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的成功少不了香港電影,更少不了這些金牌配角

2020-11-30 閒人電影

香港電影風華絕代,風韻猶存。

不僅為華語類型片奠定了基礎,還將功夫片推向世界各地。

由香港電影出來的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等動作演員,藉由自己的知名度和真功夫,讓中西方斷層的文化交流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而且他們還讓功夫的英文單詞聞名世界並成為中國文化符號,讓白人文化圈全方位碾壓世界的盛況一去不復返。

除了流光溢彩的他們之外,香港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誕生了許多了金牌配角。

如果將香港電影比作一座華美的金字塔,那些巨星們在塔尖,而在底下支撐他們的則是身為綠葉的配角們。

既然提到香港電影的男配角,不能錯過的第一人自然是香港電影的「活化石」石堅。

上世紀50年代開始參與電影拍攝,幾乎經歷了香港電影的每一個階段,他的演藝生涯就是一部香港電影的編年史。

早期的香港功夫片,他是壞人專業戶,也是邵氏和嘉禾最愛用的演員之一,如關德興版的《黃飛鴻》、《如來神掌》和《方世玉》等。

到了70年代,此時的香港電影是李小龍的天下,已經年逾六十的石堅依舊收到李小龍的邀請出演《龍爭虎鬥》中的韓先生一角。

進入八十年代,成龍崛起,可石堅的地位不可動搖,他仍然活躍在銀幕上,與成龍、洪金寶等人頻頻合作。

即使是九十年代,他已經是古稀之年,還是在發揮餘熱,為香港電影盡一份綿薄之力,這樣的演員可謂翹楚。

雖然在資歷上,午馬比不過石堅,可是他對香港電影的貢獻依舊不可磨滅。

他師從張徹,是香港影壇不可多得奇才,從場工幹起,練就了一身本領,編劇、導演、製片、監製,凡是與電影相關的工種,都難不倒他。

在這些工作中,他最愛的還是表演。

1964年出演第一部電影《花木蘭》後,一發不可收拾,四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出演將近五十部電影。

但他最為人樂道的角色有三個,一是《倩女幽魂》中的燕赤霞,二是《殭屍叔叔》中的和尚,三是《笑傲江湖》中的劉正風。

只可惜,俱往矣,午馬熬過了香港電影的艱難時期,卻沒有能扛過病魔的侵擾。

與午馬不同,劉洵極少有午馬的江湖風塵氣度。

恰恰相反,他骨子裡透出一股傳統中國貴族氣度:大氣雍容,即便扮演起反派來,也透露出揮不去的深宮幽殿的氣息。

他的相貌清奇,特別適合古裝扮相,尤其是太監一類的角色,劉洵簡直成了專業戶,而且還是這一領域的王者。

有《笑傲江湖》中的妖邪太監,也有《新龍門客棧》中的詭異太監,還有《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中的滑稽太監。

