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惠的這一曲,在詠劍中達到了詠物與抒情的統一

2021-01-09 他說影視

大家好,今天小夫給大家帶來一曲施惠的《南呂·一枝花》進行鑑賞,希望大家喜歡。我們首先來看下原曲篇:

南呂·一枝花施惠詠劍離匣牛鬥寒,到手風雲助。插腰奸膽破,出袖鬼神伏。正直規模。香檀杷虎口雙吞玉,沙魚鞘龍鱗密砌珠。掛三尺壁上飛泉,響半夜床頭驟雨。【梁州】金錯落盤花扣掛,碧玲瓏鏤玉妝束,美名兒今古人爭幕。彈魚空館,斷蟒長途;逢賢把贈,遇寇即除。比莫邪端的全殊,縱幹將未必能如。曾遭遇諍朝讒烈士朱雲,能迴避嘆蒼穹雄夫項羽,怕追陪報私仇俠客專諸。價孤,世無。數十年是俺家藏物,嚇人魂,射人目。相伴著萬捲圖書酒一壺,遍歷江湖。【尾聲】笑提常向尊前舞,醉解多從醒後贖,則為俺未遂封候把它久擔誤。有一日修文用武,驅蠻靜虜,好與清時定邊土。

這是一篇由三支曲子組成的套數,篇幅不算長,卻極盡鋪敘誇張之能事,淋漓酣暢,堪稱詠物佳作。從結構上來看,全套可分兩個部分。第部分由前兩支曲組成,分別渲染了劍的外在形象和身世來歷的不凡。既著力刻畫了它華美的外表,奕奕的神採,又鋪敘了它離奇曲折的經歷,從而使一把神異不凡的寶劍凸現在讀者面前,緊扣了詠物的主題。第二部分,即【尾聲】,只有短短幾句,但在全首的結構上卻是一個轉折,由寫劍到寫劍的主人——「俺」。劍主人對攜劍遊江湖、解劍買一醉的生活,感到後悔,希望能憑藉寶劍之力,建立一番不朽的功業:「驅蠻靜虜,好與清時定邊土。」在這種描寫對象轉移的同時,作品的抒情成分在增加,詠物成分自然相應地減少了。但是,激發起劍主人的立功願望的,正是為了不辜負這一神劍:「則為俺未遂封候把它久擔誤」。從這一點來看,這【尾聲】仍是前兩曲對劍的吟詠讚嘆的繼續,沒有離題。相反,把前兩曲在詠劍過程中自然流露的讚美之情,珍怕之態提到了愛國的高度,達到了詠物與抒情的統一。因此,【尾聲】不僅完成了外物內感交融的完整結構,而且展示了主題內涵的深度,使此曲不再是一一首單純的詠物作品,而是融人了作者深沉強烈的感情和慷慨豪邁的氣概,曲折地顯示出作者久鬱心中的遠大抱負。施惠作為等級最下的「南人」(他是杭州人),在元朝黑暗統治下表達這樣的願望,可能另有深意。可惜施惠散曲僅存此套其生平材料流傳極少無法更多地了解他的思想面貌,對於此曲的理解,不免打了折扣。總之,【尾聲】不是泛泛之文,而是全曲的「眼」,是中心,這是可以肯定的。

從以上的結構分析中,不難發現這首套數層次分明,吟脈過程次序井然。在這裡不妨拿它與另一首詠劍名作相比較,即李賀的《春坊正字劍子歌》。李賀此詩也大致有三個方面的內容:劍的外表,劍的來歷和由此引發的感慨。但在次序上則是穿插交雜而出,打亂了描寫層次。第一、二句寫劍的來歷不凡:「先輩匣中三尺水,曾人吳潭斬龍子。」接著四句寫劍的形象:「隙月斜明刮露寒,練帶平鋪吹不起。」寫了劍的閃閃光芒和沉沉質地,劍鞘的花紋和劍塗脂後的光彩。接下來兩句,借劍的明珠暗投,抒發懷才不遇的憤慨:「直是荊軻一片心,莫教照見春坊字。」寫到此作者回過頭來又寫劍外表的華麗神威以及不凡的經歷:寫了絲編劍絡的華彩 ,寫劍的光芒可把藍田美切斷;又說佩提此劍,能使白帝驚怕,鬼母哭泣。這種層次感的有無,反映出兩位作者不同的藝術個性和藝術感受,也與曲的特點有關。 曲是一種歌唱文學,加上套數的篇幅較長,人們就對聽覺感受要求較高,而層次分明正是聽來順耳、便於記憶的基本條件之一,否則,聽眾就會感到不知所云。而唐宋以後的詩大都已脫離歌唱,成為一種案頭文學,人們可以反揣摩,漸盡其妙,李賀的這種跳躍式的結構才有可能成為一種獨創的藝術風格。

