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描寫了什麼場面,是什麼意思?

2021-01-11 寫乎

作者:李大奎

先來了解一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出處。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曰觱發,二之曰慄裂;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曰於耜,四之曰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

田畯至喜。

這首出自《詩經.國風》的歌謠,描寫了什麼場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啥意思?

(一)歡快祥和的勞動場面

這首歌謠來自於三千多年前西周時期一個叫豳(bīn)的封國。豳國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陝西的彬縣、旬邑一帶。

這首歌謠的美就在於以平鋪直敘的手法,素描了豳縣人民有序進行農事活動的歡快祥和場面:

七月,大火星漸漸西落。到了九月,婦女們開始縫製寒衣。步入十一月,天氣變冷,十二月,寒氣增加,到了天寒地凍的時候,若還沒有好衣、厚衣穿,怎麼過冬呢?開年後,正月裡,人們就開始準備修理耜類的農具,二月份要下地耕種了。當他們在向陽的土地上勞動時,我帶著妻子和孩子,給他們送飯,田官一定會高興呢。

(二)"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啥意思

"七月流火",其實是一個成語,不是單純字面上的意思,不能簡單理解為:七月份的天氣像"火"一樣熱。

這裡的"火",指的是"星宿二",也就是"大火星"。這裡的"流",是"西沉"的意思。

"七月流火"表達的真正意思是:到七月後,大火星西移,天氣將漸漸轉涼。

因《詩經》裡的"七月",使用的是周曆,若換成公曆,大概是九、十月份。

"九月授衣"這句話的意思是:到了九月,婦女們就開始縫製寒衣了。

概而言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句話很形象地表達了一個氣候轉換時的自然現象:夏去秋來,天氣轉涼。

(三)豳地與天象有關的勞動場面

"火",大火星,並非繞太陽運行的火星,而是夜空裡一顆有名的紅巨星,能放出火紅色的光亮,古人稱之為"心宿二",在每年的五月,位於夜空位置最高的正南方。到了七月,夏末秋初時,大火星就逐漸落向夜空的西邊。

這種天文現象,古人稱之為"七月流火"。

"風"是《詩經》中的一部分。《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時期一共311篇詩歌。分風、雅、頌三部分,作者佚名,現難以考證。

"風"其實就是周地的歌謠。

這首"七月流火"就是豳國的民間歌謠,反映了豳地與天象有關的勞動場面。

因那時沒有鐘錶之類的時間工具,古人的生產生活主要就是觀察節令和天氣變化來判斷。

後來滴漏、燃香、日晷、圭表、水運渾動儀和儀象臺等計時器發明後,滴漏、燃香主要用於夜間更夫打更,日晷、圭表、水運渾動儀和儀象臺用於白天計時,指導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作者簡介】李大奎,男,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趙國重臣虞卿為何為一個失勢的外國人拋棄高官厚祿與之一起逃難?

