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年領罰!高管未核准提前履職 混改後的天津信託該怎麼走?

2021-01-20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延續2020年的強監管之勢,新年伊始,監管便開出了首張信託業罰單。1月6日,天津銀保監局公布了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天津信託因「未經核准提前履行高管職責」被罰。1月7日,天津信託相關人士在回應北京商報記者時表示,「發生該起事件時,公司正處於混改時期,出於正常經營需要安排了高管履職,客觀上造成與監管批覆時間錯位的情況,目前已整改完畢」。在分析人士看來,對天津信託來說,新領導班子現階段更多需要結合該公司原有業務和人員的構成,儘快完成歷史業務承接。

因高管提前履職被罰

2021年信託業首張罰單「出爐」,與信託公司高管提前履職有關。1月6日,天津銀保監局公布了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天津信託因「未經核准提前履行高管職責,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兩項主要違法違規事實被罰款20萬元。

監管做出行政處罰依據的緣由為《信託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二十一條、第四十六條,作出處罰決定的日期為2020年12月29日。

根據相關規定,銀保監會對信託公司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實行任職資格審查制度。未經銀保監會任職資格審查或者審查不合格的,不得任職。

對此次被罰的原因,天津信託相關人士1月7日在回應北京商報記者時表示,「發生該起事件時,我司正處於混改時期,出於正常經營需要安排了高管履職,客觀上造成與監管批覆時間錯位的情況,目前我司已整改完畢,該事件對公司經營沒有造成影響。後續,我司將根據監管要求,嚴格執行審慎經營原則,依法合規開展信託業務」。

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對於信託行業老兵的天津信託來說,觸犯高管任職規則實屬不該。也許是在新股東入主後,該公司希望儘快開展下一步動作,在天津信託原有團隊基本保留的基礎上儘快完成工作對接和磨合導致出現相關問題。不過此次處罰預計對天津信託總體業務開展步伐影響不大。

大股東正在進行規劃調整

資料顯示,天津信託是由央行天津市分行創建,於1980年10月20日成立,並於同年11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是國內最早成立的信託投資機構之一。2002年9月14日,天津信託完成了重新登記。2009年6月,經原銀監會批覆,天津信託名稱變更為天津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自成立以來,歷經國家信託行業五次整頓,天津信託幾經改變控股方,一直獲準單獨保留,是全國僅有幾家自始至終獲準單獨保留的信託公司之一。

就在去年,天津信託混改一事才塵埃落定,2020年4月20日,海泰控股集團、泰達控股與擁有上海國資背景的公司上實集團舉行天津信託混改協議籤約儀式,上實集團合計以94.09億元的價格,摘得天津信託77.58%股權,成為天津信託控股股東。實控人變更後,天津信託原大股東全部轉讓,二股東持股比例大幅減少,泰達控股持有天津信託股權比例由原42.11%下降到16.11%。2020年8月,天津信託按有關法律法規完成了《公司章程》變更和工商登記變更等事項。

在大股東入主後,市場就多方猜測上實集團派駐的高管已經履新。對於外界關心的高管調整問題,天津信託相關人士表示,目前上實集團派駐了工作組在天津信託做一些規劃調整工作,不存在高管提前履職,新任高管正在走流程中。

新「當家人」就位後,首要任務就是梳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整合團隊。一位信託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高管核准是履職前的重要程序,之前也有此類處罰,對於公司經營發展影響很小,但是需要注意此類合規要求。大股東變更後,天津信託原有構架和人員發生較大變動,大股東也需要時間梳理天津信託現存的情況和問題,也符合市場預期,對外未有大的動作也就可以理解了。

首要解決歷史業務承接

從2017年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至上實集團拿下信託牌照,彼時市場多方聲音均認為,上實集團是看中了天津信託的盈利能力。回顧天津信託的業績表現,2016-2018年三年時間裡,天津信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23億元、13.01億元、11.6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13億元、5.33億元和5.84億元。

2019年度,天津信託實現營業收入8.43億元,同比下降27.63%;淨利潤5.78億元,同比下降1.02%。

目前,天津信託並未披露2020年經營數據,但在信託行業嚴監管、業務轉型、風險規模上升的現實情況下,對於上實集團來說,如何帶領天津信託實現業績穩中向好已成為擺在面前的問題。

2020年,為提高抗風險能力信託公司高舉資本擴充大旗,紛紛開啟了增資模式。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內共有9家信託公司官宣增資,增資總額超過280億元,平均每家信託公司增資金額超30億元。

