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禦寒要「溫度」也要「風度」 貂鼠昭君套 防冷又新潮

2021-01-15 封面新聞

古人的冬季軼事3

《清國京城市京風俗圖》中戴昭君套的女子。

「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徵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大雪已過,冬至將至。李白的一首《子夜吳歌》,將一女子為徵夫趕製冬袍的場景絮絮講出。

冬至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為寒冷難捱的日子即將開始,在沒有羽絨服,沒有秋褲,也沒有雪地靴的古代,甚至於棉花也是在近一千年才在中原地區大規模使用。

那麼古人到底穿什麼保暖禦寒呢?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著名服飾專家、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張志春。據張志春介紹,在古代,不僅有白狐、貂等動物皮毛做成的禦寒奢侈品,每一件都堪稱限量;還有極具美感的女性飾品「昭君套」、「臥兔兒」,放在當下也一定是淘寶爆款;更有用狐皮製成暖耳、繡有精美花紋的手套……

「我們的先民非常聰明,他們的服飾觀念也特別前衛。這從夏商周時期就可以看出來。冬天穿衣既要保暖,抵禦嚴寒,也不能看上去過於臃腫。簡言之,既要『溫度』,又要『風度』」,張志春侃侃而談。

身穿貂裘在踢踘蹴的古人。

冬天狩獵也不冷。

1無棉時代

富人穿裘衣窮人穿麻衣

在當下,棉花是國人離不開的一位「朋友」。無論是制棉襖,做棉被,縫棉鞋,樣樣都離不開棉花,堪稱過冬的主角。可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棉花在中原地區還只是被當成觀賞植物,更別說拿來過冬了。試想一下,沒有棉花的古代,是不是聽起來都冷?

在棉花還沒有傳入中原地區前,中國本土的紡織材料流行的是中長纖維,比如葛、麻、絲等。冬天禦寒這事,就是拿這幾樣材料做文章。「絲」指的是絲絮,算是上述中禦寒效果還比較好的材料,最高檔的一級是蠶絲絮。但是,穿絲絮在古代也是個奢侈事,只有富人才能穿上用蠶絲絮填充的「綿袍」、「綿襖」,大多數平民穿的是用麻絲等絮製成的粗衣裳。

「麻」這種材料,透氣清爽,在夏天還算得上是古人鍾愛的「消暑聖品」,但是在冬天也穿這個,那就真的是「透心涼、心飛揚」了。明朝以前,平頭老百姓冬季主要穿的「褐」,就是一種麻製品,再加上當時的工藝水平不高,那是不美觀也不保暖。陶淵明就在他的自傳《五柳先生傳》裡,用「短褐穿結,簞瓢屢空」來形容他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貧困生活。

既然絲和麻這兩種材料指望不上,所幸古人還可以靠打獵來獲取動物皮毛,製成裘衣。《說文解字·衣部》講到,「裘,上衣也。從衣,從毛。古者衣裘,以毛為表。」「原來古漢人冬天的時候主要穿裘,也就是皮外套。但是,他們會把毛向外,有點像現代人穿的皮草。現在看到唱著信天遊放羊的陝北老人,穿的羊毛之襖或背心,毛也露在外面,那是古風之孑遺。」張志春介紹說。

但是,在古人看來,「裘」屬於內衣,因為獸皮向外,看上去不體面,所以還要在外面穿上別的衣服。「裘之裼也,見美也。」這在《禮記》中可以得到印證。「一般來說,古人在冬天主要穿四層衣服,第一層是內衣,第二層是裘衣,第三層是裼(xi),裼上還可以加上一層外衣,第四層是襲,叫作正服。『裼』是無袖的衣服,襲則有點像我們現在用的披肩、鬥篷一樣的。」

有意思的是,「裘」還有等級貴賤之分。鹿裘、羊裘、犬裘雖是粗劣之裘,但是比用葛和麻做成的衣物要暖和許多,在平民中較為普及。而狐裘、貂裘作為最珍貴的奢侈品,只有達官貴人才穿得起。

