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只為移民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記雷山縣委常委、縣委統戰...

2021-01-15 天眼新聞

「如要提到在全縣移民搬遷工作中,誰承擔的職責與壓力最重、付出的汗水與心血最多,那無疑是金光翔了。」這是雷山縣幹部群眾的普遍共識。    金光翔,雷山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現年55歲,是一名有著30多年黨齡的「老同志」。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兼任雷山縣移民局局長。在工作中,這位經常開玩笑說「黨齡比年輕幹部的年齡還大」的「老同志」卻一點都不服老,他緊緊圍繞「堅決打贏打好易地扶貧搬遷攻堅戰,助推脫貧攻堅減貧摘帽」的目標,團結帶領全縣移民系統幹部搞規劃、抓項目、解矛盾、做後扶、促脫貧,深受廣大幹部及移民群眾好評。    勇擔「項目指揮官」之責    「脫貧攻堅進入『攻堅期』期間,幾千戶安置房建設、上萬人搬遷入住,可想當初任務之重、壓力之大,但還是撐過來了,想起來還真不容易啊」在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信任下,作為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的金光翔毫不遲疑地接下了兼任縣移民局局長之重任,他何嘗不知易地扶貧搬遷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但全縣脫貧攻堅「減貧摘帽」工作需要,他沒有絲毫理由推脫、退縮。

金光翔(右一)在移民安置點現場督導項目建設

時間緊、安置房建設工期緊、搬遷入住工作量大等困難和壓力一下子擺在他面前。    沒時間讓他顧慮、糾結,有的只能是爭分奪秒謀劃好全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在緊迫有限的時間裡打贏這場硬仗。    「安置點選址、移民搬遷房的設計與質量,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最重要環節,特別是安置房的整體質量,直接影響搬遷群眾的入住滿意度,影響整縣的脫貧攻堅工作,這些事關搬遷群眾切身利益的前期工作我們務必做好。」金光翔在移民局工作調度會上對全局人員要求。    「金常委對工作要求不僅嚴格,而且精細,看問題也準,所以調度和推動全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很是有力、有序、有效。」多年在縣移民局工作的楊光奎對金光翔的領導能力讚嘆有加。    為確保安置房建設質量過硬、讓搬遷群眾滿意,從項目選址到項目建設施工……金光翔都親自把關,親自督促。

金光翔(右四)在工地現場調度項目建設

「項目建設是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嚴格按照省、州要求時限高質量完成,確保按時完成搬遷任務」。這是金光翔面對施工方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話。為確保項目建設進度,他親自任項目建設現場調度督促小組的組長,帶領包保幹部主動出擊、身先士卒,自帶雨鞋、雨衣和手電筒等在施工現場駐點、現場辦公,堅持衝鋒在施工現場一線,在工地現場協調督促工程進度、組織召開調度會……直到深夜才回家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他堅持組織施工方、監理單位等部門實行「兩調度」機制,每天召開早、晚兩次項目調度會,充分聽取縣易地扶貧搬遷指揮部工程督促小組、施工方、監理方等人員和責任單位匯報工程進度情況,分析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並及時協調解決和限時整改。他積極協調解決項目徵地難、徵地慢、全國超限超載專項治理行動下工程建設材料供應不足、各方責任單位溝通協調不暢等系列問題、難題,掃清了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障礙,使得工程項目得以按時間節點順利推進。    「我們不僅要按期完成移民房建設,更要建得好、建得美觀有地方特色,讓移民住的舒心,這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金光翔對工作人員及施工方經常這樣要求。    為確保搬遷群眾有歸屬感,在他主導及要求下,每個搬遷安置小區從風貌設計到環境打造都最大限度地體現搬出地民族文化特色,牛王寨和羊排安置小區分別以苗族「牛文化」和「蝴蝶媽媽」為主題,建設有鬥牛場、牛頭休閒廣場、蝴蝶廣場、苗族遊方長廊、苗族特色涼亭、苗族蘆笙場,苗族文化一條街等,建築充分體現吊腳樓斜屋面、美人靠、雕花、小青瓦等,最大程度把苗族文化展現出來,讓搬遷群眾不忘「鄉愁」,找到歸屬感、親近感。    「我們牛王寨是根據地形科學設計的,從空中俯瞰,就像一頭臥著的水牛,整潔、美觀真漂亮,新華社還對牛王寨安置小區富有苗族特色的建築、優美的環境和濃鬱的苗族風情進行過專題報導呢。」牛王寨社區支書李將虹高興地說。    在金光翔作為「領頭羊」的縣移民局牽頭主抓下,通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牛王寨、小河溝、羊排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137棟安置房先後按期完成建設,2017年—2018年,4285戶貧困戶17313貧困人口在縣內得到了集中安置,易地搬遷人口佔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34.7%,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壓力之強超乎想像,易地搬遷工作走在全州乃至全省的前列,成千上萬的貧困群眾實現「挪窮窩、住新居」,生活有了新希望、新憧憬……    做好「小區大管家」之事    「房子建好了,搬遷群眾如何住得下、住得好」這一問題在移民房建成之前金光翔就一直在思索著。    在貧困戶即將搬遷入住時,他積極爭取到500餘萬元資金,為搬遷戶採購床、被子等入住獎勵物資,督促幫扶幹部為搬遷戶提供手續代辦、入住獎勵物資領取等一條龍「保姆式」服務,讓搬遷群眾實現「拎包入住」。同時統籌協調銀行、供電、自來水公司、社區及各鄉鎮安排專人集中到安置點現場辦公,實行搬遷入住「一站式」服務,較好地解決搬遷群眾「因辦理入住手續而在各單位來回跑」這一繁瑣問題,有效提高搬遷群眾的入住滿意度。

