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1999中國史學編年

2021-01-20 光明數字報

    1984年

 

    3月,《中國文化研究集刊》創刊。該刊只出版五期,但影響巨大,是「文化熱」中最具聲望的刊物。

 

    5月5日,「中華民國史學術討論會」在南京舉行,這是1949年以後大陸地區召開的第一次中華民國史學術討論會。

 

    5月6日,中國世界近代史研究會成立大會在瀋陽召開。

 

    5月,中國文化書院在北京成立。該院是八十年代「文化熱」中最著名的學術團體之一。

 

    10月,黎澍在《歷史研究》第5期發表《論歷史的創造及其他》,在歷史學界乃至整個理論界掀起軒然大波,。

 

    11月1日,全國史學理論討論會在武漢召開。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史學理論研討會。

 

    7月17日,於省吾逝世,終年89歲。

 

    1985年

 

    2月,(美)費正清、(美)劉廣京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譯室譯《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年》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3月,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引起學術界極大關注,對當時「文化熱」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風靡一代青年。

 

    7月,夏鼐《中國文明的起源》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8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主辦《民國檔案》創刊。

 

    9月,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第1卷《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後,即受到史學界和經濟學界的重視。

 

    10月,《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陸續出版。該書1996年全部出齊,標誌著對全國存世古籍的普查基本完成。

 

    12月,周谷城主編《中國文化史叢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以該叢書的出版為標誌,中國文化史研究步入高潮。

 

    1月11日,傅築夫逝世,終年83歲。6月19日,夏鼐逝世,終年76歲。

 

    11月11日,榮孟源逝世,終年72歲。

 

    1986年

 

    1月1日,中國文化書院、北京大學哲學系等單位在北京聯合舉辦「中外文化比較講習班」,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而巨大的影響。

 

    1月6日,「首屆國際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在上海召開。這是1949年後第一次專題討論中國文化的國際會議。

 

    4月,蕭功秦《儒家文化的困境——中國近代士大夫與西方挑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6月,葛兆光《禪宗與中國文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8月,《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出版。這是我國第一部全面介紹考古學領域各項基礎知識的大型綜合性工具書,對我國考古研究的現有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

 

    10月14日,「第一屆中國社會史研討會」在天津召開。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是中國社會史研究復興的開端。

 

    4月22日,陳邦懷逝世,終年90歲。5月28日,翁獨健逝世,終年80歲。6月4日,王仲犖逝世,終年73歲。

 

    1987年

 

    2月18日,《瞭望》周刊第8刊發記者訪談《歷史學家劉大年談「全盤西化」的由來和為什麼行不通》,第9期連載。此文意在反擊「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發表後引起理論界和史學界廣泛關注。

 

    2月,(英)傑弗裡·巴勒克拉夫著、楊豫譯《當代史學主要趨勢》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後風行一時,對推動中國史學向社會科學化方向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6月8日,李澤厚《中國現代思想史論》由東方出版社出版,影響巨大。

 

    6月,劉起釪《尚書源流及傳本考》由遼寧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對《尚書》的源流作了系統、簡明的闡述,使異常紊亂的《尚書》衍傳情況完整而有條理地展現出來。

 

    9月,《侯外廬史學論文選集》(上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下卷1988年1月出版。

 

    是年,朱維錚《走出中世紀》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後以其啟蒙傾向在「文化熱」中產生較大影響。

 

    是年,《明實錄類纂》開始編纂出版。

 

    是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組織翻譯的「中國近代史研究譯叢」開始陸續出版。

 

    8月9日,鍾鳳年逝世,終年100歲。9月14日,侯外廬逝世,終年85歲。12月2日,梁釗韜逝世,終年71歲。12月14日,胡華逝世,終年66歲。

 

    1988年

 

    5月,侯仁之主編《北京歷史地圖集》第一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我國第一部也是最傑出的一部區域歷史地圖集,具體形象地反映了千年古都北京的文化、政治的獨特風貌。

 

    6月11日,大型電視政論片《河殤》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該片播出後因其所持激烈的反傳統立場在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轟動效應,思想理論界隨即圍繞本片觀點展開激烈爭論,形成一股引人注目「河殤熱」,從而把「文化熱」推向高潮。

 

    8月,「紀念殷墟發掘60周年座談會」在河南安陽召開,出席會議的有40位國內知名學者。

 

    10月21日,王元化主編《新啟蒙》叢刊創刊。該書是80年代影響最大也是最為重要的的一套叢書,在學術界產生了廣泛影響。

 

