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驪靬村:探尋漢代中國羅馬軍團後裔(圖)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義大利學者談驪靬人是羅馬降卒後裔的證據

驪靬人是羅馬軍團?與裕固族人有遺傳學關係

澳大利亞作家:驪靬「羅馬人」更可能是一支移民

驪靬「羅馬城」作為國際學術爭議話題的由來

學者:說「驪靬安置羅馬戰俘」沒有事實依據

  在地圖上甘肅省好像一把鑰匙,自東到西鎖著無數神秘的故事。

  在這把「鑰匙」中部的金昌市永昌縣,一個名叫驪靬村的小村莊多年來受到大批海內外大眾傳媒界和普通公眾的關注,據說那裡就是安置公元前53年卡萊戰役「遺失的羅馬軍團」的漢代古城,外貌體徵特殊的漢族村民們被稱為「漢代中國羅馬軍團」後裔。而在學術界,關於驪靬「羅馬城」問題已經展開多次學術爭論,如果從德效騫算起聚訟近60年。

  當下,驪靬村及周邊村落的情況怎麼樣,被稱為「羅馬人」的村民們生活如何,關於「羅馬軍團」後裔研究有什麼進展,驪靬研究對當地發展有什麼影響,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前往甘肅考察採訪。

  1 「羅馬軍團」尚未蓋棺論定

  根據驪靬父系遺傳變異的研究結果,不支持「羅馬軍團」起源說。當前的驪靬人更具一個漢民族亞人群的特徵。

  驪靬「羅馬軍團」問題從學術界進入普通公眾視野,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澳大利亞學者大衛·哈裡斯懷著尋找「遺失的羅馬軍團」的興趣來到中國,在蘭州,哈裡斯、西北民族學院(現西北民族大學)關意權、蘭州大學陳正義和蘇聯學者弗·維·瓦謝尼金組成研究組,在德效騫等前人觀點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們的觀點經過報紙轉載,立刻引起國內外的廣泛關注,也引起學術界的激烈爭議。

  記者前往蘭州大學教師住宅小區拜訪了陳正義。剛從黃河冬泳回來的陳正義向記者回憶並介紹了當年他們的研究情況。他說,已故的關老爺子(關意權)作出了很大貢獻。到現在,一直有不同學術觀點進行爭論,這是正常的,推動了驪靬研究不斷向前發展。我自己的觀點也有所發展和修正,但是我的基本觀點沒有改變。「我覺得,現在可以這麼說,驪靬在中國,『驪靬學』也在中國。」陳正義說。

  蘭州學者劉光華、汪受寬、張德芳等都持反對意見。劉光華告訴記者,早在十年前他就在文章中指出,河西地區的基本民族成分為漢族,但古代中亞各族不斷通過這裡東來西往,其中不乏分散定居和聚族而居的實例。中亞各族即屬印歐人種。如果在河西地區發現體貌特徵為高鼻梁、深眼窩、頭髮自然捲曲、身材魁梧、鬍鬚毛髮為金黃色的人,首先應該考慮的是與中亞定居河西民族後裔之間的關係,而不是什麼古羅馬人與當地民族通婚遺傳的問題。

  在關於驪靬「羅馬軍團」的學術爭議中,許多人將解決爭議的希望寄托在DNA上。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群體遺傳學家謝小冬教授等人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此。

  當看到近日有關報導稱,DNA檢測顯示驪靬人為古羅馬人後裔,這與記者的印象完全相反,令記者頗為疑惑。記者再次查閱了蘭州大學博碩士論文,以確認這方面研究的最新進展和研究結論。蘭州大學周瑞霞的博士論文《中國甘肅永昌驪靬人的父系遺傳多態性研究》(2007年),從Y染色體父系遺傳角度出發研究,基於87個驪靬男性個體的數據,其研究結果認為,「驪靬人和中國人群有較近的遺傳關係,尤其是和漢族的遺傳關係最近,而他們與中亞和西歐亞人群表現出較遠的遺傳關係」。「根據驪靬父系遺傳變異的研究結果,不支持羅馬軍團起源說。當前的驪靬人更具一個漢民族亞人群的特徵。」

  在此基礎上,馬國榮的碩士論文《通過線粒體母系遺傳的角度去探究其種族起源顯得尤為重要》(2009年),從母系遺傳角度探究其種族起源,其結論是「驪靬人與中國漢族的親緣關係是最近的,而與歐洲人或者中亞人的親緣關係較遠」。「因此,驪靬人的線粒體多態性的研究結果並不支持驪靬人是古羅馬軍團的後裔的假說。」

  截至目前,蘭州大學開展的相關遺傳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如果說不是否定的話,那麼至少還並不支持驪靬人為古羅馬軍團後裔的假說。近日的中外有關報導顯然屬於錯誤援引。

