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探測到引力波?LIGO與VIRGO的靈敏度不是吹的

2021-01-08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自從LIGO合作檢測到第一個直接引力波事件已經不到兩年了,這是由兩個黑洞在10億光年之外的合併造成的。

從那以後LIGO發現了更多的合併:更緊密的黑洞,信號持續更長的時間,黑洞甚至比第一次更少。但今年早些時候在漢福德、佤族和利文斯頓的孿生探測器,在距離遙遠的地方還有第三個幹涉儀:在義大利的室女座(VIRGO)探測器。8月14日這三個引力波幹涉儀的發現第一個信號(從宇宙到地球)每一個信號都被探測到。有三個工作探測器同時觀察宇宙,科學家們現在可以精確定位這些來源的位置。

當有一個信號出現在一個探測器上,可以得到一個粗略估計它與地球的距離(有不確定性),但是沒有關於它的方向的信息。第二個檢測器不僅給出了另一個距離估計,而且兩個信號之間的時間差給了一些關於距離的信息,允許將自己限制在天空中的「電弧」上。但是第三個探測器有第三次時差,可以精確定位一個點,儘管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是「三角測量」這個詞的來源,因為你需要三個探測器來精確定位原點,這正是處女座(VIRGO)能夠做到的。

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LIGO探測器觀測到的信號之後,室女座探測器的信號僅到達6毫秒。在這些探測器之間的很長的基線,在美國和處女座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大陸上,在一個大洋上允許在信號的位置上有一個從未有過的狹窄的位置。

這為測量三維引力波偏振提供了第一個機會,空間在兩個垂直方向伸展和收縮。有了三個探測器網絡,他們第一次能夠證實引力輻射的這一方面。正如你所期望的那樣與廣義相對論的規定絕對是完美的。

信號在三個探測器之間的一致性以及儀器應變的振幅,能告訴我們黑洞的質量、周期和特性是什麼。這些第一次探測是絕對不可思議的,但是從位置得到的額外信息將會將引力波觀測從一種觀察宇宙的新方式轉變為與電磁天空相結合的方式。我們的望遠鏡在整個天空中都不夠好,無法看到一個非常大的區域,就像我們能夠從以前的事件中減少信號一樣。但如果能快速地知道引力波信號起源於哪裡,就可以突然尋找一個真正的光學對應物。

隨著LIGO和處女座(VIRGO)的改進,這些測量數據的不確定性將會下降,這意味著這些引力波產生的區域將會減小,並能更快地識別出這些引力波,從而更迅速地利用哈勃、費米等望遠鏡以及未來的詹姆斯·韋伯(James Webb)。

有很多與這些合併相關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回答:

1、黑洞的合併是否包括吸積盤的電磁輻射?2、是否有合併的餘輝,就像伽馬射線爆發一樣?3、如果有任何物質加熱或被噴射是什麼程度?4、合併的餘波或前體的時間尺度是什麼?

隨著越來越多的探測器出現在網絡上(比如日本的KAGRA或印度的下一個LIGO探測器),隨著靈敏度的提高不僅可以期望看到更準確的合併,而且我們可以在更早的時間內看到更大的頻率,以及更低質量的黑洞。

這種類型的新知識不僅可以增進我們了解宇宙是如何工作的,可以是一個靈感的源泉,當人類在全球範圍內和在天文臺一起為了我們所有人的利益來實現更大的對宇宙的認識,9月27日發布的公告是正式的:我們現在已經看到了4個雙黑洞黑洞合併,第一個在三個探測器上精確定位它的位置,第一次測量了一個引力波的3D偏振。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期待更快的結果,更好的信號以及在大規模範圍內增加的事件數量。一種新的天文學正在我們面前,人類將永遠不會以同樣的方式看待宇宙。

作者:Ethan Siegel(天體物理學家)

