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系統死亡啟示錄

2021-01-20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itlaoyou-com,作者 | 曹亦卿

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規律不因時代變遷而失效。一代偉人從戰爭與炮火中總結出的道理,在和平時期的經濟與科技博弈中再一次展現智慧。

美國貿易戰持續威脅下,華為自研作業系統鴻蒙OS橫空出世,比此前的預計發布時間提前了一年整,正是以鬥爭求和平的最佳實踐者。

在各式「中國作業系統崛起」的鼎沸呼聲中,華為卻低調地向安卓拋去橄欖枝。如此一來,對鴻蒙的質疑聲反倒甚囂塵上。

作業系統之難,哪怕上不了青天,也可謂九死一生。僅僅手機作業系統這條路上,在雙雄鼎立的安卓與iOS之外,微軟、三星、諾基亞、黑莓還有阿里皆鎩羽而歸。

倒下的,無一不是巨頭。

「先烈」們的敗局猶在眼前,如今,鴻蒙在萬眾矚目下入場,又能否總結前人經驗,打開作業系統的新局面?

反面教材的典型

「我管理公司最大的失誤,是沒讓微軟成為『非蘋果』的標準手機平臺,反倒讓谷歌的安卓崛起,錯失了 4000 億美元的生意。」

手握PC王杖Windows系統,卻在移動互聯時代錯失機會,這是比爾·蓋茨最後悔的事情。

但是微軟並不是眼看著機會從眼前溜走的,PC巨頭也曾努力過。

2000年,微軟就試圖向移動端延伸。當年4月11日,微軟推出Pocket PC,一款基於Windows Mobile作業系統(以下簡稱「WM」)的掌上電腦。

WM系統的原型是Windows CE系統,在後者的基礎上,微軟開發了Pocket PC和Smartphone系列,後來兩者合併,統稱為WM系統。

2000年推出的這款Pocket PC搭載的是WM的第一個版本,被稱為Pocket PC 2000。

千禧年來臨之際推出面向新時代網絡技術的作業系統,微軟的執行力和儀式感都不是蓋的。

而這個時候,安卓的創始團隊都還沒影兒。

WM的設計初衷就是儘量接近PC端Windows系統,因此Pocket PC 2000的界面與PC版Windows很相似,對從PC端平移過來的用戶來是友好且溫和的。

更重要的是,與PC平臺的兼容性讓Pocket PC獲得了軟體和硬體廠商的支持,當時惠普、華碩、戴爾都曾與微軟牽起手來。

時代的巨輪滾動,智能化與移動化的浪潮勢不可擋。

2002年,諾基亞首款真正意義上的塞班作業系統手機問世,能夠像PC一樣自由安裝軟體的諾基亞7650,打開了智慧型手機的想像力。

微軟不會缺席。

WM應勢迭代,Pocket PC 2002上市,這是微軟首個可適用於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此後的8年間,WM持續保持更新、不斷優化,改進了電源管理、存儲模式,增加了Office、GPS、WiFi、MSN、IE等功能。

微軟的號召力毋庸置疑,WM系統獲得了HTC、摩託羅拉、三星、索愛等大廠的支持,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曾達到15%。

在中國市場,因當時iPhone、谷歌G1尚未入場、黑莓水土不服,WM成了塞班之外的最佳選擇,市場份額一度高達近30%。

然而,當iPhone以黑馬之勢崛起後,一切都變了。

2007年1月9日,在舊金山 Macworld 大會上,賈伯斯拿著一臺手掌大小的電子設備,宣布人類在這一刻重新發明了電話。

第一代iPhone驚豔亮相,沒有鍵盤,主屏幕只有一顆home鍵;全身纖薄,不能更換電池,一體化程度極高,還內設色彩亮麗的軟體;屏幕會在手指滑動時產生慣性滑行,甚至會觸底反彈……

當時的iOS並不完美,但沒人會否認它的裡程碑意義——iOS之後,觸控成為智慧型手機的新趨勢。

2009年的巴塞隆納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微軟推出了WM 6.5版。這一版WM向iOS看齊,開始支持電容屏,並推出了類AppStore的應用市場Windows Marketplace。

軟硬體優化與時俱進、應用生態正在成型,一切看起來正在變得越來越好。但這一版本卻成了WM的絕唱。

WM其實很不錯,在沒有iOS作對比的情況下。

與極簡流暢的iOS相比,炫麗複雜的界面反而帶來更差的用戶體驗:

1.「X」和「OK」到底什麼區別?