    11月10日,首屆全國現代化理論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引起較大反響。

 

    12月2日,李紹連在《中國文物報》發表《概述中國文明起源問題的討論》。

 

    是年,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組織出版的「中國邊疆史地研究資料叢書」開始陸續出版。

 

    12月1日,陳旭麓逝世,終年70歲。12月9日,黎澍逝世,終年76歲。 

    1月,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在史料的考證及運用上體現了較深的功力,向為學林所重。

 

    3月,李時嶽在《廣東社會科學》第一期發表《義和團運動再認識》。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強烈反響。

 

    7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易家言」《〈河殤〉宣揚了什麼?》,從十個方面對《河殤》進行了猛烈批判。此文發表後,報刊上展開了對《河殤》的密集批判。這場批判是思想史上的80年代向90年代過渡的轉折點。

 

    10月7日,孔子誕辰254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北京——曲阜舉行,江澤民就孔子問題發表看法,表明了官方對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重視,產生很大影響。

 

    是年,王元化主編《海外漢學叢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劉東主編《海外中國研究叢書》開始由江蘇人民出版社編輯出版。何光滬主編《宗教與世界叢書》開始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

 

    3月20日,鄭鶴聲逝世,終年88歲。9月20日,陳伯達逝世,終年85歲。

 

    1990年

 

    5月,季羨林、周一良、龐樸主編《東方文化叢書》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馬雍《西域史地文物叢考》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8月31日,「近代中國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

 

    10月7日,中國史學會、中國義和團研究會主辦的「義和團運動與近代中國社會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濟南舉行。

 

    是年,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叢書」開始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5月9日,朱傑勤逝世,終年77歲。

 

    8月30日,錢穆在臺灣逝世,終年95歲。

 

    1991年

 

    1月23日,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成立。

 

    2月15日,上海《解放日報》頭版發表署名「皇甫平」的評論文章《做改革開放的「帶頭羊」》。至4月12日,「皇甫平」又發表了三篇文章,繼續呼籲深化改革開放。這「四論」被視為「鄧小平南方談話的先聲」。

 

    2月20日,《文匯報》發表魏秦文章《戰後迅猛發展的國外中國學研究》,該文介紹了國外中國學研究近況,呼籲國人重視海外中國學研究。

 

    3月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致信李鐵映、何東昌,強調要對小學生(甚至幼兒園的孩子)、中學生一直到大學生,由淺入深、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教育。

 

    3月,何茲全《中國古代社會》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編大型《邊疆史地叢書》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王曉毅《中國文化的清流》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來新夏《古典目錄學》由中華書局出版。

 

    5月5日,張岱年在《光明日報》發表《以分析的態度研究中國學術》,被認為是九十年代以來「重提國學」的先聲。該文是作者為其主編的《國學叢書》所寫的序言。是年12月,該叢書開始由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

 

    5月10日,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成立。

 

    6月,葛劍雄《中國人口發展史》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受到學術界高度評價。

 

    7月,《清代全史》由遼寧人民出版社開始出版。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

 

    9月,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由中華書局出版。

 

    11月1日,「首屆胡適學術思想研討會」在黃山召開,這是1949年後舉行的第一次規模盛大的胡適學術思想研討會。7日,「全國首次胡適學術討論會」在績溪舉行。兩次會議預示著「胡適熱」的興起。

 

    1月9日,徐中舒逝世,終年92歲。1月24日,嚴中平逝世,終年82歲。5月12日,商承祚逝世,終年90歲。

 

    1992年

 

    4月,姜義華在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4月號發表《激進與保守:與餘英時先生商榷》,引發「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之爭。

 

    6月,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

 

    7月,陳旭麓《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書視野開闊,思辨深邃,被認為是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最好的導論性著作。

 

    7月,李學勤在《中國文化》第7期發表《走出「疑古時代」》,引起海內外學術界的普遍關注,並直接導致其後「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提出。

 

    7月,吳於廑、齊世榮主編六卷本《世界史》開始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成為繼60年代的四卷本《世界通史》之後,新中國世界史學科發展史上又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著述。

 

    8月28日,譚其驤逝世,終年82歲。

 

    12月27日,林增平逝世,終年69歲。

 

    1993年

 

    5月7日,「顧頡剛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討論會」在蘇州召開,胡繩在會上發表講話,對顧頡剛作出高度評價。

 

    5月,北京大學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大型學術刊物《國學研究》創刊。該刊的出版被認為是90年代以來國學興起的標誌之一。

 

