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選自:共青團中央本文專業知識由福建中醫藥大學李燦東教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陳淑嬌主任醫師提供
好夢入眠
睡姿可甜可鹹
或是靜若處子,或是翻江倒海
你以為自己的睡姿是這樣的
↓ ↓ ↓
但其實是這樣的
↓ ↓ ↓
甚至是這樣的
↓ ↓ ↓
做了一夜的美夢
早上一起床
猛然發現
咦
我的脖子為什麼直不起來了
而且一動就疼
落枕的原因
常常與睡姿不當
枕頭的高度、負重頸部過於扭轉有關
人們經常因為睡姿不良
姿勢不當引起落枕
落枕還可能和受風、感寒有關
由此引起頸部局部氣血運行不暢
筋脈拘急
江蘇6歲的男孩小平(化名)歪著脖子走進了門診室。母親張女士說,前幾天晚上小平和爸爸兩個人躺在床上吹著空調玩手機,一看就是兩個多小時。第二天早上醒來,兒子哭著說脖子痛,很不舒服。醫生檢查後發現,小平脖子歪了是因為斜角肌損傷,通俗點說,這個和睡覺引起的落枕差不多。他介紹,這主要是因為小平長時間保持不正確的姿勢看手機,加上又吹著空調,這些因素導致他斜角肌損傷。醫生揉了揉小平的斜角肌,按摩了肩胛提肌後,為他貼上了肌肉運動機能貼布,幾天後便可康復。(中青網)
我們常說的落枕
主要表現為
急性發病、局部頸部僵硬疼痛,X線檢查多無異常
且可自行緩解康復
很多人分不清頸椎病和落枕
頸椎病是頸椎的退行性病變
病因病理原因非常複雜
相較於落枕,最主要的是
落枕是筋傷,頸椎病是由筋到骨
頸椎病的產生是一個長期、慢性積累的過程
是頸椎的退行性病變,X線檢查有明顯的異常表現
頸椎病不是突然發病的
但經常性的落枕
則是頸椎病的預警信號
中醫對落枕的治療
根據病因、發病部位、經絡
治以疏筋活絡、行氣止痛
多以推拿、針灸為主
輔以藥物、拔罐、耳針等
落枕後千萬不要盲目處理
不然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損傷
省城22歲的張女士,在睡了一晚上後落枕了,她到小區一家診所按摩,按摩師沒按幾下身體就不能動彈了。緊急送至醫院檢查後發現,頸椎間盤已巨大突出,並脫入椎管壓迫了神經。幸好及時進行了手術,否則張女士就有可能癱瘓。(中國青年網)
中醫一般通過以下方式治療落枕
1.針灸推拿治療:
按揉落枕穴:定位:手背,第二、三掌骨間,指掌關節後0.5寸凹陷中。一邊按揉,一邊緩慢地向前、後、左、右活動頸項部。
按揉後溪穴:微握拳,第5指掌關節後尺側的近端掌橫紋頭赤白肉際。把雙手後溪穴放在桌沿上來回滾動三到五分鐘,適用於病在督脈。
針灸治療上,一般選取落枕穴,後溪,懸鐘,天柱,阿是穴等為主穴,病在督脈、太陽經配以大椎,束骨;病在少陽經取風池、肩井;風寒配風池、合谷;氣滯血瘀配內關、合谷等。針灸等操作需在醫師的操作下進行治療。
2.伸筋運動療法:
(1)胸鎖乳突肌伸筋法:患者仰臥位,術者一手按住患者一側肩鎖關節處以固定肩部,另一手扶同側下頜,並緩慢使患者頭部轉向對側,在患者能忍受限度內保持雙手位置不動,兩分鐘後放鬆。雙側分別進行,重複操作3~5次。
(2)斜角肌伸筋法:體位同上,述者一手按住患者一側肩鎖關節處,另一手扶同側顳部,雙手反向用力,使患者頸部側屈向對側,並在患者能忍受限度為保持頸部側屈位兩分鐘,隨後放鬆,先健側後患側,重複3~5次。
上述手法需在醫師操作下進行治療,切勿個人模仿治療,避免加重病情。
3.藥物治療:
在辨證論治的指導下,如果是扭轉過度,氣血瘀滯,症見頸項刺痛,固定不移,治宜活血舒筋,可用舒筋活血湯,常用藥有羌活、防風、荊芥、獨活、當歸、續斷、青皮、紅花、枳殼等等。
如果是感受風寒邪氣,有感受風寒史,頸項疼痛重著,或伴惡寒發熱,頭痛,治以疏風祛寒,宣痺通絡,可用葛根湯,常用藥有麻黃、葛根、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等等。一般臨床上,需要醫師辨證論治,隨證加減。
4.其他療法:
拔罐治療:取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穴。疼痛輕者直接拔罐;疼痛較重者可 先在局部用皮膚針叩刺出血,然後再拔火罐,可行走罐法。
耳針療法:取頸、頸椎、神門。毫針淺刺,捻轉瀉法,動留針30分鐘,同時囑患者活動頸項部。
米醋熱敷:取米醋300~500毫升,準備一塊棉紗布浸入米醋中,然後將浸溼的棉紗布平敷在頸部肌肉疼痛處,上面用一個70℃~80℃的熱水袋熱敷,保持局部溫熱20~30分鐘。熱水的溫度以局部皮膚感覺不燙為度,必要時可及時更換熱水袋中的熱水,以保持溫度。熱敷的同時,也可以配合活動頸部,一般治療1~2次,疼痛即可緩解。如果家中沒有棉紗布,也可用純棉毛巾代替。
如何預防出現落枕
睡眠時枕頭要合適,不能過高、過低、過硬,要置於頸項部,儘量不要在床上看書、看報、看電視。避免空調風扇直吹,防止頸部受風受涼,注意保暖。久坐久立後,抽空多做頸部運動,肩頸部的負重也要適度。
大家和落枕都有哪些不得不提的「緣分」?
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
說出你們的故事
選題:張田
編輯:張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