2.一會需要點擊上面的TileBar,一會需要點擊下面的MenuBar,不要說單手了,雙手的情況下在用戶移動中也極其不方便。

3.傳統的DropList等控制項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手持設備上。

4.如果你不是纖纖細手你能點中圖標嗎?說對了,得需要鐵筆。

5.自帶的輸入法我都想直接刪掉。

這些網友在論壇上留下的「靈魂拷問」,是WM的墓志銘。微軟想要把PC裝進用戶的口袋,這是跨時代的進步,但面對把體驗裝進了用戶口袋的蘋果,WM立刻相形見絀。

當微軟用做PC的思路在做手機時,蘋果用觸控屏和適合手持設備的界面,真正找到了移動終端的法門。

大象難轉身,微軟已經夠敏捷了。

二次發力

或許,這並不是WM的錯,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下,即使是微軟也猝不及防。

雪上加霜的是,當iPhone定義了智慧型手機的新形態時,安卓又敲開了手機作業系統的新世界。

2008年,在收購安卓公司三年之後,谷歌聯合HTC推出了第一款搭載安卓作業系統的手機HTC Dream(又稱 HTC G1)。

開源,是安卓的崛起的關鍵因素。

它意味著開發者可以根據特定需求量身定製原始碼,自由、靈活、充滿激情。

Gartner數據顯示,2009年Q3,WM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份額為7.9%,同比下降28%;塞班系統從前一年同期的49.7%下滑至44.6%,下滑10%;與此同時,iOS的市佔率由12.9%上升至17.1%;黑莓的市佔率由16%上升至20.8%;剛推出近一年的安卓市佔率為3.9%。

智慧型手機的形態正在發生質變,強勁的新對手正在崛起,微軟決定及時轉向。

2010年10月11日晚上9點30分,微軟給WM判了死刑,終止對其技術支持和開發。

緊接著,微軟發布了新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Phone(以下簡稱「WP」)。但微軟也不是毫無感情的「OS機器」,WP初問世的第一版本就是7.0,顯然是在悼念「6.5歲」去世的WM。

但市場不相信眼淚。

2012年,WP 8.0就換成了全新的Windows NT內核和底層,完全不兼容WM甚至WP 7.0和 WP 7.5,顯示著微軟對移動端作業系統的堅定和決心。

然而,WP的堅定,是對別人的任性。

WP7不兼容WM,WP8不兼容WP7,如此「自殺式」迭代,讓用戶、開發者、合作廠商都很受傷。

更過分的是,2015年1月,微軟又廢掉了WP,將支持手機、平板、筆記本、二合一設備、PC的跨平臺系統Windows 10推到臺前——這意味著,發布5年的WP系統也壽終正寢,被Windows 10取代。

微軟完全不顧生態夥伴的任性迭代,再加上高額授權費,最終砸了自己的腳。

首先,在應用端,不穩定的作業系統讓軟體廠商無法及時、保質保量地為WP適配開發App。

2015年,網約車盛行,Uber作為其中巨頭當然是快速適配所有系統。但相比安卓和iOS用戶,WP用戶發現搜索功能無法使用,司機定位也很不準,只能尋求客服幫助。

客服一句話解決所有問題:目前Uber在WP上運行還不太穩定,建議用戶使用Android或者iOS客戶端,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

Uber已經算得上溫和,支付寶更有個性。

當年,Apple Watch上市之後,支付寶錢包第一時間進行了軟體適配,並在微博上高調宣傳。

沒想到,這一舉動惹怒了隔壁久久等不到更新的WP用戶。

大批WP用戶在支付寶的微博下指責其忽略用戶感受:WP版App都8個月沒更新了,為啥Apple Watch還沒上市,支付寶就上趕著做好了適配?