來自:Forbes science

編譯:中子星

審校:博科園

相關焦點

  • 諾獎解讀|引力波探測史:從愛因斯坦到LIGO
    在他的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發展出雷射幹涉術來探測引力波。這項技術是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裝置的基礎。韋斯教授首次分析了探測器的主要噪聲來源,並領導了LIGO儀器科學的研究,最終使LIGO達到了足夠的靈敏度,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探測到了引力波。(就在幾天前,韋斯教授剛剛過完85歲生日。)?
  • 敬請關注:美國的LIGO和歐洲的VIRGO天文臺將聯合宣布新發現
    該發布會將在義大利都靈舉行,涉及到8月14日的觀測結果。直播地址詳見:http://www.virgo-gw.eu/人類第一次對引力波的直接探測是在2015年9月,該發現創造了科學發現的歷史,證實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正確性。
  • Virgo引力波探測器重新上線
    一年半前,人類第一次探測到了拂過地球的引力波。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的兩臺具有極高靈敏度的探測器(分別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捕獲到了兩個黑洞合併所引起的時空扭曲。5個月後,科學家宣布了這一消息。
  • 日本神岡引力波探測器加入LIGO和Virgo 在全球範圍內搜尋引力波
    目前,LIGO和處女座正處於為期一個月的「休假」之中,以適應一系列儀器升級和修復問題,從而提高探測器對因引力幹擾造成的時空微妙漣漪的靈敏度。同時,KAGRA處於啟動調試階段。美國和歐洲的探測器將在11月1日恢復科學觀測。KAGRA計劃在一個月左右後開始進行科學觀測。這一諒解備忘錄還包括德國的GEO600重力波探測器。
  • 美國LIGO歐洲Virgo聯手「抓捕」引力波
    在過去數月,這兩款探測器都經過了一系列升級,靈敏度得到大幅提升。中國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張承民對科技日報記者充滿期待地說:「此次升級後的LIGO與Virgo強強聯合,將是人類科學歷史上最靈敏的大科學裝置的一次閃亮登場,有望使科學家探測到更深邃的太空,發現更多天體極端事件產生的引力波,從而更進一步揭示宇宙的秘密。」
  • 對話LIGO成員胡一鳴:研究引力波可親身見證歷史瞬間
    澎湃新聞:什麼時候開始對引力波感興趣的?為何會加入到此次對引力波的探測項目中去?具體承擔哪些工作? 胡一鳴: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次學術會議,在那裡第一次了解到了引力波這個有趣的概念。西澳大學的溫琳清教授的報告當時把我深深地震撼了,引力波天文學,這麼一個有趣、有著無限潛力的領域,在不久的時間內就將因為硬體儀器的靈敏度升級而變成現實。
  • 對話LIGO成員胡一鳴:研究引力波可親身見證歷史瞬間[圖]
    澎湃新聞:什麼時候開始對引力波感興趣的?為何會加入到此次對引力波的探測項目中去?具體承擔哪些工作?  胡一鳴: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參加過一次學術會議,在那裡第一次了解到了引力波這個有趣的概念。西澳大學的溫琳清教授的報告當時把我深深地震撼了,引力波天文學,這麼一個有趣、有著無限潛力的領域,在不久的時間內就將因為硬體儀器的靈敏度升級而變成現實。
  • 關於雙黑洞和引力波,LIGO科學家回答了這7個你可能會關心的問題
    雙中子星的軌道頻率可以受引力輻射的影響,見引力波文章的[20,21,22]。這個發現被授予199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天體物理學家通過雙中子星在附近宇宙中的分布,可以大概推算出LIGO觀測範圍中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信號的發生機率。目前的Advanced LIGO的靈敏度正處在可能發現雙中子星的邊緣。恆星質量的黑洞,也就是大質量恆星演化行程的黑洞,也是有觀測證據的。
  • 火線評論:引力波探測引爆了科學家朋友圈
    引力波音頻。
  • 愛因斯坦最後拼圖 LIGO獲得諾貝爾獎(全文)_辦公列印評測試用...
    這裡涉及的數學和物理太過艱深,不是研究這個領域的學者根本理解不了,我們作為圍觀群眾,只看理論的結論就好。在這個場方程當中,愛因斯坦預言了一種以光速傳播的引力波動。事實上,LIGO的精度極高,能探測到千分之一個質子直徑尺度上的變化,這是因為只有這個精度,才能探測到「很強」的引力波。也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1米尺度上的變化。LIGO是有史以來精度最高的設備。
