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這個詞對你來說一定不是陌生的。大多數人都很清楚自己屬於哪個星座,並且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人們通常對於這個星座的看法。媒體上鋪天蓋地的運勢分析、日常朋友之間的聊天八卦,似乎都離不開星座這個吸引人的話題。
但這是否意味著,正如佔星家所言,人們一出生便因為星體的相對位置而擁有了不同的性格特徵呢?
雙子座的人擁有著跳躍思維與雙重人格
處女座的人追求完美以至於挑剔
獅子座的人自信十足甚至驕傲自負
……
讓我們暫時先把話題岔開一會兒。
現在你需要在腦海中完成兩個簡單的任務。下面是兩個正方形,假設第一個是一幅藏有寶藏的地圖,你需要選擇5個挖掘點的位置;第二個則需要你在其中畫上兩個幾何圖形,其中一個被包含在另一個裡。
好了,讓我們接著討論剛才的問題。
假如你看過有關星座的書籍或者其他資料,也許你會驚異地發現它對你的描述十分準確,於是你自然而然地去了解有關它的更多內容,進而對它著了迷——事實上,這就是很多星座的信徒從開始接觸它直至深信不疑的過程。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你覺得這些描述如此真實?星座真的有著神奇的魔力麼?
早在上個世紀,一位心理學家便對有關「性格分析」的問題展開了研究。讓我們時空穿梭回上個世紀的某個心理學課堂上,教授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小紙片,並告訴他們上面的內容是他經過仔細觀察並嚴格分析而得到的該名同學的性格特點。下面這段話來自一張紙上的內容:
你需要別人喜歡你和欣賞你,但你通常對自己要求苛刻。雖然你在個性上的確有一些弱點,但你通常能夠設法加以彌補。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還未能變成你的優勢。你是一個講求自律和自製的人,但內心卻常常焦慮不安。有時候,你會強烈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或正確的事情。你傾向於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並變得豐富多彩,在遇到約束和限制時感到不滿。你很自豪自己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如果沒有令人滿意的證據,你不會接受別人的觀點和說法……
假如你是他的這個學生,需要按照「1分絕對不符合,5分絕對符合」的標準為這份描述打分,你會打出幾分呢?結果表明,所有的學生都給出了4分或者5分——他們認為這份描述十分準確,但每個人拿到的紙片其實是一模一樣的!(Bertram, 1940s)
這個小實驗告訴我們,儘管並沒有什麼真實的意義,人們還是會相信一份所謂的性格分析,甚至將其奉為至寶。那麼,那些令我們著迷的星座描述是否也是這樣的?星座對人們又是否存在客觀統計上的影響?更多的實驗和調查發現了以下事實:
△ 並不存在所謂的「時間雙胞胎」現象,意即在相同時間出生的人,並不因此擁有相似的性格特點。(Jeffrey Dene)
△ 分別對幾乎不了解星座的兒童和相信星座的成年人進行調查,後者的性格某種程度上更趨近於星座的描述,而前者的性格與星座的描述毫無吻合之處。(HansJ. Eysenck)
△ 相比於描述負面一些的星座比如經常躺槍的處女座,對於那些描述更積極的星座,人們相信它的比例更高。
至此,我們應該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了:「星座」並非源於天象,而是人為的產物。那麼,作為心理學家,還有兩個問題值得我們深思:為什麼會有很多人相信星座?它又對我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佔星術既然存在,必定有人們相信它的心理動機,事實上星座可以從很多方面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譬如人類都有一種認識世界、尋求規律的本能。一直以來,自己和他人的性格特點都是我們想要認識的領域,而星座可以為芸芸眾生提供簡潔易懂的讀心指南,為了解自我鋪設了一條捷徑;而在信息爆炸、生活節奏加快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對星座的需求更甚以往。星座同時也是其信奉者的一個樹洞、一個知己和一種慰藉。當我有什麼做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時,星座可以安慰我這是天生的缺憾;當我感到不被他人認可、「懷才不遇」時,星座可以勸誡我不必憂慮;當我想解決他的情感問題時,星座可以為我解疑答惑。