被冠上新名字的「支付婊」也是有脾氣的,緊接著就轉發了@偉大的安妮一條微博後評論:「1%的奇蹟,來自於100%的努力,和99%的運氣。你為什麼選擇1%的生活?」

這一舉動被理解為,暗指WP系統份額少,公然嘲諷WP用戶。

對罵升級,支付寶乾脆釜底抽薪。更新後的支付寶9.2版本融入了「生活圈」功能,而WP用戶更新後發現「此版本將不再支持」。

市場是趨利的,規模就是勢能。

支付寶的客服被Uber客服「教壞」,一句話搞定用戶:換個系統吧。

Uber和支付寶的「消極怠工」代表了廣大應用開發商對WP的不滿,甚至還出現過微軟自家應用不首先支持WP系統,反而率先適配安卓與iOS的情況,這個操作連股東都看不懂。

事實上,不僅是App難以跟上WP迭代的速度,硬體廠商也很心累。

新系統不支持舊設備,對於OEM廠商來說是巨大的打擊。而且,不開源的WP系統,讓OEM很難作出針對性的定製,在用戶端的體驗並不理想,再加上25美元的高額授權費,導致眾叛親離,三星、華為、HTC、摩託羅拉、索愛紛紛知難而退。就連被微軟「領養」的諾基亞,也放棄了最後一個WP手機品牌Lumia。

2018年底,微軟宣布從2019年12月10日起停止發布Windows 10 Mobile安全和軟體更新,並同時停止對相關設備的技術支持。

從2000年Pocket PC 2000躍躍欲試,到2019年底Windows 10 Mobile停止更新,微軟盡力了。

這場移動OS的戰役,微軟整整打了20年。

若論終端,微軟前期靠著號召力獲得了幾乎所有大廠的支持,後期也有諾基亞撐大梁。若論系統能力,微軟在PC時代就已經證明了自己強悍的實力,並且擁有堅固的用戶基礎。

微軟幾乎沒有輸掉這場競爭的道理。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深厚的PC優勢讓微軟走歪了。基於PC思路打造手機OS,一心想要把自己廣大的PC用戶平移到手機端進行無縫切換——哪有那麼便宜的事?

在屏幕尺寸、操作習慣、使用場景完全不同的情況下,智慧型手機OS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更何況,在面對安卓開源、iOS高體驗的競爭下,收取高額授權費的微軟還在任性迭代。

其實微軟也不想任性,只是對手機作業系統的迫切渴望,讓PC巨頭焦灼於產品和技術,而忽略了生態的重要性。

直到後來才明白,這幾乎是所有死亡者的共同致命傷。

眾生相

安卓成了,iOS也成了。

前者通過開源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聯盟,後者以卓越硬體和開創性的體驗為基礎闖出一條生路。

反觀微軟,既有系統能力,又有硬體夥伴,卻最終敗給了生態。

系統、硬體以及生態,對於作業系統來說,一個都不能少;對於突圍者來說,還要至少擁有一個足夠高的長板。當這些因素匯聚在一起,合力共同指向一個目標,那就是規模。

系統搭載於硬體之上,依靠硬體來觸及用戶,因此,硬體出貨量是一個作業系統活下去的前提。

在這一點上,三星應該比微軟更有機會。

2009年,三星就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Bada,用在了Wave系列手機上。作為當時全球出貨量第二的手機廠商,三星這次嘗試完全在情理之中。

Bada系統更換了安卓系統的「心」,但仍採用安卓的「皮」,基於安卓深度定製的操作界面 TouchWiz UI,大概率也是為了降低用戶轉移成本。

用戶是好上手了,但Wave系列的出貨量並不足以打動開發者。

再加上,此時搭載安卓系統的三星Galaxy系列正火,應用生態也漸入佳境,哪怕是出於商業利益考慮,三星也沒有理由放棄安卓。

直到谷歌125億美元收購摩託羅拉移動之後,供應商變成競爭者,安卓聯盟的手機廠商就動起了尋找其他OS的念頭。

三星放棄不溫不火的Bada,推出了Tizen。

要說Tizen,就不得不提到MeeGo。iOS將塞班拉下神壇之後,諾基亞也開始研發更適合觸控大屏的智慧型手機OS,並推出了MaeGo系統。後來,這一系統在2010年與英特爾的Moblin系統合併,改名為MeeGo系統。

