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線攝影,這個詞可能對很多小夥伴們來說很是陌生,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解密這一神奇的拍攝手法,紅外線拍攝一定會顛覆你的視覺習慣,這種拍法通常使用紅外線膠片和透紅外濾光鏡,但也有和螢光攝影相似的間接紅外線攝影,隨著數位相機的普及,紅外線拍攝也變得很是簡單。
紅外線的特點,「穿透能力強」,要實現紅外攝影,就要讓紅外線到達傳感器,同時也要阻止光纖的進入,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在鏡頭上面安裝紅外濾鏡來達到目的,紅外濾鏡的作用是阻止可見光進入,讓紅外光線進入。我們平時用的相機,大部分相機廠家會在DDC/CMOS傳感器前面加一塊低通濾鏡阻止紅外線的進入,不過低通濾鏡並不能完全阻止紅外線,所以我們才有可能拍攝紅外照片。
紅外線照片的拍攝方法:
第1種方法:直接在鏡頭前加紅外濾鏡。小編建議選擇680nm以上波段的紅外攝影濾鏡。
優點:不損壞相機缺點:一般曝光時間較長(不是所有的相機曝光時間長,如尼康D100/D70/D70s,曝光時間最快能達到1/8秒(使用720nm外加紅外濾鏡,佳能相機,曝光時間都較長),1/9--30秒之間,三腳架必不可少,在一些情況下可能有對焦的誤差,需要糾正。


第2種方法,對相機進行改造,將傳感器前面的低通濾鏡去掉,換上一塊紅外濾鏡,完成(對相機機構不了解的小夥伴建議到專業機構進行改造)
優點:曝光時間縮短,自動對焦不收影響。缺點:無法拍攝正常色彩的照片。
具體拍攝方法:
白平衡自定義,自動白平衡最好關掉,因為紅外濾鏡徹底改變了成像的顏色系統,自動白平衡是不能正常工作滴,畫面顏色會出現變化。推薦的方法是,找個綠色較多的區域來進行自定義白平衡——在紅外線顏色表現規則中,現實中的綠色會變成白色。 調整完成後,綠色植物會變成近似於藍白色,而藍色的天空則變成了卡其色或者咖啡色,這就是最「正常」的紅外照片。手動對焦,有時候,就算你確認對好焦才拍攝,也發現照片失焦了,因為紅外線在經過鏡頭後聚焦點和可見光的焦點不同(比可見光正常拍攝的焦點靠後),因此,外掛濾鏡拍攝要對焦點進行調整。你在拍攝前就先把對焦點移近一點。M檔拍攝,改裝機或者紅外濾鏡會影響相機快門的長短,和平常曝光完全不一樣,需要你不斷的去調試,這裡就需要你對快門/光圈/ISO的認知程度了。拍攝時間, 紅外線攝影拍攝時間最好選擇在天氣好的時候進行拍攝,因為陽光中有強烈的紅外線可以縮短曝光時間,還可以使效果更明顯,相比起陰天或雨天,效果就沒那麼突出了。改機的小夥伴們,對於拍攝天氣選擇性不大,還可以在夜間進行拍攝。
紅外拍攝選擇什麼波段的濾鏡?
利用紅外濾鏡的用戶,680nm、720 nm、760 nm、850 nm濾鏡都可以很方便地直接使用,波段不一樣,效果都是不錯的,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效果來選擇。紅外改機選擇的波段,首先你要知道自己要拍什麼樣的效果。目前改機的主要波段有590nm、630nm、680nm、720nm、760nm、850nm,還可以選擇透明玻璃。PS:波段越低,樹木的葉子越黃,波段越高,樹木的葉子越白,喜歡色彩豐富的小夥伴們可以選擇、590nm/630nm/80nm,喜歡樹木葉子白點的,建議選擇720nm,喜歡黑色的可以選擇850nm.
小編建議此種拍攝方法:只適合風景拍攝,不適合拍攝人物的特寫(拍攝後有可能被妹子打),不過可以拍攝大場景的人物。
文章圖片素材為網絡圖片,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