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相信因果?為什麼說因果通三世?這篇文章說的透徹!

2021-01-10 平常新語

為什麼要相信因果?為什麼說因果通三世?這篇文章說的透徹!

因果學說是佛教重要的理論基礎,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佛法認為世出世間一切都不離因果法則。「因」即原因,「果」即結果,有原因,有結果,世出世間決不會有無因之果,也不會有無果之因,一舉一動,一言一語,無不含有因果的道理。如你惡言傷人,人家就以惡言相報,你處處助人為樂,人家亦必然誠心相報,以前孟子說:「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都是因果律的生動反映。

人人都曉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這就是說明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因果的道理很複雜,一般人也承認因果,但只限於一世因果,不承認有三世因果,而三世因果恰恰是因果信仰的核心。因果報應,必須結合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來觀察、分析。偈曰: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我們人在六道輪迴中,逃不了因果。如果要知前世的因果如何,今生你受的就是。

例如你今生富貴,是由你前生樂於布施。你今生貧窮,因為你在前生時,不肯布施的緣故。

你若想知道來世是怎樣呢?那就要看你今生所行所作來決定,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佛教所講的因果是三世論,不僅貫穿著我們的今生,也貫穿著無盡的過去和未來。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其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對於不具備宿命通的凡夫來說,既看不到過去,看不到來世,也看不清現在,所以才會心存僥倖。凡所作之因,遲早必然得果,只是時間問題。菩薩智慧明朗,為了怕得惡果,預先斷除惡因。眾生迷昧,不信因果。但不斷除惡因,惡果終是難免的。

因果,從因到果的成熟,需要必要的緣,時間是極為重要的一個緣,眼前所受的果與種的因是兩重因果,所以人常常被迷惑,看不清真相。比如年輕時不注重保養,老了受苦,需要幾十年才能看到。福報與之相似,有福報時肆意而為,造很多惡業,此時感覺很痛快,其實現在享受的是過去善法的果報,當下種下的卻是苦因,等到善的果報享盡,苦的種子長成時,就只能被動接受苦果。這在佛法中被稱為「三世怨」,是只積福而不懂修慧的結果。

所以,這不是顯示因果的不公,恰恰是因為人看不清因果,才會有如此可嘆可惜的循環。佛菩薩猶如在無限生命中的長者,他們親證了因果,為看不到真相的眾生揭示出來,並告訴我們一定要福慧雙修,積累福報與心靈成長必須並重,人生才能可持續地進步。

任何一個果報,都是因緣和合才能感果。在造業時,動機、對象、所做事、結果等等都會影響這個業的輕重善惡,人平常內心的狀態又能影響業感果的快慢。感果時需要外緣的潤發,感苦果必以煩惱為助緣。因果緣起的道理非常微妙精深,「善業感樂果,惡業感苦果」是大原則,但不等於這麼簡單,就像「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這個原則沒錯,但現實中真的去種瓜、種豆時,要想得到豐收,還取決於很多因素,需要很多方法、細節,以及一定的時間和過程。

任何一個果都需要因緣和合才能呈現,若種下了蘋果的種子,卻期待得到梨的果實,那麼任憑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若種了因,但沒有努力去營造相應的緣,也不能感果;種下了正確之因,又勤奮努力,那麼定得果報。

此外,因感果不一定是立竿見影的,不可急求果報。種一棵花,從種子到開花最少也要幾個月;可是我們對於因果,卻往往期望立竿見影。沒有耐心的人,等不到花開;急求果報的人,難以信解真正的因果。

看果報,不能從單一事件的因素來看,要從多元觀點來看;也不能以一生來看,而是要從前生、前生的前生,來生、來生的來生看。這樣就不會覺得「現世不報」或「好人沒好報」了。因為從因到果是需要時間的,所以造成了因與果的「時差」。內心清明的善因種下時,果報不能立即呈現;而當福樂果報成熟時,內心卻往往在走下坡路,而此時種下的惡因,又要在更晚時候顯現出苦果來。

企業或國家如此,個人的因果也是如此,只不過普通人看不到從因到果的時差,只從一時表面看來,就是善良的人諸多磨難,而作惡之人多享快樂。其實真正的因果恰恰相反,自己現在受用的,是以前所造善惡業的果報;而自己現在造作的,是未來的因。

如果人不懂得因果、沒有長遠的智慧,往往會被一時的福報迷惑,激發出內心的煩惱來,所以造成高低輪迴。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在受福報時繼續種善因,才能讓福樂持續增上;對於正在承受苦果的人,更要加倍努力造善業。因果是最公平的,要正確認識因果的規律,不要被一時現象所迷。

對於學佛者而言,深信業果是非常重要的。無明煩惱為什麼會使我們流轉生死?造作惡業為什麼會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規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為什麼能成就佛果?同樣取決於「如是因感如是果」的原理。唯有深信業果真實不虛,我們才能自覺地止惡行善,真正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佛法講因果絕非為了讓我們「認命」,而是讓我們可以正確的把握自己的命運,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因果,只要好好照著因果的原則去行為,就能夠主導自己的生命。

文章根據淨慧老和尚、聖嚴法師、宣化上人、濟群法師、徐恆志老居士等大德文章開示綜合整理,歡迎分享,自利利他!