第一款搭載MeeGo系統的手機諾基亞N9,一代神機,讓很多發燒友至今懷念。

軟硬體俱佳的N9曾被視為諾基亞重回巔峰的序幕,然而卻被「豬隊友」扯了後腿。

MeeGo剛問世沒多久時,2010年出任諾基亞CEO的史蒂芬·埃洛普就將MeeGo業務砍掉了。這位來自微軟的CEO在叫停塞班、砍掉MeeGo之後,堅持不用安卓,力挺老東家微軟的WP系統。

這一選擇最終毀掉諾基亞的手機業務。2013年9月,還是在史蒂芬·埃洛普的主持下,諾基亞手機業務被微軟收購,隨後他本人也回歸微軟擔任要職。

但這筆收購在今後被雙方都認為是失敗的。史蒂芬·埃洛普也被諾基亞支持者視為 「特洛伊木馬」。

不過MeeGo並沒有死。

MeeGo 的開發人員,後來創建了Jolla 公司,推出了Sailfish OS(旗魚系統),這款作業系統在2019年7月底還發布過更新。

而MeeGo屬於英特爾的那部分,與三星的Bada融合,成為了Tizen系統。

2012年2月,Tizen正式發布。

與市面上正在火熱廝殺的OS相比,當時的Tizen系統絕對算不上成熟。為了拓展生態,三星通過舉辦應用編寫競賽,為Tizen打造了6000多款應用,但與Android、iOS百萬級APP的規模相比只是杯水車薪,當時就連微軟WP也有24.5萬個App。

2014年MWC,三星移動部門負責人承認,三星還要對Tizen的很多方面進行優化,以讓它足夠成熟。但之後卻不見成效。

當時,安卓已佔有八成以上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iOS則坐擁最大利潤。開發者開始盈利,有了轉移平臺的成本。就連WP都回天無力。

Tizen的沉沒,與三星沒有推出一款爆款終端有很大的關係。

採用觸控屏的第一代iPhone,和鍵盤觸屏結合的安卓首款機型HTC G1,都是盛極一時的超級明星,也是iOS和安卓成功進入市場的關鍵。

回顧成事兒的智慧型手機OS,沒有一款是冷啟動,全都生在高位。

而三星當時的機海戰略,只有Galaxy系列和Note系列可圈可點,其他都表現平平。三星更沒有潛心推出過一款搭載Tizen的拳頭產品,不足以打開市場,更不能激起開發者的動力。

沒有開發者的支持,Tizen的應用商店裡不僅缺少Facebook、WhatsApp之類的基本應用,連三星自家的S-Voice、Chat On、Milk、Knox等應用都缺席,又何談用戶體驗。

可以說,在安卓與iOS寡頭格局成型過程中,Tizen是最具代表性的反抗者。

在已有的安卓、iOS和WP足夠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智慧型手機OS的機會窗口正在加速關閉,這時候的突圍者唯有重拳出擊才有可能撕開一線機會。

但三星顯然沒有打開這樣的局面。

當時餘承東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去我們曾經有一個研究Tizen的團隊,但我解散了這個團隊。我覺得三星Tizen系統沒有成功的機會,微軟WP系統也很難成功。」

一語成讖。

在經歷了長時間默默無聞之後,三星成了Tizen聯盟唯一的成員。如今Tizen已經轉戰穿戴設備和電視。目前,全球五分之一的智能電視在使用Tizen平臺。

經過一番驚濤駭浪的拼殺之後,智慧型手機OS的海面趨於平靜。

葬身這片大海的有微軟WM、WP,諾基亞MeeGo,三星Bada、Tizen,黑莓的QNX,Palm OS,以及眾多短命的參與者。

中國廠商也沒有缺席。

2011年,國產手機廠商幾乎全都採用安卓方案,阿里巴巴卻在時任CTO王堅的推動下,推出了阿里雲OS(後更名為「YUN OS」)。

安卓的利益和壓力下,其他廠商選擇觀望。資金鍊出現困難的魅族成了阿里雲OS的最大支持者。

2015年初,魅族發布了多款搭載阿里雲OS的機型,並通過系統升級將已有機型的底層更換為阿里雲OS。2016年4月,阿里雲OS自稱已擁有4千萬用戶,是世界第三大行動作業系統。