從天津信託的註冊資本金來看,2014年4月15日,天津信託註冊資本金增加為17億元整,此後便再無增資,處於行業下遊水平,而目前上實集團也並未有明顯動作。

「新領導班子現階段更多的需要結合天津信託原有業務和人員的構成,儘快完成歷史業務的承接。」廖鶴凱直言,同時,應結合大股東的要素,與大股東業務形成良性互動,充分發揮信託牌照的跨市場操作優勢,產融結合,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服務好業務區域周邊產業。

相關焦點

  • 天津信託遇上「老賴」,「神秘」的5300萬元違約金怕是打了水漂
    天津美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卓延對美林投資的上述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但是審理過程中,美林投資和林卓延在送達傳票後均未到庭。最終,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天津信託5000多萬元的違約金和林卓延的連帶責任表示支持,駁回了資金佔用金和律師費的訴求。僅違約金就超過5000萬元,這筆款項究竟是有多大?判決書中給出了細節。
  • 長安信託原副總裁陳英出任東莞信託總經理
    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臨近年末,信託公司高管變更潮仍在持續。昨日,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獲悉,東莞信託因經營發展需要,選擇從外部聘任方式選拔總經理人選,原長安信託常務副總裁陳英已經正式到任履職。  「引入長安信託原副總裁陳英擔任總經理,目前他還沒有具體分工,預計元旦之後再確認分工事宜。」
  • 1983年的信託總經理!這家公司公開招聘結果逐步清晰
    公開招聘總經理和副總經理3個多月後,北方信託總經理人選落定,並新增1位副總經理。1月11日,天津銀保監局核准黃河北方信託總經理的任職資格,同時核准張文棟該公司副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 高管頻「換血」!年內16家信託公司負責人變動(名單)
    高管頻「換血」!近日,銀保監會官網顯示,北京銀保監局已核准劉正均中信信託董事長、董事的任職資格。不同於前任董事長陳一松從中信信託內部產生,劉正均來自中信集團。據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發稿,2020年已有16家信託公司的負責人發生變動。從產生渠道看,信託公司或者所在集團內部調動居多,外部聘任較少。
  • 「國民神車」混改困局:月薪980元還被拖欠
    「在開始投票之前,領導已經就相關問題提前找職工代表協商。由於大部分職工代表都是二級經理和高層管理人員,掣肘比較多,因此該《草案》的通過毫無懸念。」沈薇說。據多位員工介紹,一汽夏利從2019年3月開始實施國企改革,除了召開職代會通過《草案》,相關部門領導還對員工分批進行談話。
  • 新華欣保險代理分公司高管「無證」上崗 被罰2萬
    經查,新華欣保代分支機構負責人未取得高管任職資格,湖北保監局依法對其罰款2萬元。  2015年8月18日至19日、8月28日至29日,湖北保監局對新華欣保代進行了舉報檢查。經查,新華欣保代分支機構負責人未取得高管任職資格。  2015年6月26日,湖北新華欣保險銷售有限公司荊門營業部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並正式營業,營業部負責人為劉文。
  • 東莞銀行兩高管轉戰東莞信託 盧國鋒升任董事長
    終止IPO後的東莞銀行,雖然一段時間內歸於沉寂,但銀行高層的調整早在今年6月便開始悄然進行。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擔任東莞銀行董事長職務超過十年的廖玉林已從東莞銀行離開,9月28日,廖玉林被選舉為東莞信託黨委書記。而東莞銀行行長盧國鋒,已升任董事長一職。
  • 陳彥卿升任粵財信託董事長
    近期信託業高管頻頻變動,其中不乏女將上位。昨日,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獲悉,粵財信託董事長已變更為陳彥卿。  「原董事長鄧斌因為集團內部分工調整,被調往粵財控股任職。」粵財信託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董事長變更事宜已完成工商變更。  記者了解到,早在6月19日,廣東銀監局即披露核准陳彥卿的董事長任職資格。
  • 信託業又添女將 黃曉雯任東莞信託董事長
    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  巾幗不讓鬚眉,正是當下信託行業高管分布的寫照。  近日,證券時報·信託百佬匯記者獲悉,東莞信託原總經理黃曉雯正式升任該公司董事長,成為真正把握公司發展方向的「舵手」。  據記者統計,68家信託公司中,女董事長掌權的公司多達8家,佔整個行業的12%。
  • 關於湖北省武穴長江公路大橋項目核准的批覆(發改基礎[2015]1214號)
    湖北省發展改革委:報來《關於申請核准武穴長江公路大橋項目的請示》(鄂發改交通[2014]349號)、《關於武穴長江公路大橋項目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報告的說明》(鄂發改交通[2014]389號)及有關補充材料均悉。
