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百科
有媽媽提問,寶寶出生後哪兒都漂亮,單單鼻梁太塌了。經常捏鼻梁,能給寶寶後天塑造高鼻梁麼?
很遺憾。不能!這位媽媽不死心,問「曾有媒體報導,孫儷接受採訪時,也說過自己小時候鼻梁很塌,於是就用夾子夾,後來就變得又高又挺了」。不過,這樣解讀就以偏概全了。孫儷小時候鼻梁不高,但她的父母都是高鼻梁。女大十八變,最重要的是遺傳基因。
兒科大夫表示,通過捏、夾的方法,使孩子鼻梁變高,基本沒有效果的。
事實上,在嬰兒時期,寶寶的鼻梁都是很塌的,當寶寶前囟在1歲~1.5歲閉合以後,面骨及鼻骨才開始加速生長發育,鼻梁也就慢慢長出來了,鼻骨骨骼的變化會一直持續發育到青春期後才會日趨成熟。我們常常說「女大十八變」也是這個原因,一般到青春期後我們的面部才會完全定型。
長期捏鼻梁可能會導致中耳炎。
因為幼兒頭部整體器官系統處於發育階段,對外界刺激的防禦能力較為脆弱,所以哪怕是輕微的刺激,都會引起孩子不適甚至疼痛。再加之頭部各器官之間又是相通的,鼻腔和耳咽管相連,容易導致孩子鼻腔中的分泌物倒流進入中耳。久而久之中耳黏膜受到損傷,引起中耳炎。
不僅如此,還可能影響眼部發育。
孩子在視力發育初期,只能看清楚眼前近距離的物體。當大人的手靠近孩子鼻梁時,他們會對眼前清晰的畫面產生興趣,下意識地一直盯著看。淘氣一點的寶寶,甚至還會不停嘗試抓住大人的手。長此以往,當孩子習慣性聚攏眼前的物體,會成對眼,還會養成抓眼睛的毛病。
最關鍵的是,損害鼻腔。
孩子的鼻腔內黏膜及血管組織等,相當的脆弱。尤其是嬰幼兒,鼻毛尚未發育好,成人對其進行捏揉的時候,自身的緩衝和保護機制不能發揮作用,可能造成孩子鼻黏膜和鼻腔毛細血管損傷。輕則鼻腔充血,嚴重時會出現表皮損傷性出血。此外,還會降低孩子鼻腔的抵抗力,使孩子更容易罹患上呼吸道疾病。
其實孩子的鼻梁高低是父母雙方基因決定的,與後天關係不大。民間所謂的小竅門往往缺乏科學依據,父母們不要輕易相信。如果雙方鼻梁都不算塌,那放心,孩子以後會越長越好的。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