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高熱劇《長安十二時辰》完結,但劇中的很多疑惑都還未解釋就草草收場,導致被不少觀眾質疑爛尾。其實,說爛尾的那些觀眾,也是起初認真看劇的哪部分人,無奈這部劇確實出現了「高開低走」的局面,不免讓人覺得惋惜不已。
如果整部劇能夠跳出原著小說的設定框架,更大膽的改編,不要局限在48這個數字裡,能把該交代的都交代了,那將會更好。
劇中徐賓從一個小人物,在最後兩集直接一躍成了關鍵幕後主謀,不免讓人覺得有點太不可思議了些。雖然在前面部分的劇情中已經鋪墊出了徐賓的才華,但靜心細想下來,其實徐賓的才華並不足以支撐他能夠謀劃出這麼一個龐大的案情。
在前部分的劇情中實則已經交代過了,徐賓對那些公文案牘「過目不忘」的本領,只不過是平日裡苦加記憶的結果,而他口中所說的「大案牘術」,其實準確率壓根就無法達到推演案情的精度,了解現代大數據的人都知道,知識庫需要在千萬等級以上,才能夠有足夠的準確度,並且用人腦推演的速度相當之慢,用唐代的「大案牘術」來推演案情,只不過是劇中一意孤行的「意淫」罷了。
上面已經證明了徐斌沒有腦力完成這一個龐大的案情,其實在徐賓身上,最缺的卻是財力。購買和運送石脂需要花費巨大的財力,而徐賓一個小小的八品芝麻官,家裡還開著一家倒貼錢的造紙工坊。連酒都只能喝最次的這樣一個人,又怎麼可能是幕後主謀,這樣看來他不過是被推出來背鍋的而已。
動機方面,徐賓在聖人面前顯擺自己的能力,想要一步登天跨到宰相之職,這樣的痴心妄想居然會出現在徐賓這個聰明絕頂的腦袋裡,確實讓人覺得很是違背他的人設。徐賓自導自演的這場計劃,其實也是在賭命。如果自己被查出策劃了這次行動,那將會被誅九族,所以早早的遣散了家眷。
如果聖人相信了,他成了大功臣,它日位居宰相,也不過是真正完成了背後真正主謀的一步棋。救走姚汝能的紅衣人說過,願意扶持他為宰相,說明有人早就在謀劃宰相這個位置。並且這個紅衣人和姚汝能看見徐賓之後,一次次的勸說姚汝能快走,明明時間很早卻又如此匆促,可見紅衣人認識徐賓,也許他和徐賓是一條戰線,讓徐賓死救下姚汝能很有可能就是丟車保帥的一步棋。
其實劇中一直存在著很多未解之謎,其中有些是劇組故意放出來的煙霧彈,用來混淆視聽之用,不過是為了讓結局謎上加謎,而卻也有一點可能指向真正的幕後主謀。
未解之謎一:王韞秀為何無端射殺徐賓,是怕他說出什麼嗎?從王韞秀這個角色的出現到劇中終,她幾乎完全是沒有主見,一心聽從未來夫君元載的差遣。而在徐賓綁架聖人的緊要關頭,聖人已經下令不準射殺徐賓,違令者誅九族。
而從王韞秀見到聖人和徐賓之後,就一直躍躍欲試的想要射殺徐賓,並絲毫沒有把聖人的安危放在心上,王韞秀為何會性情大變,難道是害怕徐賓被抓,會供出什麼人嗎?如果聖人死於意外,太子繼位對王韞秀家族大有好處。在熊火幫的人假扮太子親軍要射殺聖人時,也是王韞秀直接下令斬殺,既然王韞秀一心維護太子,那之前又為何要做牆頭草,她的這一轉變毫無鋪墊,似乎和預先設定的人設大為不符。
未解之謎二:救姚汝能的人和他穿著同樣的官袍,說明背後還有一個獨立於太子和右相的權貴在趟這淌渾水,並且能在第一時間救下姚汝能,說明背後的這個人一直密切關注著整件事情的發展,而從始至終這個人都沒有露出真面目,確實有點讓人疑惑不解。
未解之謎三:從徐賓家裡搜出來的大量薩珊金幣從何而來?劇中已經交代何孚與龍波是經徐賓之手搭上的,而龍波曾經隔三差五的用薩珊金幣救濟窮人,而從始至終何孚都還沒有給龍波佣金,因此徐斌才是龍波背後真正的金主。
當張小敬提出帶聖人前往大吉酒肆,龍波顯出疑惑的神態,當龍波從張小敬口中知道這是徐賓的主意之後,就立馬同意,可見龍波和徐斌確實存在某種聯繫。
雖然從始至終金幣的來源都沒有交代清楚,但其實已經能夠推斷出謀後主謀恐是安祿山。理由有如下兩點:
第一,薩珊金幣是大食國的流通貨幣,而大食國滅亡之後,也只有粟特人中的一部分人還在流通這種薩珊金幣。安祿山恰好就是粟特人,他有足夠的薩珊金幣來支撐這次刺殺行動。
第二,在歷史上姚汝能最終投靠了安祿山,並且還幫他寫了一本《安祿山事跡 》,可見這淌渾水的攪屎棍就是安祿山。
但對這個重要線索,劇中並沒有直接交代金幣的來源,而是用徐賓來頂鍋,把徐賓設置為幕後主謀,不過是為了草草收場的藉口,如果沒有第二部來推翻徐賓這個主謀,那爛尾一說請劇組就且背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