然而,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隨著魅族失速脫軌,阿里也敗走手機OS。如今,AliOS正在物聯網領域煥發新的生機。

除了中國的企業界,政府主導的針對芯、屏、「魂」的突破也一直在進行。

1999年8月,中科院軟體研究所成功研發了基於自由軟體Linux的自主作業系統——紅旗Linux 1.0版。這是中國「魂」的第一次喚醒。

2001年4月,在倪光南院士的主持下,中國自主設計的第一塊「方舟1號」CPU成功啟動。這是中國「芯」的第一次跳動。

然而,有了芯和魂,缺少血肉的作業系統仍然不能生存。

鴻蒙發布當天,倪光南接受採訪時曾總結當年的失敗原因——紅旗Linux和方舟CPU有一個「要命的問題」:在政府的激勵下,當時研發出的金山WPS、永中Office、Red Office等國產軟體均基於Linux開發,不能兼容微軟Office軟體,無法打開歷史文件,也無法與Windows用戶分享文件。

僅僅一個微軟Office,就讓紅旗linux成了孤島。

在政府主導下的作業系統突圍,可以通過行政命令要求企業配合研發軟體,但這對於龐大的需求市場來說,只是九牛一毛。

行政命令無法獲得用戶,只有良好的體驗才能拉來用戶。龐大的用戶是消費力的保證、是開發者進入的前提,而只有足夠多的開發者貢獻大量優秀的應用,才能為作業系統提供良好的用戶體驗。

這幾乎是個死結。

縱覽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短短二十年的發展歷程,生與死之間,一條涇渭分明的命脈已清晰可見。它不僅適用於手機OS,也適用於所有的作業系統。

只不過,因為手機有著最龐大的消費級用戶,有著最難以撼動的市場化力量,所以這條線索在此顯得最為深刻。

這一條分隔作業系統生死的忘川,名為「生態」。

得生態者得天下。

生態是讓作業系統形成商業閉環、順利運轉起來的鑰匙。在安卓和iOS的身上,這條路已經被證實。一旦生態得以建立,就能實現全產業鏈的把控權,進而穩固並擴大已有的生態。

生態既是前提,也是結果。

如今,安卓在各大廠商的優化下,已經日趨完善和先進。iOS的王國裡,開發者可以獲得最高的物質回報,同時投入最大的開發熱情。

正向循環一旦形成,壁壘也就出現了。

鴻蒙初開

從歷史中跳脫出來,再看華為鴻蒙,則另有其桎梏與機會。

桎梏很明顯,便是安卓和iOS已經生成的強大生態。前述「先烈」除了自己作死的之外,幾乎全是死在了生態之下。

那麼華為的機會在哪裡?

思考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考量產品和技術不能脫離特定的歷史時空背景。

1957年,好萊塢的一名電影攝影師摩根·海裡戈發明了一臺名為「Sensorama」的3D模擬器,這是如今VR設備們的祖師爺。

Sensorama的外形像電話亭,使用時用戶需要把頭探進設備內部,三面顯示屏形成空間感,配合氣味、立體聲、震動、風吹等多種感官,形成沉浸式體驗。

之後,這位熱愛電影的務實發明家還拍了好幾部3D電影來搭配Sensorama觀看——這一動作正是在試圖搭建生態。

從現在的眼光來看,海裡戈就是個天才。然而,當時的Sensorama卻沒有如海裡戈所願進入電影院,而是作為遊戲機被放進了商場裡,最終資金耗盡而卒。

天才總是孤獨的,但商業不能孤獨。

順應時代、與時俱進,是企業需要具備的能力。敏銳的嗅覺、準確的預判和堅定的執行,是一款產品得以爆發的基礎。

這一點在Facebook、亞馬遜、微信、支付寶等產品上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如今鴻蒙的機會,就在於時間巨輪轉動,在安卓和iOS固若金湯的壁壘中轉出了新的空間。

說白了,就是時代變了。

時代交替時,是新英雄的機會。

在PC向移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微軟掉隊,谷歌和蘋果得以崛起。安卓和iOS的輝煌也由此貫穿了整個移聯網時代。

眼下,網絡技術的迭代正推動社會向下一個時代跨越,5G之下的物聯網時代就在眼前,華為選擇擁抱物聯網。

「先烈」的經驗,是華為的警鐘。

當微軟用PC思路研發智慧型手機OS的時候,敗局就已經開啟。如今,在安卓和iOS只留下1%空間時,鴻蒙若還用做智慧型手機OS的思路去搶奪市場,怎麼會有生路?

