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幾條警犬,整整37年,在早年眾人不理解的眼光下堅持自己所熱愛的職業,不是誰都可以。說到曾經的戰友警犬佳鹿,58歲的警犬馴導員張平哽咽了,用手擋住流淚的眼,「不好意思,我有點失控,我和它在南京遇到的,第一眼就覺得很有眼緣,是一條很聰明的警犬,也是杭州市公安局警犬基地被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授予的第一條功勳犬,它用自己的一生陪伴了我13年。」五一勞動節在即,致敬每一位勞動者。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這位58歲的「狗司令」從青春年華一直奮鬥到年近花甲?今天,請你來讀張平的初心故事。
1、從兼職反扒隊員到警隊馴犬員——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高中畢業兩年後,1980年,張平接了母親的班,做起了飯店採購員。但平時,張平還有一份兼職——下班後,業餘幫杭州市公安局「刑四隊」抓扒手。張平做了兩年反扒隊員,之所以能堅持下來,是因為他覺得抓賊是一件頗具正義感的事。
1982年,杭州市公安局招聘,張平通過應聘加入刑偵大隊的「刑四隊」,成為一名真正的反扒民警。張平說,反扒講究的是抓現行,很多時候得憑著「氣味」去感知對方的存在,更要掌握節奏。而反扒其實和訓犬有相似的地方。
進公安隊伍第二年(1983年),張平被一位老領導叫去談話,徵求他的意見,問他:「養警犬去不去?」張平稍一想,就回答了一個字「去」。原來,這樣的乾脆,源自於張平從小就對小動物比較喜愛。
1983年4月1日,杭州警犬正式投入使用,警犬2條,馴犬員2人。當年,第一批警犬都是刑偵犬,主要任務是追蹤、氣味鑑別和撲咬。其實,1980年起杭州市公安局和浙江省公安廳都著手重建警犬專業,當時籌建的杭州警犬基地在杭州市西湖區東嶽村,就是杭州人口中的「老東嶽」。
而張平於1983年到南京警犬研究所參加為期一年的培訓,就在這一年,張平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戰友——瑪談。在公安部南京警犬研究所一年的培訓期裡,張平研究新中國成立初期留下來的警犬專業資料,又向老專家請教,參加破案時更會用心觀察刑警的具體操作。很快,他有了自己的一套警犬訓練模式,並不斷添加適應實戰的訓練想法。1984年,張平結束培訓,帶著瑪談回到杭州。很快,刑偵犬瑪談的「本領」在一起盜竊案中得到了展露。
一次,杭州一家知名酒店的臺灣客人發現放在枕頭下的錢包不見了,於是向杭州警方求助。張平接到任務,帶著瑪談趕去酒店。現場勘查的民警發現天花板上有條縫,他伸手戳了戳,發現客人的錢包藏在天花板裡。錢包找到了,警方摸排出幾個偷錢包的嫌疑人。這時,輪到瑪談來進行氣味檢驗了,聞了聞錢包後,再聞了聞嫌疑人,它很快認定其中一個。但這不能作為最後的判定結果。民警繼續審查發現,果然,是瑪談認定的這個服務員偷了錢包。後來,這家酒店的管理人員看到張平就會說,「現在我們的客房服務員撿到客人的遺忘物品,都老實上交的!」
回憶起這些,張平的言語裡是藏不住的自豪感,「一隻警犬能帶來這麼大的震懾力,我們當時也很驚訝的!」時間一點點流逝,瑪談也在一天天老去。1991年,瑪談跟張平參加浙江省第一屆警犬技術考評,獲得鑑別科目第一名。瑪談的這些技能,助力張平成了警犬專業組組長。可惜的是,1996年,13歲的瑪談離世,離開了它的馴導員張平。
2、他的第二個「13年」,卻是戰友佳鹿的一生
2003年3月,5個月大的警犬佳鹿在南京警犬研究所遇到了相伴一生的馴導員張平。「佳鹿身上有梅花鹿一樣的漂亮斑點,耳朵大,身材好,當時我去南京培訓時,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發現很有眼緣。」張平說,警犬佳鹿是一條史賓格犬,是目前帶過的警犬中最聰明的戰友。
這一年,張平作為擁有20年經驗的「狗司令」,對於訓導新警犬有著自己的底氣。他說,在警犬5-10個月大時,訓練和習慣養成是最重要的,因為要培養「親和力」,讓警犬依賴、信任、服從馴導員。親和力必須從一點一滴的日常生活中培養,比如打掃犬舍、梳毛、餵食、散放、排便……在培養親和力的同時,還要訓練佳鹿養成習慣,比如服從「坐」「臥」等基礎指令,訓練前必須排便。作為一條嗅覺靈敏的史賓格犬,佳鹿的發展方向是「搜爆」。當搜到爆炸物時,佳鹿的反應不能吠叫、不能扒弄,只能「坐」或者「臥」,因為爆炸物的引爆方式可能是聲控的也可能是觸動的。所以,聽從馴導員「坐」、「臥」的指令很重要,當然,訓練時更需要糾正警犬的壞習慣。