金光翔(右二)深入達地鄉督導移民搬遷舊房撤除工作

為留住「鄉愁」,增強移民群眾的幸福感,在他的謀劃下,由縣移民局牽頭組織,整合宣傳、文旅、教科等部門資源,廣泛開展送文化進社區活動。2019年以來,牛王寨、羊排等安置點結合苗年節、吃新節、蘆笙節、爬坡節及國家重大假日等節慶情況,精心組織20餘次的民族歌舞、文藝宣傳和道德講堂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教育引導群眾講文明、講衛生、知感恩、尊良俗、去低俗、除惡俗,進一步融洽鄰裡關係,讓搬遷群眾深切感受到移民新區濃厚的文化氛圍,從而增強對社區生活的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    「這裡環境好,乾乾淨淨的,跟大城市的高檔小區沒什麼區別,想不到今天我們也成為『城裡人』了。」來自丹江鎮腳猛村的貧困戶文國清笑呵呵地說道。

設計新穎、整潔舒適的「牛王寨」易地扶貧搬遷小區一角

「是黨的好政策讓我們大家從貧困的山區聚到一塊,一起吹蘆笙、唱苗歌、暢談新生活,大家團結一心,真的很開心很幸福。」搬遷到牛王寨的郎德鎮楊柳村70歲老人餘正貴,從小就學會吹蘆笙,只是在老家沒人陪他吹、陪他跳,自從到安置小區後,他發覺吹和跳的人一下子多起來,雖說從四面八方來,但一下子就成了朋友、親友,熱鬧多了,如今他極想組個合唱團,帶領小區更多人一起學吹蘆笙和唱苗歌,為苗族文化傳承傾心盡力。    「搬遷群眾的滿意,就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看著搬遷群眾臉上燦爛的笑容,金光翔欣慰的說道。

做實「後續扶持者」之業

「完成建房,移民入住後,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就是做好移民小區的後續扶持和管理,公共服務、技能培訓和就業指導等要跟得上,只有這樣,搬遷群眾才真正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才有歸屬感、安全感和幸福感。」金光翔這樣說,也努力這樣做。

依山而建真漂亮——航拍雷山縣牛王寨移民搬遷安置點

在他的推動下,統籌人社等職能部門常態化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勞動力就業培訓工作,通過開展勞務輸出、推動就近就地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就業方式,促進搬遷群眾穩定就業。他充分利用安置點建設的商業門面,採取「三年零租金」的優惠政策,吸引企業或個人在安置點內建成扶貧車間9個,尤其是牛王寨安置點的200餘個門面,優先與牛王寨安置小區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籤訂門面經營「0租金」協議,鼓勵搬遷群眾自主創業脫貧。此外,利用發展食用菌產業的契機,協調在安置點內投資1500餘萬元建成產業基地2個,解決近300名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    「以前來縣城都是租房住,現在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在家裡小作坊就能加工做手藝賺錢,還方便照看孩子入學,多好啊。」來自永樂鎮喬歪村的搬遷戶吳勝胡,2017年搬遷到牛王寨後,和妻子在家作坊加工苗族服飾,每套衣服上圖案加工250元,每個星期能做10餘套,服飾加工小作坊給他們帶來了豐厚收入,夫妻倆都很知足。    54歲的周鳳一家五口從西江鎮龍塘村搬到牛王寨,沒花一分錢就申請到一個鋪面,開起了以製作苗族傳統服飾為主的裁縫店。「最近都在趕工,一個月下來有3000多元的收入。」周鳳說,她家屬於因學致貧戶,眼下大女兒大學畢業後到雷山縣雲尖茶葉公司工作,一對「龍鳳胎」孩子上大二,丈夫在城裡打工,她靠手藝賺錢,日子正一天天好起來。    如今,只要你走進雷山縣牛王寨、小河溝、羊排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座高度整齊、設計美觀的居民住宅,各小區的休閒長廊或廣場上,三三兩兩的老人,開心地聚集在一起談論家常、打牌、打羽毛球、下棋……而扶貧車間及各式各樣的門面裡,務工的人們在忙碌著……笑聲、人氣與生機,在各個移民安置小區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美麗的畫卷。

村民們高興參加觀音閣安置小區組織的文化匯演活動.