因此,鴻蒙面向IoT的戰略定位是面向一個全新時代的進軍號角,而不是面對手機作業系統的知難而退。

鴻蒙的設計特點也正是為IoT而生。分布式架構、確定時延引擎和IPC、微內核、多端部署這四大特點皆用在了刀刃上。

其一,鴻蒙是分布式架構首次用於終端OS。

這意味著,一個底層涵蓋了不同終端的特性。對於開發者來說,開發一款應用可以用於手機、PC、車機、穿戴設備等多款終端,可謂事半功倍。而消費者則可以體驗跨終端無縫協同,有機會過上簡單流暢的萬物互聯生活。

其二,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則是保證鴻蒙系統流暢運作的基礎。

確定時延,使調度算法能保證進程不會因CPU被其它進程佔據而卡死,總能在規定時間內順利執行任務。IPC即進程間通信,鴻蒙的IPC效率能提升5倍,這是安卓和iOS系統因架構限制而無法做到的。

其三,微內核有別於安卓的宏內核,能保證系統的安全性。

宏內核是將所有驅動軟體、底層代碼、網絡協議等都保存在內核中,優點是資源管理統一,劣勢是代碼量大,時間久了會卡頓,而且難以規避漏洞。

微內核則是模塊化的,只保留基本的資源管理,其他的功能都放在應用層管理。因此代碼量小、內核精簡、接口統一。

曾有高手總結道,「微內核就是一個皇帝,所有權利集中在他手上,但辦具體的事情要找別人。宏內核像國務院,組織機構很龐大,有好多人在管事。」

因為這些差別,所以兩者各有優劣。而微內核的最大優點在於安全。

安卓採用的宏內核,將所有模塊都集成在一個大內核裡,安全權限僅依靠Root。攻擊者一旦獲取Root權限,就能攻破整個系統,隨意調取信息。

而微內核的設計就像輪船的水密艙,彼此隔離,一個倉破了,船也沉不了。類似於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的區別,保證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最後,鴻蒙能夠通過統一IDE支撐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這點與分布式架構相呼應,都是為物聯網生態服務。統一IDE正是華為為這一戰略準備的開發工具,以方舟編譯器為核心,支持多種語言混編,是對開發者的利好。

技術優勢可以說上一天一夜,但鴻蒙仍舊逃不脫上面所說的問題——在安卓和iOS的夾擊下,建立一個新的OS生態太難了。

這也能夠解釋,為何鴻蒙如此強調開源,其中多多少少借鑑了安卓的歷史經驗。

雖然鴻蒙現在還不夠成熟,但華為對路徑的選擇已經很堅定。

與華為同樣瞄準物聯網的,還有谷歌的新系統Fuchsia OS。

早在2016年,就有工程師在谷歌的源碼中發現了Fuchsia OS的蹤影。它能夠跨平臺兼容,能夠運行在手機、平板、可穿戴手錶等智能終端上。

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

2019年的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首次向外界介紹了Fuchsia OS,並在7月9日正式上線Fuchsia OS開發者官網。

Fuchsia OS的目標是,覆蓋安卓。

面向低時延、高帶寬、廣連接的5G網絡,物聯網是所有巨頭都不會認錯的戰略方向。谷歌當然也很清楚,安卓不是為物聯網而生,必須要有面向下一代的新系統來扛大梁,成為谷歌的新發動機。

否則,Windows在移聯網時代的缺席,就是谷歌接下來的命運。

對於智慧型手機市場,就像餘承東所說,華為的首選仍是安卓,這不僅是因為安卓的現有優勢。更是因為華為沒必要把精力花在建立智慧型手機OS生態上,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得不償失,關鍵是將錯失在IoT時代的先發優勢。

