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品味觀天下

外媒稱,衡量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活動的指標分別攀升至3年和8年來的最高水平,標誌著在冠狀病毒開始傳播近一年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跡象不斷擴大。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30日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1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官方的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10月份的51.4升至11月份的52.1。這是該指數自2017年9月以來的最高值,超出了經濟學家們認為這個月該指數將小幅升至51.5的預期。 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說,包括服務業和建築業活動在內的非製造業PMI從10月份的56.2升至11月的56.4,達到2012年6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報導稱,自今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的工業部門引領了全國的經濟復甦,官方PMI自3月份以來一直高於50的關口,這是月度經濟活動擴張還是收縮的臨界點。現在,隨著冠狀病毒在中國境內基本上得到控制,人們的生活正在恢復正常,這幫助中國經濟的另外一個主要部門——服務業——迎頭趕上。 摩根資產管理公司駐上海的環球市場策略師朱超平說:「許多餐館門口已經排起長隊。人們開始消費,工廠正在開足馬力生產。」他說,原因是「我們看到這種流行病得到了控制」。

報導還稱,11月,中國國內的整體消費也受益於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活動,在電商阿里巴巴集團延長打折促銷時間後,這次活動今年打破了年度銷售紀錄。 朱超平說,他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實力在未來幾個月仍有上升空間。他指出,有跡象表明庫存正在減少,這可能導致「一波重新進貨潮」。製造業PMI中的就業指數小幅上升也令朱超平受到鼓舞,該指數顯示工廠正僱用更多員工以滿足需求。 報導指出,作為中國經濟復甦的主要推動力,中國的出口今年屢次打破經濟學家們的悲觀預期。10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11.4%。 另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1月30日報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代理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對今日俄羅斯電視臺表示,中國的經濟活躍很大程度上與該國政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動有關。當局通過向金融系統大量注資、提供優惠貸款和減稅來提振國內市場。 他說:「零售業得到大幅刺激。受益於此,不僅過去關閉的商店和企業開始恢復運營,還有許多新的商店和企業開張。顯而易見,中國的確擺脫了新冠和經濟危機。這大概是目前唯一首先藉助政府措施解決該問題的國家。」 馬斯洛夫補充道:「當局撥出大筆長期——5至7年——低息貸款。此外,中國多地啟動新基礎設施建設,並引進大量新材料和新技術。不僅如此,中國還新設了一系列經濟開發區,給予企業稅收減免及貸款和啟動資金扶持。」 A市場公司分析部主任阿爾喬姆·傑耶夫指出,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銀行業對企業貸款規模增加了40%。中國決定將一些企業扶持措施延期至2023年底,包括對金融機構向農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徵增值稅。 他說:「最主要是,中國政府防止了失業率飆升,採取了抑制通脹措施,確保了居民收入增加。內需並未以歐美國家那樣的速度減少。結果,受注入流動性支撐的企業表現出樂觀情緒。」 傑耶夫認為,中國經濟的顯著活躍會對包括俄羅斯在內的世界經濟產生積極影響。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原料消費國。在此背景下,中國製造業指標的穩步增長可以加快恢復這個亞洲國家同夥伴之間的貿易聯繫。 這位專家指出:「在這方面,正是莫斯科和北京的密切關係將成為俄羅斯經濟復甦的觸發器。如今,中國已在擴大天然氣和石油採購。未來,由於中美對抗,中國還將增購其他俄羅斯商品。最終,兩國貿易額能夠更快回到危機前的水平。」

福建邵武一家生產抗菌手工皂的工廠。(林善傳 攝)

