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常說這3句話的人,本性是極度自私,不可深交

2021-01-08 心理學與人際關係

人生在世,自私一點才能過得開心,活得瀟灑。不過,如果一個人過於自私,只顧自己,從來不管別人,損人利己,貪婪成性,那就讓人討厭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如果一個人常把這些話掛在嘴邊,其本質可能是非常自私的。這樣的人還是不要深交為好。

(1)「有便宜不占算吃虧」

每個人都是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但有智慧的人會明白,人際關係中有舍才有得,適當的吃虧可以為了以後更大的利益。

但自私的人認識不到這點,他們只看眼前,所以才會有「有便宜不占算吃虧」的想法,對侵佔別人的利益沾沾自喜,對自己的利益被侵佔會暴跳如雷。

任何佔便宜的事情都是有代價的,或許是時間,或許是你的聲譽。如果一個人認識不到這點,往往說明他非常自私。

(2)「不是我的問題」

自私的人容不得自己的利益遭受到一丁點損失,所以他們永遠不會去承擔責任,永遠不承認自己有問題。

遇到問題,他們下意識的反應就是推脫責任:自己沒問題,都是別人有問題。

這種品行發展到最後,就是極致的「雙標」,對自己很低的要求,對別人吹毛求疵。

(3)「和我有什麼關係」

自私的人往往還非常的冷血,因為在他們心中只有利益,沒有感情。所以他們的行事作風會讓人感到非常的不爽。

他們會把「和我有什麼關係」常掛在嘴邊。因為他真的覺得,別人的事情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不會說出於同情心和同理心幫人一把。

成大事需要冷酷,但恐怕沒有人願意和冷酷的人做朋友。

結語:

