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紫金蘇區等地世系節選(五)
始祖海龍,妻詹氏、遊氏生子:有吉、能吉、華吉。公與詹妣原葬長樂縣長樂廂竹園鄉吊鐘嶺下潭口與國經、國禧聯葬,至明朝原容、原坤昆仲起金骸遷葬於長樂縣琴江都中鎮鄉(今河源市紫金縣敬梓鎮中聯村中正)井頭埔坐西北,雙龍戲珠形,又稱金筷夾饅頭,亥山巳向。清康熙六十年辛丑伸冬重修;遊妣葬於長樂縣長樂廂金魚鄉(今河源市龍川縣黃布鎮甌江村)石山咀逆水局。
海龍,名伯,北宋政和三年(1112)出生。南宋紹興五年(1135)登進士。曾任兵馬參事,中奉大夫,五城禁軍兵馬都監(掌京城中、東、南、西、北各城煙火公事及捕捉盜賊的武官)。後襲景昇公職任廣南東路循州府長樂藍關總戎。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黃氏景昇公後裔文化。海龍公之孫起所,於1244年在長樂縣中鎮(今河源市紫金縣敬梓鎮中聯村中正)立「黃海龍將軍祠」壹座。該祠是一座宋代營造法式,二進、十柱、六廳、兩室土木結構,祠宇上下無鼠跡,三坑瓦簷無水出,風吹落葉瓦不聚。公曾作歸田閒詠以盟其志:
竹籬茅舍三五家,山源遠遠卻奢華。
老夫扶杖尋春筍,幼婦攜筐採細茶。
夜聽三更猴笑月,朝看巖畔鹿含花。
悠遊歲月無餘事,時把詩書對聖家。
一世祖有吉,妻邊氏生子:黃河、黃清。
有吉,字黃渙,諱元。宋紹興三十年(1160)登進士。鄒風薦為參軍迪功郎。在京身故。
一世祖能吉,諱享,妻何、尤氏生子:文澄、文浩。置黃鍾壩基業(今龍川縣登雲鎮黃鐘壩)。
一世祖華吉,諱利,妻雷、尤氏生子:起所、趁所。立業於長樂華山關爺廟側雷公墩(今五華縣華城鎮維西村雷公墩)。
二世祖黃河,字文憲,妻劉氏生子:南通、南禎。
二世祖黃清,字文志,妻劉氏生子:壽山、南祥。其中:壽山妻鍾氏居住斉昌南堡。
二世祖文澄,名超所,號黃滔,妻鍾氏生子:南暉。
二世祖起所,妻楊妙清生子:南明、南用、南振、南蘭。公葬於紫金縣中正鎮曾塘坑黃泥塘正龍橫土結穴坐東北(有山塘為記),燕子伏棵形。妣葬於紫金縣中正鎮洋頭龍巖塘坐西北,團虎食肉形。
起所,諱灝,諡文簡。楊妙清,龍崗營頭楊氏守廷公之女。居長樂縣華山関爺廟側雷公埔(今華城鎮雷公墩)。曾任廣南西路轉運使,駐長樂縣琴江都中正。創建(1244)黃海龍將軍祠(今河源市紫金縣敬梓鎮中聯村中正)、置產立業。起所素善騎射,承解軍需,往來楚粵至米潭(今華陽鎮坪南村米潭)身故。
二世祖趁所,號黃澤,字少所,妻秦氏生子:南興。
公鎮守秦嶺,因寇衝九龍岡鎮,公拆字即將己名「趁」字拆,雲斜髪,人字下腦知侄。南福子國禧抱印墜鼓樓盡節。公遂與侄孫國經仝入鰲溪居住。
三世祖南通,號福通。妻張氏生子:守(國昌)。
三世祖南禎,妻吳氏。參加宋元崖山之戰(1279)犧牲。
三世祖南祥,妻陳氏生子:大一郎。
三世祖南暉,妻陳氏生子:六十郎、八十四郎。