2 走進驪靬村:「有大量歐洲人特徵的村民」的說法不準確

  驪靬村的村民在外貌上與普通漢族人差別並不大,所謂「驪靬村有大量歐洲人特徵的村民」的傳說純屬子虛烏有。

  為了深入了解驪靬村及永昌縣「羅馬人」的情況,記者決定到永昌縣驪靬村一帶實地考察一番。

  從蘭州汽車站出發,穿過烏鞘嶺,就進入著名的河西走廊。由於烏鞘嶺上積雪成冰,用了近6個小時才到達永昌。到了永昌,記者找到一位當地老司機閻學祥做嚮導,走進了驪靬村。

  村口的一塊臥石上刻著「者來寨」三個字。「者來寨」是村子的舊名,現在村子已經於2004年改名為「驪靬村」。

  這天天氣不好,寒風凜冽,飛沙走石,一個人都看不到。正在犯難時,一個老漢蹣跚著走出村子。記者連忙上前,遞上一支香菸,說明來意,和老漢攀談起來。老漢名叫宋生義,年過七旬,臉型瘦長,蓄著一副黃色須髯,長相與一般漢族人略有差異。宋老漢告訴記者,「現在村裡沒什麼人,青壯年都出去打工去了,小孩子們也到城裡上學去了,只有到了春節,大人孩子們才回到村子,那時候才熱鬧一些。」

  村裡有一溜斷斷續續的土牆,殘高兩米多,長十餘米,在土牆前的石碑上面寫著「驪靬遺址」四個字。有人認為,該城與西邊位於焦家莊南的漢代番禾縣遺址夯土形式相似,因此斷為漢代遺址。也有人認為是元代遺址。宋老漢告訴記者,土牆在他小時候比現在規模大多了,這麼多年風吹雨淋過來,已經所剩不多了。自從上面來人圍起鐵鏈,立了碑,才保護起來。

  在村西小山坡上,建有一個「羅馬式」風格的小亭子,亭名叫做「驪靬亭」。亭中立著一個石碑,內容是「古羅馬歸順中國碑記」。村委會的建築也是仿照「羅馬風格」修的,宋老漢告訴記者,村委會門口的兩排小松樹也是幾年前義大利人來種植的。

  記者提起不久前在蘭州大學成立了義大利文化研究中心。讓記者有點意外的是,宋老漢說,我們看到新聞了。

  宋老漢告訴記者,在村南邊正在建設一個佔地數百畝的「羅馬城」。記者來到村南,發現這個建設項目規模不小。現在由於天寒地凍,暫時停工了,據說要等到明年4月開春再重行開工建設。

  村裡的自然條件不好,只有一條從祁連山上流下來的小河溝,全村的生活用水都靠這條小河。同行的閻學祥告訴記者,驪靬村的自然條件在永昌縣不算好的,驪靬村是靠天吃飯,每年春天,把種子往土裡一撒,如果天公作美,風調雨順,一年豐收,十年不愁,但是一般都天不遂人願,村裡現在是畜牧和農業兼顧。

  記者問,現在村子改名叫驪靬村,而且還和「羅馬軍團」聯繫起來,這給村裡人的生活有沒有帶來什麼影響,是否改善了大家的生活?

  宋老漢說,「目前為止,對大家的生活沒有什麼影響,村子裡還是很窮。希望以後能有所好轉吧。」

  在驪靬村串門,記者注意到,驪靬村的村民在外貌上與普通漢族人差別並不大,所謂「驪靬村有大量歐洲人特徵的村民」的傳說純屬子虛烏有。不過記者並不感到意外,因為記者在出發前根據資料已經了解到,在焦家莊鄉的杏樹莊、河灘村等村落才能看到略多的「羅馬人」。離開驪靬村,記者又前往位於驪靬村西北的焦家莊鄉各村落。