自私和任何一種心理一樣,有利有害,但過度的自私一定是害人害己的。遇上這樣的人,還是不要深交為好。

相關焦點

  • 心理學:極度自私的人,往往有這5大特徵,千萬不要深交
    有人說,自私是一面鏡子,鏡子裡永遠只看得到自己。每個人在心底,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這無可厚非。但是有些人偏偏自私過度,做事往往只顧自己,從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從心理學上來說,極度自私的人,往往有以下這些特徵,千萬不要深交。
  • 心理學:極度自私的人,一般不是斤斤計較,而是會有這幾個特徵
    「自私」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性格特點,因為人生來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存在。一般人的自私,只是表面的斤斤計較,利己心比較重,對他人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和影響。而極度的自私,就是一種不能被理解的人性缺點,不是簡單的斤斤計較,而是會對他人造成影響和傷害。
  • 心理學家: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計較,而是擁有這三個特徵
    馬克思說一個健康的人應該是既無私又自私的,他既能夠滿足自己,同時又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主動付出。 自私在我個人看來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因為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會以自我為中心。
  • 自私的人永遠想到的只有自己 切記永遠不要深交
    在日常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總會出現一些這樣性格的人,他們「直言不諱」他們「快人快語」但總是讓氣氛尷尬,讓所有人都憋著一口氣不痛快,簡單來說做出許多讓人無語又不開心的事來,因此人們會含蓄的定義這類人為低情商,但卻有相當一部分人其實並非情商低,而是極度的自私罷了。
  • 識人術:越是靠不住的人,越有這三個特徵,不可輕信,也不可深交
    具體而言,從識人術的角度講,越是靠不住的人,越是有以下這三個特徵,不可輕信,也不可深交;這三種靠不住的人,不可共事,也不可深交,否則容易吃大虧。一、疑心太重的人與人相交,貴在一個「信」字,一個人如果疑神疑鬼,總是不放心別人,那麼,他本身就是靠不住的人。比如,兩個人合夥創業,一方總是疑心過重,擔心另一方私吞利益,或者不夠盡心盡力。
  • 心理學: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是斤斤計較,而是有這些特徵
    在這個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私心,俗話說的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達爾文曾說過:「物種競爭就是生物之間為了獲得更好的生存權利而互相實施不利的影響。」生命因自己的存在而存在,自己因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競爭本就是生物的本性,所以生活中我們才會為許多的小事,斤斤計較。但是這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私,這只是人類的本性。
  • 心理學知道答案:有這3個表現的人,嫉妒心極強,不可深交
    嫉妒是一個人的本性,也是一種複雜的情感。相對於生氣、憤怒這些顯著的發洩,嫉妒的內心活動則比較隱秘,很難被察覺。 現實生活中,我們或多或少的都體驗過嫉妒,只是很多人不自知。從心理學上說,一般嫉妒心機極強的人都具有這三種表現,如果你身邊有這些現象發生,一定要當心了。
  • 心理學家:極度自私的人,往往不會斤斤計較,而是擁有這些特徵
    雖然人都應該為自己而活,但我們也是群體中的一份子,極度自私的人能夠活得很開心,但往往以傷害身邊的人為代價,通常擁有以下三個特徵。一、說話不經大腦審視這類人,好聽一點說叫做為人直爽,心裡有什麼說什麼,客觀一點評價這類人,就屬於情商低的表現,也是給予別人痛苦的根源。
  • 越沒有出息的男人,越經常說這3句話,遇到後不可深交,要注意了
    平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靠勤勞致富過上好日子,有的人不求上進,整天好吃懶做。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不管是勤快的還是懶惰的,他們都傾向於追求更多的財富。與一個男人相比,他們通常都希望自己能出人頭地,在社會上被別人高估了。但是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呢,很多人對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
  • 鬼谷子的忠告:具有這三種特徵的人,多半人品不好,不可深交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想要了解一個人,不能只通過外表進行判斷,因為這樣容易出現偏差。正如鬼谷子先生所說「執形而論相,管中窺豹也」,如果單純從面相上去判斷一個人的為人,那就如同用竹管的小孔裡看豹,是無法了解全面的。
  • 飯局上愛說這3句話的人,不值得深交,因為他們看不起我們
    飯局上愛說這3句話的人,不值得深交,因為他們看不起我們在職場我們會經常去參加飯局,因為參加飯局能夠促進我們的同事友誼,還能進一步擴寬我們的人脈。如果對方在飯局裡,經常說這三句話,那麼你就應該清楚,對方就是看不起你,他們不值得我們去深交。一、就這?第一句話就是「就這?」這句話我經常在網際網路上看到,在網友嘲諷你的時候,會說「就這?」但是我沒有想到,有些人會將這句話運用到飯局當中。他們不一定說的就是這兩個字,但是他們會表達出同樣的意思。
  • 《三國演義》識人學:這3種人不可深交,你見過幾種?
    古人說:「不諂上而慢下,不厭故而敬新。」 盛氣凌人者,總以為自己聰明天下第一,驕傲自負,趾高氣揚。可卻忘了有本事的人懂得界限,明白謙卑。最後也因為自己的小聰明而導致失敗。 朋友需要平等而待,不小瞧,也不敬畏,不賣弄才學,也不炫耀自身。
  • 具有這三種特徵的人,多半人品不好,或許不可深交,老祖宗忠告!
    那麼,怎麼才能辨別身邊的「邪佞之人」呢?縱橫家的鼻祖鬼谷子老先生在幾千年前就寫出了一些辨別人心的語句,並尤其強調,下列3種人,切忌不可去深交,因為他們的通常心術不正,非常容易招來災禍。倘若與他們為友,最容易將自個拉進泥潭。
  • 鬼谷子:五種人心術不正,千萬不可深交
    人際關係事關你我,攸關命運,每個人都是人際關係的參與者,沒有人可以成為人際關係的旁觀者。我影響著你,你也有影響著別人,這就是人際關係的本質。只有心靈的敏銳,人性的洞察才能駕馭人生。謀聖鬼谷子就是這樣的人,他對世事人心的理解超凡入聖,一句:人性各異,亙古長存道盡人性的本質。
  • 《三國演義》識人智慧:這3種人,最不可深交,你見過幾種?
    然而,它在傳頌「仁義」的同時,卻也告訴我們,有一些人,絕不可與其深交。 《三國演義》識人智慧:這3種人,最不可深交,你見過幾種? 陳宮見曹操如此多疑又偏頗,不可相交,便棄他而去,最後更與他兵戎相見。 左宗棠說:「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意思是生性多疑的人,不要和他一起共事相處。 這種人,除了自己誰都不信,行事武斷,沒有同理心,看似富有主見,卻視友情如無物。
  • 城府深的人,做事有這三個特點,不可深交
    生活雖然不像電視劇,處處勾心鬥角,但我們身邊肯定也免不了有些城府深的人。而這樣的人,不管在什麼場合遇見,都一定要遠離。一個城府深的人,往往很善於偽裝自己,也許你對他付出了全部真心,卻並不見得能夠讓他對你同樣付出。我們常說,與人交往要真誠,但是生活中總有些心機重的人,他們不會以真心待人,只會套路和算計別人。
  • 「心眼不好,一看便知」,這4種人最為陰險,切記不可深交
    其實很多事情在平常中就有些苗頭的,一個人心眼好不好,也早就從這四件事情中告訴你了。心眼壞的人,一看便知不用試探,看這四個地方就有數了,切記不可深交!看他如何對待長輩看一個人怎樣和父母溝通,怎樣和自己的長輩溝通,其實你已經足夠看透了,能夠對長輩很好的人,他的內心一定比較柔軟,因為這樣的人他知道什麼是感恩,也有好的個性,和他們深交也是合適的。
  • 極度自私的男人,往往不是斤斤計較,而是有這三個特徵
    自私通常指的是一種利己主義的態度,這種人行為的動機來源大多數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但是由於我們本身的理智和道德感,所以在一定時候我們會為他人著想,而真正自私的人,他們不惜去損害別人的利益。
  • 鬼谷子說:這五種人心術不正的人,不能深交
    為人處世傲慢自大,氣勢逼人,說話時愛用驕橫的態度過激的言辭壓制別人,這樣的人心胸狹窄,千萬不可深交。 安史之亂中,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本是一個無賴之徒,入朝之初,他與李林甫狼狽為奸,欺上壓下,排除異己,幹了不少壞事。安祿山得寵後,他懷恨在心,處處與安祿山爭寵,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
  • 鬼谷子說了,這五種人心術不正的人,不能深交
    為人處世傲慢自大,氣勢逼人,說話時愛用驕橫的態度過激的言辭壓制別人,這樣的人心胸狹窄,千萬不可深交。 安史之亂中,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本是一個無賴之徒,入朝之初,他與李林甫狼狽為奸,欺上壓下,排除異己,幹了不少壞事。安祿山得寵後,他懷恨在心,處處與安祿山爭寵,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