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娜貝蘇
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網友發帖,他們小區一位媽媽跳樓了。
事發當天,媽媽跟孩子因為學習問題發生爭執,媽媽情緒失控,撕碎了孩子的卷子,剪爛了孩子的書包。
她對家人說自己想冷靜一下,今晚睡客房,孩子的事情明天再說。
可是沒有明天了,這位媽媽委屈憤懣之餘,竟然直接從22樓跳了下去,當場殞命。
據網友描述,他和這位媽媽是在孩子的輔導班上認識的,她很要強,把孩子的學習視作頭等大事。
孩子也很爭氣,學習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但是上了六年級就開始大幅下滑,並且出現了厭學情緒。
這讓她很恐慌,然後犧牲所有的休假時間帶孩子奔走在各大補習班,每天督促孩子的功課。
但她越是關注孩子的分數排名,孩子就越是牴觸,兩人經常發生激烈衝突。
事發當晚,媽媽跟孩子再次因為學習問題發生爭執,
近年來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抑鬱,離家出走的新聞屢見報端,但家長為此跳樓的事件還鮮有發生。
我們生活中很多這樣的母親,她們將孩子的成績視作自己的榮辱,把一生的情感和命運都押注在孩子的身上,這種「共生」,其實是一種綁架。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來無可厚非,但失去界限密不透風的愛,會成為孩子的枷鎖。
當他自我意識發展,開始想要掙脫,親子關係必將迎來巨大的挑戰,甚至是崩盤。
沒有界限感的愛
是最大的傷害
娛樂圈最出名的「共生」關係,應該是朱雨辰和他的媽媽了。
這位星途一路平平的男明星,前兩年卻因為他媽媽上了熱搜。
這位母親有多誇張呢?她每天早上四點起來為兒子熬梨汁,10多年來從未間斷;在朱雨辰拍戲期間,她千裡迢迢趕到劇組為兒子做飯,每天把他的家打掃得一塵不染。
她曾在節目中直言:「我是用我整個生命來對待我的兒子,我一個人頂兩個菲傭」。
朱雨辰外表俊朗,演技在線,卻到了四十歲還是單身,因為「讓媽媽滿意」的女孩還沒出現。
即便是國際巨星湯唯,聰慧嫻熟的姜妍,都被媽媽認為「她們不能照顧好我的兒子」。
這位被媽媽「用生命來愛」的孩子,卻在節目中數次落淚,稱過得很痛苦,媽媽的愛讓他覺得壓力很大。
母親的這種共生和情感綁架,成了擋在朱雨辰幸福前面的一道牆。
牆的這邊,是不願意放手的媽媽,牆的那邊,是糾結而痛苦的孩子。
一名剛剛考上北大的新生,在入校後割腕自殺,他在遺書上寫道:「我已經替你們考上了北大,請你們不要再來煩我,不要把我的屍體運回去,我討厭那個地方。」
中國家庭的悲劇,大多起於界限感模糊。誤解,爭吵,怨恨,都由此而來,一地雞毛的背後,是一顆顆傷痕累累的心。
豆瓣上曾經有個「父母皆禍害」小組,12萬人參與其中,揭露了各種以愛之名帶來的傷害,其中廣泛存在的就是父母的控制。
當時這個小組在網上引起了巨大爭議,很多人指責他們不孝,但後來有專家說,這只是一代人為自己爭取話語權的方式,他們能夠發現家庭的問題所在,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這其實是社會的進步。
當我們成年,能夠直面創傷,學會自我修復,讓家庭的悲劇不再重演,讓現在的世界優於過去的世界,才是意義所在。
你好好生活
孩子才能好好生活
心理學家榮格說,父母對孩子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電影《送我上青雲》裡有一個情節,母親老是催婚女兒,女兒崩潰怒斥她:「你連自己的婚姻都經營不好,你憑什麼來教我怎麼交男朋友,你搞笑得很!」
一個不幸福的人,是沒辦法教別人幸福的,一個活得不痛快的母親,會綁架女兒的幸福。
一位女網友分享了她的故事。
印象中她的媽媽是一個不快樂的人,固執,較真,經常因為一點小事茶飯不思,她很早就學會了看媽媽的臉色生活。
她生孩子的那一年,媽媽來幫她帶孩子,她如臨大敵,一直囑咐老公要做好準備,然而家裡還是時刻上演家庭大戰。
她的媽媽特別節儉,也看不得別人享受,老公多夾了幾筷子菜,媽媽抱怨他自私,老公回家晚了,媽媽就懷疑他搞外遇。
之前與媽媽生活的慣性,讓她總是不自覺的維護媽媽,久而久之,她也開始處處看不慣自己的老公,開始覺得他有問題。
隨後產生的無數爭吵,誤會,讓丈夫心灰意冷,最後提出了離婚。
長期的爭吵和壓抑,竟然讓年僅32歲的她,患上了乳腺癌。
有一天她從醫院檢查完回家,媽媽拿來水果試圖討好她:「我給你買的山竹,特別新鮮,就是太貴了,這麼點就50多塊,我都沒捨得吃。」
她控制不住突然就爆發了:「你為什麼捨不得吃?我們生活在困難年代嗎?我給你的錢不夠花嗎?是我們家吃不起嗎?」
「你為什麼總是要苛刻自己,你以為你不吃,我們就吃得下去嗎?」
媽媽一臉錯愕:「這不都是為你好嗎。」
「你要是真想對我好,先請你對自己好一點!」
我們杯子裡沒有水的時候,是倒不出水給別人的,我們心中沒有愛的時候,是沒辦法為別人付出愛的。
我們要先愛自己,才能由愛而生出對生命的尊重,擁有自我的人,才能在坦然中成全孩子的自由。
愛自己
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媽媽愛吃魚頭的故事大家應該都聽過,母親吃了一輩子的魚頭,臨終前把兒子喊到床前,對他說,其實,媽媽一點也不喜歡吃魚頭。
兒子伏在母親床前痛哭流涕,這是一個標準的母慈子孝的故事。然而在奇葩說裡黃執中卻道出了這個故事的真諦,他說,這個故事本身,是一種綁架,這個母親,是在用她的犧牲感,換取孩子的內疚感。
而這個帶著內疚感生活的孩子,永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節目最後,黃執中給了這個故事另外一種可能,這個故事裡,沒有犧牲,沒有內疚。他說:「如果可以,對你的孩子說,媽媽也喜歡吃魚頭,我們一起吃好不好?」
誠然,一個愛自己,也敢於快樂的媽媽,才是一個家庭最好的風水。
愛自己的媽媽,知道正確的愛,不是過度付出,不是犧牲我的人生來成全你的人生,而是我愛自己,也看重你。
我希望我能過好自己的人生,不將自己的匱乏以愛的名義強加於你。
我們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懂得在愛裡應該張弛有度,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也懂得適當的放手。
惟其如此,孩子才能在寬鬆的成長環境中變得更優秀。
我們多愛自己一點,不要讓密不透風的愛窒息了孩子的生活,讓他們放手去試勇敢去追。
接納自己的做不到,承認孩子的不完美。
長長的路,我們慢慢的走。
作者簡介:安娜貝蘇,富書專欄作者,80後雙胞胎媽媽,文藝中年,專注育兒與情感,相信孤獨和思考的力量,與孩子一起成長;本文首發富書少年,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