    8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記者畢全忠寫的《國學,在燕園悄然興起——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散記》。該文的發表被看作是20世紀90年代國學研究再度復興的標誌。

 

    10月,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紀山鎮郭店一號楚墓出土戰國時期楚國竹簡,在很大程度上改寫了先秦儒家思想史乃至中國學術史和中國哲學史。

 

    10月,羅榮渠《現代化新論——中國的現代化進程》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12月,《中國傳統文化研究叢書》開始由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人民音樂出版社、巴蜀書社出版。中國社科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編「中國邊疆史地文庫」開始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4月9日,吳於廑逝世,終年80歲。

 

    1994年

 

    5月16日,「評魏特夫《東方專制主義》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7月4日,《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工程啟動。2002年4月,該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完成影印出版,共1800冊。

 

    8月,王元化主編《學術集林》叢刊創刊。文叢出版後,在海內外廣受關注,為90年代國學的復興起推波助瀾的作用。2000年第17卷出版後停刊。

 

    9月1日,中山大學歷史系舉行「紀念陳寅恪教授學術討論會」。

 

    9月11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成立。1997年10月底全書1200冊出齊。

 

    10月,范文瀾、蔡美彪主編《中國通史》1—10卷由人民出版社完成出版。

 

    11月,《東方文化集成》開始編纂,季羨林任總主編。10月14日,唐長孺逝世,終年84歲。

 

    1995年

 

    4月,茅海建《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由三聯書店出版。

 

    5月,李澤厚、劉再復對話錄《告別革命——回望二十世紀中國》由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出版。該書堪稱改革開放後學術界爭議最大、影響最廣的著作之一。

 

    9月,方克立、李錦全主編《現代新儒家學案》(上、中、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0月,朱學勤在《讀書》第10期發表《思想史上的失蹤者》,刊出後在知識界激起巨大反響。

 

    12月,葛兆光《中國禪思想史——從6世紀到9世紀》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是年,由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主辦、任繼愈主編的《國際漢學》創刊。陳平原主編《學術史叢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陸續出版。

 

    4月16日,胡厚宣逝世,終年84歲。12月4日,姜亮夫逝世,終年94歲。

 

    1996年

 

    1月,王學典《二十世紀後半期中國史學主潮》由山東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被視為近50年中國史學思想史研究的拓荒之作。

 

    5月16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啟動。2000年9月15日該工程通過國家驗收。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該年表把中國的歷史紀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成果公布後,受到國內外學界尖銳批評與強烈質疑。

 

    8月,金衝及主編《毛澤東傳》(1893-1949)》由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9月,何兆武、陳啟能主編《當代西方史學理論》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9月,《胡適全集》編纂出版工作正式啟動。全集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完成出版。

 

    10月,湖南長沙走馬樓出土14萬枚漢末至三國吳簡牘,超過中國曆年出土簡牘數量的總和。

 

    4月4日,羅榮渠逝世,終年69歲。4月5日,李時嶽逝世,終年68歲。

 

    11月10日,周谷城逝世,終年98歲。11月15日,姚孝遂逝世,終年70歲。

 

    1997年

 

    1月,沙健孫、龔書鐸主編《走什麼路——關於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若干重大是非問題》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月,顧誠《南明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該書史料豐富紮實,理論功底深厚,出版後立即在明清史學界引起關注。

 

    5月,黃仁宇《中國大歷史》由三聯書店出版。該書出版後引起了學界廣泛關注與熱烈討論。

 

    9月,汪暉在《天涯》雜誌第5期發表《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點燃新左派與自由主義論戰的導火索。論戰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知識界最大的一場爭論,形成了不同的思想陣營。

 

    是年,瞿林東主持的《二十世紀中國史學名著》叢書開始由河北教育出版社編輯出版。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叢書」開始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5月25日,羅爾綱逝世,終年96歲。

 

    1998年

 

    4月,《胡繩全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4月,葛兆光《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中國思想史第1卷)》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出版後引起海內外學界的普遍關注,被認為是近年來最有影響的學術著作之一。

 

    10月,蕭克主持編纂《中華文化通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全面的文化通志,闡述詳盡,內容豐富。

 

    12月26日,胡繩在「毛澤東、鄧小平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討論會上發表《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再評價》講話。此篇講話的發表,表明晚胡年思想發生了重大改變。

 

    12月,季羨林主編《敦煌學大辭典》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該書被稱為「百年敦煌學的總結」之作。

 

    12月,戴逸在《歷史研究》第6期發表《世紀之交中國歷史學的回顧與展望》。

 

