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指數AI增刊: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

2021-01-09 華龍網

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顯示,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

這是自然指數首次聚焦涉及人工智慧的研究。近年來,計算機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集不斷擴展,算法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這讓涉及人工智慧(AI)的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大量增加。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使用自然指數數據,以及規模更大的來自Digital Science的Dimensions資料庫,對這個快速發展且不乏爭議的話題展開了研究。

增刊中的自然指數分析聚焦於指數所追蹤的82本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的AI相關文章的數量,主要關注的是AI應用於化學、物理、生命科學、地球與環境科學這一廣泛研究領域的情況。

自然指數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期間,美國居於榜首,英國、德國和中國分別位居第二、三、四位。但中國的自然指數論文數量不斷增加。中國在2015年位居第四,AI相關論文的數量大約是德國的一半,但在隨後的三年逐漸趕上,並在2019年躍升至第二位,增長了340%。美國、英國和德國的同期產出增加了一倍多一點。

2015年至2019年,AI領域自然指數文章總份額(Share)前50強機構中,西方研究機構居主導地位,其中三家美國機構位居榜首: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居第七位。

但是,在規模更大的Dimensions 資料庫中,AI領先機構則大為不同,該資料庫可追蹤到所有領域AI相關文章的發表情況。

中國整體在Dimensions資料庫中的AI研究產出領先於其他所有國家。

在Dimensions資料庫中,中國研究機構以數量最多的AI相關論文及會議論文主導了前十強機構:清華大學(第一)、中國科學院大學(第二)、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第四)、浙江大學(第五)、哈爾濱工業大學(第六)、中國電子科技大學(第八)。

此外,增刊還關注了AI在科學出版領域的應用,例如,用於從結構化數據集中創建文本,對論文進行摘要以便讀者更輕鬆地尋找相關論文,甚至為遭拒稿的論文另外尋找可能發表的期刊等。增刊還包括了一項自動摘要論文的試驗,刊登了幾篇使用AI生成的研究論文摘要,這在《自然》也屬首次。

「作為進展最迅速、最有爭議的研究話題之一,人工智慧關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指數創始人David Swinbanks說,「自然指數AI增刊概述了一些關鍵趨勢和研究應用。它顯示出,頂尖的西方研究機構在將AI用於指數追蹤的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居主導地位,而在範圍更廣的Dimensions資料庫,中國在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隨著AI研究產出的繼續增加,我們希望增刊能讓人們不僅關注其中的一些進展,也關注未來的倫理和技術挑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AI現在也用於科學出版,並有很大空間來改善研究人員如何利用AI的力量來尋找和消化內容。」