相關焦點

  • 漢朝俘虜了古羅馬軍團,將其安置在了甘肅,後來才發現是個騙局
    比如甘肅金昌境內的驪靬村,就上演了一幕偽造歷史的鬧劇。上個世紀的80年代,關於驪靬村流傳著這樣的歷史新發現:那就是一支古羅馬軍團被漢朝朝廷安置在這裡。按照歷史記載:公元前53年,古羅馬政治家克拉蘇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決定為自己創造一些軍功。當時羅馬帝國版圖涵蓋三洲,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在其視線內的敵手,只有波斯(漢代史書稱之為安息國)。於是克拉蘇遠徵波斯。
  • 高鼻梁藍眼睛,一個村子裡都是古羅馬人後裔。你知道在哪裡嗎?
    其中的一個軍團突圍後,越過安息東界,流徙西域各地,經多年輾轉後歸降西漢王朝,被當時的漢朝皇帝下旨,安置於今永昌縣者來寨。漢朝時期稱羅馬為驪靬,故設驪靬縣,賜羅馬降人以耕牧為生,從此這些羅馬人在此繁衍生息,直到現在。
  • 甘肅「羅馬村」在哪裡,為何會被稱為「羅馬村」?答案終於被揭開
    在甘肅的永昌縣,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村莊,名為者來寨村,也被稱為「羅馬村」。者來寨村之所以出名,並不是這裡因為這裡有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而是因為生活在村子裡的人。於是專家們推測,他們或許是西方外來人種在中國繁衍生息,最後葬在這裡的。翻開史籍,學者們在《漢書》中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公元前36年,陳湯率4萬大軍西徵致支單于,在匈奴人的軍隊裡發現了一隻特別的部隊,他們並不是匈奴人,使用著一種被稱為「夾門魚鱗陣」的奇怪陣法。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都知道,陳湯斬致支單于,大勝而回,還講那批奇怪的部隊帶了一部分回來,並且說句那句「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 甘肅發現神秘異族,膚色深紅、鼻梁高聳,NDA鑑定後:古羅馬人
    在甘肅永昌縣境內有一個地方叫做者來寨,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這個地方?那就是者來寨的一半村名確實是帶有歐洲人的血統,而且就是羅馬人的後裔,那麼到底幾百個古羅馬人的後裔是如何定居到我們中國的呢?當時我們古代中國還是處在漢朝,那個時候匈奴幾乎完全臣服於我們了,唯有一個有郅支單于逃到了西域,而且氣焰非常的囂張,這對於我們大漢還是很有威脅的。
  • 甘肅有個村子是羅馬帝國俘虜後裔,藍眼睛,高鼻子
    甘肅的者來村或許就是答案。 1989年9月30日的《參考消息》稱:"一位澳大利亞人發現很久以前消失的羅馬帝國城市現存於中國戈壁灘的邊緣,他利用一張在公元前9世紀繪製的地圖,圈定這座城市很可能在中國西部甘肅的永昌地區。"
  • 深山裡的他們是匈奴後裔,不信你看看他們的長相
    成龍主演的《天將雄獅》,激起人們對消失的羅馬軍團的興趣。在中國,匈奴消失之謎也一直備受人們的關注。多年前,皖南東至縣南溪古寨也發現匈奴的後裔,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專家還曾對這些匈奴後裔抽取DNA進行檢測。圖為南溪古寨的村民,從他們的臉上,能夠看出匈奴人的遺痕嗎? 安徽省池州市開展了一次人口大普查,結果卻查出了一件怪事,是什麼怪事呢?位於安徽省東至縣花園裡鄉的深山峽谷,隱藏著一個神秘的村落,此村有九條山脈俯衝而下,蜿蜒到村口,盤成三個圓丘,形似九龍戲三珠。
  • 中國各省人的血統來源:你是誰的後裔?
    北京故宮美景2.東北:多為齊魯漢族與鮮卑、室韋、契丹、女真混血後裔,其中東北的朝鮮族人有高麗血統、滿族為女真人後裔、達斡爾族為契丹族直系後裔、赫哲族為古靺鞨人直系後裔。東北林海雪原美景3.內蒙古:多為蒙古人與漢人,外蒙古東部和呼倫貝爾草原為蒙古族人血統來源地,蒙古族是室韋的一支。鄂倫春族為古室韋人直系後裔。
  • 訪諸葛亮後裔最大聚居地 八卦奇村傳頌《誡子書》
    中新網金華10月15日電(記者 奚金燕)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年中,中紀委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欄一經推出就頗受關注,尤其是第二期中介紹的金華家規——蘭溪諸葛村《誡子書》,在社會上更是掀起了一股「家風熱」。  諸葛亮所著的《誡子書》,雖然只有短短86字,卻開中國家教訓導之先聲。
  • 四位「留美幼童」後裔在新疆各界貢獻力量(圖)