從伐柯之斧到詩和遠方

相關焦點

  •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是什麼意思? 看完又漲知識了!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是什麼意思? 看完又漲知識了!時間:2017-08-14 13:29   來源:愛問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是什麼意思? 看完又漲知識了!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這幾句詩出自《詩經.豳風.七月》。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先秦:佚名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採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七月鳴鵙,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八月其獲,十月隕籜。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月離於畢雨滂沱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月離於畢雨滂沱《詩經》這部最古老的民間詩歌總集,創作於公元前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六世紀,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感情、生活風貌和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詩經》中的一篇。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去看看。
  • 「七月流火」中的「七月」相當於現在公曆的幾月?
    先來了解一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出處。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這首出自《詩經.國風》的歌謠,描寫了什麼場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啥意思?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中「流火」何意?詩詞大會22位高手答錯
    不過這些名句中有些詩句的意思已然背離的它的原意,就像「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本來說的是袍澤之情,但是在流傳的過程中現在它被廣泛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愛情。 還有一些名句,我們對它表達的意思大概能夠明白,但是具體到其中的某個字眼就會產生疑惑,就像「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說的是一天不見便如同隔了很久,但真要問到其中「三秋」的意思,很多人都會覺得是三年,畢竟一年一個秋天,三個秋天就是三年。但實際上,這裡的「三秋」指的是「三季」,也就是三個秋天疊加在一起的時間,也就是九個月。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寒衣節之說
    《詩經·豳風·七月》中有詩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所謂「授衣」便是指添加衣物,說明天氣開始轉冷;而身為後人,當然也要考慮去世先祖。因此,依照習俗和祭祀禮儀,也會去墳前為去世先祖添加「棉衣」,因為是在天氣轉「寒」而備,故稱為「寒衣」。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首描寫農事活動的古詩詞賞析
    《國風·豳風·七月》節選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周頌·噫嘻》 噫嘻成王,既昭假爾。率時農夫,播厥百穀。駿發爾私,終三十裡。亦服爾耕,十千維耦。
  • 火影忍者: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題記時間如白駒過隙,漩渦鳴人,這個當年胸懷大志的小夥子,已經做了很長時間的火影。在當初,成為火影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可是真正成為火影之後,他才知道成為一個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火影是多麼艱辛。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關於七月,這些詩詞你都背熟了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這首出自《國風·豳風·七月》,是《詩經·國風》中最長的一首詩。豳地在今陝西旬邑、彬縣一帶,公劉時代周之先民還是一個農業部落。《七月》反映了這個部落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以鳥瞰式的手法,一下子把讀者帶進那個悽苦艱辛的歲月。
  • 七月流火:一首詩讀懂奇門遁甲和相對論
    ———————————————————類似奇門遁甲的「相對論」思想,在3000多年前的《詩經》中已經有所體現,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月流火」篇章。「七月流火」,可以說是我們小時候暑假寫作文時的「御用成語」。那麼,這個「七月流火」,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七月流火」、「五月鳴蜩」,你真的讀懂詩意了嗎?
    "七月流火"、"五月鳴蜩"辨正《詩經 豳風 七月》全文、注釋並翻譯如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慄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採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 6個文學作品中的星宿知識,「七月流火」的「火」原來是這個星星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七月流火」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每年仲夏黃昏,「大火星」位於正南方,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夏曆七月,相當於現在公曆九月)黃昏,它的位置由中天逐漸西降,知暑漸退而秋將至。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作「七月流火」。「七月流火」就是「心宿二」晚上向西天慢慢落下去,預示寒冷的季節就快要來到,天氣逐漸涼爽起來。
  • 七月最美短句 關於七月的唯美句子 描寫七月的優美詩句
    1、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  2、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3、惡語傷人七月寒。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6、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7、夏閏秋候早,七月風騷騷。  8、六月食鬱及薁,七月烹葵及菽。  9、七月流火,沉悶寂寂。  10、七月的盛夏,透藍的天空,懸著火球般的太陽毫不留情的烤著大地上的一切。
  • 寒衣節是什麼意思2017年寒衣節是哪一天?寒衣節簡介及寒衣節習俗盤點
    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是寒衣節,寒衣節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民間和三月清明、七月中元並稱三大悼亡節日。每當寒衣節的時候,人們都會提前準備好香燭、紙錢去祭奠先人。除了這些大家具體了解什麼叫寒衣節嗎?快來了解寒衣節是什麼意思。什麼叫寒衣節
  • 原來這些成語都是出自這本書,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讀它呢
    意思是說他把桃子送給我,我用李子來回贈他。現在常用來比喻友好往來或相互贈送東西,也有知恩圖報的寓意。新婚燕爾出自《詩經·邶風·谷風》:「宴爾新婚,如兄如弟。」原文是說一個女子被丈夫拋棄,丈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後來反用其意,形容新婚時的快樂,還被用作慶賀新婚的詞語。愛莫能助出自《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