貿易戰背景下,鴻蒙的本質並不是用來對抗安卓和iOS,而是華為甚至中國手機品牌生命線的保障——如果谷歌斷供,方舟編譯器加持下,華為可以保證鴻蒙系統一天之內到位,由此可見,華為問世的意義遠超於商業訴求。

在真正的商業時空裡,鴻蒙要打的硬仗是在物聯網領域與Fuchsia OS在全球範圍內爭奪開發者,比拼速度建立生態,迅速建立生態優勢,成為物聯網時代的第一作業系統。

5G時代,鴻蒙的對手是Fuchsia OS,戰場在IoT。

相關焦點

  • FaGoo星座啟示錄
    FaGoo 星座啟示錄【2020.12.21-2020.12.27白羊座
  • 物聯網開源作業系統,你了解多少?
    導讀物聯網、開源、作業系統是目前IT業界的熱門詞彙,也正是這三個詞彙構成了物聯網開源作業系統。那麼,對於物聯網開源作業系統,你了解有多少呢?我們今天帶大家一起走近物聯網作業系統,同時介紹10款經典的物聯網作業系統。
  •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八爪魚氣球獲得方法介紹
    18183首頁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八爪魚氣球獲得方法介紹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八爪魚氣球獲得方法介紹 來源:網絡
  • 中科睿光陳宏:國產作業系統的創新之道
    >雲作業系統為企業應用帶來質變實際上,相較於傳統的電腦作業系統來說,雲作業系統的核心功能不變,即管理硬體和大量應用,並提供API,讓他們能夠利用下面的各種各樣的雲計算的資源,把應用任務進行調配。那麼,雲作業系統和傳統的作業系統有什麼區別?陳宏一句話總結到,即「量變(規模及多樣性)到質變(經濟、敏捷、創新)」。
  • 最終幻想勇氣啟示錄魔法介紹 白、黑、綠魔法詳解
    最終幻想勇氣啟示錄中魔法是非常重要的,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最終幻想勇氣啟示錄魔法介紹,包括白、黑、綠魔法詳解,非常全面的內容,想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
  • 一分鐘,帶你了解麒麟作業系統的前世今生
    只不過,當時的銀河麒麟,還只是支持專用CPU,單獨為銀河計算機而打造的作業系統。2002年,國防科大接到了一項國家863研究,啟動了號稱建國以來最大的軟體項目,也就是國產伺服器作業系統內核的研發。自此,銀河麒麟開始了曲折的研發之路。
  • 知名配樂「漢斯·季默」親歷選取《刺客信條:啟示錄》主題曲演唱者
    UJAM和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日前聯合育碧官方共同為年度大作《刺客信條:啟示錄》選拔主題曲演唱者。評選團包括奧斯卡獲獎電影配樂漢斯·季默,Remote Control Productions製片與配樂Lorne Balfe(《刺客信條:啟示錄》主題曲作曲)和育碧的Simon Landry。
  •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解放戰怎麼打 洛洛森林解放戰圖文教程
    導 讀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中洛洛森林解放戰玩家該如何通關呢?下面就給大家帶來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洛洛森林解放戰流程圖文攻略,以供玩家參考。
  • 《塞爾達:災厄啟示錄》官方新圖 百年前的海拉魯城堡
    不過,隨著新作《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的公布,玩家將能親身經歷百年前的那場曠世大戰,也能親眼見到海拉魯城堡巔峰時期的輝煌。近日《塞爾達無雙》官方推特發布了一張圖片,展示了百年之前的海拉魯城堡。在《塞爾達:災厄啟示錄》中,玩家將親歷海拉魯的災難,在過場動畫中了解與塞爾達、海拉魯之王等有關的更多事情,試圖拯救海拉魯大陸。這將是玩家親眼見證海拉魯災厄紀元的唯一途徑。
  • 《塞爾達無雙 災厄啟示錄》展示各角色使用「希卡之石」道具的戰鬥...
    KOEI TECMO Games 製作,預定 11 月 20 日推出的 Nintendo Switch 動作遊戲《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天蠍座ルダ無雙 厄災の黙示站臺)》公布「不為人知的100年前的記憶 」系列第 3 部宣傳影片,除了讓玩家一窺「克洛格(コロ點擊)種子,也展示了各角色使用「希卡之石」道具的戰鬥動作。
  • 紫紅色作業系統正在華為的HonorPlay智慧型手機上進行測試