3個月的培訓結束了,張平帶佳鹿回了杭州警犬基地。一條警犬的壯年期一般是1-5歲時,佳鹿的狀態一直很好,這和張平的科學養育及科學訓練分不開,「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到犬舍看它,有沒有什麼異常?胃口怎麼樣?排出的糞便好不好?」2006年,佳鹿被公安部南京片區評為「功勳犬」;2008年,又獲得浙江省第三屆警犬技術比賽搜爆科目第一名。
榮譽背後,佳鹿的實力也偶有遭到質疑的時候。不過,佳鹿都一次次用敏銳的嗅覺有力證明了。
作為搜爆犬和訓導員,佳鹿和張平更要經常面對生與死的考驗。2009年8月的一天,杭州濱江一小區,一位業主在寶馬車上發現一封敲詐信,還在車子右前輪內側發現一個疑似爆炸裝置。特警排爆手來了,張平帶著佳鹿也趕到。佳鹿反覆地嗅認,果斷做出沒有發現炸藥成分的判斷。果然是個假炸彈!其實,除了搜爆,更多的時候,佳鹿和張平的任務是在各大活動的現場執行任務。
2012年杭州地鐵一號線開通,當時地鐵警犬還沒培訓到位,張平每天帶著佳鹿在地鐵車廂內、地鐵站裡巡邏。有個讓人沉重的事實是,搜爆犬、搜毒犬由於接觸各種危險品,職業傷害多,一般八九歲就要退役,壽命也比健康的寵物犬要短好些年。2015年7月22日,沒有任何徵兆,佳鹿突然離開了。這一年,張平53歲,第二次跟相處了13年的戰友告別,他潸然淚下,但也把佳鹿「留」在了身邊,埋在杭州市公安局警犬基地大院一角的樹下。
3、退休前,要帶好最後一條警犬「小胖」
2016年,警犬小胖被張平帶回了位於富陽的警犬基地。張平說,這也是他退休前訓練的最後一條警犬。
在新建的狗舍裡,張平一路帶著我們來到小胖住的單間犬舍,前半間是寢室,後半間則是活動間。警犬每天定時定量,這些都需要嚴格控制。每天下午3點,是小胖的「開飯時間」。「不能把警犬當成工具,而是朋友和戰友。」
此外,搜爆犬小胖和訓導員張平的親密度,還在模擬搜爆中得到了體現。記者將一小塊用塑膠袋裝的NT炸藥放進模擬訓練室的一個抽屜裡,隨後,小胖開始搜爆,不到一分鐘,就通過嗅認找到了藏放的炸藥。當確認找到時,小胖馬上坐在抽屜前,向馴導員張平發出示警信號。這時,張平解釋道:「它在告訴我們,找到了!炸藥就在抽屜裡!」
今年疫情期間,張平除了平日裡的警犬訓練,還到火車東站執勤增援,進行人員和身份信息的核驗,上周日(26日),又輪到他到車站值守。
張平說,從一開始到現在,做警犬馴導員37年了。這37年裡,愛人對他的工作從原來的不理解到現在的全力支持。為了安心訓練警犬,張平還特地把家安在了警犬基地附近,這樣就不用像從前一樣每天開車來回一百公裡了。
說起37年裡經歷的點點滴滴,張平把這些歸結為以下的這些話:
「我所有的榮譽,都是這些親密戰友給的。我只想做好訓練警犬這一件事,就很滿足了。」
「很快就要退休了,但我會做好這寶貴的最後一年多,畢竟這是自己選的路和喜歡的職業。」
原來,這就是「狗司令」的熱愛所在。
【記者手記】
致敬這無聲的37年堅守
記者 鄭蓮花
一周前,我們驅車趕去位於富陽的杭州市公安局警犬基地,採訪這次五一特別策劃的初心故事主人公張平。黝黑的皮膚,清瘦的體格,精神的短髮,是警犬馴導員張平留給我們的最初印象。
由於基地遠離城市的喧囂,張平早就習慣了這樣忙中有序的工作節奏。
翻看張平翻拍的一張張老照片,仿佛在品讀一本青春回憶錄。警服換了一身又一身,他從當年的年輕小夥變成了現在的警察前輩,而他,也是公安發展歷程的親歷者與見證者。當歲月爬上額頭,一個人的經歷便成了回憶中的最好「藏本」。娓娓道來間,張平的率真與執著無不讓人動容。他說,剛開始,當鄰居問起妻子他是做什麼的?妻子說是警察時,帶著自豪的語氣。可被追問是什麼警察時,底氣就有點不足了,因為當時,馴犬員這個職業還沒有現在這麼高的認可度。一次,張平和妻子這樣說:「我覺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一件幸運的事。」從那之後,妻子很是理解張平的心思。為了支持他的工作,兩人商定賣掉半山的房子,把家安在警犬基地附近。
這37年裡,此前和張平一同參加培訓的馴犬員紛紛轉崗,現今仍堅守在警犬基地的就只剩下他一個。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的同時,他還一直給自己充電,更新知識儲備和訓練技能。很多時候,因為工作的特殊性,張平和親密戰友的工作都不曾被寫進新聞報導。這37年裡,他收穫了諸多榮譽,每一個榮譽背後,都離不開溫熱與執著。此處無聲勝有聲,致敬,這無聲的37年堅守。
2016年,張平被評為浙江省勞動模範。但勞模精神,永不過時。值此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向勞動者致敬,向進步的力量致敬。不忘初心,不負韶華,捕捉最感人的片段,讓勞動精神在警營裡閃閃發光,讓「十六字」總要求激勵每一位民警砥礪前行。也許,這便是這次記錄的初衷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