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釣友說,輕口魚和滑口魚,是黑坑才會出現的魚口,野釣是很少遇見的,這個觀點對不對呢?我覺得是不盡然的,輕口魚和滑口魚,最早提出這個說法的,是玩黑坑的釣友,這點是肯定的,但是只要了解了輕口魚和滑口魚的定義,就不會這麼理解了。
什麼是輕口魚呢?最早是因為黑坑拉魚的運輸過程,魚受到了驚嚇,加上後來的因為被抽窩動靜、起魚的動作,反覆收到驚嚇,因此魚口特別輕,不敢大口吸食,稍有動靜立馬遠竄,這一類的魚,我們稱為輕口魚,後來再衍生了一下,除了膽子小,被驚嚇之外,還有氣溫、氣壓、水溫等原因導致魚口不好,食欲不振的魚,在垂釣時,對餌料的進食慾望不強烈,食口很輕,警惕性很高的魚,統稱為輕口魚。
滑口魚是最早玩黑坑的釣友給的定義,定義滑口魚主要是因為黑坑的回鍋魚被反覆的投放到池子裡,所以魚唇上有被魚鉤拉裂的傷口,長好之後,傷口沒有癒合的很好,鉤餌很容易從傷口處滑落,所以叫滑口魚;後來又再次定義,凡是被垂釣上岸,後來或因為被放生,或者因為自己脫鉤逃跑,導致魚鉤餌特別敏感,不好抓口,很容易脫鉤的魚,統稱為滑口魚。
從滑口魚和輕口魚的定義上,就能發現這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魚口,雖說是黑坑釣友們最先提出來的一種說法,但是實際上不管在野釣還是黑坑,滑口魚和輕口魚是大量存在的,尤其是競技釣中,除了輕口就滑口,那麼分清楚這兩種不同的魚口,對實戰的意義是非常大的,主要的區別有:
一、滑口魚膽子大,輕口魚膽子小;輕口魚食口輕,頻率少,不怎麼開口食餌,稍加試探,釣組過靈的話,提前提竿,沒抓死口,輕口魚會立馬逃竄,不會繼續停下來接著試口;滑口魚則不然,滑口魚很主動,會反覆的逗餌,把鉤餌吸食入嘴又快速吐出,反覆的試了很多次,確認沒有危險後才會進食,就算提前提竿,沒抓對口,也不會逃很遠,而是過一會回來繼續試口。
二、輕口魚的漂相輕、靈,但是有規律,滑口魚的漂相雜、亂全無規律而言;不管是野釣還是黑坑,在漂相出現有規律的小頓口、小抬漂,比較輕靈,有節奏感,但是隨後沒有任何動靜了,這就能判斷為是輕口魚;如果是漂相雜亂,沒有任何節奏感,在確定不是小魚鬧窩後,漂相依然如此,那就可以斷定是滑口魚了。
三、釣輕口魚,漂組的調釣思路很極端,要麼極靈,要麼極鈍;在遭遇輕口魚的時候,並不用擔心魚受驚了,就不會回窩點了,只要窩點不是持續的大動靜,過一會輕口魚會再度回窩點,周期或長或短,在這個間隔期,就要重新做好漂組合餌料的調整;餌料自不用多說,輕、軟是必須的,一定要增強適口性;但是調漂思路上,就比較極端了,要麼就極靈,魚只要敢試口就抓,口再輕,也比不上小雜魚鬧窩的口輕,這對抓口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另一個就是極鈍,不是死口,鉤餌沒有徹底進嘴,浮漂根本就不動。
四、釣滑口魚,只能更鈍,而不能極靈;滑口魚大多嘴上或者身上有傷,對鉤餌的警惕性是非常高的,所以膽子很大,對於鉤餌反覆試探,就算被抓口,主要沒刺中魚唇,還感繼續涮餌,加上嘴上有傷,嘴唇不能閉合,就算是吞鉤了,刺魚不中,還是有極大的可能脫鉤,所以極靈的漂組,應對滑口魚基本沒什麼用,只有加大吃鉛,漂組調的再鈍一些,隨便滑口魚怎麼涮餌,我們只抓死口,哪怕吞鉤餌進唇,只要沒有刺魚成功,我們也不要輕易提竿,只有黑漂、死口,才是提竿的最好時機。
在最後,駁斥一下有些自媒體的觀點,什麼滑口魚和輕口魚只出現在黑坑,事實上野釣越來越難,不僅僅是網工電工之流導致,好些釣友垂釣的鉤號太小,釣上來很多小雜魚,隨手就扔回水域,導致自然水域中的魚口越來越滑,又因為打窩、抽窩、撒窩等動靜,還有開車到釣點、打電話等等習慣,導致野釣水域的魚,膽子越來越小,輕口魚和滑口魚也是越來越多,所以不要抱怨魚難釣,魚很少,自己種的因,就得受得了這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