    今天,我們了解到這家中國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該作業系統在某個時候可以取代Android。儘管我們過去已經聽說過,但現在華為移動產品副總裁已經確認了這一點。值得一提的是,谷歌一直在開發一種名為Fuchsia的新作業系統,上周華為工程師對項目進行了更改。有趣的是,這一更改證實了紫紅色作業系統正在華為的Honor Play智慧型手機上進行測試。
  • 突破美國封鎖,國產作業系統「天賜」即將誕生,火爆知乎
    一個討論國產作業系統 「天賜」 的話題前幾天在知乎熱榜發酵,其中不乏有專業人士出面答疑解惑,但奇怪的是,這個熱門話題之下所有的帖子作者全都標註著一個創作聲明:「內容包含虛構創作。內容中的情節存在虛構加工,僅供參考。」這是怎麼回事呢?1當真有國產作業系統「天賜」?
  • 華為雲瑤光,為什麼被稱下一代雲作業系統?
    每一站華為雲城市峰會都有很多亮點,武漢也不例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莫過於華為雲新一代雲作業系統——瑤光(Alkaid)智慧雲腦正式投入商用。據悉,華為消費者雲業務、華為公司內部IT業務,以及一些友好客戶已率先應用。自今年華為全聯接大會正式發布以來,華為雲業務落地進程不斷加快。從某種層面來說,這也代表了Cloud 2.0時代,用戶對雲的接納程度正在提升。
  •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前中期賺錢方法 怎麼樣刷錢最快!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前中期賺錢方法 怎麼樣刷錢最快! 關鍵字: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前中期賺錢方法 塞爾達怎麼樣刷錢最快!
  • 初創公司任意製造無人機的日子過去了,整合到兩個作業系統是遲早的...
    手機行業從 20 世紀初的幾十款手機變成了只有兩個主流作業系統,蘋果的 iOS 和谷歌的 Android 作業系統。蘋果的硬體和作業系統之間緊密聯繫在一起,而谷歌採用了一種鬆散的硬體和作業系統方法,它們總共佔全球手機市場約 97% 的份額。 來自手機市場的案例 在過去的十年裡,為什麼手機行業會最終發展到只有兩個主要的作業系統?安全與穩定是兩個驅動因素。
  • 2016年10月成人自考網絡作業系統考試真題
    點擊查看:全國自考02335網絡作業系統歷年真題及部分答案匯總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克洛格森林解放戰亞斯特無傷打法介紹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中克洛格森林解放戰的亞斯特是比較難打的,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這個亞斯特怎麼打才能無傷,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天王」分享的克洛格森林解放戰亞斯特無傷打法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塞爾達無雙:災厄啟示錄》中克洛格森林解放戰的亞斯特是比較難打的,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這個亞斯特怎麼打才能無傷,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
  • 基於安卓的作業系統好意思叫OS嗎?
    騰訊喊著做作業系統不是一年兩年了,2011年,騰訊就推出過「QQService」平臺,2012年,騰訊又倒騰了一個「Tita」系統,但這兩個系統先後都夭折了。如今這個「TencentOS」就是新瓶裝舊藥,跟之前的「Tita」類似,與市面上很多所謂的「作業系統」一樣,仍然是基於安卓平臺,修修改改,換了個桌面風格,加了一些預裝軟體,根本算不上真正的作業系統。
  • *ST天馬:目前未直接投資或者持股任何國產作業系統類,
    投資者問:您好,年初公司參與設立投資機構,籌集資金主要用於國產作業系統領域優質未上市企業的股權,請問進展如何?投了哪些國產作業系統?
  • DragonFlyBSD 5.6.2 發布,類 Unix 作業系統
    DragonFly BSD(DragonFlyBSD) 是一套開放原始碼的類Unix作業系統,自 FreeBSD 4.8 分支。對 DragonFly 內核的更改是將 TCP keep-alive 選項從毫秒更改為秒,以與其他作業系統的行為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