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素材來自《歷史的天空》一書,作者原創,獨家首發,轉載必究,拒絕偽史,保證不涉時政。
在商業利益的衝擊下,歷史的真相變得複雜。比如李白的家鄉在哪裡,本來只是個學術方面的問題,不過由於李白是一個自帶流量的名人,因此,很多地區都聲稱是李白的故裡。在這種大背景下想弄清楚歷史真相其實還真需要一定的專業水平。比如甘肅金昌境內的驪靬村,就上演了一幕偽造歷史的鬧劇。上個世紀的80年代,關於驪靬村流傳著這樣的歷史新發現:那就是一支古羅馬軍團被漢朝朝廷安置在這裡。按照歷史記載:公元前53年,古羅馬政治家克拉蘇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威望,決定為自己創造一些軍功。
當時羅馬帝國版圖涵蓋三洲,對於羅馬帝國來說,在其視線內的敵手,只有波斯(漢代史書稱之為安息國)。於是克拉蘇遠徵波斯。不過,由於人生地不熟加上後勤補給線漫長,最終,克拉蘇在討伐波斯的戰爭中潰敗,而克拉蘇的長子帶著六千多人突破了波斯人的包圍,但是卻找不到其去向。主張驪靬村是羅馬後裔的人認為:這六千多羅馬士兵向東突圍,遭到波斯人追殺。最終,他們來到了西域境內。而西域當時是北匈奴的勢力範圍。北匈奴和羅馬沒有來往,更沒有仇怨。
北匈奴單于收留了這群宛如喪家之犬的羅馬人,並將其編入了北匈奴的軍團。公元36年,西漢將領陳湯率領四萬多漢軍進攻北匈奴。漢軍在和北匈奴軍隊交戰的過程中,遇到了一支奇怪的隊伍:這支部隊的特點在於喜歡使用圓形盾牌,而且排列成類似魚鱗的形態進行布陣,漢軍擊潰北匈奴以後,這支部隊向漢軍投降,並被安置在驪靬村生活。主張驪靬村是羅馬後裔的人認為:陳湯俘虜的這支北匈奴部隊,其實就是羅馬軍團。用圓形盾牌擺設魚鱗陣法,是羅馬軍隊慣用手段。
並且,驪靬村的墓葬出土的屍骨,確實遺骸身材高大,而當地的百姓不少都具備白種人特點。而更大的證據就是,漢朝人喜歡叫羅馬為驪靬,這更說明了驪靬村百姓的祖先來源。因此,古羅馬軍團流落甘肅的說法似乎被證實了——畢竟證據這麼齊全。不過,歷史不能兒戲,在專家的考古下,這些似是而非的證據都被推翻了。首先,根據出土的漢代竹簡發現,在公元前的60年,克拉蘇攻打波斯之前,西漢朝廷就已經設立驪靬這個地名。
而漢朝人除了管羅馬叫驪靬以外,有時候還管羅馬叫大秦,難不成能根據這一點認為秦始皇是羅馬人?其次,圓形盾牌擺設魚鱗陣,在春秋時代,魯國軍隊就設計過這樣的戰術,因此這個戰術並不能認為是羅馬人首創。當然最有說服力的證據是生物技術。生物專家通過對驪靬村百姓進行基因檢測,發現他們97%都是東亞人種,和歐洲,和古羅馬,基本上沒有一毛錢的關係。有時候想想,如果沒有基因檢測這一工具,可能驪靬村之謎,會爭議很多年都不會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