總而言之,星座很容易讓我們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但星座不是心理學,它不能像「大五人格測試」那樣科學地衡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那為什麼我們還會相信基於它的性格分析呢?也許你聽說過一種叫做「巴納姆效應」的心理現象:如果我們想要相信一件事,那麼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它的證據,而對與此相左的證據視而不見。星座的描述通常是模糊的、籠統的和兩面性的,方便我們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就像上文提到的那個性格描述的例子,很多星座書上經常出現類似於「有時候你很外向,有時候你卻很內向」、「有時候儘管你看上去沉默寡言,但內心深處卻波瀾壯闊」這樣的描述,然後任由讀者自行選擇。至於為什麼我們願意相信這些描述,則是因為一種「自我服務」動機的存在——我們都喜歡對我們有利的描述,而星座分析通篇幾乎就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我們的奉承和吹捧,另一類是對我們的失敗或不被認可的開脫。
還有一點也驅使著我們相信星座:我們傾向於把很多普遍的心理現象看做自己獨特的個性。還記得剛剛讓你完成的那兩個簡單任務麼?研究表明,大多數人畫的兩個幾何圖形是一個圓形包括在一個三角形裡,或者一個三角形包括在一個圓形裡。至於那5個挖掘點,有心理學 家把收集的反應數據匯總在一個圖裡:
可以看出,這些點的分布是有規律的。也就是說,他人可能常常會產生和我們相同或者類似的行為反應,而這一點會被我們低估。事實上,諸如「你在個性上的確有一些弱點,但你通常能夠設法加以彌補」「你有很多夢想,其中有一些看起來相當不切實際」這樣的描述往往適合於絕大多數人。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星座學的盛行既可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正面、積極的價值,也會帶來一些負面、消極的作用。從有利的方面來說,它可以幫助我們舒緩不良的情緒,避免我們在低谷的時候一蹶不振,就像一個慈祥而耐心的傾聽者一樣;它也可以在我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們鼓勵(從心理學上來說,當一個人迫切需要諸如星座之類的分析、描述或預測的時候,也是他比較缺乏安全感與自信心的時候),類似「心靈雞湯文」所發揮的作用。此外,基於其「兩面性描述」的特點,它也會在無意中加強我們對自我和自我選擇的認識,正如那句話:「拋硬幣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當你拋出的一瞬間,你就明白了你希望看到它落下的時候哪一面朝上」。讓我們更加清晰了心目中的自我概念,對於這種性格描述的認同也會通過自我暗示,促使我們朝著這個方向進一步發展。
而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完全信任了星座,我們就可能沉迷在過度的自我安慰中無法自拔,喪失了改變現狀的動力和勇氣。同時,星座的狂熱愛好者很難做到客觀地去看待他人,而是常常先入為主、極度片面地去認識世界——你看,他是個冷酷無情的天蠍座,她是矯情有強迫症的處女座,這個射手座的人花心不靠譜,那個金牛座的人見錢眼開……不僅如此,假如你愛上了一個ta,你倆情投意合正欲將感情進一步升溫,結果某一天見面,ta突然很無奈又面露苦色地告訴你:「我很喜歡你,但我倆星座不合」,你會不會有一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呢?
從看似神秘的星座到嚴謹的心理科學,中間隔著的是理性的思考與探討。不僅僅是星座,它涉及的這些心理學原理同樣適用於古老的佔卜算命以及現代的塔羅牌,或者現在市面上流行的許多偽心理學。人是最複雜的研究對象,其心理活動規律更是難以一探究竟的黑箱;研究心理者,更應該多一分冷靜理性的思考和審視。正如康德所述: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無論是對於星座學、佔卜學還是心理學,科學檢驗自然會給出明辨真偽的答案。
參考文獻:
《怪誕心理學》
作者 | JeffLee
編輯 | 959
(本文由京師心理大學堂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後臺,徵得作者同意後方可轉載)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