出於雷山縣易地移民搬遷工作成效顯著,2020年11月,金光翔被國家發改委表彰為「『十三五』奮進易地搬遷幹部」;同年11月,雷山縣移民局被貴州省生態移民局、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表彰為「全省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先進集體」。    「每當看到從各鄉鎮搬遷進來的村民在安置小區幸福生活的模樣,作為全縣移民搬遷總牽頭人,我就感到莫大的欣慰,三四年攻堅的苦和累,值!……」望著移民小區漂亮的夜景,金光翔對自己在脫貧攻堅中的付出發出由衷的感嘆。

通訊員 李格林  鄭志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李麗

編輯餘光燕

編審 熊誠

相關焦點

  • 搬出窮山窩 開啟新生活——化德縣易地移民搬遷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啟德小區是化德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佔地面積66000平方米,已建成移民樓20棟,可安置移民搬遷戶1660戶,目前已安置2012年生態移民500戶、1200人,2014年生態移民233戶、700人,安置易地移民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447戶、1238人。  2017年年底,作為第二批遷入戶的劉福祥,如願分得一套60多平方米的新樓房。
  • 住進新房子移來好日子!臺江縣移民群眾慶端午頌黨恩
    當天,一場以「壯麗70年奮進新時代」為主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在方黎灣社區舉行。來自縣藝術團等單位的文藝工作者為該社區的移民搬遷戶帶來了精彩的文藝表演,共同慶祝端午節的到來。。文藝工作者為方黎灣社區的移民搬遷戶帶來了精彩的文藝表演。  住進新房子  「如今的好生活得益於脫貧攻堅好政策。」
  • 邵陽縣委統戰部積極開展2018年首個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邵陽縣委統戰系統黨支部1月份主題黨日活動。   紅網時刻1月26日訊(通訊員 康娟)1月25日,湖南省邵陽縣委統戰系統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集中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重要論述、省通報(第3期)省委書記杜家毫在2017年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調研成果專題匯報上的講話精神等相關內容。
  • 住上新房子 過上好日子 - 河北日報-11版:地方新聞·保定-2020年11...
    截至10月底,該縣剩餘未脫貧的719戶、1168人全部實現高質量脫貧 □河北日報記者 寇國瑩 通訊員 侯雅楠 「搬出窮山溝,過上好日子。」眼下,在位於淶源縣城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福澤園社區,72歲的王玉福和老伴居住著一套50平方米的安置房,過著曾經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淶源縣曾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我省深度貧困縣。
  • 【我的脫貧故事】王全興: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我的脫貧故事】王全興:住上了新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2020-11-06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太湖縣劉畈鄉: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走進太湖縣劉畈鄉洪河村新畈組貧困戶胡治劉的家中,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簡要的家具擺放整齊,房間也打上了水泥地面。「多虧了黨的好政策,讓我住上了寬敞亮堂的新房!」胡治劉有些靦腆地說道。    現年54歲的胡治劉是洪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家裡住著三間土坯瓦房,房屋年久失修,出現裂痕。
  • 威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徐豔剛到章臺鎮指導調研
    威縣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徐豔剛到章臺鎮指導調研 2020-10-22 2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是如何當縣委書記的
    樸素生活改變周圍目光1982年3月下旬,正定縣委四級領導會議上,來了一位年輕人,「外面穿著一件褪色兒軍大衣,裡面一身舊軍裝,腳穿黑布鞋,頭戴鴨舌帽」。時任正定縣副縣長的何玉向鳳凰網追憶當時的情景。年輕人就是習近平,會上被任命為正定縣委副書記,位列書記縣長之後,分管文教衛生線,並協助縣委書記抓黨務工作。
  • 33歲清華博士,出任縣委書記
    今天(8日)上午,福建上杭縣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宣布王波擔任縣委書記。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他出生於1987年,清華大學博士,系福建引進生,29歲即升任上杭縣長。上杭位於福建西南部,隸屬於龍巖市,轄區的紫金山金銅礦是我國重要的貴金屬基地。
  • 慈利縣許家坊鄉:讓搬遷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