相關焦點

  • 學佛多年還存有疑惑的「因果通三世」,你真的理解了麼?
    就覺得這個因果是不是不太可信呢?絕對不能有這種思維。其實因果理論是對的,只是您沒有理解透徹。因果通三世,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和未來世。過去生可不僅僅指今生之前的前生,前一生,而是過去無量前一生。前生,再前生,前前生,大前生,以此類推,無量前生。除了今生之外,又有無量個來生,因為人們的貪嗔痴慢疑,種種執著煩惱,一直在六道當中輪迴往復,輪迴往復。
  • 「因果通三世」,99歲高僧:想知道前世如何,看今生2樣東西足以
    文章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佛說因果通三世,在佛教當中,我們是有投胎轉世這個說法的。對於投胎轉世這個話題,肯定是與我們的佛教有關係,與我們生活當中的哲學有關。就在我們的佛學當中,佛學經常講著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而且佛經裡面經常會提到"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其實對於佛教的這句話來理解的話,我們都能夠簡單地推出一個人的前世今生的果報是如何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今生今世的一個人的具體表現來推測出他前世是從哪裡出來的,而且能夠知道他來世又會去向何方。
  • 佛教:因果存在嗎?為什麼「好人」多磨難,看完就開竅了
    當然不是,文章開端引用佛教典籍中的經文,就是確認「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實性。佛法傳到中國兩千多年,以其不妄語被大眾所信任接受,若有虛假,怎能經久不衰,時間就是真假的驗證。 在佛教中講因果報應,為什麼「好人」多磨難,因為我們所看到的現象是片面的,並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因果之報,如是因、如是果,真實不虛。以下就對好人多磨難的因果報應做個分析,看完就開竅了。
  • 佛教:佛陀明明講因果真實不虛,可為什麼又說因果可以改變?
    這一點跟基督教有點類似:相信上帝,你就得救了。相信阿彌陀佛,你就可以往生了。跟基督教有不同的是得到的利益不一樣。信仰的對象不一樣,去的境界不一樣。相信上帝是往生天堂,相信阿彌陀佛是往生極樂世界。《往生論注》講: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這是說淨土法門是為凡夫開的。
  • 佛說「因果不可改」,究竟什麼是因果?
    它們分別是:「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賜,真法不可說,無緣不能度。」其它三樣還好說點,為什麼說因果不可改?究竟什麼是因果?佛陀在世時,曾經遇到一位非常富有的貴婦,這位貴婦剛剛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當時佛陀剛好經過,她於是求佛陀,救活自己的孩子。佛陀沉思片刻,便要求她做到一件事情,如果做到了這件事情,便可以救活他的孩子。貴婦救子心切,於是答應了佛陀的要求。
  • 淨宗法師:三世因果無法驗證,為什麼很多人相信?
    問:我覺得「三世因果」在今世是無法驗證的,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相信呢?淨宗法師答:「三世因果」本來講的是三世;在今世要看三世,那就要看我們會不會看了。以佛法所說的境界,如果是在世俗以外,不是在我們的經驗範圍之內,多數都是無法驗證的,所以,我們也只是以我們的信心來信受。可是我們一般人總是希望說「我先驗證之後才能相信」,這是一般的觀念。
  • 我們到底要不要相信因果?
    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起心動念之處,我們細心地去觀察,人的一生,乃至於一切眾生的一生,都沒有辦法違背因果的定律。因果報應這樁事情我們曉得,它是隨著人心在轉變。人心善善惡惡,天天有加減乘除,所以它不是一個常數,不是永恆不變的。它是變數,常常有變化!
  • ​明「三世因果、六道輪迴」為什麼能夠救人?
    我們凡做一件事,說一句話,甚至動一個念頭都是種因;隨其善惡的性質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結果在後面,遲早總要由自已受到的。概括說,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其實,怎樣的善得怎樣的福報;怎樣的惡得怎樣的苦報,也有恰如其分的「因果律」。佛說:行上品十善者生天,中品十善者做人,下品十善者做阿修羅;犯上品十惡者落地獄,中品十惡者墮餓鬼,下品十惡者淪畜道。
  • 佛說:脾氣沒了,因果自了
    人被事物所迷,往往認假為真,那叫看不透,所以才說人不對、和人生氣上火。其實是自己看不透,若能把世事看透,準會笑起來,哪能和人生氣呢,你脾氣越大也就是火氣越大,火氣大就會上火,火燒功德林,一把火會把你的功德都燒光了!
  • 相信因果,我們就可以做到敬畏生命,而不會為所欲為了