    四位「留美幼童」後裔在新疆各界貢獻力量(圖) 他們在美國主要學習軍事和科技,留美幼童回國後,絕大多數人都為中國社會向近、現代化轉型做出了貢獻。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的詹天佑,就是留美幼童之一。目前,已知留美幼童後裔在新疆的有4位。  留美幼童後裔鄧毅雲,廣東省珠海市上柵村人,1928年出生,現住烏魯木齊。他是第一批留美幼童鄧士聰、第二批留美幼童鄧桂廷的侄孫,也是第二批留美幼童唐元湛的親戚。
  • 【天地】《航拍中國》甘肅
    內容提要本期節目主要內容:甘肅位於中國的西北部。黃河穿越蘭州將這片土地劃分為河東與河西。一南一北的山脈擠壓出一條約1000公裡的狹長走廊,片片綠洲,勾連著中原與塞外。資料來源:《航拍中國》第二季 甘肅節目類別:人文歷史視頻內容:50分鐘說明:以下視頻來自「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航拍中國》 第二季」,資料僅作教學交流,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 秦漢與羅馬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文化學院)近年來設立一系列中西文明比較研究課題,從學理上探尋中西文明的本源,以歷史自信提升文化自信,以文化自信強化理論、制度和道路自信。龐培宣布掌控元老院的馬略派是暴政,自己要保衛自由,於是招募了一支私人軍隊,而私人招募公民兵是違法的;凱撒宣稱龐培黨迫害了羅馬人民的自由,於是帶著高盧軍團跨過了盧比肯河,而軍團是屬於國家的;屋大維自己造反,卻宣稱是要把羅馬從安東尼手中解放出來,成功後,在鑄幣銘文中將自己刻成「羅馬人民自由的維護者」。
  • 不愧是歐洲軍神,一套組合拳打爆羅馬帝國軍團!漢尼拔一戰成名天下知
    11月初,老西庇阿率領的兩個羅馬軍團行進到提西努斯河畔時,同迦太基的部隊發生了遭遇戰,當時羅馬將領都有一種看不起迦太基軍隊的意識,因此認為對方不堪一擊,所有的羅馬軍隊都有著一種積極求戰的精神,老西庇阿所率領的軍隊亦是如此。
  • 徐文寧:漢代玉龍菱形網格紋溯源
    漢代玉龍菱形網格紋溯源徐文寧徐文寧, 1990年國家文物局授予文物鑑定職稱,國內著名文化經紀人 藝術品收藏家、鑑定家。歷任江蘇愛濤拍賣公司副總經理、北京光華路5號藝術館副館長、北京天物館副館長、江蘇省文交所副總經理、南京大賀傳媒首席藝術顧問、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建設顧問、文物鑑定專家、上海海關學院文物緝私客座教授。
  • 故宮院刊︱霍宏偉:大英博物館藏漢代人像磚柱探微
    其中有空心畫像磚柱,亦有飾以雙龍銜尾紋的畫像磚〔圖四〕。圖四 周口西華縣東斧柯村出土雙龍銜尾紋畫像磚局部拓本將西華縣東斧柯村出土畫像磚上的雙龍銜尾紋拓本與大英博物館人像柱下部主體紋飾進行比較,則完全相同。另外,河南博物院在東斧柯村徵集到一批東漢畫像磚。其中有一塊長方形仙人戲鳳畫像磚,在主體紋飾中模印三行雙龍銜尾紋,下部邊飾則為一行變形菱形乳丁紋〔圖五〕。
  • 怎樣能一天之內建成羅馬?給我紙筆和骰子就行!——《骰筆羅馬》
    【遊戲背景】桌遊《骰筆羅馬》就是以這場發生在公元64年的羅馬城中的大火為背景,融合了骰子和紙筆元素的德式策略遊戲。1-4位玩家通過投骰、繪圖和徵服,讓偉大的羅馬城恢復往日的繁榮。玩家在修復城市的過程中分別扮演總督、商賈、副將、貴婦等重要角色,在重建城市的同時還要加強帝國在周邊地區的存在感,同時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 英該史這樣(10)羅馬遇上不列顛?
    你現在要是去蘇格蘭或者愛爾蘭,當地人也會驕傲地稱自己是凱爾特人的後裔。 在西元一世紀以前,雖然不列顛島上的各部落因為土地水源這類的民事糾紛,也時不時地打上幾仗。但是基本上還是民族內部矛盾,小打小鬧而已。 而且根據後來的《高盧戰記》記載,不列顛的凱爾特人此時還實行著共妻的群婚制度。
  • 世界微型小國:軍隊不及一個營,領土不如中國一個村,卻無國敢惹
    中國的近代史如此悽慘,籤訂了那麼多不平等的條約,就是因為缺少了戰力強大的軍隊。可是我們今天說的這個國家,領土還不如中國的一個村大,軍隊人數更是不如我軍的一個營多,偏偏還沒人敢惹,這個國家就是梵蒂岡。
  • "花絲鑲嵌"技藝起源於漢代 明代達巔峰階段(圖)
    "花絲鑲嵌"技藝起源於漢代 明代達巔峰階段(圖)   昨日,「翠羽拂金枝·花絲鑲嵌珍品展」在深圳皆一堂百工藝術館拉開帷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程淑美、花絲工藝大師杜建毅、北京工藝美術大師董瑞京也來到現場,為觀展的市民解密這做工精細、器物物料珍貴的花絲鑲嵌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