統觀施惠此曲全篇,其間充溢著一股英豪之氣, 咄咄逼人。如起首四句,突兀而起,氣勢不凡,「離匣牛鬥寒,到手風雲助,插腰奸膽破,出袖鬼神伏」,剛辭利句,凜然生威。又如【梁州】一曲中,典故匯集,各組排句錯綜而出,噴湧而來,在在顯示出勃勃英氣。但是,作者並不是被動地受控於這股「氣」,任其毫無遮攔地一瀉而盡,而是巧妙地駕馭這股「氣」:既寫到了寶劍令人膽寒的神威,又用濃麗的筆墨、絢爛的文採,細膩地描繪了寶劍的彩飾;既有寄身江湖的閒逸之趣,又有建功立業的昂揚之慨。強弱有節,高低相諧,一波三折,極有節奏感。氣盛而有致,這是本篇的一大特點。

本篇的另一個特點是用典和鋪排。字數不到二百,明典就用了六七個,暗典更是俯拾即是;而通讀全曲,我們還會感受到排比句所造成的浩蕩氣勢、亢奮情緒和濃烈暢快的行文風格。其實,用典和鋪排是元曲中最常用的兩種藝術手法,而施惠在運用這些手法時,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種種的用典和鋪排,都在極力渲染劍的神異:外表形象的神異,身世來歷的神異,卻隻字不提劍的內在功能有何神異之處,不見那種形容劍刃鋒利的一般比喻 ,如「 刃可吹毛」、 「削鐵如泥」之類。(李賀的「 神光欲截藍田玉」,就是正面寫鋒利,卻想像奇特)但我們從字裡行間仍可感受到這把劍斬敵之爽利,而不會產生此劍徒有其表的印象。在這裡,施惠巧妙地運用了藝術的定向思維的原理。所謂定向思維,是指個藝術形象經過長期欣賞的積澱,會引起固定的聯想,如古代詩歌中「雨滴芭蕉」、「雨中梧桐」等外物形象,往往使人產生「愁」這種固定的感受。