  • ...引力波探測專家加州理工大學教授陳雁北、清華大學博士後胡一鳴
    更高靈敏度探測器6月將再度運行  記者:有科學家稱,人類探測到引力波,如同一個失聰的人突然獲得聽覺,從此獲得感知世界的新能力。那麼,未來的研究計劃如何,還會有新的引力波被發現嗎?  陳雁北:今年6月我們還將進行下一次運行,下一次運行的探測器靈敏度還要高於去年。從理論上講,當儀器靈敏度能夠達到的時候繼續觀測,是有可能再次觀測到的。所以說第一次的探測是新時代的開始,後續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引力波被探測到。實際上,第一次的數據還沒有全部分析完,剩下的數據裡也可能還會有引力波存在。
  • 引力是四種基本力中最弱的,科學家承認它可能洩露到其它空間維
    按照現代物理學的觀點,支配物質世界各種運動現象的力可歸結為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即引力相互作用、電磁相互作用、強和弱相互作用。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最終統一描述是物理學的重大、前沿科學問題之一。在這四種基本相互作用中,引力作用是所有物質之間都存在的一種相互作用,也稱為萬有引力。由於引力常數G很小,對於通常大小的物體,它們之間的引力是非常弱的。
  • 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靈敏度測試
    圖1雙天線標籤測試配置示意圖  表示單位  標籤靈敏度通常可以用功率或場強表示。EPCglobal比較實用,採用了RIPTUT,亦即標籤接收到的單極子輻射功率。>-41.28 960.0 -30.15 -32.09 -41.63   表格1自由空間傳輸損耗和距離、頻率的關係  要注意的,上述是遠場球面波模型下推算的
  • LIGO之後:暗物質,相對論,超對稱,中微子,黑洞誰贏誰輸?
    Breath of Life (Originally Performed by Florence and the Machine)Singer's Edge Karaoke(圖注)兩個黑洞的合併,與LIGO所探測到的質量相當
  • 水星探測的意義
    這次水星探測有什麼意義?這次探測與人類對太陽系內其它行星的探測有什麼不同?  上海天文臺佘山站站長、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林清認為,人類對太陽系中任何一個行星的探測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因為每一次探測所獲得的資料,都能幫助科研人員修正太陽系形成和起源有關假設模型或理論,使人類對太陽系的認識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實。這也是「信使」探測水星的最重要意義。
  • 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軌道都符合波得定律,只有海王星是個例外?
    其中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的軌道距離必然也是有某種規律,早在1766年的時候,德國一位中學教師戴維·提丟斯發現了一個簡單的幾何學規則,後來這個規則柏林天文臺的臺長波得歸納成了一個經驗公式,它就是波得定律。「波得定律」全稱為「提丟斯-波得定則」,是用來計算太陽系中行星軌道時通常採用的一個簡單規則。該定則的表述形式為:4+0,3,,6,12,24......
  • 金星被探測到磷化氫「生命說」有新證據?
    據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15日報導,歐美科學家9月14日宣布,首次觀測到金星高雲層中的磷化氫。他們說,他們只找到兩種可能的解釋:要麼是存在未知的地球化學過程,要麼是這顆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上存在生命。什麼是磷化氫?這是一種無色氣體,聞起來有大蒜味或者腐魚味。
  • 探測水星面對極限溫差,科技將展現水星更真實的一面
    極限的溫度落差,導致環繞水星進行探測困難重重。(圖1:水星,圖源網絡)據報導,於2018年10月20日發射的水星探測器BepiColombo在2020年4月10日首次飛越地球,藉助地球的引力飛向金星軌道,並再度藉助金星軌道,綜合地球、金星和水星的引力「彈弓」幫助該探測器抵擋太陽的巨大引力
  • SS7靈敏度怎麼設置 王牌必備二指操作最穩靈敏度調節
    和平精英作為一款好玩的射擊類型的遊戲,以吃雞作為核心的玩法,其實這樣的遊戲現在非常的火熱,而和平精英無疑是其中最火爆的,但是手機裡面進行射擊遊戲,面臨的問題有很多,第一個就是操作性的問題,手機上面一般都是兩個大拇指進行操作,靈敏度需要怎麼調節才是最佳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