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熱景生物將迎來7.69%的大比例減持;2、全國鐵路春運客流下調至2.96億人次,同比下降近6成;3、ST亞星終止收購景芝酒業白酒業務控制權事項;4、上交所將近期連續異常上漲股票納入重點監控;5、北京時間1月16日凌晨隔夜美股及歐股集體收跌;6、美疾控中心稱未來3周全美可能將有8萬人死於新冠。
經濟信息
1、近日,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周宇輝表示,近期中國多地局部疫情呈增多趨勢,在海外疫情仍在蔓延、病毒仍存在不確定性等因素下,我國冬春季疫情多點散發、局部聚集,甚至多點同時出現聚集性疫情或成為常態。
2、近日,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新表示,春運節前車票的預售較往年同期下降近6成,預計全國鐵路春運客流將下調至2.96億人次。同時,國家發改委也強調,疫情防控是今年春運工作的首要任務。
3、上交所表示,本周,滬市共發生拉抬打壓股價、虛假申報等40起證券異常交易行為,上交所對此採取了書面警示等自律監管措施;將近期連續異常上漲股票納入重點監控,對影響市場交易秩序的異常交易行為及時實施自律監管。同時,針對15起上市公司重大事項等進行專項核查,向證監會上報4起涉嫌違法違規案件線索。
4、1月14—15日,江蘇省第一輪藥品集中帶量採購現場談判在南京進行,此次帶量採購涉及藥品均為江蘇省臨床用量較大、競爭較充分且沒有仿製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最終11個品種全部談判成功,共有26 家企業中選,其中最大降幅93%,充分競爭組平均降幅42%,預計一年可節約採購資金近5億元。
5、近日,山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間,山西省藥品零售企業暫停銷售退熱藥品。
6、中信證券1月17日發布策略研報表示,「搶跑式」建倉緩解,投機性抱團將繼續瓦解,市場重回輪動慢漲,將轉戰高性價比品種。
7、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近日聯合發文明確,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包括但不限於由非自營網絡平臺提供營銷宣傳、產品展示、信息傳輸、購買入口、利息補貼等服務。這意味著,金融消費者不再能通過支付寶、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等平臺購買一度火爆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8、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2021年將繼續完善上市公司的監管制度,繼續推動公司法的修訂和上市公司監管條例的制定,力爭今年推出上市公司監管條例。
9、經有檢測資質第三方機構檢測,已確認召回的涉事產品「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和「開心森林一抹舒寶寶皮膚抑菌霜」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企業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涉事企業所在地衛健部門已將有關線索移送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已傳喚涉事企業主要涉案人員。
10、為全力應對低溫雨雪天氣,1月16日11時,貴州省氣象局啟動氣象災害(寒潮、低溫)Ⅳ級應急響應。貴州省各級氣象部門將嚴格按照相應級別的氣象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流程做好各項工作。
11、多數險資投資官對2021年的市場行情並不悲觀,整體情緒是「中性偏樂觀」,他們表示未來收益挖掘難度會越來越大,並對2021年的投資預期普遍差於2020年。如果將時間拉長到未來1-3年,大多數投資官認同保險投資收益目標會下調。
12、數據顯示,本周將有61股面臨解禁,合計解禁量為328.37億股,周度解禁股數量為2021年最高,按最新收盤價計算,合計解禁市值為2426.06億元,周度解禁市值為2021年第四位,較本周解禁市值615.38億元環比增長294.24%。從解禁股情況來看,京滬高鐵、美凱龍、優刻得-W、中信銀行、德邦股份的解禁市值超100億元。
13、從近日多隻基金單日淨值與估算淨值差異對比發現,不少知名基金調倉跡象顯現,更有不少基金經理直言近期正在調倉換股。
公司預警
1、熱景生物: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7.69%公司股份。
2、易天股份:大股東同創偉業擬減持不超6%股份。
3、元成股份:控股股東的一致行動人擬減持不超4%公司股份。
4、ST亞星:收到問詢函,要求核實並披露終止收購景芝酒業的決策過程、決策人員,相關決策是否審慎。隨後公司終止此前公告的擬收購景芝酒業白酒業務控制權事項。
5、贏合科技:因涉嫌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公司董事長被採取強制措施。
6、天齊鋰業:收關注函,要求說明控股股東減持後又認購公司定增股份的行為,是否會損害中小股東利益。隨後,天齊鋰業終止此前公告的擬定增事項。
7、ST天首業績預告:2020年度淨利潤虧損2700萬元,同比轉虧。
8、中工國際:下修業績預期,2020年預虧8000萬-1.05億元。
9、金運雷射:發布業績預告,2020年淨利潤虧損5000萬元-6000萬元。
10、吉艾科技:鐵礦石貿易業務已全部剝離和停止。
11、哈森股份:預計2020年全年虧損4200萬元。
12、中來股份:將通過訴訟、仲裁等方式儘可能追回投資損失。
13、證監會回應市場對南極電商質疑:一旦發現財務造假將嚴格查處。
