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靡中國的五筆輸入法,為什麼敗給了拼音輸入法?題主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看似是一個科技問題,本質是一個商業問題或者是經濟學問題,裡面蘊含了經濟學思維。
1、兩種技術或者商品競爭最後的勝出者是誰?
五筆輸入法和拼音輸入法是兩種技術或者說是兩種技術產品服務,都是為了我們在電腦等電子設備上輸入漢字服務的,這是技術路線之爭,也是商業路線之爭,五筆輸入法誕生的時候是受到廣大的好評的,因為具有輸入速度快和準確率高兩個優點,而我們使用輸入法不就是追求速度和準確率嗎?所以,五筆輸入法是完全符合這個需求的。一時之間風靡全國,在學校上計算機課程的時候,老師教我們這個,而在校外的電腦培訓班也是教這個。
如果當時有風投的話,肯定是會投五筆輸入法的,因為商業邏輯非常通順,但是後面就逐漸被拼音輸入法代替了,尤其是搜狗書法誕生之後,五筆輸入法更是慘敗,目前已經是銷聲匿跡了。這個結果是當時大多數人都沒有想到的,原因是什麼?弄清楚這個原因對我們了解和分析很多商業模式是大有裨益的。
2、五筆輸入法敗給拼音輸入法的根本原因
當電腦產生之後,我們這個世界的信息交流大大加快了,而當時「文字」就是主流,不像現在,發給小視頻就可以獲得千萬粉絲,完成信息的交流,當時的門檻就是要會「寫字」。這就是一個巨大的需求,誰能夠搞定「輸入法」誰就掌握了一把鑰匙。
我們需要準確率和速度,這是五筆輸入法具備的優點,但是我們思考問題的時候卻忘記了一個現實,那就是「成本」,因為使用電腦和手機的人太多了,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也有僅僅只接受過小學、初中或者高中教育的人,甚至還有沒有接受過教育的人。
而電腦的普及率非常快,這就要求這些人都要在短時間內就學會這個輸入法,那麼擺在現實的問題就是,五筆輸入法的學習門檻太高了,這導致學習成本很高,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精確地掌握,但是拼音輸入法卻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去學習,馬上就可以上學,有基本的拼音知識就可以了,這個門檻就大大降低了。
當然了,門檻低也不是拼音輸入法勝出的唯一原因,還有一個重大的原因那就是:拼音輸入法雖然趕不上五筆輸入法的速度和準確率,但是「夠用了」,這一點非常關鍵,如果拼音輸入法僅僅只是門檻低,但是「不夠用」,也就是說不能滿足我們的日常文字的交流,那麼也是無法普及的,最後大家還是會想辦法去學習五筆輸入法的。
3、簡單的總結拼音輸入法勝出的商業邏輯
任何一種商品、服務、技術都是為人服務的,那麼就必須考慮到使用者的客觀條件,也就是說我們必須站在消費者/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第一、挖掘消費者的痛點,痛點是我們所有商業邏輯的起點;
第二、刻畫用戶畫像(這個不僅僅是網際網路企業在使用,其實非網際網路企業也是要使用的),研發/生產出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就是你的產品/服務/技術,我們作為一家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我們為消費者/用戶解決了痛點而產生了價值。
第三、考慮解決方案的適用性,前面兩點已經講述了要解決消費者痛點,但是這個解決的方案可能會有很多種,那麼就面臨路線之爭,這個就是為什麼在同一時間,很多人會看到一個藍海市場,但是能夠走到最後的卻不多,其中大多的問題就是路線之爭。
關於路線之爭我們需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是功能性;第二是成本性;以輸入法為例,功能性就是要輸入速度快,準確率高,這點一五筆輸入法是完勝的;但是第二點——成本性,成本有兩方面,第一是生產者的生產成本,第二是消費者/用戶的使用成本,在輸入法之爭方面,拼音輸入法的使用成本要大大降低。
其實生活中我們經常講一個詞「物美價廉」,其商業邏輯和本文中講的是一致的,滿足一定的功能性,然後就是使用成本要低(具體表現在價格)。
4、為什麼在早期,五筆輸入法的普及率勝過拼音輸入法?
這是本文要回答的最後一個疑點,因為一開始的時候,五筆輸入法的普及率是勝過拼音的,這個是否和我文章中講的商業邏輯是違背的?其實不是,其實前文中也有提及,那就是早期的時候電腦的普及率還很低,當時使用的人大多是教育程度較高,所以他們有這個學習能力,但是隨著電腦的普及率加快,越來越多的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也加入進來了,那麼這必然會導致市場需要的是一種使用門檻/成本大大降低的技術出現。
總結:商業邏輯,用戶痛點是商業邏輯的起點,然後刻畫用戶畫像給出解決方案,解決方案的優惠需要兼顧功能性和成本性。
最後再說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那就是腦白金,腦白金解決的用戶痛點是什麼?首先絕對不是養生啊!他解決的用戶痛點主要是「關懷」,當時大量的人口在外打工,無暇顧及父母,那么子女心中有愧,要表達對父母的「關懷」,但是不知如何做,而送禮當然是我們傳統意識中深植於腦中的,這個根本就不需要去教育市場,只要你給一個理由就可以了;而父母也寂寞,同樣也需要子女的「關懷」,但是不要意思開口;
而腦白金就用直白的廣告語告訴了你「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所以,腦白金的本質是「關懷」,這就是為什麼很多產品以產品養生和療效的功能去和腦白金競爭的結果就是失敗的,因為你方向都錯了,要說療效,你能有藥管用嗎?養生的這個東西,無論是哪一種,更多的是心理安慰的作用,真的有那麼神奇的不就是藥了嗎?所以,你明白其中的商業邏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