張志春補充道,「關於狐裘,是有很多說道和記載的,比如,朱熹曾說,『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詩·秦風·終南》中記載,『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這些記載都表明,狐裘在當時是有頭有臉、社會地位高的人所穿的衣服。」

2名貴狐裘

孟嘗君籠絡秦王姬脫險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在詩經《有狐》中還描寫了一個美麗的故事。這首詩並不難理解,意思就是說,一個姑娘在河邊看見一隻狐狸,一會兒在橋上,一會在河岸,聯想到她的愛人沒有衣服穿,心感戚戚焉。

這不免讓人納悶,看到狐狸,姑娘為何會想到心愛的人沒有衣服穿呢?「這說明,她所愛的人沒有社會地位,穿不起狐裘;所以,她看到狐狸馬上敏感地聯想到他,聯想到這一點。從情感上看,姑娘非常愛她的愛人,而在理智上,她希望自己的愛人能夠擁有穿狐裘的地位,至少能當上地部級、省部級的官員。」張志春笑道。

值得一提的是,狐裘作為顯貴身份的代表,其實也價值不一,最為名貴的是「狐白裘」,堪稱現在的全球限量單品。古人認為,狐腋下之毛最為輕薄緩和,狐腋純白,所以稱為狐白裘。《晏子春秋》中就有記錄:「景公賜晏子狐白之裘,其資千金。」可見狐白裘之稀有,價值千金。

關於狐白裘,還有一件歷史奇事。《史記·孟嘗君列傳》中記載:「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孟嘗君有一狐白裘,值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當時被秦昭王所囚,就是憑藉這一件狐白裘,才籠絡到了秦昭王的幸姬,靠著幸姬的「枕邊風」,免去了殺身之禍。可見這狐白裘可比現在的羽絨服珍貴多了,甚至遠遠超出了「禦寒」這一用途,關鍵的時候還可以救命呢。

北方遊牧民族的冬裝。

3宋末元初

黃道婆改進棉紡織技術

關於棉花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從哪條線路傳入的,這些問題業界至今沒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古時棉花被稱為古貝,在元明前,棉花在中原地區還算個稀罕玩意兒,被當做花、草這等景觀性植物來看待的。「棉花大概在春秋時代就到了中國,它主要分為兩條線進行傳播,都是邊緣性地綿延,一條從西藏到新疆,一條從雲南、貴州到廣州、海南。」張志春說。

《大唐西域記》中記載,唐玄奘曾去西域取經,在那裡,他見到了棉花和棉布,當時棉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貝疊或白疊布。唐代時,長安城裡還有棉布店,在當時是非常時尚的。「到了宋代,棉花開始進入陝北,而真正大舉進入內地是在宋末元初,黃道婆改進棉紡織技術之後。」

「在古代,紡織材料流行的是中長纖維,以絲和麻為主。絲的長度大概有一兩千米,而麻長度從1米到三四米不等,比較方便紡織。而棉花屬於短纖維,只有幾釐米到10幾釐米的長度。所以,一開始,棉布的生產技術十分困難,有兩大待突破的技術關口。」

到底是哪兩項技術?「一是脫籽技術;二是蓬鬆技術。因為棉花本來就是短纖維,還特別蜷曲,所以要進行蓬鬆。當時,這兩項技術內地的人都沒有掌握,製作出的棉線、棉布都很粗糙,所以棉花紡織很難與技術相對成熟的絲麻技術相抗衡,致使這一保暖性能強,又低廉多產的材料不能為平民所用。」

眾所周知,黃道婆是著名的棉紡織家,幼年為逃婚稀裡糊塗地到了海南島,卻在三十年後將黎族先進的棉紡技術和漢民族科技完美結合,帶回到了中原地區,還升級了新型棉紡車,這是中國棉花紡織史上裡程碑式的事件。「可以說,黃道婆是棉花紡織技術的傳播人和總結者。」

到了宋元明三代,棉花開始逐漸取代絲麻,成為我國人民主要的服飾材料。到了明清時期,棉質冬裝才真正成為普通大眾的防寒衣裝,從窮人到貴族都喜歡穿棉襖。《紅樓夢》第六回中就寫道,一進榮國府的劉姥姥就看見鳳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可以看出,當時的棉襖不僅防寒抗凍,更是顏色鮮豔,花紋繁複,款式多變。要溫度有溫度,要風度有風度。

□連結

禦寒配飾知多少?