施惠此曲中,先寫劍的裝飾:用玉石鑲嵌的檀香劍柄,用鯊魚皮做的、閃著珠紋光彩的劍鞘,裝潢的華貴考究暗示著質地的優異;刀鋒亮得如飛泉,並能冷泠作響,則其鋒利無比、欲有作為,可以想見;此劍幾經易主,主人都是能人、雄主、賢士,那彈劍而歌「食無魚」、暫被孟嘗君冷遇的馮諼,那拔劍斬蛇(白帝之子所化)於途的漢高祖劉邦,那掛劍於徐君之墓、崇尚信義的春秋時吳國季札……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此劍當然是名不虛傳、神奇異常了。施惠還用其他歷史名人來陪襯此劍,有朱雲,他是漢成帝時人,上書直諫,請劍以斬安昌侯張禹,堪稱剛烈之士;有項羽,這位西楚霸王最後在垓下四面楚歌中以劍自刎,成為失敗的英雄;有專諸,他為春秋時吳國公子光刺殺吳王僚,以幫助公子光自立為王,自己卻當場被吳王僚左右所殺。此劍只追從朱雲,而於項羽、專諸卻是「能迴避」、「怕追陪」,有所不取,更反村出此劍(實際上是劍主人)的襟抱之高,識見之卓,而其名貴鋒利,也是不言而喻的了。這是不寫之寫,是一種極經濟的藝術手段。 好了,今天的鑑賞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讀者有其他的建議或者見解,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進行互動,也可以關注小夫,讓小夫每天給你講講元曲中一些人物的思想。謝謝大家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經典詠流傳》第四季重磅回歸,譚詠麟改編《定風波》震撼全場
    2021年1月3日,《經典詠流傳》第四季重磅回歸。歌手們演唱的歌曲一如既往的精彩和感動,更讓我們保持著對古詩詞的那份熱愛與追求。 中國香港的歌手譚詠麟在《經典詠流傳》的舞臺上,演唱了一曲《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是譚詠麟第一次用粵語和普通話演唱這首經典的詞作,頗有韻味。
  • 血族首個資料片22日開測 精靈詠劍者登場
    新資料片帶來首個戰士大師卡「精靈詠劍者——灰星」,並將開放全新第六世界劇情,更有讓人憶及童年的公會全新飛行棋玩法登場!伴隨新版上線,《血族》還將推出三階段精彩活動,助力狂歡公測樂不停。「七神之怒」專題連結>>> http://act.blood.sdo.com/Project/20140814_ver/ 【戰士大師卡登場 拜金主義僱傭兵「灰星」】「七神之怒」正式開測在即,首個戰士大師卡——精靈詠劍者灰星也將伴隨新資料片華麗登場!
  • 《血族》首個資料片22日開測 精靈詠劍者登場
    新資料片帶來首個戰士大師卡「精靈詠劍者——灰星」,並將開放全新第六世界劇情,更有讓人憶及童年的公會全新飛行棋玩法登場!伴隨新版上線,《血族》還將推出三階段精彩活動,助力狂歡公測樂不停。 【戰士大師卡登場 拜金主義僱傭兵「灰星」】 「七神之怒」正式開測在即,首個戰士大師卡——精靈詠劍者灰星也將伴隨新資料片華麗登場!
  • 偉人心中的蘭花情愫,朱德詩詞《詠蘭》賞析
    ——朱德《詠蘭》這是收集在《朱德詩詞集》中的一首詩,從這首詩中,我們能更好地走近偉人,走近他的情懷,以及他的精神境界。從而引發我們對人生的思考。這是一首詠蘭詩,它描述了冬天開放的幽蘭,以及它魅力和清香。一代偉人朱德,他喜蘭、愛蘭、詠蘭,這首《詠蘭》,以詩言志,詠物喻人,可見他對蘭花的情有獨鍾。
  • 品讀詠豬詩
    豬年到來之際,高哦低吟如此美妙的詠豬詩,頗有一種閒中取樂的享受。香港大公報2日刊文品讀詠豬之詩。如下是該文主要內容:  我國養豬歷史悠久,豬又為十二生肖之一,在詠豬詩中,不少是與十二生肖詩相聯繫的。南北朝詩人沈炯的《十二屬相詩》:「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猴慄羞芳果,雞砧引青懷。狗其懷物外,豬蠡窗悠哉。」
  • 翻譯大師許淵衝為《經典詠流傳》推英譯版名稱
    2017年,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的金牌團隊在一年的時間裡精心籌備,打磨出一檔令人眼前一亮的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大年初一,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這檔集文化巨匠、樂壇宗師於一堂,用現代樂器,流行音律演繹經典詩詞節目就將與觀眾見面。
  • 名篇名誦 | 呂中詠誦柳永《雨霖鈴》
    據《後山詩話》記載:「柳三變作新樂府,天下詠之,遂傳禁中。仁宗頗好其詞,每對酒,必使侍從歌之再三。」在外地困頓遊蕩十多年的柳三變,在這一年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柳永,第五次參加科舉考試。這一年朝廷開「恩科」取士,也可以說是仁宗皇帝對柳永的一次特別開恩。50歲的柳永進士及第,二哥柳三接與他同時登第,一門三兄弟,都是進士及第。按宋制,三甲為初等幕職官,柳永授睦州團練推官、從八品。
  • 在桂月的最後幾天裡,讀幾首詠桂詩詞
    詠桂之名篇關於桂花的詩詞,最為人們熟知的應為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但這首並不是專門的詠桂詩。一句「人閒桂花落」不知惹多少人美好遐想,一句「夜靜春山空」引多少人的神往。
  • 「和詩以歌」——《經典詠流傳》致敬建黨百年
    1月2日晚8點,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製作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迎來第四季的首播。新一季節目立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圍繞「獻禮建黨百年,唱響英雄之歌」這一主題,將華夏文明中具有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懷的歲月經典「和詩以歌」,陪伴觀眾沿著詩詞的燦爛長河,重走英雄的淬鍊之路,追尋他們偉大的足跡。