三世祖南明,妻湯氏生子:國璈、國瑚、國珊。公生而慧,承家學,讀書如鳳識,弱冠善辭賦,淹貫經史,且遊心內典,兼博玄儒,為人恬靜,性行端飭以孝友稱,尤憫人之貧,篤志好修,風虔瀟散,別有逸致。因循嚴命,興家廟,振家業,課兒孫,與兄南用志絕意仕途,而甘老林下,時人親重之。後裔遷居橫坑、黃田、羅洞、龍窩、嶂下等。公葬於紫金縣敬梓鎮中正田頭村高坡山,渴虎飲泉形;妣葬於紫金縣敬梓鎮中正田頭村金龜嶺,逆水,坐東向西,遊魚上水形。
三世祖南用,妻宋、李氏生子:國賢、國經、國顯、國聖。其中:國賢裔孫居華陽鎮等地;國經裔孫居龍村鎮、轉水鎮、潭下鎮、華城鎮等地;國顕、國聖裔孫居歧嶺鎮等地。公葬於龍川縣大微山比坑嶂坐東北,祥雲蓋月形。
南用,號八四。經營水業,號稱黃佰萬。黃鐘壩、岐嶺、長樂鎮立田業(今龍川縣登雲鎮、五華縣岐嶺鎮和華城鎮)。更多資訊請關注公眾號:黃氏景昇公後裔文化。修三家村老屋(今龍村鎮梧溪村三家祠景昇公祠)。創居龍川縣大微山大黃屋(今五華縣岐嶺鎮鳳凰村樂福)。
三世祖南振,號孟綱。妻嚴、鍾、李、何、陳氏生子:國清(達理)、國澄(同理)、國崇、國鎮、長一郎、孝二郎、友三郎、姻四郎、睦五郎、任六郎、卹七郎、少八郎。公生而穎悟,好學愛武,勵志剛介,不畏強暴。以農、商為業,訓育兒輩。至晚年復返琴江(今紫金中正)丹坑黃湖斜下山谷圍居住,後裔遷居黃埔、河源、雙頭、雙下、水口、歸善禾多布、實溪、高潭等地。公葬於紫金縣敬梓鎮中聯村中正,海龍公墓背上去龍崗頂上左片增塘,夫子彈琴形。於乾隆五十六年,辛亥歲(1791)獻華公為首捐題重修,作一碑聯云:「祖墓不修千古舊,孫枝重整萬年新」。興寧、吳田寨下有南振公祠。嚴妣葬於紫金縣敬梓鎮中聯村中正甘坑口右片排上,雄雞打翅形。
三世祖南蘭,妻梁、張氏生子:國顓、國瑞。遷居高州、程鄉及松源等地。
三世祖南興,字賢興,妻趙氏生子:祖貴、祖祥、貴成。
四世祖國清,字達理。妻鍾、廖氏生子:金叢、金輔。公與金叢公翁媳三骸共墓,葬於紫金縣蘇區鎮永光村,臘石坑,洪背埔。網形。廖妣葬於紫金水墩鎮水口村,水口圍,花地形。
五世祖金叢,妣宋氏生子:允忠、允融、允智、允政。墓始與其父國清公葬於蘇區臘石洪背埔(此三骸乃允融公顯欽公父子明洪武十八年(1385)乙丑歲由水口圍遷居黃布時攜骸葬於斯也)無碑記,只分三處掛紙,中間祭祀。地輿師呼為「生龍口」。清光緒年間,炳勳,炳也兩公之子孫又得一吉地在蘇區赤溪馬頭背,用公妣兩銀牌安葬,蟹形。
六世祖允忠,妻溫氏生子:顯通、顯彬。公與允融、允智三公合葬於紫金縣蘇區鎮桐子嶺。妣葬於蘇區鎮黃布村甘棠下山子崗。
六世祖允融,妻杜氏生子:顯鑑、顯欽、顯懋、顯茲(養子)。公賦性曠達,心懷大志,為拓展家族,由水口圍(今廣東紫金水墩鎮水口村),肇基黃布(今紫金蘇區鎮黃布村)克勤克儉守創家業。為人豪邁,好行仁義,且生性至孝,時人譽為厚德長者。公與允忠、允智三公合葬於紫金蘇區鎮炮子桐子嶺,猛虎跳牆形。妣葬於蘇區鎮黃布村徑口塘荷樹坳,田螺形。
七世祖顯通,妻楊氏生子:明先。公葬於紫金蘇區黃布徑口塘科舉崬,獅形。妣葬於蘇區黃布棉子埔。