炫富專用臥兔兒、昭君套

身上暖和了,露在外面的手、耳和頭總不能凍著。如果說現代有圍巾、手套、毛線帽這些禦寒配飾,那古人就有臥兔兒、昭君套、雪帽和暖耳。這些配飾,不僅單單拿來禦寒,也是身份和財富的象徵,特別是晚明時期流行的「臥兔兒」,簡直是炫富神器。

臥兔兒。

在《中國歷代婦女妝飾》中,周汛女士和高春明先生對臥兔兒有著詳細的解釋:「到了冬天,更有用貂鼠、水獺等珍貴毛皮製成額巾,系裹在額上,既可用作裝飾,又可用來禦寒,是一種非常時髦的裝束,俗稱『貂覆額』,或稱『臥兔兒』。」

貂皮和水獺皮,一聽這兩種材質就知道臥兔兒價值不菲,非尋常之人所能承受,是當時的奢侈品。臥兔兒的產生,也滿足了晚明人們競奢尚奇、僭名越分的風氣。清人褚人獲在《堅瓠集》中描寫晚明吳中女子妝飾時云:「貂鼠圍頭鑲錦裪,妙常巾帶下垂尻,寒回猶著新皮襖,只欠一雙野雉毛。」詩中提到的「貂鼠圍頭」指的就是「貂鼠臥兔兒」。

晚明之後,昭君套成為了清代婦人喜愛的一種頭上飾物,相傳為昭君出塞時所佩戴,可以說是對臥兔兒的一種改良和繼承。

與臥兔兒不同的是,昭君套沒有頂,要露出髮髻,其原型是北方遊牧民族女子冬天常戴的毛皮套子。《紅樓夢》中,王熙鳳就甚愛佩戴昭君套,「那鳳姐兒家常戴著秋板貂鼠昭君套,圍著攢珠勒……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看到這裡,腦海中是否已經浮現出了《紅樓夢》的場景?只是這「貂鼠昭君套」,除了禦寒,恐怕更是用來「炫富」的。

風雅又實用的暖耳

臥兔兒和昭君套可能會被說「華而不實」,但是接下來說到暖耳,絕對貨真價實。「暖耳,唐代又稱『耳衣』,是古人戴在耳朵上禦寒的、類似於當今的耳套。明代的時候,每到農曆十一月,皇帝就會將暖耳賜給文武百官。」張志春說。

清朝時期,由於暖耳在民間的流行,使其出現了兩種制式:一是暖耳與帽連為一體;另一種是暖耳單獨佩戴,掛於耳上。這種單獨的暖耳不僅小巧精緻,花樣繡紋多,更有文人將詩句繡於其中,所以這類暖耳也更多地被女子偏愛。

清代暖耳。

清代長篇小說《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中寫道:「只見又是一個丫頭,打了燈籠,一班四五個少年姊妹,都戴著貂鼠暖耳,穿著銀鼠、灰鼠衣服進來。」這樣既風雅又實用的禦寒配飾,放在當下,恐怕我們所佩戴的耳套都要黯然失色,賣不出去了。

再難見到的「禦寒神器」

暴露在空氣中頭保護好了,手當然也不能凍著,聰明的古人早就發明了手套。「在馬王堆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露指短手套,看上去古樸而美觀。到了北朝和明代,也都有手套出土,且為全部包住的樣式,上面還有精緻的刺繡花紋,即使放到現在用,也不過時呢。」

以前的禦寒配飾現在尚存的還有不少,也有一些很難再見到的「禦寒神器」。說起這個話題,張志春興致勃勃地分享起自己的見聞,「大概在五十年前,我還看見過一個老太太穿套褲。套褲外面是布,裡面可以是羊皮等動物毛皮。而臀部是鏤空的,類似於開襠褲。雖然看上去怪怪的,但走起路來很方便,保暖效果也不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見習記者陳荷 李雨心

