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王一博粉絲注水豆瓣「養號」豆瓣讀書:清除數據嚴厲打擊

2021-01-08 新浪科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疑似王一博粉絲注水豆瓣「養號」,豆瓣讀書:清除數據嚴厲打擊

這是一場明星粉絲與圖書編輯之間的戰鬥。

圖書編輯貝塔減11月23日在豆瓣上發文稱,其編輯的第一部新書《記憶記憶》剛上架,就被男明星王一博的粉絲「灌水」了很多評論用來「養號」,方便此後為王一博將上映的作品打分。

同時,重新出版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出品方同樣表示「突然湧入大量0粉小號的注水短評」。

對此,豆瓣讀書11月24日晚間回應稱,經查,評論異常與某些帳號試圖「養號」的行為有關。豆瓣讀書表示,將嚴厲打擊任何「養號」及組織行為,清除垃圾數據,異常的用戶將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

這並非豆瓣首次出現水軍。今年4月份起,豆瓣讀書、豆瓣音樂不展示全部短評,豆瓣電影則早在2017年就已實行。豆瓣電影11月2日回應調整原因是「為了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反爬蟲、反水軍」。

對於飯圈追星與豆瓣文化生態再一次衝突,豆瓣讀書表示:「希望更多的新朋友來到豆瓣,不是為了給自己偶像的作品刷分,而是為了分享你最真實的熱愛。這才是對作品的尊重,也是對你自己的尊重。」

新書遭遇明星粉絲「注水養號」

這場「養號」行為,由貝塔減11月23日發布的《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一文揭露。

豆瓣圖書頁面介紹,《記憶記憶》為俄國作家瑪麗亞·斯捷潘諾娃所著的長篇小說,由中信出版集團於今年11月出版,共432頁。

11月20日,貝塔減打開該書豆瓣頁面,突然發現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評論,次日則發現多了上百條「讀過」的標籤。然而,該書11月6日入庫,11日之後才有現貨。

「一部不見得好讀的作品,一周不到的閱讀周期,哪來那麼多『讀過』?!」貝塔減疑惑,他注意到,上百條標註「讀過」的短評大約分為兩種:複製粘貼高贊短評和書評、莫名其妙的心得。

之後,貝塔減發現,這是因為王一博在2020年末和2021年有三部電影將上映,豆瓣作為重要的電影評分指標陣地,便被該明星的飯圈看上了。

王一博微博超話中,粉絲提到了「豆瓣養號」:通過每日在豆瓣活動,給各種電影書籍打分等,把號「養起來」,之後好為明星的電影刷分,而不至於被判定成小號。

貝塔減表示,由於《記憶記憶》當前為豆瓣手機頁面新書推薦第一個,由此成為王一博粉絲評論的主攻地帶。通過分析11月22日對該書給出「讀過」及其短評的用戶,貝塔減看到多數用戶頁面與王一博此前作品相關。

「豆瓣讀書頁面是交流的場所,作為編輯,我希望看到讀者的感受和反饋;作為讀者,希望看到的是他人的感想和有啟發的書評。你們到書的豆瓣頁面下面養號,難道不覺得有哪怕那麼一點的不合適?」貝塔減認為,一本書書包含了作者、譯者和編輯心血的結晶,還有其他的版權籤約和印製流程等所涉及的同事們的付出。

截至11月24日22時,《記憶記憶》顯示評分為8.9分,288人「讀過」,88人「在讀」,5673人「想讀」,178條短評。

無獨有偶,始料未及的「注水」還存在於另一本新書頁面。

雷蒙德·卡佛《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今年10月重新出版,該書出品方新經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1月24日也發布消息稱,該書豆瓣短評區突然湧入大量0粉小號的注水短評,這些短評或複製粘貼其他高贊短評、書評,或發一些與書關係不大的句子心得。

「我們對此感到十分遺憾。希望大家能夠尊重他人的作品,尊重每一位豆瓣用戶,也尊重自己。」上述出品方表示。

豆瓣讀書:清除數據,打擊「養號」

對於圖書的評分評論出現異常的情況,豆瓣讀書11月24日晚間回應稱,經查,與某些帳號試圖「養號」的行為有關。

收到投訴後,豆瓣讀書加大了人工審核力度,並結合技術手段,陸續對這些異常用戶進行了處理。垃圾數據被清除的同時,這部分用戶也會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

「『養號』不僅刷不動分,其行為本身亦嚴重違反豆瓣社區指導原則,與豆瓣社群共同理念背道而馳。」豆瓣讀書表示,將嚴厲打擊任何「養號」及組織行為,一經發現,違規帳號將受到處罰。這項工作將作為豆瓣反水軍機制的一部分持續推進。

