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曆六月立秋,是罕見現象嗎?

2021-01-21 愛探生聯萌

最近,有一個老一輩跟我說了一句俗語: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

意思是農曆六月立秋,天氣就冷的過早,就會出現莊稼欠收的情況。

我上網去搜了一下。

實際上,農曆六月立秋,佔的比例非常大。

差不多五年裡頭,就有兩年到三年都是農曆六月立秋。

如果按照他這個「六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

那基本上每兩三年都得兩頭無收了!

其實,立秋的公曆日期是相對固定的,一般在公曆8月7日~9日。二十四節氣,是地球在繞太陽運行的軌道上的一定位置。每年當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時,視為立秋。

民諺或者是農諺,只是一種經驗的總結。

畢竟不是做科學實驗和科學觀察,所以,因果關聯是沒辦法觀察到的。它的正確性完全是概率性的。它們之間很可能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聯,或者說穩定的那種關聯、先後邏輯的關聯,或者時間上的聯繫。

民諺和農諺有一定的價值,有一定的經驗價值。

但是,他畢竟不是一個系統地研究分析、總結實驗觀察得出的結論。

農業欠收,那也不是完完全全是由季節就能唯一決定的。

因為局部會出現天氣的變化。雖然,大體的氣候系統是穩定的。但局部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變化呀。

