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為什麼總是在大腦放空時出現?

2021-01-22 易經大講堂

快速關注我們,請點擊標題下面的「易經大講堂」

兩千多年前,一個叫阿基米德的希臘人在踏進浴缸時突然靈光一現,大叫著跑出浴室,自此物理史上多出了一筆阿基米德浮力定律。


類似的情景還出現在擦地板的時候,將醒未醒的時候,開會的時候……總之就是在走神的時候,有些奇思妙想鑽入腦海,然後大腿一拍,有了!今天就來說說為什麼靈感總是在大腦放空的時候才出現。


大腦也有後臺程序

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大腦在放空狀態下是什麼都不做的。但是,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的神經學家馬庫斯•雷切爾(Marcus Raichle)和他的同事們卻發現,大腦在放空狀態下也是在不停運動的。


他們觀察了134個測試者的腦成像結果,發現無論進行何種實驗,大腦中的某些區域在任務開始之後就不那麼活躍了。


換句話說,這些任務開始後不活躍的腦區域只有在走神時是最活躍的,這就是大腦的默認網絡機制。


參與到大腦默認網絡機制的腦區域包括內側前額葉,扣帶回後部等等。拋開這些頗具學術色彩的詞彙不談,觸發這個機制可是有條件的。


首先身體得是在相對安靜的狀態,即使是活動也不劇烈;其次這個狀態要能夠持續一定的時間,能讓人有時間進行一連串的思想,但又不至於長到讓人厭煩。想想看,洗澡、澆花、聽領導講話等等,都滿足這些條件。


科學家們做實驗的時候,也是從託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裡挑選了幾段讓受試者閱讀,結果大約十分鐘後他們大腦裡的默認網絡都活躍了起來,就是說,嗯,他們全都走神了。


話說回來,雷切爾認為,大腦放空時,默認網絡機制就會處理海馬體提供的短期記憶,以便對未來的行為提供參考。這時,我們自以為已經忘記的記憶就會重新冒出來,之前全神貫注思考的問題一直被束縛在幾個有限的想法裡,但默認網絡開始處理短期記憶則會解放出許多新思想,於是就有「靈光一現」的可能。


2009年,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神經學家卡琳娜•克裡斯多夫(Kalina Christoff)等人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走神時不僅有默認網絡的參與,執行網絡也會參與其中。


執行網絡是負責解決高度複雜的問題的大腦機制,一般認為這兩個機制是此消彼長的,但走神會把這兩個機制融合在一起,從而為生發靈感、解決難題提供了好機會。


如何抓住靈感

神遊有可能產生靈感,但是它太飄忽無常,一眨眼就會忘得精光。這是因為大腦的遺忘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我們的大腦是以每神經元每秒鐘1比特的速度遺忘信息,走神時默認網絡處理信息的速度也很快,這種持續的信息傳遞消耗的能量幾乎是大腦有意識做出反應時消耗能量的20倍,耗氧量也遠遠高於大腦有意識時的活動。這麼高速的信息處理,遺忘也很正常。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的喬納森•斯科勒(Jonathan Schooler)研究發現,走神也分兩種情況。


上文說到的順帶插了莎翁一刀的實驗就是他主持的,他讓受試者們在走神的時候按一個按鈕。結果發現,一部分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走神,需要經過別人提醒才知道自己剛才走神了;另一部分人則可以完全憑自己的意識察覺出自己在走神,他們都能自己按下按鈕。


斯科勒的數據表明,對那些走神而不自知的人來說,他們的創造力並沒有獲得多大的提高。但默認網絡和執行網絡的活動恰恰是在不自知的走神狀態下活動得最激烈。


當你好不容易腦中留下了一些殘存的印象,提起筆想要記下來時又忘了個精光,這個現象怎麼解釋?


美國德雷塞爾大學的心理學家約翰•庫尼奧斯(John Kounios)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處理信息時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各種思想在無幹擾的情況下是攪成一團的,一旦注意力集中在某個特殊的事物上,就會趨向直線運動。


所以,一旦拿起紙筆準備記錄,大腦就會從神遊中「甦醒」,默認網絡活動減弱,本來就微弱的印象就更不容易記住了。這個悖論現在看來真是無解,不過也難怪,如果靈感真的一走神就會冒出來,還能應用到實際問題上,那也就不會像現在這樣這麼珍貴而有意義了。


不是有那麼一句被濫用的話嗎?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雖然愛迪生本人並沒有明確表示過這兩者誰更重要,但也足以證明靈感對人類來說是多麼彌足珍貴的東西。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沒辦法抓住靈感。庫尼奧斯認為,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自己適應的記錄方法,放在眼睛看不見但可以隨手拿到的地方,比如在浴室放一個防水簿,隨身帶一支錄音筆等等,甚至在如廁的時候也可以帶一個不顯眼的小筆記本……你別笑,據說《牛三斤》這首歌,就是馮小剛導演在廁所裡寫出來的。