  • 「和詩以歌」致敬英雄 《經典詠流傳》唱響慶祝建黨百年「第一聲」
    1月2日晚八點,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和央視創造傳媒聯合製作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迎來第四季的首播。新一季節目立足「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圍繞「獻禮建黨百年,唱響英雄之歌」這一主題,將華夏文明中具有民族精神和英雄情懷的歲月經典「和詩以歌」,陪伴觀眾沿著詩詞的燦爛長河,重走英雄的淬鍊之路,追尋他們偉大的足跡。
  • 猴年說猴:不可不知的詠猴詩句
    儘管這不是專門詠猴的,但它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最早涉及猴的詩句。揭起革命旗兒鬧天宮」,頗能代表中國人對這隻「孫猴子」的喜愛。猴詩浩瀚詩海中,有不少詠猴的詩句。在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裡,就有涉及猴的詩句:「毋教猱升木,如塗塗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小雅·角弓》)這四句詩,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不要教猴子爬樹,像用泥來塗附。君子有美德,小人要來依附。」
  • 老大爺模仿《詠鵝》寫出《詠雞》!斬獲萬元大獎!網友坐不住了~
    今天有個老大爺就寫出了一首《詠雞》獲萬元大獎,你不信?讓我們走進老大爺和《詠雞》的故事~序「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相信這首《詠鵝》很多人都會背誦,甚至很多小朋友第一次背誦的就是這篇古詩。《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 詠聲動漫新銳IP《百變校巴》 出海圈粉無數
    來源標題:詠聲動漫新銳IP《百變校巴》 出海圈粉無數 詠聲動漫新銳IP《百變校巴》 出海圈粉無數4月15日起,廣東詠聲動漫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詠聲動漫」)旗下《百變校巴》系列動畫第一、二季,在韓國主流兒童電視頻道
  • 詠聲動漫百變校巴入圍中國授權業大獎「年度新銳IP」
    在剛剛結束的2020全球授權展·上海站中,廣東詠聲動漫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詠聲動漫」)原創IP「百變校巴」入圍中國授權行業的權威獎項——全球授權展·上海站與國際授權業協會共同主辦的2020中國授權業大獎「年度新銳IP」獎項。
  • 照見「天地英雄氣」《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傳遞戰疫精神
    國際在線消息:「春天到了櫻花多美麗,東湖之濱芳草正萋萋,曙光好暖暖到心田裡,這一刻我們堅守在一起……」闊別4個月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打造的大型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第三季溫暖歸來,於端午節(6月25日)20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六期。節目中,武漢協和醫院的醫護工作者們以特殊形式共唱《和你在一起》,喚起了廣大觀眾對白衣戰士們無以言表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 詠歸橋上110歲雲生日——藍伶俐遙祝慶元首任縣委書記施平壽辰
    10月25日是重陽節,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慶元縣詠歸橋上舉行了一場溫馨的110歲雲生日。   視頻中,施老向大家揮手致意。年事已高的施老精神狀況良好,但聽力下降,在其身邊的兒子施小平將大家的對話書寫在紙張上方便交流。   「現在我們站在詠歸橋上,這是爺爺來慶元時成立支部的地方。」
  • 「詩詞鑑賞」十一首詠雲的詩詞,看雲捲雲舒,靜看流年!
    十一首詠雲的詩詞,看雲捲雲舒,靜看流年!詠雲詩-其二南北朝-吳均白雲蒼梧來,過拂章花臺。逢河散復卷,經風合且開。詠雲詩南北朝-蕭綱浮雲舒五色,瑪瑙應霜天。玉葉散秋影,金風飄紫煙。詠雲唐-李商隱捧月三更斷,藏星七夕明。
  • 探析優質動畫內容IP生產路徑 詠聲動漫百變校巴成亮點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中,大量的醫護人員堅守在抗疫一線,他們堅毅的背影無聲詮釋著舍小家、顧大家的「戰疫」精神。自疫情爆發至今,詠聲動漫持續關注著疫情動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自2月9日發起了「抗疫路上,前方有您,後方有愛」玩具贈送公益活動,無償為前線抗疫的醫護家庭送出玩具,給醫護人員的孩子們帶去溫暖與陪伴。
  • 夜半忽生雅趣詠生肖 張魯丹
    筆墨天方投稿郵箱: 夜半忽生雅趣詠生肖 張魯丹 六 揚長抑短稱小龍, 逶迤匍匐入草中,
  • 一老農模仿《詠鵝》寫了首《詠雞》,獲得近萬元獎金,網友紛紛腦洞...
    初唐四傑指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個人是初唐文壇上的傑出人物。有一個客人來駱賓王家裡做客,看他聰明伶俐,就讓他對著池塘的鵝做一首詩,這千古名篇就此誕生。看著這一首詩,仿佛就有鵝站在面前一樣,活靈活現。從古至今,有不少的人模仿它,但都未能超越原作。2016年,卻有一個農民寫了類似的詠雞,得了農民文學獎,一個字就價值555元。他名叫危勇,是一個漁民,得獎的時候已經接近70歲。 農民文學獎是在湖南湘陰舉辦的農村文化活動,在小城鎮文化建設裡是比較成功的一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