對呢?
  • 中波紅外線加熱管的波長是多少?紅外輻射波長是如何劃分的?
    今天有個客戶問我,中波紅外線波長的波段是多少,由於業務不精,當時回復的是2μm到7μ米,後來覺得好像記錯了,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果然不對。在電熱行業中,嚴格的來說中波紅外線加熱管的波長是2μm到15μm。
  • 俄羅斯研究出的「蛇眼視覺」技術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
    這項技術的特別之處就在於它能夠像蚊子和蛇一樣看到人類肉眼看不到的紅外線區域,所以這項技術又被稱為「蛇眼視覺」技術。由於蛇、蚊子、魚等都需要在寒冷和黑暗的環境下捕食。基於動物捕獵與生存環境的特別,「感官中心」研發的基於異質結構的紅外光電探測器模塊技術相機利用動物身上的特性可以在有霧、灰塵或者是其他障礙物的情況下識別物體。
  • 飛機尾跡加熱地球 阻礙紅外線輻射釋放
    通過追蹤不同飛機的尾跡——從47噸的空中巴士A319,到508噸的空中巴士A380,以及分析它們不足10分鐘的凝結尾,研究人員發現,新鮮的凝結尾往往會捕捉向外發出的紅外線輻射,從而輕微地加熱地球。研究人員指出,就像自然界的捲雲一樣,凝結尾阻礙了由地球表面釋放的紅外線輻射,並且由凝結尾增加的覆蓋範圍促進了因雲團導致的變暖效應。飛機碳氫燃料燃燒後的主要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凝結尾是一種由飛機引擎排出的濃縮水蒸氣形成的可見尾跡。當炎熱的引擎排出廢氣在空氣中冷卻時,它們可能凝結形成一片由微小水滴構成的雲。
  • LEDinside 2020紅外線感測「IR LED、VCSEL」 應用市場分析報告
    「IR LED、VCSEL」 應用市場分析報告 出刊時間: 2020年01月01日 語言: 中文 / 英文 頁數: 140 第一章 紅外線市場規模與應用趨勢- IR LED, VCSEL, 雷射雷達雷射 報告涵蓋領域- 紅外線感測應用市場 紅外線感測應用市場- 產品功率與感測距離分析
  • 了解紅外線體溫計的「一二三」
    了解紅外線體溫計的「一二三」近期,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篩查體溫已經成為各有關單位、學校、家庭等做好防控工作的必要手段。常規的水銀體溫計測量更加穩定,但由於檢測時間過長(3~5min),必然是不能滿足日常快速篩查的要求的。因此,在人流量較多場所採用非接觸式的溫度計,既安全,又方便快捷。
  • 人類視覺的十大奇異能力
    人類的生物學研究得很好。但是這個器官的能力仍然讓專家們感到驚訝。成年人再也看不到他們的全部現實,有些孩子像海豚一樣潛水。人類也可以看到看不見的東西,或者被自己的眼睛欺騙,錯過眼前看得見的東西。
  • 竹山密林深處新增50臺紅外線相機 幹啥用?都有誰「上了鏡」
    7月13日,湖北堵河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增50臺紅外線照相機,以便更好地開展野生動物的監測與保護工作。近年來,由於保護區內野生動物頻繁出現,現有的設備和技術無法很好的監測和分析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和分布範圍。堵河源管理局聯繫省科研院所,邀請專家學者實地調研。
  • 地球上的第一個人是怎麼來的?人類是怎麼繁殖起來的?
    當然很多人如今也覺得進化論存在一些問題,這就是「另當別論」,至少如今我們是無法肯定的,也沒有更多的數據支撐,下面我們就從生物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看,地球上的第一個人是怎麼來的
  • 未來人類發現外星人的存在,該怎麼與它抗衡?我們勝算有多大?
    我們在觀看國外科幻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感覺他們大部分的故事情節是一樣的,就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人類為了阻擋外星人的入侵,不斷研究生化武器和外星人進行抗衡,不斷和外星人大戰,最後外星人打不過地球人,隨之乘坐UFO飛走了。但如果我們真的發現了外星人,是否可以像電影當中那樣與它抗衡呢?