相關焦點

  • 早安 南方加絨人 冷嗎 聰媽盤點十二星座要溫度還是風度
    就算再冷,他們也不怕,也是只要風度不要溫度的不要命兒的主兒~所以白羊不管天氣如何糟糕,都與他們無關痛癢!,哪怕天氣再冷,他們也要在保持溫度的基礎之上保持風度。天蠍座:風度在蠍子看來風度是比較重要的,想要一種酷酷的感覺,冷冷性格的人兒不在乎天氣有多冷呢~因此在溫度和風度之間,天蠍還是會選擇風度,再冷也要浪得起飛~
  • 冬天囤點「肉」能禦寒,怕冷的人都該學這套「長肉法」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告訴你禦寒為什麼要靠肌肉,並教你幾個增肌方式,過個不冷的冬天。 事實上,長「肉」的確能幫助禦寒,但從產熱的角度來說,肌肉比肥肉禦寒效果更好。 + 脂肪:隔熱保溫 脂肪大多分布於皮下,是人體內儲存熱量的主要方式,同時也具備保暖作用。
  • 古人過冬,富人穿貂,窮人只能熬
    但是,這些方式只有真正的富人才能用得起,在皇宮中就建有「火道」,也就是跟現在的暖氣很像,有錢點的人就可以用火炕,那些實在太窮的老百姓,也只能在寒冬中努力忍著,再冷一些只能躲被窩了。杜甫作為一個詩人,雖然落魄,但當時還是有人接濟他的,但就算在他面臨寒冷的時候,還發出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 王者榮耀:王昭君要不要出聖杯?十位國服王昭君有幾位選擇聖杯?
    在王者榮耀遊戲中,有一個很老的梗,那就是草叢三姐妹,冰凍愛心小燒烤,而王昭君就是這三姐妹中的大姐,冰凍的代表。王昭君是一位有爆發有消耗的法師英雄,就像大多數法師一樣,王昭君同樣是一位缺藍的英雄,而聖杯則是一件能提供大量回藍的裝備。那麼王昭君適合出聖杯這件裝備嗎?十位國服王昭君又有幾個選擇出聖杯呢?
  • 恭喜李健戰隊單依純奪獲好聲音冠軍,李健臺上風度,臺下溫度
    今年比賽時候武漢有多冷,你知道嗎?在《中國好聲音》總決賽上,李健老師臺上西裝帥氣獻唱,一回臺下便套上了大棉外套,之所謂:臺上風度,臺下溫度。李榮浩戰隊的斑馬森林組合,在現場感謝了李榮浩老師送的防寒秋褲,還誇李榮浩是特別好的老師,特別負責,還很細膩,當時彩排時候非常冷,
  • 農村老話「數九寒天,冷在三九」,為何「三九」最冷,今年何時最冷?
    俗話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三九」是冬天裡最冷的時期,但我們要知道,三九並不是只有一天,而是有9天的時間,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段裡,溫度最低。那麼為何「三九」最冷呢?今年最冷又是何時呢?
  • 女人要熱養,男人要冷養,是什麼意思?熱養冷養有何不同?
    在生活中,人們重視養生保健,會做好很多事情進行護理身體,也會按照古人的一些養生妙招進行呵護身體,其中女人冷養、男人熱養就是很多人會掛在嘴邊的話,事實上古人說熱養冷養與今天所理解的冷熱並不是一個概念,源自於體陰寒、性陽燥的理論依據。那么女人熱養、男人冷養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告訴你真相。
  • 王者榮耀 各種女英雄自戀臺詞 王昭君是高冷型 西施是中二型
    高冷型的自戀的臺詞, 這是王昭君說的,「垂涎於我美貌的人 都在冰原下冷靜反省」。王昭君這臺詞看著就讓人覺得她冷酷無情。直女型的自戀的臺詞,這要符合安琪拉的這句臺詞,「駭客很酷心靈很美,我就這樣又酷又美」。說自己又酷又美的女英雄也就安琪拉這個直女會說了。高13格的自戀的臺詞,這就要看楊玉環這一句臺詞「天生麗質難自棄一顧傾城再顧傾國」。