  • 東莞信託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報告摘要
    表3.2-2(獨立董事)  ■  備註:第五屆董事會獨立董事張耀麟於2019年12月獲得監管機構核准任職資格。  報告期內,本公司沒有發生因履行受託人義務情況及因本公司自身責任而導致的信託資產損失情況。  6.4.2.5信託賠償準備金的提取、使用和管理情況。  信託賠償準備金按公司淨利潤5%提取,信託賠償準備金2019年12月31日餘額21082.12萬元,本年度未使用信託賠償準備金。
  • 2020年集合信託違約超1600億,未來3年還有9.2萬億信託到期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20年全年,集合信託產品共發生310多起違約事件,涉及違約項目金額超過1600億元。業內預計,2021年信託行業日子依然不好過,信託產品2021年到期規模將有3.8萬億元。2020年違約項目金額超1600億一位中型信託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信託什麼業務都可以做,因為制度優勢,牌照比較有價值,行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而當前,在強監管下,信託的牌照優勢減弱,信託行業開始分化。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在經濟下行中,信託行業累積的風險隱患加速暴露。
  • 信託周報(12月14日)
    今日上午,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在2020年信託業年會上發表講話,一位與會信託公司高管對記者表示,賴秀福主任講話內容主要圍繞信託公司轉型問題以及目前存在的受託人定位問題展開,同時透露《信託公司資本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資本辦法)將擇時發布,進行徵求意見。
  • 東莞金控持股東莞信託達73.5% 黃曉雯任董事長
    近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廣東銀監局核准了黃曉雯任東莞信託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此前東莞信託董事長為廖玉林。   資料顯示,黃曉雯此前為東莞信託總經理,現年43歲的黃曉雯金融從業達20年,曾先後在中信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有過任職經歷,並在東莞銀行擔任副行長、首席風險官等職。   東莞信託成立於1987年,東莞國有控股企業,目前註冊資本金人民幣12億元,是廣東省內5家信託公司之一。
  • 東莞信託有限公司2018年年度報告摘要
    4.5.5 法律風險及聲譽風險狀況及其管理策略  4.5.5.1法律風險、聲譽風險狀況  公司能夠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合規經營,2018年未發生被訴案件;未發生到期無法支付或無法履約所帶來的聲譽損失。
  • 東莞銀行原董事長廖玉林成東莞信託新掌門人
    原東莞銀行副行長黃曉雯被聘為東莞信託總經理  證券時報記者 楊卓卿  東莞信託原董事長何錦成離開後,曾擔任東莞銀行董事長多年的廖玉林成為東莞信託新掌門人。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東莞信託今年年中的人事更替還包括:東莞信託原總經理丁暖容出任公司副董事長,東莞銀行原副行長黃曉雯被聘任為東莞信託總經理。
  • 2021開年,天津一大波好消息等著你!
    天津北方網訊:2021新年第一周,天津迎來「霸王級」寒潮,最低氣溫直逼-20℃!簡直要被凍哭!好在這波寒潮終於走了,氣溫又逐漸重回0℃以上。天氣暖暖的,心情也跟著氣溫一起up up~ 比這更開心的是,2021剛開年天津就有一大波好消息在等著你!
  • 鋸齒線車道該怎麼走?一不小心可能被判逆行,扣3分罰100!
    可以說全世界都進入了汽車時代,在這個時代汽車成為主流交通工具,帶來便利的同時帶來的問題也非常的多,比如說事故發生的頻率在增高,堵車成了家常便飯,為了能夠緩解這種交通壓力,交通部門對於汽車規章制度的制定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嚴格,有時候我們的車主都弄不明白自己應該怎麼走,下面這些標線就經常讓人犯錯,到底如何走才不會被扣分呢?
  • 寧水集團:監事及高管集中競價減持計劃提前終止暨減持股份結果
    寧水集團:監事及高管集中競價減持計劃提前終止暨減持股份結果 時間:2020年11月22日 16:41:27&nbsp中財網 原標題:寧水集團:監事及高管集中競價減持計劃提前終止暨減持股份結果公告
  • 中華保險董事長總裁齊換 均為人保系高管
    同時,該集團換屆信息發布,原副董事長徐斌獲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等待監管批覆,楊東升任副董事長。巧合的是,中華保險集團新任董事長、總經理均為人保系高管。對此,記者向相關人士求證,對方表示兩高管原本卻系同事關係,新任董事長任職資格批文還未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