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在高原 與軍馬為伴(新時代·面孔)
倉洛加才讓正在餵馬。本報記者 姜 峰攝
約定的時間已到,班長卻姍姍來遲。
「換了身衣服,耽擱了時間」,28歲的倉洛加才讓靦腆一笑。下午放馬時,有馬陷進河道裡,河水淹到馬頭,只露出眼睛,「我急忙跳進河,才把馬救出來。」
中流擊水的驚險,就這樣被他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當了7個年頭的「牧馬人」,駐守高原、照料軍馬,才讓只道是尋常。
這裡是海拔4200米的巴塘草原,青海玉樹獨立騎兵連的軍民勤務班常年駐守在這裡。
曾經,過生日要改善生活,就「整碗泡麵,放個滷蛋」
趙雪超,班長的老班長。
圓圓的臉龐被曬成高原紅,如果不聽口音,很難分辨出他是位河南籍戰士。
每年駐訓期間,他回勤務班就像串門:這裡有他帶出來的兵,更有他練出來的馬。
「蹄舞足蹈」、行「貼面禮」——一見面,戰馬「小龍」還是跟趙雪超最親。2010年,19歲的趙雪超初到勤務班時,「小龍」才1歲,「跟俺娃一樣」。
連隊每年到草原上駐訓數月,其他時間返回位於玉樹州上的營區;而負責照料軍馬的勤務班,必須寒暑不斷、常年駐守在草原——說他們與軍馬「相依為命」,不為過。
趙雪超忘不了,10年前的勤務班,只有3頂帳篷。「每周連隊派人上草原送給養,喝的就是河水」,趕上過生日,改善下生活,就「整碗泡麵,放個滷蛋」。
如今,連隊在草原駐訓點建起了營房,水電路暖都解決了。每次駐訓,一見到班裡的年輕戰士,趙雪超總忍不住給新兵上堂「憶苦思甜課」。
可別以為勤務班的戰士都是「發配」來的:正因其環境苦、責任重,「連隊裡身體素質最好、思想最過硬的兵才會被挑上來。」
硬體在變,高寒缺氧的環境沒變、守護軍馬的使命沒變。
黑了幾個色號,膚色的變化,都是成長的痕跡
肖海紅,甘肅人,今年21歲。
名字起得溫婉,人也長得秀氣:瘦瘦高高,眉眼俊俏。見到生人,問一句答一句,紅著臉,再不多言。
這可苦了我:勤務班個個如此,採訪頻頻冷場。趙雪超於是打圓場,「不怪戰士們不會交流,是本來說話就少,天天跟馬打交道呢!」
到勤務班兩年來,肖海紅的膚色黑了好幾個色號,越曬越像老戰士。膚色的變化,都是成長的痕跡。
放馬、打掃馬廄、修馬蹄……聽上去平凡、單調的工作,起初卻讓自小長在黃土地上的肖海紅手足無措。「有一次放馬途中,我下來解手,就把韁繩繫到手腕上」,誰承想,他和馬還沒培養起感情,「馬兒扭頭就跑,把我也拽走了,好不狼狽。」
慢慢有了經驗:往兜裡揣個塑膠袋,「窸窣作響,讓馬兒以為有吃的,就穩住了。」
惡劣的工作環境更是個挑戰。
2019年初,玉樹地區遭遇雪災,大雪封山,連隊的給養送不上來,「勤務班的全體戰士們僅靠儲存的食物支撐了大半個月,大家都很餓,但誰都沒有多吃一口。」
與戰友同患難、共進退,這是軍營教給年輕戰士的成長經驗。
特別是在生死關頭。
時不時有草原狼出沒,危險就在身邊
戰士們常說,「守護軍馬,就是我們的使命。」連隊駐訓期間,為了保證軍馬膘肥體壯,勤務班還要放夜馬:從子夜到次日天明,這可是個苦差事,而且周遭時不時有草原狼出沒,危險就在身邊。
倉洛加才讓告訴我,7年來他遭遇過4次狼群。
就在今年開春後,他帶著肖海紅等幾名戰士,第一次組織放夜馬。深夜時分,馬群突然嘶吼了起來。
「不好!」直覺告訴才讓,碰到狼群了。他迅速打開強光手電——就在20米開外的山腳下,數雙綠瑩瑩的眼睛,在暗夜中透著寒光。
年輕戰士第一次遇見狼群,頓時慌張起來。「收攏馬群!點燃火把!」臨危不亂的才讓一邊指揮,一邊抽出馬刀。
馬群聚攏到一起。火焰烈烈、軍刀晃晃,對峙下,佔不到便宜的狼群退卻了。
然而,「大白天的,也有草原狼圍著營房轉悠。」這還得了,才讓二話不說提起馬刀、騎馬逐狼,一追就是30多公裡,直到狼群跑得無影無蹤。
每晚睡覺前去馬廄轉悠一圈,已成為多年的習慣
有驚險,更有平凡的堅守。
年方而立的李廣嶽,軍馬衛生員,到勤務班已7年半,是目前全班駐守時間最長的兵。
牧校畢業、大學直招,畜牧獸醫專業出身的李廣嶽並不負責去放夜馬,但每晚睡覺前去馬廄轉悠一圈,已成為他多年的習慣。
就在去年冬天,夜裡他發現馬廄裡有一匹老馬不斷地用頭撞牆,肚子脹得像口大鍋。
「馬廄地面潮溼,最怕馬匹臥地,會受涼脹氣。」又是放氣、又是灌藥,忙了大半宿,好歹救治過來,李廣嶽取來軍大衣給馬蓋上,又在馬廄裡守了整整一宿。
工作之初,家裡給介紹了個對象,「同行,護士。」女友在西寧的大醫院上班,而李廣嶽卻天天駐紮在草原給馬看病。
總見不上面,女友一氣之下,跋山涉水愣是趕到勤務班的駐地。艱苦的環境,非但沒有嚇退女友,「回去後她告訴母親,這個軍人靠譜,我嫁定了!」
如今李廣嶽的女兒已經兩歲多了。他盼著娃再大一些,帶她到草原上去騎馬。
與軍馬「相依為命」,馬兒成了戰士們的親密「戰友」
勤務班,一水的「90後」。本該稚嫩的面龐,被高原磨得粗糲、堅韌。
倉洛加才讓入伍之初本想當坦克兵,如今卻養馬養得兢兢業業,樂在其中。
1996年出生的馬正明,已被提拔為勤務班副班長。「不慎從馬上摔下來,兩次骨折,他的左右肩膀都打著鋼板,從不喊痛。一出院,就立刻跑回來報到,真是硬骨頭。」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常年與軍馬「相依為命」,馬兒成了戰士們的親密「戰友」。去年,15匹軍馬退役,勤務班的戰士們抱著老馬淚眼婆娑,久久不放。沒想到,過了一周,退役的軍馬「雜毛」,竟然自己跑了上百公裡路,又找回到這裡。
有戰士騎著「小四號」路過一處懸崖時,不慎落馬翻下絕壁,好在戰士死死抓住韁繩沒撒手,「小四號」拖著韁繩使勁往後拽,最終救了戰士一命……
(樊文斌、張磊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26日 第 07 版)
(責編:左瑞、鄧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