「希望更多的新朋友來到豆瓣,不是為了給自己偶像的作品刷分,而是為了分享你最真實的熱愛。這才是對作品的尊重,也是對你自己的尊重。」豆瓣讀書稱。

豆瓣遭遇「注水」已非首次。

近期,有網友反映,豆瓣電影更改了短評顯示機制,不再顯示全部短評,網頁端基本只顯示 5 頁,APP 端則在約 300 條時到達底部,改版被質疑影響電影評分的公正性。

11月2日,豆瓣電影官方發文回應道,調整早在3年前已經開始,自2017年起,豆瓣電影不展示全部短評,自2020年4月份起,豆瓣讀書、豆瓣音樂已不展示全部短評,並非豆瓣電影獨有。

豆瓣官方解釋稱,一方面,算法會試圖把不可信的短評藏起來,讓他們被正常短評頂掉,以儘可能消除水軍短評對閱讀者判斷的影響;另一方面,大多數正常用戶僅需要閱讀有限數量的短評便可獲得所需信息,而真正需要巨量用戶評論數據進行分析的,要麼是水軍,要麼是盜取數據的爬蟲。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的前提下,不提供超量數據展示,是反水反爬的通行做法。有些條目會有大量與條目無關的情緒化甚至人身攻擊的短評,這些也會被藏起來,爭議越大,被隱藏的無效短評就越多。

11月5日,國家網信辦曾發文要求豆瓣加強監管。相關部門將推進「知識社區問答」行業規範管理,督促含豆瓣在內的20家重點平臺開展自查自糾。

整治「飯圈」刷量控評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其中,7.3%的未成年網民經常從事粉絲應援活動,據估算,實際人數大約達到了122.5萬人。

由於應援打榜、刷量控評、惡意攻擊等「飯圈」亂象頻發,國家層面近年來面對已對此進行多次打擊,監管趨嚴。

去年年底,國家網信辦出臺《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其中第24條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網絡信息內容生產者、網絡信息內容服務平臺不得通過人工方式或者技術手段實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虛假註冊帳號等行為,破壞網絡生態秩序,明確指出通過技術實施數據、流量造假的違法性。

今年7月,國家網信辦發布《關於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重點整治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飯圈互撕等價值導向不良的信息和行為,整治刷量控評行為。

國家網信辦10月15日發布消息,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的《網際網路用戶公眾帳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已進行修訂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重點規範對公眾帳號信息服務平臺和生產運營者在網絡謠言、虛假流量、洗稿抄襲、冒用身份等方面的亂象。

針對虛假流量的問題,徵求意見稿規定,在帳號層面,平臺應當建立公眾帳號監測評估機制,防範帳號訂閱數、用戶關注度、內容點擊率、轉發評論量等數據造假行為。

(作者:張雅婷 編輯:曹金良)

