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為孤老戴上編織圍巾。記者 李淵 攝
本報訊(記者 李淵 通訊員 王瀟雅)寒潮來襲,姑蘇區蘇錦街道新天地家園卻是暖意融融——新北社區「針心針意」紅色編織隊的志願者齊聚,一起編織圍巾手套,她們幹得熱火朝天;而編好的保暖用品,還在第一時間為孤老戴好,讓他們一起感受社會的暖意。
新天地家園北社區位於姑蘇區城北,是當地的一個動遷小區,原本的農民每逢冬季就會在社區「孵太陽」,而勤勞了一輩子的大媽們手也不會閒著,都會在暖陽下打毛衣、織圍脖。「現在日子好過了,也不用裡三層外三層地穿毛衣,但是大家依舊習慣勞動,手都停不下來。」李國琦阿姨告訴記者,「那把編織的毛衣、圍巾送給更有需要的人豈不是更好?」
在這樣的思路下,李國琦組織起了社區的姐妹們,成立了「針心針意」紅色編織隊。近二十位阿姨每年冬季都會組織到一起,為社區志願服務。「2020年初抗疫時期,我們看到保安、志願者24小時在寒風中為居民測量體溫,管控門崗,覺得他們非常不容易,就趕織了二十套保暖用品送他們。」在社區家風館山慧娟阿姨一邊打毛衣一邊介紹,「前幾天,我們還為助老食堂做了一批門把手套,讓老人們進出時候,避免與鐵門直接接觸。」
大媽們的細心化為寒冬中的暖意,「前兩天天氣預報零下八攝氏度,可把我們急壞了,連忙在微信群裡號召,大家趕緊做一批圍巾手套!」李國琦告訴記者,她剛剛在群裡發出消息,下面一長溜的響應,讓她欣慰不已,「我是隔夜在群裡發消息,第二天一早,大家都自帶毛線到社區集中了。」在社區家風館,十多位阿姨圍坐在會議桌前,一片熱火朝天——本來需要兩三天的工作量,在巧手阿姨們的趕織下,一天就完工了。
做完後,阿姨們還不停歇,第一時間將手套、圍巾送到了社區孤老、高齡獨居老人家中。「寒潮來了,你儘量不要出門啊,在家裡空調開起來,給你編了圍巾和手套,實在要出門,要裝備起來。」叩開八旬孤老高德義的家門,李國琦連忙關照起來;在看到他家門鈴壞了後,又幫助他叫了修理工,第一時間修好。「我們都會老,寒冬中,我們的一聲問候,比手套更暖心。」李國琦說。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