    "孔子說:"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它看不見,也聽不見,但它卻體現在萬物之中,使人無法離開它。天下的人都齋戒靜心,穿著莊重整齊的服裝,去祭祀它,無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頭上,好像就在你的左右。《詩經》說:"『神的降臨不可揣測,怎麼能夠怠慢不敬呢?』從隱微到顯著,真實的東西,就是不可能被掩蓋的,就是這樣!"子不語怪力亂神,這也是我唯一看見孔夫子講到了神。
  • 因果報應:時間因果和空間因果,雷鋒的英年早逝是什麼因果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愛憎分明不忘本,立場堅定鬥志強……還記得這首經典的老歌嗎?雷鋒來到這個世界上,僅僅只活了18歲就因公殉職了,雷鋒一生做好事無數,也可以說是行善無數,但是為什麼就沒有善報,反而遭到的卻是惡報呢?這就是筆者要和讀者朋友們一起來抽絲剝繭的話題。
  • 佛說:夫妻之間的「因果」關係,看完恍然大悟
    佛說:前世欠下的債,今生都會償還。所以說,今生的相遇和離別,都是命中注定。這世上有一種相遇,是在心裡,而不是在路上。人生無常,緣起緣滅,緣聚緣散,好好珍惜眼前人。愛情,自古都是永恆的話題,美好的姻緣人人嚮往,但是人們總認為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 什麼是三世因果?學習三世因果的意義在哪裡?
    佛法的基礎;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和苦,空,無常,無我,等都是學佛首先要了解的內容。如果不知道有三世因果,六道轉回,人生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就不知道為什麼要學佛!不知道學佛的目的。今天先簡單講一下,什麼是三世因果,講三世因果的目的是什麼?三世,就是前世,今世,來世。前世不是一世,而是無窮無盡的過去。
  • 世界就是因果的現象界,因此要深信因果!
    都要把自性修煉作佛。二、學佛應該從何做起?有的人很想做事,但沒有機會、平臺和環境,人力、物力、財力等條件都不具備。而有的人具備了這些外在的條件,卻又不願意做事。實際上你做得越多,從因果的角度來說,你的功德福報成就得越快。拋開因果來談,你的人氣也會越來越旺,人脈會越來越廣。三、不執著是指什麼?
  • 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
  • 佛說:世間的一切,都是一場因果循環
    佛說:「這世間的一切,都是一場因果。人爭不過天,逃脫不開因果循環。」世上的公平法則,離不開因果循環。古人常常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這世間所發生的一切,沒有無緣無故的發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結果。不管是平常有行善積德,還是做。惡。多端,都逃不開因果循環的定律。
  •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
    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世因果。 前世因,今世果,每一次相遇都是冥冥中註定的因果。 你身邊出現的人,註定出現在你的生命中,他一定會教會你什麼,或許前世你跟他有緣,今生續,三世因果,循環不失,前世的債,今生來還,然而,這輩子種下的因,下輩子來還,所以,生而為人,一定要人心向善。 自然因果,人為因果,因果循環,生生不息,有因必有果,如果種下前世的因,那麼無論經過多少個輪迴,都擺脫不了今生的果。
  • 佛說:三世因果,非常準!
    佛說:三世因果,非常準!為什麼我們為人越來越小心?為什麼我們處世越來越謹慎?生活處處是陷阱,不知哪一次就陷入絕境;現實次次是深坑,不知哪一回就再無翻身。做人大方可以,但要遇到知恩圖報的人,不然你的一片好心就是白費;做人善良可以,但要碰到通情達理的人,不然你的良苦用心就是浪費;做人包容可以,但要給予有心有肺的人,不然你的一直忍耐就是白給。善良給對了人,會對你感恩;善良給錯了人,會讓你寒心。
  • 生辰八字能看破因果輪迴麼?
    導語:懂得因果,生命永遠折磨生活。寫的文章多了,人往往會膨脹,繼而有一種自己無所不知的幻覺。我看似一手命理一手風水、時不時再寫點遊歷見聞,顯得知見頗多。可實際上,在術數玄學的這片海洋裡,走的越深,人反而會面對越多的未知與迷亂。而如今,我也觸及了這片海洋中最深邃和冰冷的那片海域。它帶給我的不止有惶惑,還有更深的恐懼。
  • 為什麼,善人磨難多,惡人享榮華,看完你會恍然大悟
    為了這個夢想,很多人努力、拼搏,為了賺錢投機取巧,甚至走向歪路,這都源於對榮華富貴的追求,因為有了錢,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拋開那些大道理不說,對我們凡夫俗子來講,錢財確實必不可少。現在人心浮氣躁,只認錢,殊不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古人說知足常樂,是從人的心理上講得,其目的就是讓人無論財富多少,都能夠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因為有些東西我們無法左右,只能盡人事聽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