相關焦點

  • 疑似王一博粉絲注水豆瓣「養號」,豆瓣讀書怒了:清除數據嚴厲打擊
    導讀:流量粉絲突襲豆瓣讀書,這是一場明星粉絲與圖書編輯之間的戰鬥。同時,重新出版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的出品方同樣表示「突然湧入大量0粉小號的注水短評」。對此,豆瓣讀書11月24日晚間回應稱,經查,評論異常與某些帳號試圖「養號」的行為有關。豆瓣讀書表示,將嚴厲打擊任何「養號」及組織行為,清除垃圾數據,異常的用戶將被永久標記,未來的評分評論將視作無效內容處理。這並非豆瓣首次出現水軍。
  • 豆瓣書評遭王一博粉絲「鳩佔鵲巢」,請把評論空間還給真實觀眾
    被用於「養號」的帳號,所有的評論如出一轍  11月25日,王一博方在微博回應表示,強烈反對「養號刷分」、「評論注水」等擾亂平臺社區生態和秩序的行為。豆瓣網友小時對這樣的粉絲行為感到不解。這些「養號」者擔心靠粉絲身份刷不出真實數據,想盡辦法偽裝成普通觀眾,本質上卻放棄了ID後作為「人」的自我認知,讓自己在流量泡沫中淪為數據的機器。  11月24日,豆瓣讀書官方帳號發布消息,稱部分圖書的評分評論出現異常情況;經查,與某些帳號試圖「養號」的行為有關。「收到投訴後,我們加大了人工審核力度,並結合技術手段,陸續對這些異常用戶進行了處理。
  • 思想界|飯圈入侵豆瓣讀書:一場流量粉絲、豆瓣用戶與平臺的博弈
    本周『思想界』,我們關注飯圈在豆瓣養號引起的風波以及近日逝世的球王馬拉度納。養號刷分,評論注水:飯圈邏輯為何在豆瓣行不通?前不久,一篇題為《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離我的書遠點!!!》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流傳,引起了圖書行業對飯圈「養號」行為的廣泛關注。
  • 95後女編輯一條帖子刷屏:王一博的粉絲,請離我的書遠點!
    今天,「來自一個編輯的心聲:豆瓣王一博的粉絲,請離我的書遠點!」的帖子火了↓↓發帖者是一位圖書編輯,她呼籲粉絲不要把別人的心血當工具。為什麼這位編輯火氣那麼大?究竟發生了什麼?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上了這位圖書編輯,她向我們講述了這件事的始末。
  • 「我做了本小眾圖書,卻被飯圈粉絲狂刷評論」
    這是圖書編輯小羅在豆瓣上發布的一段話。她告訴記者,最近,自己所做新書的短評中,出現了不少複製粘貼的評論內容。據她推測,這些評論源於某明星粉絲,而這些粉絲的目的則是通過多發評論「養號」。她在自己的豆瓣主頁這樣寫到。這些評論從何而來?小羅猜測,這和某明星的粉絲「養號」有關。
  • 王一博粉絲被指養號,給新書打分練手,曝光後轉戰名著
    尤其是剛剛有編輯在網上稱,自己的新書被王一博粉絲打分,使得養號這件事,再次觸痛網友的神經。可怎麼也沒想到,有一位編輯在網上曬出來養號的那些人,竟然也是王一博粉絲。而且在他們是有恃無恐地進行這樣的操作。  事情是這樣的,在豆瓣上,有一位用戶發文直接用標題《王一博的粉圈,請你們遠離我的書遠一點》,在文章中,將王一博粉絲養號這件事,梳理得非常清晰,作為一個新手編輯,新出來的書,還沒有跟讀者見面,沒有發貨的時候,就有很多人湧入打分。而且一種是複製粘貼,一種是莫名其妙的心得。
  • 豆瓣小組票選四大醜男流量,王一博斷層第一,肖戰、成毅都入圍
    豆瓣九個小組票選四大醜男流量,雖然最終的名單還未出來,但入圍的名單還是讓人有些異議的。王一博、趙麗穎主演的《有翡》正在熱播,相比王一博之前演的角色,謝允這個角色還是有很多的區別。不過在四大醜男流量的評選中,王一博斷層第一,這個排名多少還是有些出乎意料。只能說豆瓣的小夥伴,對王一博可能不太友好。《有翡》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火爆,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 粉絲誇下海口遭戳穿,注水數據太離譜!
    由趙麗穎王一博主演的《有翡》近期正在熱播中,比起預期的效果,播出後遠遠不及,成片質量差加上不貼合原著,一部古偶劇對標武俠劇更是讓網友感到不滿。近日粉絲誇下海口稱《有翡》這部劇在泰國爆了,結果數據被網友戳穿注水嚴重,首先IMB8.8的評分實際上只有8個人打分,在泰國連續兩天單日播放量破億,上線24小時超兩億次觀看,實際上泰國總人口也只有7千萬,隨即引發網友熱議,紛紛表示注水太離譜!
  • 豆瓣評分一度超越《知否》,電視劇《東宮》即將完結卻引口水戰
    從製作方的角度來看,一方面,直接改編小說省時省力,另一方面,小說原有的粉絲基礎也能夠帶來關注度和播放量。但網文改編有利有弊,製作方既然想要享受書粉帶來的人氣,就要接受她們對於電視劇改編的不滿與吐槽,口碑風險大。拿以上播出的六部劇來說,《東宮》收穫了書粉和劇粉的一致好評,豆瓣評分甚至一度超越了廣受好評的《知否》(豆瓣評分7.5分),拿到了7.6分。
  • 《流金歲月》豆瓣分超《我的前半生》,差評24%評價卻一致嘲...
