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國演義》,有人看家國大事,有人看計謀韜略,有人看世道人心,有人看忠悌孝義。
而談及三國中的「義」,人們想到的會是劉關張桃園結義,張遼土山勸關公,華容道義放曹操。
然而,它在傳頌「仁義」的同時,卻也告訴我們,有一些人,絕不可與其深交。
《三國演義》識人智慧:這3種人,最不可深交,你見過幾種?
曹操劇照
1. 生性多疑,內心偏頗者
許劭評價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
身為領導者,他有讓人欽佩的人格魅力。但作為朋友,卻讓人不敢恭維。
當初曹操誅殺董卓的事情敗露後,與陳宮一起躲在好友呂伯奢家中。
曹操怕呂伯奢假借買酒之名報官抓他,又聽到後屋有磨刀之聲。於是先下手為強,殺了呂伯奢全家。
等呂伯奢回家見到此狀,質問曹操,亦被殺害。
陳宮見曹操如此多疑又偏頗,不可相交,便棄他而去,最後更與他兵戎相見。
左宗棠說:「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意思是生性多疑的人,不要和他一起共事相處。
這種人,除了自己誰都不信,行事武斷,沒有同理心,看似富有主見,卻視友情如無物。
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有敵我之分。
面對朋友,還是要真誠相待,這樣的友情才會走得長遠。
2. 貪而不智,驕傲自滿者
荀彧曾說:「許攸貪而不治。」
許攸是曹操官渡之戰的最大功臣。官渡之戰的關鍵時刻,許攸棄袁紹來投靠曹操。
他一獻妙計奇襲烏巢,扭轉了官渡的戰局;二獻奇謀決漳河之水,霸佔了冀州,完成了對袁紹的致命一擊。
可他偏偏因為這份功勞,居功自傲,得意忘形。
不僅四處彰顯自己的功績,還讓身為主公的髮小曹操抬不起頭來,最終也導致了自己的滅亡。
人們常說,要人情便會沒人情。那些整日以施恩為傲的人,總會有一天消耗掉彼此的感情。
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驕傲自滿,忘乎所以,不僅會輸了友情,還輸了自己。
3. 反覆無常,輕佻重利者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道:「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一句話便道出了呂布這類人不可交的原因,那便是重利反覆。
他為利先殺義父丁原,又為色再殺義父董卓,後轉投袁術、張揚等人,反覆無常,更被張飛辱罵是三姓家奴。
他雖天下無敵,卻丟失了最被世人看重的「信」。
古人云:「人而無信,未知其可。」一個人若沒有誠信,便什麼事也做不好。
你以誠待人,別人才會用誠回報你,反覆無常者,只會把自己的出路堵死。
一個人的信譽,便是他一生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