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星是一項古老的技藝,生活上古時代的迦勒底人整理創立了佔星術,對數學和曆法非常有研究的迦勒底人,自然對佔星術方面有著非常深刻的認知。在古代曆法、佔星、數學都是人類解釋和認知這個宇宙的方式,或者說通過佔星,我們得來了曆法和數學,而我們又從曆法裡得來了時間,指導著我們的每一天生活。
迦勒底星序
在開始之前,有一個疑問先問問大家,為什麼佔星沒有地球?
其實早先在古人的世界裡,地球並不是一顆行星。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日月及其它五行都不停地圍繞著地球運轉。因此,在古人的世界裡,地球並不是一顆可見的行星。甚至人們也不知道地球是因為自轉和公轉產生了日夜與四季。也許我們該從地理書上給我們的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模型裡拔出來,來看看這古代人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地圖。
迦勒底星序,就是根據從地球上看到的相對速度對七顆行星進行排序的古老和傳統的方式。它基於古代的地心說。其順序由慢到快依次是:土星、木星、火星、太陽、金星、水星、月亮。這是古人基於他們觀測到的現象所總結出來的宇宙和天空。
這個準則從上古時期一直延伸至中世紀,直到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才被打破。這個思想根深蒂固了千年,所以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時才會被當作極端異端邪說。人們一時間無法接受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法則,畢竟這有違人類的直觀觀測。
而去掉日月的迦勒底星序,我們依然可以看出日心說的影子。土木火金水圍著太陽軌道從外向裡依次遞進。
星序與曆法
我們通常說的一個星期的星期一到星期天,其實在古代,它們也都有各自的主人:
星期一(月曜日)為「月亮日」 ;
星期二(火曜日)為「火星日」 ;
星期三(水曜日)為「水星日」 ;
星期四(木曜日)為「木星日」 ;
星期五(金曜日)為「金星日」 ;
星期六(土曜日)為「土星日」 ;
星期日(日曜日)為「太陽日」 。
在英語中,一些日子的名稱使用了日耳曼語中的希臘和拉丁神靈,
星期二是日耳曼戰神Tiw的日子;
星期三是日耳曼眾神之父Wotan的日子;
星期四是日耳曼雷神Thor的日子;
星期五是日耳曼大地之母Frigg的日子。
一周便是從一個太陽日開始,到土星日結束。其順序的由來如下圖所示,順時針外圈為迦勒底星序,內側相互交錯的七芒星構成了我們所熟悉的星期。每天都有一顆行星作為當日的守護星,即日主星。
除了每天有行星守護,後來的佔星家也把每個小時分給了不同的行星,得出了「時主星」。日出後的第一小時的時主星,與每日的日主星相同。如下圖所示。
行星運行周期
月亮平均兩小時走1度,1日走13度,2.5日走過一個星座,30日走完12個星座。
水星平均1日走1度,30日走過一個星座,365天走完12個星座。
金星平均1日走1度,30日走過一個星座,365天走完12個星座。
太陽平均1日走1度,30日走過一個星座,365天走完12個星座。
火星平均1.7日走1度,2個月走過一個星座,約2年走完12個星座。
木星平均12日走1度,1年走過一個星座,12年走完12個星座。
土星平均27日走1度,2.5年走過一個星座,約29年12個星座。
天王星平均3個月走1度,一年走4度,7年走過一個星座,84年走完12個星座。
海王星平均6個月走1度,一年走2度,14年走過一個星座,165年走完12個星座
冥王星平均8個月走1度,一年走1.5度,14年至30年走過一個星座,248年12星座。
--------
Chapter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