    其中最受關注的就是由趙麗穎和王一博主演的電視劇《有翡》,另外湖南衛視正在熱播的《巡迴檢察組》也是很多人關注的對象。獲得豆瓣9.4高分的《大江大河二》也在播出,該劇由王凱主演。剛剛上映幾天的《流金歲月》播出平臺是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流金歲月》是《我的前半生》導演以及編劇的新作品,很多人看好成為另外一部爆款劇,是由劉詩詩和倪妮主演的都市愛情劇,講述了兩位女主角互相幫助,共同經歷生活的故事。
  • 專訪徐萌:我的豆瓣、微軟、搜狗產品之路
    前微軟和豆瓣資深產品經理,曾負責必應客戶端海內外市場的全系列產品、前豆瓣讀書和社區產品線負責人。2015年11月19-21日之間,徐萌將在北京召開的CSDN年度技術盛宴「SDCC 2015中國軟體開發者嘉年華」上做分享。
  • 王一博新照疑似給CP粉撒糖,胸章裡有「愛心痣」,粉絲稱拒絕捆綁
    近期王一博的宣傳博更新了一張王一博的新照,這張照片中王一博身穿白色內搭米白色外套和黑色褲子,看起來是一個酷boy。不過這張照片中,王一博佩戴的胸章卻引起了廣泛的關注。這枚胸章中不僅有一顆愛心,並且右下角還點了一個黑色的痣,疑似是王一博給CP粉們撒糖。
  • 豆瓣直接給出演員名單,卻慘遭抵制
    《陳倩令》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劇大火,剛出那一回網絡鋪天蓋地全是這劇的各種熱搜,也帶火兩位主演,瞬間讓王一博和肖戰成為一線小生。從街頭到街尾,從國內到海外全是他們兩的各種新聞。然而《天官賜福》在類型上與《魔道祖師》確實屬於差不多的題材類型,都是雙男主的戲份。在看到有前車之鑑後,想要翻拍成真人版也能夠理解,可原作黨能夠理解嗎?次元飯君認為這些網友評論已經給出答案了。
  • 原豆瓣八卦來了小組,豆瓣鵝組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八組,指的是豆瓣八卦來了小組,現在改名成「豆瓣鵝組」了。原先的小組標識(現在的標識是一群鵝)當時「八卦來了」的停用通知下面將豆瓣鵝組簡稱八組(這個名稱因為流傳廣具有代表性)。現在八組組員總共有60萬餘人,活躍度和流傳度在豆瓣小組乃至微博裡都非常高。八組的發帖形式比較像是貼吧或者論壇。
  • 「電視勢力榜」《有翡》雷聲大雨點小,王一博排名不及肖戰!
    說實話5.1億的話題量並不是亮眼的數據,甚至可以用不盡如人意來形容。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最近一段時間缺少爆款劇。《巡迴檢察組》以2.7億的話題量排名第六,作為《人民的名義》的姊妹篇,原本被很多人寄予厚望。實際上該劇的劇情不可謂不精彩,而且充滿懸念、足夠燒腦。唯一的敗筆就是植入廣告太多,導致網上吐槽是一片,以至於蓋過了劇情本身。豆瓣評分僅為6.4分,說實話這個評分偏低,而且低得還很離譜。
  • 2星《鹿鼎記》,豆瓣太不準了,別再被它牽著鼻子走了!
    ,不僅獲得了眾多國家的華語片冠軍,而且也破了很多國家的華語片票房記錄,但是可惜的是第一次看它的豆瓣評分只有7.9分。所以說,我們必須搞清楚豆瓣評分的真實可靠性,不然真的會將一部好的作品推上風口浪尖,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為什麼會形成受眾喜愛程度越光評分卻越低的情況。
  • 豆瓣又躺槍
    不過該片的監製陳思誠導演似乎還是有點不太滿足,在《誤殺》的點映看片會上,陳思誠導演也像在座的影評人呼籲給國產片一點空間,他認為豆瓣給外國電影的評分較為寬容,對國產片則是太苛刻了,陳思誠還舉例《誤殺》的原版豆瓣評分是8.5分,比《誤殺》差不多高了一分,覺得這個評分不太理想。為什麼外國電影就要比國產電影高一分?差在哪裡呢?
  • 章子怡電視劇《上陽賦》豆瓣開局5.8分 演15歲少女被吐槽
    而今天《上陽賦》的豆瓣開局評分出爐——5.8,目前有超過6300名網友給此劇打分。 從豆瓣頁面下的評價來看,除了有人批評劇本注水外,許多對此劇不滿的網友都集中在選角上。而章子怡飾演少女時期的15歲女主也被大量吐槽,有人表示充滿違和感。 值得一提的是,章子怡昨晚在微博發文談及了「少女感」一事,表示:「《上陽賦》片方和平臺別再消費我營銷「少女感」了!
  • 豆瓣送2018年度電影榜:評分最高華語電影是它
    現在,豆瓣就發布了 2018 年的年度電影榜單,你知道哪些影片的評分最高嗎?從豆瓣公布的細節看,《我不是藥神》( 9 分)與《頭號玩家》(8. 7 分)成為 2018 年度評分最高的華語和外語電影,而《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8. 4 分)為年度冷門佳片。
  • 豆瓣音樂人推金羊毛計劃 首開在線播放付費模式
    在此項目中,豆瓣將與音樂人分享由歌曲在線播放所帶來的廣告收益,按照歌曲的播放次數為音樂人支付費用。目前定價為每千次播放1元,未來將根據項目和運營情況調整。同時,豆瓣承諾音樂人獲得的收入超過平臺。  「金羊毛計劃」是豆瓣音樂人的一次全新嘗試。音樂人的作品只要在豆瓣音樂人平臺進行了播放,即可獲得收入,且用戶無需支付任何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