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如果在街上隨機採訪一個路人,問現在使用什麼輸入法,估計90%以上都是使用拼音輸入法,可能年紀較大的會使用手寫輸入法。的確,拼音輸入法已經成為了目前主流,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都是必不可少的。
不過,你知道還有一種輸入法比拼音打字速度還要更快嗎?你也許略有耳聞,但是未曾使用過,它就是五筆輸入法。五筆的打字速度,最快可以達到每分鐘120字,穩穩地秒殺拼音輸入法。既然它的打字速度這麼快,它為什麼逐漸沒落了呢?後來為什麼被拼音取代了呢?我們得先從五筆輸入法的誕生開始講起。
1980年之後,計算機逐漸被引進到國內,這時候計算機大多數都是用來辦公,而漢字輸入就成為急需解決的第一個問題。那麼,有沒有一種合適的輸入法,讓漢字的輸入速度又快又準呢?當時計算機使用的都是通用性的鍵盤,跟我們現在使用的鍵盤的鍵位一模一樣,這是非常適合用來輸入英文的,但是用來輸入漢字就比較麻煩了。所以,有人提出要改造鍵盤,設計出一款適合漢字輸入的鍵盤,但這個方法後來被否決了。
在此之前,一個叫王永民的人也關注到這個問題,於是他潛心研究,用了五年時間,在1983年發明了「王碼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並且獨創「漢字字根周期表」,這一輸入法的誕生,有效的解決了電腦上漢字輸入的難題,而且還推動了計算機在國內的普及。所以五筆輸入法這一發明,在那個年代被譽為「意義不亞於活字印刷術」,足以見得其具有裡程碑的重要意義。
雖然五筆輸入法發明出來了,但是其推廣又是一個難題。因為五筆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接觸的人不多,更不要說使用了。於是那段時間,王永民穿街過巷,在北京四處奔波,過起了早出晚歸的日子,到處去講解五筆字型。兩年之後,努力終於有了回報,五筆字型開始普及起來,不僅被機關部門接受,國家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種便捷的輸入法,並且聯合國50個打字員之中,有49個都在用五筆輸入法。
到了90年代,五筆終於成為了主流輸入法,這時連Windows系統都內置了五筆輸入法,並且覆蓋了90%的電腦。當時的電腦培訓班,教學所用的輸入法也是五筆,因此使用的人數越來越多了。
跟拼音相比,五筆輸入法有著天然的優勢,就是重碼率非常的低。舉個例子,例如「ju」這個拼音,拼音輸入法是沒有音調的,所以這個拼音就有四聲,對應居、局、舉、據等等數十個字,而五筆輸入法只要輸入對應的字根,直接就可以打出你想要的字。後來出現了拼音輸入法,但是還沒有智能聯想、整句輸入等功能,而且詞庫小,每輸入一個拼音,都要翻頁查找,特別是不常用的字詞,都要翻上好幾頁。因此,在打字效率上,五筆絕對是在拼音之上的。
2000年初,為了解決初代拼音輸入法的缺陷,智能拼音輸入法誕生了,各種新加入的功能,逐漸解決了拼音輸入法的劣勢,你直接輸入首字母就可以打出一大段話,常用的詞語還可以智能前置,輸入的速度更快,準確度更高,拼音輸入法的打字效率也慢慢追上了五筆輸入法。
同時,九年義務教育在全國普及開來,越來越多人掌握了拼音,因此也就習慣了使用拼音輸入法。這成為了五筆輸入法逐漸沒落的轉折點之一。
另一個原因,如果要熟練使用五筆輸入法,就要被五筆字根表,了解編碼規律,熟練掌握拆字原理,而且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先別說練習,看到五筆字根表,已經讓人頭疼了,不知道有沒有人跟小編一樣的感覺。在學習成本上,五筆跟拼音相比,已經毫無優勢可言了,所以一度成為主流的五筆,逐漸成為了小眾輸入法。
如今五筆輸入法被拼音取代,僅剩3%使用率。不過,目前報社、會計、民政部等職員大多都使用五筆輸入法,在這些行業之中,五筆比拼音更加實用。
今天的話題就先聊到這裡了,你覺得五筆和拼音,哪個輸入法更好用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互動,跟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我是互聯東東,喜歡的可以點個關注,點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