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是2020年的運勢不好,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講什麼是運勢。
在生活中大家經常會看到很多運勢預測分析:「12星座的性格分析」「哪個屬相最有財運」「12生肖近期運勢預測」……網絡上這樣的連結很多,總是會讓人忍不住想點進去看看。微博上各種星座運勢的創作者很多都坐擁幾萬甚至上百萬的粉絲。
儘管大部分人都知道這些預測分析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但仍然樂此不疲,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因為他們感覺這些分析看起來「有點準」。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如此配合地「對號入座」呢?
就拿星座來舉例,星座的魅力,關鍵在於滿足了人們了解自己的需要。自青春期開始,人就執著於探究真實的自我,渴望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星座的性格分析恰好滿足了我們對自己的這點好奇心。尤其是每個星座的介紹中都會詳細說明我們性格的優缺點,並給出具體的指導,比如適合的職業或匹配的戀人等,這些明確的建議剛好能滿足我們,尤其是青少年對自我認知的需要。
當然,從心理學上進行分析,星座的內容還符合我們天生的從眾心理。研究發現,我們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我們仍然會認為它真實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這種現象被稱為「巴納姆效應」。這個現象最早由心理學家伯特倫·福勒在1948年的一個心理學實驗中發現。他給一群參與者做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表(MMPI)後,拿出兩份結果(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後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徵。
其實,「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被認為是「主觀驗證」的作用。主觀驗證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如果想要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就算是毫不相干的事情,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一個邏輯讓它符合自己的設想。
尤其當我們處於情緒低落、失意的時候,此時生活的失控會讓我們更加缺乏安全感,從而增加心理的依賴性,更容易受暗示。
所以,我們往往更容易在迷茫的時候點開星座預測的連結,想依靠「天意」來解決生活的謎題。
那麼,我們不妨來試一試。
你是否如下所說:
你有比較強的自尊心,也常常會自我批判;
你知道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並一直試著改變;
你不喜歡被束縛,有時會想要改變現狀;
你雖然看起來很外向,但是也有安靜的一面;
你與異性交往時沒有外表顯示的那麼從容……
是不是覺得上面的描述非常適合自己,說到了你的心坎,其實,這是一套說法在誰身上都同樣合適。
因此,「巴納姆效應」也是心理諮詢中很是常用的效應,諮詢師可以通過和來訪者的交談,解除來訪者的心理防禦,接納諮詢師。
實際上,讀心術中冷讀術的基本原理也是「巴納姆效應」:多數人都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性格描述,並認為那個性格非常符合自己的情況。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