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教育部陽光招考信息平臺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高考保送生大幅縮水,共計1924人,目前僅剩下外語類和五大學科奧賽國家集訓隊員名單具有保送資格,「省級優秀學生」今年首次退出保送生行列。
根據教育部等有關部門規定,此前省級優秀學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成員、部分外國語中學推薦優秀學生、公安英烈子女、退役運動員等5類人員仍具備高校保送資格,高校均可以從上述5類人員中招收保送生。
其中公安英烈子女按有關規定只能保送至公安類院校,嚴格意義上已不算保送生。
對於退役運動員,新規要求,2018年起符合條件的運動員可保送至高校體育學類本科專業;如運動員申請就讀其他專業,應參加國家體育總局統一組織的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單獨招生文化課考試,由高校自主劃定文化課錄取分數線。由此也不再是普遍意義上的保送生,類似特定的自主招生。
而以往每年全國有數百名省級優秀學生保送到要求,今年也沒有這個待遇了。按照3年前有關要求,對2017年秋季及以後進入高中階段一年級的學生,將取消省級優秀學生保送資格條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級優秀學生保送生招生。至此,已推行多年的優秀學生將不再進行保送。
由此看,推定多年的「五類保送生」實際上變成了兩類,即外語類和競賽類。按照規定,外國語學校推薦保送生名單由省級招辦提供,五大學科獲獎名單由中國科協提供。
其實,有關外國語中學推薦保送生限額也在逐步減少。根據平臺公布的數據,2020年共有1838名考生獲得外語類保送資格,來自全國15個省市17所外國語特色學校,其中人數最多的廣東省203名,山東和江蘇分別以160人和146人緊居其後,而這些獲得保送資格的同學全部來自外國語學校,而在3年前的2017年,全國外語類保送生的人數為2027人,近年來減少近200人,降幅超過10%。
在五大奧賽保送生方面,2013年及以前,通過奧賽獲獎被保送的政策稍微寬鬆。自2014年起,只有獲得全國中學生奧賽決賽一等獎並被選入參加國際五項學科奧賽國家隊集訓的學生,才有保送資格。五大學科競賽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和信息學。除了數學集訓隊有60人外,其餘四科均為50人,共計260人。
但2020年的標準似乎更嚴,根據公示的名單,五大國際聯賽合計保送生僅僅86人,其中數學學科26人,化學11人,物理17人,生物13人,信息學20人,比以往200多人的大名單也大幅減少。
在高考日趨公平並回歸到分數的大背景下,隨著自主招生退出歷史舞臺、各種加分大大減少,保送生人數的下降也是大勢所趨。
#保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