相關焦點

  • 國是訪問|上合組織秘書長:中國第二次拯救了世界經濟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三季度中國GDP增速仍達到4.9%,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對穩定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而遭受空前打擊的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互利共贏、普惠為原則的對外開放戰略,從世界各地汲取發展動力。而反過來,中國的發展也將惠及全世界。
  • 中國經濟讓世界看好 2018年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原標題:中國經濟讓世界看好 2018年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這是中國經濟持續6年放緩後的首次提速。中國經濟何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成績,2018年中國又將給世界帶來什麼,海外媒體高度關注。   「年度表現最好的主要經濟體」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一段時間以來,許多外國分析人士曾多次預測中國經濟可能出現「硬著陸」。這甚至引發了國際媒體關於中國「大減速」的聳人聽聞的報導。不過,近來一系列重磅經濟數據的出爐成為對這種「崩潰論」的最好回應。
  • 世界各方對中國疫情的反應、影響及展望
    二、世界各國和地區採取了正反兩方面措施:正面措施主要是積極採取人道主義援助,但也有國家和地區為防控疫情傳播而採取一系列的反面封鎖措施。1、正面支持看,多數國家和地區援助中國抵抗肺炎疫情,其中包括捐贈物資、組織醫療團隊和提供技術支持援助中國。負面封鎖看,為防止病毒蔓延,多數國家和地區採取邊境封鎖措施,主要手段有撤僑、縮減航班、加強中國遊客入境審查、限制籤證和限制旅行五個方面等。
  • 史蒂芬·羅奇:中國打了個噴嚏,世界經濟能避免感冒嗎?
    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德國和第十大經濟體法國12月份的工業產值增幅分別為-3.5%和-2.6%。相比之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美國顯得較有韌性,不過,2019年第四季度的實際增長率(扣除物價上漲因素)為2.1%,很難稱得上繁榮。按購買力平價計算已是目前世界最大經濟體的中國,2019年最後一季的經濟增速減至27年來最低水平,只有6%。 換句話說,今年年初不允許發生意外。
  • 外國學者:新時代的中國對世界舉足輕重
    自40餘年前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增長。而今,中國擁有全球最大國內市場,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並致力於綠色發展。新時代的中國將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改革開放40餘年來,中國從低收入國家轉變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從1978年的200美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0410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現行標準,人均國民總收入在12536美元以上被定義為高收入國家。到2023年,中國預計將達到這一標準,成為高收入國家。從低收入國家轉變為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主要得益於中國的對外開放,或者說是持續的結構性改革的成果。
  • 上合組織秘書長:中國經濟是世界的榜樣
    他表示,中國經濟是世界的榜樣。 諾羅夫說,本次峰會雖然因為全球疫情的影響以線上的形式召開,但在主辦國俄羅斯聯邦的主導下,各國協同努力,提前就已經把在首腦峰會要籤署的文件準備就緒。這表現了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和謀求共同發展。這要歸功於組織活動中形成的「上海精神」,使各國能夠在如此困難的時期完成文件準備工作。
  • 20世紀60年代初期精簡城鎮人口對中國經濟影響探析
    但這個措施在取得積極成果的同時,也對中國經濟產生了一些消極影響,如延緩了中國城市化進程,制約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開展,沒有實現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等,另外也成為一個存續時間較長的社會問題。60年代經濟調整中精簡人口工作,對中國經濟有著多重的影響。
  • 「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
    與會人士積極評價中國抗疫成就和經濟復甦步伐,呼籲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應對挑戰,表示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國將為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實現穩步復甦。與會人士認為,中國為各國抗疫提供重要經驗,為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各國應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疫情和經濟衰退等挑戰。
  • 2020年的疫情,對我國經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看完或知
    可之前這麼長時間的「停擺」,對國內的經濟還是產生了巨大衝擊的!    雖然目前尚沒有具體的數據,但與2003年非典造成的損失而言(400億美元),此次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範圍更廣,對經濟產生的影響也更大!可現如今,受到這場疫情的影響,今年的GDP增速肯定是會有所回落的。  2、根據專家的預計,此次疫情對國內經濟或將造成2萬億元的損失。其中,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會直接下降1萬億元,第二季度(尤其是4、5月份),也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 連平:今年中國經濟面臨什麼樣的局面
