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陽光直射,注意使用期限,使用時小心燙手……」
類似這樣的說明文字你一定不少見。無論是食品、日用品、或是大型家電,為了方便消費者的使用,產品說明書都是讓消費者安心的一個保障。erq 有趣的是,基於各個國家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國家產品的說明書也有所區別。比如說,實用派的美國產品說明書追求簡單名了;匈牙利的則偏愛介紹產品的組成及零部件,據說這是為了方便消費者用壞商品後可以自己動手把產品修好;還有一些國家會儘量不在說明書上使用類似「禁止……」的命令句型,避免使消費者產生不適感。
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要論細緻,還是要看日本的說明書。
日清泡麵杯說明書以細節取勝的日本人在說明書上下足了功夫。舉個例子,一般戒指的說明書上都會寫有成分及保養清潔指南,但日本鑽石戒指的說明書上還有很大篇幅的注意事項,如佩戴時騎自行車請不要用力握閘;為了以防刮傷其他衣服,穿毛衣或者長筒襪時請摘掉戒指;甚至提出了佩戴戒指時需要小心抱嬰兒等容易引發危險的警示。
除了內容詳細,日本大部分產品說明書上都有一個特別之處——漫畫說明。對日本人來說,有趣可愛的漫畫是沒有年齡界限的,從孩童到老年人,甚至隨處可見的油膩中年大叔也可能在路邊的便利店捧著漫畫書哈哈大笑。
染髮膏說明書這種漫畫風格被很好的應用在了各種各樣的說明書上,比如說,日本的染髮膏上不僅用四格漫畫對使用方法進行了解釋,連諸如難以染到的地方怎麼辦,毛躁的發尖該如何處理等小注意事項都畫了出來,其中甚至還標有塗抹時發出的聲音的擬聲詞。食品上的說明書也與眾不同。關於食品的說明,中國人印象裡最多的可能就是配料和生產日期,日本的食品上當然也少不了這兩種。
不同的是,日本食品上的說明書更能給人一種親近感。比如說同樣寫有食用方法的速食麵,日本的說明書上除了單人的食用方法,還會提供多人食用的用量說明。最特別的就是幾乎在所有的速食零食產品上,生產商都會用日語寫上一句「ありがとう(謝謝食用)」或者是「請把垃圾扔到對應的垃圾桶」。文字的地方也很有意思,比如日本有名的Meji巧克力,會把它寫在盒子的底部;一些酸奶則會把文字標在瓶蓋上。當你吃完一盒美味的巧克力或者滿懷期待撕開酸奶蓋子的時候,會看到一句溫暖的謝謝,這或許比食物帶來的喜悅更加溫暖。
拉麵說明書
不僅如此,日本的商品經常會附贈小禮品,對於這些贈品,日本的商家也細心的附上了說明,比如說日本的七星香菸一般會隨贈一塊小掛表,這塊掛表要如何對時、如何保養也都用配圖標記的十分清楚。
商家把說明書寫的儘量詳細,對消費者來說是一件好事,對於各種商品尤其是藥品及電器銷售的服務業者來說,消費者關於產品注意事項和使用方法的諮詢佔了日常工作量的一大半。詳細的說明書不僅減少了這部分多餘的工作量,也能讓顧客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安全,對於企業和生產商來說需要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也減少了。
卡西歐手錶說明書另一方面,說明書除了介紹商品的基本情況和使用方法,也能體現一個商品的特色,尤其是像日本這種多採用家族企業運營的商業模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日本有很多傳統的「和菓子(點心)」店鋪,這些傳統的點心店,包裝內一般都會放置2張左右的印刷版卡片,一些歷史悠久的店鋪甚至還會印有店鋪當代主人親筆書寫的感謝信,以及店鋪的歷史起源。一些日本傳統工藝品的說明書也很有特色,比如說能樂面具的木雕上附有一些有關能樂的小知識,而一些編織工藝品則會記有品牌的歷史。其實這也是商家的一種經營策略,既宣傳了本土文化也給自己的商品增添了特色。
和果子說明書 除了從商品相關的效益考慮,日本商品的說明書之所以有獨特的風格也是日本文化的一種投影。首先,日本屬於一個先出現語言後出現文字的民族,日本人對漫畫的依賴或許從這一點也可以解釋。其次,無論是日語還是日本人本身都帶有一種曖昧性,為了讓消費者準確的了解商品的概況和功能,採用圖像進行說明是一種更加明智的選擇。
再有雖然說明書的編纂是一種企業行為,但在日本也受到政府的管理。除了對字體、句式、語態的細緻規定,也考慮到了消費者的層面。
比如說,在一條名為「使用者的界定」規定中寫道:「使用者不僅限於購買者本人,還包括來訪的客人和將來有可能轉讓給其他人。因此製造者必須充分考慮到使用者有相當一部分是老人、兒童和看不懂日語的外國人」。這也使很多製造商更喜愛用圖形進行說明。
然而,儘管有如此詳細的說明,在購買日本商品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消費者偏向於向銷售人員諮詢商品功能和注意事項,對於一些沒有圖像說明的說明書,不懂日語的人依然是一頭霧水,也有網友表明,希望能在日語說明的同時增加一些英文說明,對於企業來說,這或許也是未來需要改進的一個方向。
更多內容請關注高品質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