    1999年

 

    3月,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全部出版。

 

    6月,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聯合出版。

 

    7月,蘇秉琦《中國文明起源新探》由三聯書店出版。本書看作是對20世紀中國考古學的總結,被稱為「中國考古學的世紀之作」。

 

    8月,胡厚宣主編,王宇信、楊升南審校《甲骨文合集釋文》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12月,劉大年在《明清論叢》第一輯發表《評近代經學》,這是作者晚年最重要的一篇論文,歷時多年撰成。

 

    12月28日,劉大年逝世,終年84歲。

 

    (節選自《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王學典主編,商務印書館2014年12月出版)

 

相關焦點

  • 臺灣五十年來「史學理論」的變遷與發展:1950-2000
    ,並舉出社會學、心理學與量化史學,及運用這三項社會科學研究中國的實例,也特別列舉錢穆(1 8 9 5-1 9 1 1)、杜維運、餘英時、汪榮祖、王爾敏..等人不同形式對傳統中國史學思想中有關「史識」的強調,說明史學工作者無法避免「意義」的問題及其先導性,並呼應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期望建構中國史學特殊精神的要求,黃文並將史學相關論文的出處列於文後,極有助於後續工作。
  • 北京大學第十五屆史學論壇舉行
    4月13日至14日,由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主辦、歷史學系研究生會承辦的「北京大學第十五屆史學論壇」於李兆基人文學苑舉行。來自海內外各大高校及科研單位的55位同學齊聚未名湖畔,共襄這場屬於歷史學人的學術盛宴。
  • 王晴佳:為什麼情感史研究是當代史學的一個新方向?
    民族史學的寫作以使用政府檔案為主,兩者所以有相輔相成的聯繫。現在已經有大量的歷史研究指出,民族國家史學的寫作和出版,是推動近代民族主義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至今仍然如此。從這一方面考慮,民族國家史學就是民族主義史學,有著濃厚的意識形態因素。所以蘭克史學標榜客觀治史,顯然站不住腳,因為政府檔案必然含有注重政治人物的偏見,而且以民族國家為單位考察歷史,本身也代表了一種片面的立場。
  • 中國資本市場大事記(1984年至2014年)
    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新中國成立後首隻公開發行股票。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行開業典禮,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鎔基在浦江飯店敲響了上證所開業的第一聲鑼。   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 中國改革史上為何1984是值得紀念的年份
    編者按:在1984年,柳傳志、王石等人下海,海爾、萬科、聯想等公司相繼成立。由於改革,中國許多政治家、經濟學家、企業家的人生軌跡在1984年隱約交集。在看似巧合的背後,是激蕩的改革東風點燃了一代中國企業家創業的夢想。
  • 1984年 下海的「中國心」
    1、國務院決定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1,526 票 2、中央下發關於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 324 票 3、鄧小平視察深圳、珠海經濟特區 1,193 票 4、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2,589 票
  • 1984:那一年中國有多厲害
    1984年的中國,廣大勞動人民只熟知他父親在春晚上那一口幽默的唐山方言。說到春晚,當年所有歌手,大概都紅不過一個人。那就是香港電子表廠的工人,張明敏。05.1984年的春晚,就是1984年的氣氛。1984年初,印度尼赫魯金杯賽,中國以1:0戰勝世界強隊阿根廷,隨後奪得亞洲足球錦標賽亞軍,取得當時隊史上的最好成績。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發布,中國人開始有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證。5月,中國女子羽毛球隊連克丹麥、韓國、日本,第一次獲尤伯杯。
  • 1984年國慶閱兵中中國女排緣何引人注目
    自1959年國慶閱兵後,1984年的國慶閱兵,是時隔25年後的國慶大閱兵,也是筆者出生後首次看到的國慶閱兵,雖然那時筆者還是一個孩子,但是觀看閱兵時的情景還記得很多。多虧那時有了電視,筆者是通過家裡購買了一年之久的12寸的國產「熊貓」牌黑白電視機收看的。
  • 百年美股範式轉移:1980到1999的黃金二十年-虎嗅網
    1984年1月1日,AT&T被拆分。1984年1月6日,德士古以100億美元收購蓋蒂石油公司。1984年12月2~3日,印度博帕爾聯合碳化物工廠的瓦斯洩漏造成2000多人死亡。1984年1月25日,裡根總統宣布「美國回來了,站得很高……」,並提出了在未來三年內將聯邦赤字減少1000億美元的目標。1984年3月31日,美國GDP同比增長2.6%至3.8萬億美元。1984年6月,平均房價超過10萬美元。
  • 1984年中國大事記
    一月1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1984年農村工作的通知》(簡稱1984年中央一號文件)。統一後,臺灣仍搞它的資本主義,大陸搞社會主義,但是是一個統一的中國。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香港問題也是這樣,一個中國,兩種制度。香港與臺灣還有不同,香港是自由港。2月24日,鄧小平就辦好經濟特區和增加對外開放城市的問題同中央幾位負責同志談話。鄧小平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個指導思想要明確,就是不是收,而是放。要讓一部分地方先富裕起來,搞平均主義不行。