    隨著疫苗問世並普及投放,全球疫情很可能在2021年年中前後出現拐點,隨後世界經濟可能於下半年走向整體性復甦。在經濟復甦和基數效應的雙重影響下,中國經濟在2021年一季度可能呈現較高增速,甚至超過兩位數,二季度後會逐步放緩。
  • 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中國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對世界的影響,從未像今天這樣全面、深刻、長遠;世界對中國的關注,也從未像今天這樣廣泛、深切、聚焦。中國從哪裡來、向哪裡去?中國推動建設什麼樣的世界?發展起來的中國如何與世界相處?為回應外界關切,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了解和理解,值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國政府發布此白皮書。
  • 瑞銀資產管理:世界經濟正在發生哪些變化?
    重要的是,美國已經停止擴大其資產負債表,這意味著美國目前正把貨幣撤出市場,這是美國經濟前景的又一推動因素。除美國和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外,中國經濟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們認為,近幾年中國經濟一直推動著世界經濟的發展,而中國經濟強勁增長趨緩將導致未來全球經濟放緩。
  • 【資訊】2020-2025年四大數位技術對數字經濟的影響
    數字經濟對於未來產業形態的影響主要在於數位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隨著數位技術深度應用產生新業態、新模式。數字經濟關鍵技術主要有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等,是推動數字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也是數字產業的關鍵應用市場,預計到2025年5G、人工智慧、大數據及雲計算市場規模共計將達到60431億元左右。
  • 扛住疫情經濟雙壓力,2020中國讓世界驚嘆的背後,原來是這四個字……
    在疫情和經濟的雙重壓力下,中國依舊如期舉行第三屆進博會。 為的就是向全世界提供一個全面的平臺,分享中國市場和中國經驗,從而促進全球經濟加快復甦。中國的這一舉措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積極回應。第三屆進博會,來自世界各地的2600多家參展企業積極參展;數百項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將進行「全球首發、中國首展」;39個交易團、近600個分團,11.2萬家註冊單位,40萬「專業觀眾」前來洽談交易…… 大家都對中國市場和中國經驗充滿了極大的興趣:中國經驗到底是什麼?一、有就業才有動力「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對於老百姓來說,錢包鼓不鼓恐怕是當下最關心的事。
  • 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
    那麼,在它們走自己的發展道路的過程中,由於和中國有著相似的國情,中國致力於消除貧困,更加強調公平正義,努力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對它們也就更具有示範性和吸引力。   胡家勇:中國「漸進式改革」創造世界經濟「增長奇蹟」   理論的重要價值,在於它對實踐的引領和由此而產生的客觀效果。
  • 英國經濟專家:2025年前中國將成為實現高收入經濟體
    近日,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將在這個十年結束前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該中心創始人和執行副主席道格拉斯·麥克威廉士7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2025年之前,中國將成為實現高收入的經濟體。
  • 入世後對中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影響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中國報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年來,對中國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中國企業有攻有守,開始使用反傾銷這一世貿組織賦予的合法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在美、歐盟等重要反傾銷發起國的應訴中取得了歷史上少有的好結果,應訴率達100%。同時中國企業也開始運用相同的工具主動出擊。
  • 1996年中國經濟大事記
    會議主題是研究實現「九五」期間農業和經濟發展的基本思路,重點部署1996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把加強農業放在發展國民經濟的首位,穩定和完善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深化農村改革,解決影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探索扶持、保護、促進農業發展的新機制、新措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
  • 外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
    分析人士表示,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高達9%,從疫情後的經濟衰退中迅速反彈,可能有助於中國經濟在10年左右的時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是由於對中國創紀錄的債務水平感到擔憂,北京可能會取消一些經濟刺激措施。
  • 國禎環保:中標汙水處理EPC+O項目 預計將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原標題:國禎環保:中標汙水處理EPC+O項目 預計將對公司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國禎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