    ,又過上好日子。2016年年底,田洪衛一家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為了一家老小過上好日子,田洪衛決定自己創業。 搬遷戶 田洪衛:「現在國家政策好,對貧困戶有一個貼息貸款、創業基金,就在自己本鄉搞創業,開個水果店,能夠有個機會發展一下。」
  • 【10月20日】王華主持召開縣委常委、副縣長聯席會議
    【10月20日】王華主持召開縣委常委
  • 住上新房子 開啟好日子
    突發變故家庭陷兩難五年前,兒子黃萬軍患上了尿毒症,這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尿毒症到底是什麼病?我聽說這種病很嚴重,治療要花很多錢。」那一刻,沒有多少文化的秦大芳整個人都懵了。兒子的兩個腎都衰竭了,如果不能換腎就需要長期做透析。全家僅靠著丈夫黃明貴在浙江務工的微薄收入勉強維持,醫藥費壓得夫妻倆喘不過氣來。
  • 孫勁濤任永新縣委書記 古秋雲提名為縣長人選
    中國江西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記者曾慶揚報導:記者獲悉,10月12日,永新縣召開領導幹部會議,孫勁濤同志任中共永新縣委書記;古秋雲同志任中共永新縣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提名為永新縣人民政府縣長候選人。
  • 漢壽: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帶頭自清自查立行立改
    為落實省委巡視組關於政治巡視工作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推動全縣巡察質效全面提升,12月24日,漢壽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召開自清自查檢視問題的整改專題研討會。會議由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代理主任、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何彥兵主持,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王君及縣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參加。會議現場會議聽取了縣委巡察辦《關於落實縣委巡察工作專題匯報檢視問題整改方案》的情況匯報,針對自清自查存在的「政治監督不到位、線索處置不迅速、巡察材料不精準」等14個問題逐一提出了具體的整改措施。
  • 貧困戶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貧困戶住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14日訊(通訊員 周田 劉閏慧)「那是沒得比哦,簡直是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近日,談到搬進新居前後的生活對比,家住西湖管理區思源小區的易地搬遷戶李海新樂呵呵地說。
  • 「動態」住進新房子、致富有路子、過上好日子——三臺:易地扶貧...
    「原來住的土坯房在山腰上,又舊又破,快要垮了,莫法住了……」站在新村聚居點的院壩裡,三臺縣金石鎮寨山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年近九旬的吳天壽老人向記者講述住在山腰上的種種不便。2019年,在當地黨委政府易地搬遷政策扶持下,吳天壽老人一家搬進了新居。新房子緊挨著村水泥路,出入方便。說起如今的生活,老人連連感嘆「享了政策的福」。
  • 中共獻縣縣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縣委書記宮建軍...
    中共獻縣縣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縣委書記宮建軍主持會議並講話 2021-01-09 2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7旬老人實名發帖舉報縣委縣政府10宗罪(組圖)
    :《梁平縣87萬人民哭了 縣官老爺笑了——記梁平縣委縣政府欺上瞞下、貪贓枉法10宗罪》。該帖很快就吸引不少網友,並被轉貼到其他論壇,傳播過程中標題被修改為「70歲老人實名舉報:梁平縣委縣政府欺上瞞下、貪贓枉法十宗罪」。不到三天,該帖已經成為網絡熱門話題。根據帖子所留電話,記者聯繫了方孝友,這位今年虛歲70歲的老人說,他從2004年開始關注當地的腐敗問題。「我當過兵,也做過縣百貨公司的幹部,後來回農村種地,現在每月還有1000多元的退休工資。
  • 主題報導|農房改善,讓我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現在,願望終於實現了,不僅搬進了田園雅居的新房,還為兒子舉辦了婚禮。周忠虎高興地說:「今年是國慶中秋雙節同賀,我們家也是雙喜臨門。感謝農房改善的好政策,讓我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周忠虎的父親、80歲的周國泰老人說到新房子更是滔滔不絕:「我們祖祖輩輩都是住在農村的,農村裡面有幾間小房子,現在已經破陋不堪,孩子們在外打工,逢年過節來家,都不好住。最煩神的是,孫子對象早就談好了,都沒有婚房。
  • 「我的脫貧故事」住上新房子,更要過上好日子丨錦屏縣啟蒙鎮巨寨村...
    我是楊世豪,啟蒙鎮巨寨村二組的村民,我由衷感謝國家和政府對我家的恩情,我從來不敢想像我們一個農村人,可以在縣城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家有兩兄弟,以前一直擠在一個90平米的木房子裡面,哥哥結婚成家,有了兩個子女,我們一大家人都擠在這裡,木屋破敗不堪,一頂寫著「貧困戶」的帽子蓋在頭上,壓的讓人喘不過氣。因為我們學歷低,又都無一技之長,打工也只能幹最苦最累的髒活,收入還最低,我也想過出去打工,可是文化水平的限制,我只能就近打點零工,將就維持生活,日子過得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