  • 人類發現宇宙最大行星
    人類發現宇宙最大行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10日 11:03 來源:人民日報     發 現    人民日報北京8月9日電   綜合新華社等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的國際學術刊物《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美國天文學家宣稱在遙遠的「大力神」星系觀察到一顆行星,它是迄今人類發現的最大行星。
  • 裸眼看紅外線?鼻咽癌新療法?這些生命科學進展千萬別錯過!
    02.反芻動物基因組進化及其對人類健康的啟示 *能不能好好睡覺,就靠這些牛和羊了!* 03.實現哺乳動物裸眼紅外光感知和紅外圖像視覺能力 *紅外線是什麼顏色?未來靠裸眼也能看* 人和動物的感知覺能力受到生命體自身物理化學條件限制,拓展感知的極限一直是人類追求探索的目標。
  • 史前人類很兇殘!考古學家發現:1.1萬年前人類曾用人骨當武器
    ,這些用來製作武器的骨頭中,竟然有很多都是人類的骨頭。那麼,這些被製作成武器的人骨又是怎麼回事呢?  研究者認為,這或許是古人類的某種「儀式」,也可能是希望將人類的遺骸利用最大化,要知道,在一萬多年前,這裡的海平面已經開始不斷上漲了,自然生活在這裡的道根蘭人也就很難獲得充足的食物,所以,這或許也是他們和大自然作鬥爭的方式之一。
  • 在土星,外星人居住地被發現?是對人類友好的交流,還是一個警告
    在對宇宙的探索中,我們人類才能看到來自宇宙的魅力與廣大,但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我們所處的太陽系還只是宇宙的十分之一。在火箭運載探測器發射時,發射到他們應屬的位置,不斷的進行探索和研究,給科學家們帶來在宇宙發現的驚喜,同時也為我們生活的地球檢測周圍的安全性。
  • 人類頻繁發現UFO,世界各地出現不明發光體
    在很早以前科學家就對外星文明有了各種猜想,雖然人們在對外星文明進行探索的時候,並沒有任何的進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外星文明是不存在的,有科學家認為人類之所以到現在都沒有發現外星文明,是因為人類的科技是非常低級的,而外星文明比我們更加高級。
  • 科學家發現土星隱藏光環,寬度是土星200倍,可容下10億個地球
    1610年,當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將望遠鏡對準土星的時候,他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看見土星環的人。在那個時候,他還不知道自己觀測到的是什麼東西,於是把它描述為土星的「耳朵」。半個世紀以後,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也對它進行了觀測,並向人類昭示:這是一種叫做「環」的天體結構。這就是著名的土星環。從此人們知道,行星不僅可以有衛星,還可以有環。
  • 人類不能發現外星人的終極原因,竟然是這樣
    這個問題對於人類來說就是一個不解之謎,既沒有被證明存在,也未曾被證明不存在。那麼,宇宙之中到底存不存在外星人呢?有人可能會說,如果外星人存在,我們早就能夠發現他們了。但其實這是一個不太科學的說法。以現在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還太少太少,這與浩瀚的宇宙比起來都不及桑海一粟,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去否定宇宙之中各種存在的可能性,即便是我們還不能證明它。
  • 巴西上空發現「飛碟」,此後再次發現「天書」,外星人聯繫人類?
    自從這一起事件出現之後,此後俄羅斯、赫爾松州發現了同樣的UFO,只不過數字大不相同而已,沒想到在1985年詭異的事情再次發生了,俄羅斯上空竟然出現了「?!」,天空上突然出現的這兩個字母符號,仿佛是外星人正在向我們訴說著什麼,按照當時的目擊者聲稱,他看到這些UFO之後,隨後的三秒內本想仔細觀看一下飛碟的面貌,沒想到飛碟竟然憑空消失了,至今誰也不知道在天空上出現的不明物體是什麼?
  • 科學家在水星和金星軌道發現塵埃環,或將改變人類對太陽系的認知
    可是後來當探測器逐漸靠近水星和金星的時候才發現,原來的認知完全錯了,水星和金星不僅有塵埃環,而且其規模比地球還要大,這是怎麼回事?水星是離太陽系最近的行星,它表面的溫度非常高,按正常的天體理論,水星附近是不應該存在塵埃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