----


歡迎添加微信

1、【如意石】易經微信服務號

微信號:ruyishiyijing


2、【易經大講堂】易經微信訂閱號

快速關注,請搜索公眾號「易經大講堂」

微信號:yijingdajiangtang


相關焦點

  • 大腦放空時究竟在做什麼?
    實驗說:「放空」時大腦並沒有在休息,而是在進行記憶篩選。
  • 大腦放空時究竟在做什麼? | 鳳凰副刊
    經驗說:什麼都別做,讓大腦「放空」休息一會兒。實驗說:「放空」時大腦並沒有在休息,而是在進行記憶篩選。大腦放空不是在浪費時間!「默認網絡」還在工作呢。人們對大腦在完成各種任務過程中會如何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好奇,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忽略了大腦在「放空」狀態下的活動。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馬庫斯o雷切利(MarcusRaichle)和他的同事通過數年的研究,逐漸揭開了大腦空閒時究竟在做什麼的奧秘。馬庫斯起先一直運用一種稱為PET的腦成像手段研究與詞彙有關的大腦活動。
  • 放空:必須讓自己感到無聊,才能更聰明
    在科技時代,如何適應大腦的這種轉變,不僅令家長們擔心,而且會對商業活動產生重大影響。有證據表明,如果人們不總是一直在線上,他們的工作可能就會做得更好。英格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表示了他對技能建設、創新和整個經濟可能面臨的風險的擔憂,因為「快速的思考可能導致增長滯緩」。不停地滑動手機屏幕,處理各類App(手機應用程式)時, 藍光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
  • 發呆真的能「放空」大腦嗎?
    參賽者達200人,他們坐在地上,不動不笑,保持放空,期間聽到手機鈴聲響起也不能接。23日,發呆大賽「轉戰」重慶。據悉,全國發呆大賽共包括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南京、哈爾濱等27個城市賽區。  據主辦方稱,大賽旨在提醒大家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也應該讓大腦保持放空,適度休息。這種初衷無疑是好的,但如果你以為發呆的時候大腦在休息,那可就錯了。
  • 科技日報:發呆真的能「放空」大腦嗎?
    參賽者達200人,他們坐在地上,不動不笑,保持放空,期間聽到手機鈴聲響起也不能接。23日,發呆大賽「轉戰」重慶。據悉,全國發呆大賽共包括北京、上海、廣州、西安、南京、哈爾濱等27個城市賽區。據主辦方稱,大賽旨在提醒大家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也應該讓大腦保持放空,適度休息。這種初衷無疑是好的,但如果你以為發呆的時候大腦在休息,那可就錯了。
  • 慢跑放空大腦 閒聊放鬆心情
    在陳怡華看來,同學們在中考時想把最佳狀態調整出來,平穩而不是高漲的狀態更有利於正常發揮,所以考生首先需要做的是放平心態,要有合理期待,正常要求,「情緒就像彈簧,你越壓制它,它的反彈就越厲害。而調節情緒的有效方式是接納出現的各種情緒,就像接納月有陰晴圓缺一樣,然後把壓制情緒的精力轉到每天的學習任務上,人也更容易平靜下來。」
  • 這套瑜伽體式簡單有效,每天下班練習半小時,放空大腦治癒思維
    小密語錄: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特別快,工作壓力又大,心靈和大腦難免疲憊混亂,我們可以選擇練習這套瑜伽體式,每天半小時就能放空大腦和心靈。生活本來應該是愜意幸福的,然而現實中的我們卻在為了生計而不斷奔波,壓力是越來越大,身體和心靈都有點吃不消了。
  • 當你孤獨時,你的大腦到底在幹什麼?
    有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孤獨環境中,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對於大腦以及心血管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那麼,人為什麼會感受到孤獨呢?當我們感到孤獨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但索科洛夫的實驗卻似乎預示著大腦在「放空」時仍消耗著不少的能量。後來,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的神經學學者馬庫斯·雷切利和他的同事經過數年的研究,逐漸揭開了大腦空閒時究竟在做什麼的奧秘。雷切利一直運用一種被稱為「PET」的腦成像手段研究與詞彙有關的大腦活動。
  • 貓小樂:小衰為了考試「放空大腦」誰知這次真的空了……
    貓小樂:小衰為了考試「放空大腦」誰知這次真的空了......小衰和小衝閒來無事就在那裡聊天。小衝問小衰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為什麼盜版的東西市場需求量那麼大,反而正版的東西不容易銷售出去呢?叫拿我們書籍來說。