14、交易商協會:責令光大銀行、中原銀行、興業銀行進行全面深入整改。
15、上海機場:12月旅客吞吐量同比下降67.93%。
16、中微公司董事長尹志堯:公司產品和服務從未被授權用於任何軍事用途。
17、字節跳動硬體業務調整:原錘子團隊被合併,暫停手機,聚焦教育。
18、螞蟻配售基金縮水三分之一,近260萬戶退出。
19、蜜雪冰城官方回應:融資消息不實,公司目前暫無A股上市計劃。
20、據悉,拼多多已於近期退出與央視春晚的紅包合作項目,不再擔任2021年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合作夥伴。
21、廈門空港:12月旅客吞吐量同比降23.22%。
22、石大勝華:發布業績預告,2020年度淨利潤同比下降9%—19%。
23、展鵬科技:終止收購伯坦科技。
24、恆泰艾普:公司部分債務逾期。
25、八連板宜賓紙業:公司股價存在炒作的風險。
26、兩連板京華雷射:無光刻機、光刻膠相關業務收入。
27、*ST信威:2020年年報可能繼續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
28、五連板航天工程:公司未在氫能源領域形成實質性業務收入。
29、歌爾股份:提前贖回「歌爾轉2」 贖回日為3月3日。
30、*ST中孚業績預告:2020年度預虧13億-15億元。
31、廣百股份:終止國壽資管作為戰投與公司開展戰略合作。
32、雄帝科技:預計2020年全年虧損1700萬-2600萬元,由盈轉虧。
海外預警
1、北京時間1月16日凌晨,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納指跌0.87%,道指跌0.57%,標普500指數跌0.72%。新能源汽車股集體走低,蔚來跌超7%,理想汽車跌超6%,小鵬汽車跌超5%,特斯拉跌超2%。銀行股走低,富國銀行跌近8%,花旗跌近7%,摩根大通跌近2%。能源股下挫,英國石油、埃克森美孚、斯倫貝謝跌超4%。在歐股方面,德國DAX30指數收盤下跌1.45%,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0.99%,法國CAC40指數下跌1.22%,歐洲斯託克50指數下跌1.10%。
2、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最新預測顯示,至2月6日,美國累計新冠死亡病例可能達到44萬例至47.7萬例。這意味著未來3周美國可能將有高達8萬人死於新冠。
3、近日,瑞銀財富管理表示,比特幣從長遠來看面臨著生存危機,當設計更好的版本出現,或者監管變化扼殺了市場人氣時,幾乎沒有什麼可以阻止加密貨幣的價格歸零。
4、據報導,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15日表示,美國輝瑞公司將減少對整個歐洲的疫苗供應。美國輝瑞公司當天表示,儘管將暫時影響出貨量,但長期來看可增加新冠疫苗產能。 對此歐洲多國致信歐盟委員會稱,無法接受這種情況,各國疫苗接種計劃的可信度將受到威脅。
5、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當地時間1月15日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到今年3月,變異新冠病毒可能會成為美國傳染源的主要毒株。該中心醫療人員承認,沒有證據表明該變異新冠病毒更加致命,但傳播速度驚人,由此肯定會導致更多的感染病例。
6、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剛剛消息,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表示,民主黨人正在為參議院彈劾川普做準備,他們需要17名共和黨人投票支持才能宣判川普總統有罪。
7、據外媒報導,川普政府通知包括晶片生產商英特爾(Intel)在內的幾家華為供應商,將撤銷部分對華為銷售產品的許可證,並打算拒絕其他幾十個向這家電信公司供貨的申請。
8、當地時間1月15日,印度尼西亞官員表示,印尼西蘇拉威西省當天發生的6.2級地震已造成3人死亡、24人受傷。
9、當地時間1月15日,社交媒體平臺「臉書」(Facebook)宣布,該平臺將在1月20日總統就職典禮的當天,禁止在平臺創建與華盛頓特區和議會大廈地點相關的活動頁面。在聲明中,臉書平臺表示此舉旨在進一步防止人們試圖使用該平臺服務來煽動暴力。
10、據外媒報導,至少13名以色列人在接種美國輝瑞公司的新冠疫苗後出現面癱的情況。以色列官員認為,這類病例的數量可能還會增加。一位在注射後出現這種副作用的匿名者表示,其面癱症狀持續了至少28小時。他在指出這種令人不快的反應「罕見」的同時,也承認尚未決定是否會接種第二劑疫苗。
11、塔斯社於當地時間1月16日發表了對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的採訪。梅德韋傑夫表示,美國新一屆政府可能保持對俄敵對政策,預計俄美關係未來幾年可能極度冰冷。
12、近期,美國和歐盟曠日持久的波音空客補貼爭端繼續升級。由於美國再次擴大對部分歐盟產品加徵關稅範圍,葡萄酒等酒類製品受到牽累。作為歐洲葡萄酒的重要產地之一,德國相關從業者對此表示不滿,開始逐步轉移市場重心。
13、當地時間1月16日,印度在全國範圍內啟動新冠疫苗接種工作。當天在印度首都新德裡超4000名接種者中,有多達51名醫護人員在接種疫苗後出現不良反應,其中一人因嚴重不良反應而被送入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ICU)。
14、開源證券指出,庫存回補、財政刺激及疫苗大規模推廣等,將推動美國經濟修復加快。同時,經濟復甦過程中,油價等的上漲可能使美國CPI同比在2季度前後升至2%、悲觀情景下甚至4%以上。經濟改善及通脹超2%,或將推動10Y美債破2%。參照2013年政策退出經驗,美聯儲轉向越早,10Y美債破2%速度可能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