  • 1984年世界「大事年鑑」獻給1984年出生的人們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左翼作家喬治·歐威爾於194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在小說裡1984代表著未來,然而今天,1984已經成為了回憶,甚至是有些遙遠的回憶了~1984年發生了無數的事情,有報紙上的大事,有街頭巷尾的小事。對於這一年出生的人來說,1984是他們故事的開始~ 下面盤點下那一年他們故事的插曲。
  • 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發布(2019—2020)
    2020年7月2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主辦的「全國主要史學研究與教學機構年度重大成果發布會(2019—2020)」在北京召開。發布會現場發布重大成果7項,現場展示成果13項。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一年多來,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立足中國,放眼世界,著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推動相關歷史學科融合發展,努力推出一批有思想穿透力的精品力作,形成了一系列新時代史學理論新成果。
  • 西方歷史哲學研究在中國:70年回顧與反思
    構建中國特色的歷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應該以唯物史觀為指導,以源遠流長的民族史學為根基,同時也不應拒絕西方歷史哲學的參與。對唯物史觀的理解和應用也鮮明地體現在職業史學家對史學議題的選擇上。隨著史學家逐漸展開對中國古史分期、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中國封建社會農民戰爭、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及漢民族形成等問題的大討論⑥,我國史學界加深了對唯物史觀的認識。
  • 錢學森為中國打造鎮國重器!1984年首次亮相,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
    他曾親手為中國打造了捍衛和平的鎮國重器!1984年10月1日的閱兵式上,這些「鎮國重器」公開亮相,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錢學森為中國研製彈道飛彈的故事。上世紀50年代,冷戰局勢風雲變幻,某些西方大國依仗著自己手裡的核武器,對中國展開了瘋狂的核訛詐。為了保衛和平,提升我國的國防實力,包括錢學森在內的一大批科學家衝破西方國家的重重阻撓,冒著風險回到了國內。
  • 戴偉浚,1999年7月25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特區,...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戴偉浚,1999年7月25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特區,... 戴偉浚,1999年7月25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特區,... QMHG1986 2020-05-31 18:30 戴偉浚,1999年7月25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特區,中國香港足球運動員,司職中場,曾經效力於狼隊足球俱樂部。
  • 【屬相】1984年屬相|1984年屬鼠的命運
    按生肖五行分析1984年出生是什麼命:1984年是甲子年,甲屬木,子為鼠,所以1984年出生是木鼠之命,六十甲子60年一循環,所以1924年同屬木鼠命。木鼠(甲子年——1924、1984年出生)為人幼年有難,中年衣食足用,男招好妻,身閒心苦,多喜多憂,兄弟少力,六親冷淡,凡事自作自為,女人賢能之命。這種評價似乎過於悲觀了些。
  • 不可思議,1984前中國為什麼不參加奧運,84年後奧運會獎牌
    號外號外,今天又有明星搞事情了,趕緊來看看吧1954年國際奧委會雅典年會中承認了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為中國奧委會,但卻也保留了中華民國奧委會。並允許這兩個奧委會同時參加第16屆奧運會,一個使用「北京中國」,一個使用「臺灣中國」。
  • 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為什麼遭美國轟炸?
    1999年5月8日北京時間早上5點45分,當地時間5月7日晚23點45分,一架美國B-2轟炸機從美國本土密蘇裡州起飛經過15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到達目標上空,經過和指揮部的再次確認,投下了5枚「靈巧炸彈」,其名稱為「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JDAM ),音譯為「傑達姆」,標準彈重908公斤,準確命中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後美國官方咬緊牙關堅持聲稱是「誤炸」。
  • 1999年4月30日 中國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
    1999年4月30日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  1999年4月30日,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鮮花盛開四季如春的昆明隆重開幕。由上百萬盆鮮花裝點起來的世博園奼紫嫣紅,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