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新媽媽在剛開始育兒時,總會有一些鄰居、長輩們進行「善意」的指導,比如:捏鼻子能使鼻梁挺拔,就連孫儷都在節目中表示自己的高鼻梁就跟捏鼻子有關呢!
可是門診中卻經常發現有些小小孩打噴嚏流鼻涕老不好、甚至有些伴隨較重的喘息聲,還有一些在耳朵附近出現分泌物。在醫生的詳細詢問之下,會發現這些孩子又一個共同點,就是近段時間都被家裡人經常捏小鼻子。要麼是家中老人的「親身經驗」,要麼是新手媽媽被傳授經驗,都是希望孩子有一個又高又挺的鼻子。
塌鼻子真的能通過捏鼻梁變得挺拔嗎?遺傳學表示孩子的外貌通常會通過父母的顯性基因得到遺傳,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是挺拔的鼻子,就算孩子出生時是十足的塌鼻子,長大後也有很高的概率是挺拔的鼻子,如果父母都是塌鼻子,就算再怎麼捏,也不會有挺拔的鼻子,除非隔代遺傳或基因變異。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來證實捏鼻子可以使鼻梁變挺拔,但是捏鼻子會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卻屢見不鮮。
1.損害鼻腔,引起呼吸道疾病
嬰幼兒鼻梁骨是軟骨組織,鼻腔黏膜嬌嫩,富含血管和淋巴管,鼻腔短小,鼻道較狹窄幾乎沒有下鼻道,而且鼻腔內沒有鼻毛保護,經常捏鼻子,如果使用力度過大,鼻黏膜容易充血腫脹,甚至破裂出血,受到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引起呼吸道疾病。
2.可能導致中耳炎
我們的口鼻眼耳是相通的(這就是為什麼餵奶時,孩子頭不能仰得過低,耳朵低於嘴巴時,奶容易流到耳中,引起耳部疾病),捏鼻子會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逆行進入中耳,導致感染,引發中耳炎。
3.誘發鬥雞眼
孩子出生後,視力還在發育。給孩子捏鼻梁時,孩子會下意識的看著大人的手,時間長了、次數多了,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鬥雞眼。
除了捏鼻梁,長輩們還會給年輕的新手父母傳授一些經驗,而這些經驗卻被醫學證實並不可取。
1.綁腿
嬰兒出生時由於在媽媽肚子裡蜷縮著,腿看起來有點像O型腿,根據孩子腿部的特點,會呈現「O-直-X-直」的發展規律,一般情況下7歲左右的孩子,雙腿會恢復正常,也有的孩子直到十歲左右才能恢復正常。
綁腿容易傷害孩子的髖關節,影響孩子四肢的血液循環容易造成外傷,另外孩子被捆不能自如活動,對孩子的大腦發育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2.剪睫毛
有的媽媽聽說「剪睫毛會使睫毛變長」,實際上,剪睫毛不僅不會使睫毛變長,還可能傷害到寶寶眼部的皮膚。睫毛是眼睛的天然屏障,剪掉睫毛後,灰塵、細菌更容易進入眼部,造成眼部疾病。
3.不清理寶寶頭垢
有些長輩會告訴新媽媽「孩子的頭垢不能清理,否則孩子容易頭痛」。頭垢是頭上皮脂腺分泌加上灰塵累積造成的,長時間不清理的話,會引起瘙癢,一旦出現破損,就容易引起感染。另外,頭垢還會影響頭皮的正常生長和發育,還是及時清理比較好。
4.搖晃哄睡
八九十年代時,嬰兒都是睡搖窩,有時候孩子睡不著,大人可能會用比較大的力氣搖,最後孩子「睡著」了。現在的科學表明,孩子可能不是「睡著」,而是搖暈了。小孩子的大腦如豆腐般脆弱,在受到劇烈的外力時,容易受到撞擊,嚴重的會導致血管撕裂帶來疾病,甚至後遺症,影響後期智力發育,更有甚者可能會導致死亡。
5.擠奶頭
剛出生不久的孩子擠奶頭會使奶頭破損引起細菌感染,導致乳腺炎的發生。對於男寶寶而言,不擠奶頭不會使乳房變大,對於女寶寶而言,不擠乳頭也不會導致成年後乳頭凹陷。
6.吃鹽長力氣
在舊時代,日子過得比較清貧,很多人家可能幾天吃不到鹽,人體流失的鈉得不到補充,會出現電解質紊亂,使人沒有力氣。而如今在奶類及其他輔食中含的鈉,完全能滿足寶貝生理需要,根本不需要給1歲內的孩子額外增加鹽量。
7.用礦泉水衝泡奶粉
現在有人擔心燒開的自來水中存在雜質,便用礦泉水衝泡奶粉,殊不知,礦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而且是根據成人所需的比例進行調配的,嬰兒長期飲用,可能導致消化不良或便秘,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實際上,用溫開水衝泡奶粉是最好的。
另外也不提倡把屎把尿、過分清洗女嬰下體、較早訓練嬰兒坐及走等。孩子太較弱,抵抗外界的能力還比較差,他們的成長還是順應自身發展規律才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