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相關焦點

  • 自然指數2020出爐:美加中日歐的AI研究有何差異?
    自然指數2020出爐:美加中日歐的AI研究有何差異?圖23.中國大玩家:中科院與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在涉及自然科學的人工智慧研究方面,進行了最富有成效的合作。在自然指數中,中國最大規模的國際人工智慧合作,是中科院和喬治亞大學理工學院之間的。清華大學與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所和瑞士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有密切聯繫。
  • ...AI看面相和發量見分曉!中國科學家首次證實,人工智慧可以通過...
    在最近的《歐洲心臟雜誌》上,清華大學和協和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1],他們開發了一種算法,用人工智慧分析頭頂、正面和兩個側面的四張自拍照,進行心臟病篩查,這種篩查的敏感性達到80%,特異性為54%。這是首個證明了,可以通過深度學習分析人的照片來檢測冠狀動脈疾病的研究。
  • AI在國外水行業中有哪些應用 AI應用方案
    人工智慧(AI)是由機器,特別是計算機系統,模擬人類的智能過程。通過在水行業中應用AI,可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建立新的可持續水供應和管理系統。然而,近年來由於世界上缺水和其他水資源問題不斷增加,水行業工作者正在尋找更好、更有力的方法來實現水資源管理。人工智慧(AI)是由機器,特別是計算機系統,模擬人類的智能過程。通過在水行業中應用AI,可為世界各地的人們建立新的可持續水供應和管理系統。
  • AI再次戰勝人類 人工智慧強勢闖入醫療界
    人工智慧技術在物流、醫療、金融、產業物聯網等很多領域都有現實應用。對於關乎每個人健康的醫療領域而言,不管醫生是不是接受,人工智慧(已強勢闖入醫療界。最近有兩條消息再次把人工智慧推向了高潮:1.2017兩會中人工智慧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注人工智慧的科技界因此熱血沸騰。
  • 淺析人工智慧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前景
    如2018年5月,英國《自然》(Nature)雜誌刊登了英國倫敦大學神經科學家和英國DeepMind團隊人工智慧研究員合作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利用深度學習技術成功模擬人類大腦的空間導航能力。此類研究向人們展示了人工智慧技術在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前景。
  • 手相ai 人一出生命運就已註定在你的手上
    易經/周易算命是中國流傳了五千年的魁寶文化,在了解命運的基礎上,還要知道去做到如何趨吉避兇,破禍成福。如何把握你的流年財運,知命理改命運!從生辰八字看清一生運勢、先知一日,富貴十年。超準算卦/運勢/合婚/看相/八字/生肖/求籤/解夢長按二維碼 立即查看每日寄語:(手相ai內十八格「飛天祿馬格」此格以庚壬二日用子字多!
  • 2018年6個最佳的免費在線人工智慧課程!
    史丹福大學 - 機器學習https://www.coursera.org/learn/machine-learning本課程通過Coursera提供,由Google深度學習研究部門的創始人、Google Brain和百度AI負責人吳恩達教授創設。
  • 歐盟委員會發布人工智慧道德準則,擬構建AI全球監管框架
    歐盟在人工智慧投資和尖端研究上無法與中美比肩,希望藉助其在AI道德準則上的優勢,構建AI全球監管框架。5G網絡切片是一種按需組網的方式,可以讓運營商在統一的基礎設施上切出多個虛擬的端到端網絡,從而適配各種類型的業務應用。5G網絡電力切片即是為電力行業應用而建立的一種5G組網方式。研究人員表示,此次測試中的電力切片,充分利用了5G網絡的毫秒級低時延能力,增強電網與電力用戶間的雙向互動,可將因停電所造成的經濟、社會影響降至最低,是運營商、設備商及企業在探索5G工業場景應用上的一項成功試驗。
  • 小愛觸屏音箱和小愛ai音箱的區別
    小愛觸屏音箱帶有屏幕,小米ai音箱沒有屏幕;WIFI頻段:小愛觸屏音箱支持2.4GHz,小米ai音箱為2.4/5GHz雙頻;揚聲器:小愛觸屏音箱為1.5英寸,小愛觸屏音箱為2英寸。  小愛觸屏音箱和小愛ai音箱的區別:  1.小愛觸屏音箱帶有屏幕,小米ai音箱沒有屏幕;  2.WIFI頻段:小愛觸屏音箱支持2.4GHz,小米ai音箱為2.4/5GHz雙頻;  3.揚聲器:小愛觸屏音箱為1.5英寸,小愛觸屏音箱為2英寸;
  • AI 看臉算命,3 萬張自拍揭露:顏值即命?
    近日,來自俄羅斯國家研究型高等經濟大學和人文與經濟開放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BestFitMe ,發布了一項關於「看面識相」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研究提供了新的證據,進一步證實了人類的個性與個人的面部特徵有關。而且人工智慧能夠比 「人類 」評估者更好地根據 「自拍照」 照片作出人物性格推斷。
  • 日本政府出大招:投入20億日元支持「AI配對」
    在經歷了40年的低出生率後,日本成為了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意味著這個國家中,孩子在人口中的佔比很少。這最終將意味著,成年勞動力完全不足以支撐經濟。針對「結婚難」、「出生率低」,日本方面此前已經推出過不少利好政策。
  • 從頭部企業看人工智慧:雲測數據將AI數據做到了極致
    2020年的最後一天,人工智慧數據採集標註頭部企業雲測數據發布了《2021年人工智慧數據採集標註行業四大趨勢預測》。據了解,這是雲測數據結合多年人工智慧數據採集標註實踐,在積極參與協會機構與高校之間前沿探討的同時,關注了眾多合作夥伴的數據需求變化之後做出的預測。雲測數據分析認為人工智慧在經歷了算法研究、技術擴張和商業落地的發展,對人工智慧數據提出了更高要求。
  • BBC:中美英上演AI爭霸「三國演義」 中國欲「彎道超車」
    中國政府把人工智慧作為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驅動力,對AI技術的政策是鼓勵、扶持、推動,中國AI產業的發展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明顯提速。去年7月,中國國務院制定《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目標:2020年人工智慧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2025年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 應用人工智慧有助心理學發展
    應用人工智慧有助心理學發展 2018年08月14日 08:0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黃越 黃辛隱 字號 內容摘要:心理學同人工智慧聯繫緊密,自1956年人工智慧的概念提出以來
  • 深度| 鄧力:從語音 AI 到金融 AI,挑戰有哪些?
    因為人工智慧涵蓋了很多領域,其中就包括剛才 Hackman 教授提到的重要主題,即人工智慧和教育以及人工智慧如何在教育領域實現更多的應用,我認為這一類的落地應用絕對是人工智慧領域未來發展的重點之一。今天我要重點分享的內容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工智慧語音語言領域的應用,比如說語音識別和語言處理;第二部分是過渡到人工智慧在金融領域的一些前沿進展和挑戰。
  • 2017⇆2019,AI三年浮沉記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AI前線」(ID:ai-front),作者 趙鈺瑩、李冬梅,36氪經授權發布。 AI 前線導讀: 最近,「2017 vs 2019」成為熱題。回顧過往,人工智慧技術也是更迭換代,風雲跌宕。年關將至,AI 前線也趁著這股小熱度總結了下 2017 年到 2019 年人工智慧領域有哪些「暗潮湧動」。
  • 圖像識別與人工智慧圖像識別和機器視覺有什麼區別
    人工智慧領域發展到現在,ai與人工智慧、圖像識別領域、計算機視覺領域等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整合和融合。首先,人工智慧在生活工作中將普遍應用;其次,人工智慧在不同的工作場景都有其應用,從金融到醫療,從服務到工廠,應用無處不在;最後,人工智慧正在與自動駕駛技術等聯繫在一起。
  • 城市「匠人」特斯聯鍛造AI CITY新生態
    在科技力提升方面,鑑於AI CITY本身是「BASIC 」(Big Data、AI、Security、IOT、Cloud)」領域大量技術創新在商業化應用層面的集中體現,本次生態平臺入駐主體的科技實力自然有目共睹:在AI CITY的整體設計上,特斯聯與塔科瑪合作,結合特斯聯現有的硬體、解決方案產品,進行AI CITY產品的創新設計與場景探索,確定AI CITY的整體設計與產品框架;下一階段
  •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程多福:特斯聯AI CITY是我國數字...
    2020年4月,隨著光大人工智慧產業基地的開工,重慶還將建成全球首個特斯聯人工智慧城市AI CITY。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程多福出席城市智能科技研討會並發表主旨演講"目前,我國物聯網標準化水平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已發布的26項物聯網國際標準中,我國主導8項,佔全球總量40%;在研的物聯網國際標準/技術報告20項,我國主導或參與12項,佔比60%",程多福指出,"政策支持是我國物聯網產業持續發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