七世祖顯彬,妻氏生子:尚德。
七世祖顯鑑,妻朱氏生子:明文、明深、明志、明俊。公葬於紫金縣蘇區鎮黃布村棉子埔,大睡人形。妣葬於蘇區黃布村龜子墩。
八世祖明文,妻鍾、葉、吳氏生子:以璋、以仁、以義、以行、以綱、以常、以緒。公葬於紫金蘇區黃布窯上群子坑尾,翻弓形。三妣合葬於蘇區黃布黃洞坑老虎鬥,孩兒坐欄形。
八世祖明深,妻氏生子:以新。
八世祖明志,妻氏生子:以松、以宗。
八世祖明俊,妻氏生子:以寧。
九世祖以璋,妻葉氏生子:宇、列、宥、遜、威。公葬於紫金蘇區黃布永光長窩口觀塘。妣葬於黃布新西樓層背公路面上。
九世祖以仁,妻氏生子:宰、卿。
九世祖以義,妻氏生子:樓、福。
九世祖以行,妻氏生子:都。
九世祖以綱,妻黎氏生子:滾。公葬於紫金蘇區黃布村杉子瀝,仙蝦戲水形。
九世祖以緒,妻氏生子:寶、庚。
九世祖以新,妻氏生子:道。
九世祖以松,妻氏生子:珠。
九世祖以宗,妻馮氏生子:鴻、鵠、雁。
九世祖以寧,妻氏生子:畿。
十世祖道,妻氏生子:月丹。
十世祖珠,妻氏生子:道源。
十世祖鴻,妻氏生子:道泌。
十世祖鵠,妻氏生子:道政、道會。
十世祖雁,妻氏生子:道本。
十世祖畿,妻氏生子:道濟。
十一世祖月丹,妻氏生子:誠、謙、諫、泳。
十一世祖道源,妻氏生子:辛女。
十一世祖道泌,妻氏生子:璉、雲。
十一世祖道政,妻氏生子:榮。
十一世祖道會,妻氏生子:華、志、業。
十一世祖道本,妻氏生子:進。
十一世祖道濟,妻氏生子:縉、紳。
十二世祖誠,妻氏生子:啟鑑。
十二世祖諫,妻氏生子:鹹亨、泰亨。
十二世祖泳,妻氏生子:受謙、受寧、受珍。
十二世祖辛女,妻氏生子:元高。
十二世祖雲,妻鍾氏生子:魁仕。公葬於紫金九樹鎮富田村,雄牛脫扼形。
十二世祖榮,妻氏生子:元喜、元珠、元龍、元昌、元登、元宏、元英。
十二世祖志,妻氏生子:元雲。
十二世祖業,妻氏生子:元盈。
十二世祖縉,妻氏生子:元金。
十二世祖紳,妻氏生子:元珠。
十三世祖鹹亨,妻氏生子:鳳翔。
十三世祖泰亨,妻氏生子:雲翔。
十三世祖魁仕,妻張氏生子:運錦。
十三世祖元喜,妻氏生子:瑾、鑄、鉞、鐸。
十四世祖運錦,妻鍾、洪氏生子:良倚。
十五世祖良倚,妻溫氏生子:延楠、延標(遷居惠州博羅立業)。
十六世祖廷楠,妻鍾氏生子:運魁、煥魁。
十七世祖煥魁,妻鍾氏生子:城球、城仕、城訓。
十八世祖城球,妻氏生子:粵桂、粵根、觀海。
十八世祖城仕,妻氏生子:粵林、粵恆。
十八世祖誠訓,妻鍾氏生子:粵流、粵堂、粵文。
十九世祖粵根,妻葉氏生子:元松。
十九世祖觀海,妻氏生子:元望。
十九世祖粵林,妻氏生子:元來、元儀(出嗣粵恆為子)、元信。
十九世祖粵流,妻鍾氏生子:元申。
海龍公後裔南振公世系節選(三)
海龍公後裔南振公世系節選(四)
海龍公後裔南振公世系節選(五)
《黃氏族歌》
責編註:本文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