  • 2020鼠年寶寶取名起名字大全:鼠年女孩新潮名字
    90後家庭鼠年出生的女孩新潮名字多不勝數,但若想要給女孩起多樣化的新潮名字,可以參考如下鼠年女孩新潮名字起名知識內容。鼠年女孩新潮名字推薦屬鼠女孩新潮名字可以擁有更多元素來取,風格也可以不局限於中國風,一些異國風情的名字也是十分新潮獨特的。如下變為大家準備一些典型的屬鼠女孩名字範例。
  • 冷!冷!冷!
    每個人用來形容的方式可能各有不同,最簡單最直白的莫過於「這天氣,簡直要把人凍死!」,但無論「死了」多少次,這樣的直白簡陋的表達,都不足以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以我有限的詩詞儲備,我以為「風頭如刀面如割」,是形容極寒天氣最生動最形象的詩句了。這是唐代詩人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徵》中的句子。
  • 防小人要佩戴什麼水晶
    「親君子,遠小人」,這是古人對付小人最委婉的一招,殊不知已經不在適應當今這個經濟發展迅速的社會了,當今社會做事講究流程與團隊合作精神,小人是我們工作中必須相處的一環,「惹不起,還能躲不起?」的這種做法已經不在適合了。所以遠小人,不如防小人。那麼我們要通過佩戴什麼水晶飾品來防小人化解是非呢?易安居算命網給大家列舉一些行之有效的防小人開運吉祥物!
  • 深圳人喊冷的時候,東莞人只想加上兩個字
    入冬-來源於深圳天氣微博深圳網友小陳看到周邊深圳人都紛紛穿上了秋褲,套上了羽絨服,甚至因為一件太單薄,套上兩件羽絨服。原因無他,冷,而且缺禦寒毛衣。長久以來,深圳冷也就那麼幾天,裡面一件T恤,外面一件羽絨服就是過冬裝備。過渡期的毛衣?那是沒必要的。但是2021年,實在很有必要。往年回老家的禦寒衣物都翻出來穿上了。
  • 從奇門為什麼要遁「甲」感受古人的聰明智慧
    古人為什麼要遁甲,而不是遁乙、遁丙、遁丁呢?甲又是遁在哪裡了呢?對此,我們的大師們都有著精彩的論述,大致是這樣解讀的。在天幹地支組成的六十甲子中有六個甲,每個甲為一旬,這就是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旬。其甲子遁藏在戊下,又叫甲子戊;甲戌遁在己下,又叫甲戌己;甲申遁在庚下,又叫甲申庚;甲午遁在辛下,又叫甲午辛;甲辰遁在壬下,又叫甲辰壬;甲寅遁在癸下,又叫甲寅癸。
  • 冬天手冷腳冷身體冷怎麼辦?
    氣溫明顯下降,凜冽的寒風呼呼的吹,許多朋友都會手冷腳冷身體冷,尤其是一些特殊時期的女性朋友,尤為煎熬。那麼冬天了,我們改如何保暖尤其是手呢?首先,多穿衣服!又要溫度又要分度,可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其實穿的好,溫度分度一樣可以有。冬天如果凍著了,感冒了,這種煎熬足以讓人崩潰。第二,手冷腳冷的最好方法就是戴手套穿厚襪子。
  • 丹麥在養殖貂體內發現新冠病毒!出現症狀的貂死亡,怎麼傳染的?
    丹麥獸醫和食品管理局17日發表新聞公報說,上周末在一家貂養殖場對34隻貂採樣檢測後發現,貂體內有新冠病毒。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陳飛 攝公報說,這家貂養殖場在北日德蘭島。因一名與養殖場有關聯的人員近期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獸醫和食品管理局對貂群也進行了採樣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