比如《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借東風。

中國的海陸分布導致秋冬季節主要刮西北風,這個大規律是不變的。但是在一些局部,由於水體和陸地的分布的差異,發生刮東南風的可能性也不是完全沒有。

農諺這種籠統的經驗積累,畢竟不是一個嚴格的比照、對比觀察,或者是詳細的場景記錄的分析的結果,所以,很多時候,只具有參考意義。

關於中國古代曆法,可以關注ATTNUN的視頻號,聽李輕舟老師講,有趣有料。

相關焦點

  • 多一個閏四月,「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今年莊稼要欠收?
    2020年是農曆庚子鼠年,全年有384天,之所以這麼多天,還因為多出了一個月,也就是閏四月,農曆年裡有兩個閏月,目前依舊處在農曆四月。儘管才進入農曆四月裡,但夏收工作依舊穩步的進行中,絲毫沒有什麼影響。如今很多地方的夏收已經結束,莊稼如玉米、大豆等已經重新種植下去,很多人則是期待今年秋收能有不錯的行情,這樣才能讓辛苦幾個月的農忙有所收穫。
  •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俗語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有關立秋的俗話有很多,例如今日說起到的俗話「六月立秋兩邊免收,七月立秋早中晚都收」,這句話俗話代表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六月立秋還是七月立秋呢?六月立秋兩邊免收,七月立秋早中晚都收:六月和七月指的是農曆的六月和七月,兩邊指的是夏收和豐收。這句話俗語的意思是假如立秋在農曆的六月得話,夏收和秋收作物欠收的概率會非常大,但立秋在農曆七月得話,無論是夏收還是豐收都是邁入豐收。
  • 農曆6月18立秋了!農諺:「晚立秋,熱死牛」,今年是早是晚呢?
    那麼,今年的三伏天起始日是在農曆的5月26這天,老話云:「熱在三伏,冷在三九」;時下,農村一片夏日炎炎,最安逸莫過於大樹下乘涼的時光了,中午、晚飯後,村中的老人們三三兩兩在村邊的大樹下避暑閒聊。尤其是落日餘暉時,鄰居們老老少少都齊聚一起乘涼,孩相互追逐玩耍,家長們看著眼前的農田話秋景。不知大家有沒留意,今年立秋的時間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知道嗎?農曆6月18立秋啦!
  • 農曆6月立秋,有什麼說法?有哪些關於立秋的俗語?
    農曆6月立秋,有什麼說法?我國古代實施陰曆,然而為了指導農業生產而發明了二十四節氣,然而十分奇妙的是,二十四節氣跟今天通行的公曆居然是一致的,這一點十分了不起。所以每年二十四節氣的公曆時間基本是固定的。今年的立秋在陽曆的8月7號,陰曆的6月26。
  • 今年為何「閏六月」?專家:系農曆六月沒有「中氣」所致
    新華社天津7月22日電(記者 周潤健)繼6月24日迎來農曆六月之後,7月23日又將迎來農曆雞年的第二個農曆六月,即「閏六月」。那麼,雞年為何是「閏六月」呢?天文專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農曆六月沒有「中氣」所致。
  • 今年閏年 農曆"六月"共59天 夏天是否會延長或更熱?
    ■天府早報記者朱佳慧呀,農曆六月已悄無聲息地來到。為什麼我們今天要特意提醒一下呢?原因今年是農曆閏年,恰好「閏進」我們的六月裡。今年有兩個農曆六月,從陽曆的6月24日至8月21日,共59天。而在農曆六月出生的你,今年將過上「雙生日」,收到雙倍祝福,是不是很新鮮?
  • 今日進農曆七月,今年農曆六月怎麼只有29天呢
    最近天氣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北方多雨很涼快,中部和南方是豔陽高照,溫度都在35℃高溫以上,連續多天高溫了,雖說已經立秋之後了,但是苦夏的暑氣還未消,我們還是要做好防暑準備。大家有發現沒有,昨天是8月18號,農曆的六月二十九,今天是8月19號,卻是農曆七月初一,今天進農曆七月了,怎麼農曆六月沒有三十呢?還真奇怪了。在這裡,還真要普及一下陽曆和農曆的區別,在很多時候,農村老人都習慣用農曆,老人們叫它為老黃曆,已經用上幾千年的歷史了,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所以關於農俗裡面涉及到時間的,都是以農曆來理解。陽曆與農曆怎麼區別?
  • 雙立春,閏四月,夏至五月端,接下來還一個立秋在6月!今年咋了
    不過今年的年景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端午節當天,河北多地遭到冰雹襲擊,過去一個冰雹雞蛋大小就很大了,但這次的冰雹足足有手掌那麼大。不僅汽車受損慘重,農田的蔬菜、水果也深受打擊。其實從農村老人的口中,老祖宗早已經預言今年的年景,這些就足以見得!今年是咋了?
  • 今年為什麼閏六月?
    原標題:今年為什麼閏六月?繼6月24日迎來農曆六月之後7月23日又迎來今年的第二個農曆六月即「閏六月」出生在農曆六月的小夥伴也可以名正言順過好幾個生日了可你知道為什麼今年會閏六月閏月又是怎麼回事嗎什麼是閏月?
  • 今年六月有59天:下次要等2025年
    昨天也就是6月24日,丁酉雞年農曆六月到來,但今年的農曆六月有些特別,因為後邊還有一個「閏六月」,一直到8月21日才會結束,兩個六月加起來共有59天,而整個雞年也因此有384天。中國的傳統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少11天左右,因此每三年年就少了1個月,自然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為此加入了「閏月」。現行農曆置閏方法是「十九年七閏」,每隔2-3年增加1個月,這就是「閏月,而農曆的閏年也就有了13個月。每一個普通的農曆月必須有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
  • 今年農曆七月才立秋 是不是種啥啥收丨小鄉聊天
    天兒剛有點涼快,就盼著立秋脫離暑氣了。別說,今年立秋可以提上日程了,就在下周四。往年立秋一般在農曆的六月份,今年卻拖到了七月份。七月初七是七夕節,今年七夕節的第二天就是立秋,陽曆是八月八號。俗話說,「七月立秋,種啥啥收」,立秋節氣到來的時間與莊稼豐收有一定的關係。關於節氣影響莊稼的說法有很多,比如說大暑陰幾天,遍地是黃金,如此看來,即便是七月立秋,還得看大暑中伏期間的天氣好壞。
  • 2017立秋是哪天 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 2017立秋是幾月幾日 幾點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2017立秋是幾月幾日幾點是大家現在所關心的,那麼今年立秋是哪一天呢?對此,如果你不知道2017立秋是幾月幾日幾點的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2017立秋是幾月幾日幾點  2017年8月7日15:39:58星期一(丁酉年(雞年)閏六月十六)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時間在農曆每年七月初一前後(公曆8月7—9日之間)。立秋意味著暑去涼來,也意味著秋天的開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到了,但並不代表著天氣立刻進入秋季模式。
  • 今年農曆多出一個「閏六月」,全年384天比猴年多29天
    雞年的農曆六月有些特別,因為它有一個「閏六月」。這一年有兩個農曆六月,從陽曆6月24日至8月21日,共59天。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中國的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4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天時錯亂的怪現象。
  • 農曆六月出生的人有福了…
    因而,農曆的閏年就有了13個月。  每一個普通的農曆月必須有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凡是只有節氣而沒有中氣的月份就設為「閏月」,雞年的六月正是如此。當月只有六月十六日的「立秋」節氣,而中氣「處暑」落在下一個月的初二。由於雞年有了一個閏六月,所以雞年共計384天。  由於地球位於近日點及其運動速度的不同,冬季設置閏月的可能性很小,農曆三、四、五、六、七月,閏月設置較多。
  • 百年不遇的曆法現象: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作者 郭軍 李建基  今年農曆將發生罕見的曆法現象———閏二月,這是一九四七年以來首次出現的閏二月。細心的人還會覺察到,今年不僅農曆出現閏二月,而且公曆也出現閏年。據廣東天文學會統計,公曆閏年和農曆閏二月發生在同一年,從一五七三年至二一五五年這五百八十三年中,僅出現兩次。其中一次在一九二八年,另一次在二00四年。  有人問,為何今年農曆會出現罕見的閏二月?
  • 農曆六月多少年閏一次 農曆閏月怎麼算的
    導語:對於閏月這種奇特的現象,很多人表示都是一臉懵逼,根本搞不懂閏月是怎麼來的,如果具體到閏六月那就跟不清楚了,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關於農曆六月多少年閏一次的相關介紹,還有農曆閏月怎麼算的,閏月有哪些特點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風水先生告誡孫子:今日進七,今年農曆六月為什麼沒有三十?七月之後天氣會涼快嗎?
    最近天氣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北方多雨很涼快,中部和南方是豔陽高照,溫度都在35℃高溫以上,連續多天高溫了,雖說已經立秋之後了,但是苦夏的暑氣還未消
  • 百年不遇的曆法現象-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百年不遇的曆法現象-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人民網3月18日訊 今年農曆將發生罕見的曆法現象——閏二月,這是1947年以來首次出現的閏二月。細心的人還會覺察到,今年不僅農曆出現閏二月,而且公曆也出現閏年。
  • 2017年雞年竟然有384天 一年兩頭春有兩個農曆六月!
    據福建新聞聯播報導,從2017年1月28日開始到2018年2月15日,為農曆的丁酉年,俗稱「雞年」,長達384天。二、「一年兩頭春」!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所謂「一年兩頭春」是指在農曆的一年中有兩個立春日的現象。
  • 2020年,農村有「6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為啥?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2020年,農村有「6月立秋,兩頭不收」的說法,為啥?2020年,在農曆的節氣上與往年略有不同,剛剛進入伏天不久,就臨近了「立秋」節氣的到來。往年的立秋時間通常都是在農曆的7月份,而今年立秋卻是在農曆的6月18日,也就意味著立秋節氣距離今天,已經不足三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