  • 寫文案沒靈感、腦子空寫不出,怎麼辦?
    我也經常會大腦短路,那滋味簡直令人抓狂。  頭腦風暴會上,別人激情四射,侃侃而談,創意玩法一個接一個,而自己腦袋一片空白,只想快點結束;  寫文案時,別人很快就能有一個不錯的切入點,而自己毫無思路,還在默默查案例。  這是通病!  很多培訓專家輕風雲淡的說學幾個技巧,再推薦你看幾本書就OK了。  別聽他的,扯淡!
  • 腦袋放空反而激發創造力
    他經過實驗後發現,偶爾讓腦袋放空,其實對工作是有幫助的。通常不凡的點子都是在發懶的時刻靈光乍現!讓我們來看看放空如何激發創造力,順便學幾個單詞吧!針對讓腦袋放空的好處,Chris Bailey表示:I mean proper idleness when we choose to do nothing.
  • 孩子喜歡「發呆」您別盲目幹擾,會放空自己的孩子總能帶給你驚喜
    只是簡單的放空。其實發呆只是大腦應對外界刺激所做出的一種應激反應,它是再簡單不過的一種正常反應了,換句話說,便是在尋求一種自我保護。一般來說,孩子發呆並沒有在切實的想些什麼,他們只不過是使大腦放空,使大腦處於一種空白的狀態以此來獲得片刻的歇息罷了。
  • 人生最好的狀態:放空自己
    生活在當下的我們,若想變健康,就要學會在高壓下,尋找合適的時間放空身體,恢復活力。我認識一個非常可愛的姑娘。有一次跟她聚餐,本想定周日,但是她極力要求改為周六。見面時我不解地問她:「為什麼周日你從不出現在任何聚餐上?」
  • 為什麼人類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
    如果一個人都不會做夢,那說明他的身體可能出現問題了,或者壽命即將走到終點。做夢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生理現象,沒有什麼奇怪的,也沒有什麼研究價值。 為什麼人類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做夢有什麼意義? 要知道,人體是一個非常複雜神秘的生命體,尤其是大腦更是核心所在。人類之所以能夠區別於其它的動物,是智慧生命,就是因為我們有一個發達智慧的大腦。既然大腦是人類的核心所在,那麼它的每一種表現都不可能是沒有意義的。大腦中出現的各種夢,對於人類來說必然代表著一些意義,那麼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 要學會放空自己,減少內心的欲望,才會活得更灑脫
    其實放空自己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自己內心真實的觀察,還能夠發現內心的強大力量。往往在我感到煩悶不開心的時候,我就會先把自己給放空,並且放下自己那些欲望。當我把自己給放空之後,這時在我內心就會出現另外一個聲音,然後我就可以跟內心的這個聲音對話。
  • 什麼是第二大腦思維,如何培養自己的「第二大腦」?三點幫助你
    在過往的思維觀念中,我們很仰賴大腦來處理所有事情,如果你理解大腦這個神奇的器官,你會發現大腦幾乎無時無刻在處理你所有的事情,要思考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哪些表情不該出現,同時大腦還要處理手、腳的行動,把該記住的東西要記錄下來。只是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如果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你的大腦發揮更大的生產力,你覺得這件事對你的幫助有多大?
  • 為什麼我們睡覺的時候,大腦會出現各種夢?做夢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人類睡覺時,大腦會出現各種夢想?做夢有什麼意義?  人體是非常複雜神秘的生命體,特別是大腦是核心。人類之所以能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是因為智慧的生命,是因為我們有發達智慧的大腦。既然大腦是人類的核心,那麼它的每一種表現都不可能毫無意義。大腦中出現的各種夢想,對人類來說必然代表著意義,究竟有什麼意義呢?
  • 為什麼媒婆嘴角有一顆媒婆痣?丨壹讀知道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為什麼人民幣沒有三元,為什麼靈感經常在大腦放空時出現
  • 學會這3妙招,大腦反應「越來越快」
    學會這3妙招,大腦反應「越來越快」! 2、放空自己 現在大多數人都處在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中,很多人感覺精力跟不上,出現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下等症狀
  • 範沐蕊:全然放空自己,給心靈放個假!
    其實,一個人要想真的把很多東西裝進腦子裡,學到更多的東西,最好的方式就是四個字,叫做「放空自己」。很多時候,你發現你的結果不夠好,你沒有得到你想要的,是因為你沒有全然地放空自己。放空自己就像是一個杯子,當你倒空後,什麼水,什麼茶都能裝進去,裝進去你嘗嘗,才知道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