每一個角色都是一出不同的考驗,劉洵交出的答案不盡相同,但每份考卷都是滿分。

如果以上三位屬於宗師級別,那麼成奎安則是惡人中的佼佼者。

他長著一副噩夢般的面孔,兩道掃帚眉斜插入鬢,一雙牛眼,白眼仁多,黑眼仁少,血盆大口,一臉橫肉,似天生的惡鬼,像人間的夜叉。

由於天資太好,所以他扮演的角色都是同一類型,有著搞笑經歷的黑幫混混,除了在吳宇森的《喋血雙雄》中當了一次老大,其餘的電影都是二把手以下。

他演得混混,既能耍寶賣萌搞笑,又能裝酷扮狠正經,《賭俠》中的「投降輸一半」,成就了賭場經典語錄。

說到反派人物,張耀揚雖然不是四大「惡人」中的一員,但他卻是好勇鬥狠的古惑仔代表。

烏鴉在《古惑仔》系列第三部《隻手遮天》中出場,風頭蓋過了陳浩南和山雞,由此衍生出「不能跟烏鴉同一桌吃飯,因為他在沒開始吃時就會掀桌子」的梗。

他在電影中連續滅了洪興老大蔣天生、東星大佬駱駝以及陳浩南的女友小結巴,得益於這一角色的出彩,後面幾部《古惑仔》張耀揚的戲份逐漸增加。

在他身上,我們能看到成奎安的兇惡,能看到李子雄的陰險,能看到徐錦江的粗魯,可以說,年輕的張耀揚是香港電影黑幫惡人的集大成者。

徐錦江與張耀揚和成奎安不一樣,雖然演的角色也是惡人,卻不讓人害怕。

從《鹿鼎記》中的鰲拜到《英雄本色》中的魯智深,從《倚天屠龍記》中的金毛獅王到《九品芝麻官》中的大內高手。

這個長著一副兇神惡煞模樣的角色,反倒讓觀眾看到了一種可愛,一種總是倒黴,壞事總是辦不成的可愛。

與周星馳的合作讓徐錦江家喻戶曉,但與吳孟達,徐錦江還是稍遜一籌。

吳孟達是香港最貴男配角,是重案組之虎,是軟飯硬吃第一人,更是擅跳草裙舞的二當家。

《賭聖》、《賭俠》、《上海灘賭聖》,三部賭片下來,他與周星馳的熒幕搭檔基本固定,也開啟了銀幕中不務正業、不學無術、臉皮極厚的小人物之旅。

不過,在《蘇乞兒之武狀元》中吳孟達的形象有了轉變,不再是一味的一味的搞怪、猥瑣,而是演變成父子情。

《食神》中他又挑戰了自己,扮演了和周星馳合作的電影中絕無僅有的反派角色,一改往日的溫餘,變得陰狠、得意。

後來的《喜劇之王》更是他演技集大成的一次集中展示,通過場務這個角色的塑造,吳孟達為觀眾展示了他表演才能的另一面:原來笑裡也是可以帶淚的。

只是令人遺憾的是,華語電影再也不會有這樣一個盛世,可以一時間湧現這麼多出色的配角。

其實,人生並沒有主角配角之分,茫茫人世,只要把握命運,每一個人在他自己的世界當中都是主角。

但是商業娛樂文化以特定方式制定著屬於自己的規則,它將演員划進預先設定的類別當中,成為符合觀眾欣賞口味的各種角色。

相關焦點

  • 盤點:香港金牌配角演技不輸任何明星,最後一位很多人不知道名字
    一,範瓊丹 在香港八九十年代女星眾多,但是在電影中飾演醜女的卻非常少,而範瓊丹則是其中之一,在《唐伯虎點秋香》中她是風華絕代的石榴姐,在《九品芝麻官》裡她是性格潑辣的老鴇。二,陳百祥 陳百祥最初是作為歌手出道的,而他的演技也是可圈可點,看起來呆頭傻腦的陳百祥其實非常的全能,只不過因為在周星馳電影中飾演的多隆,祝枝山太過成功而讓觀眾記住了他呆傻的一面。三,午馬 午馬原名馮午馬,他成為邵氏的演員在很早的時候,師傅是大導演張徹,午馬出演過許多作品,拍戲時善於改變,對於不同的人物能夠輕鬆駕馭,代表作有《笑傲江湖》,《倩女幽魂》。
  • 電影中的9大配角,每個你都見過,卻叫不出他們的名字!
    成奎安:在電影《吉人天相》中首次扮演了「大傻」這個角色,後來因為在電影《監獄風雲》中再次飾演大傻一角而被人們所熟識。同時他還出演了《英雄本色2》《古惑仔之人在江湖》《喋血雙雄》等知名作品。因為他的黑道外形和演技,與黃光亮、李兆基和何家駒三人並稱為「香港電影四大惡人」。2009年成奎安因鼻咽癌擴散醫治無效,在香港病逝,享年54歲。
  • 第11屆中國電影金掃帚獎與青年電影手冊華語電影十佳名單揭曉
    其他包括中國內地電影5席,中國臺灣地區2席,中國香港與中國內地合拍片1席。總體來說,本次華語電影十佳獲獎的影片類型上更顯多元化,主題更集中於時代洪流中的人與世界。青年電影手冊2019年度華語十佳,《紅花綠葉》 導演劉苗苗、胡維捷《地久天長》以八項大獎領跑,年度華語十佳影片加上各個單項獎,包括年度導演王小帥、年度編劇阿美、王小帥,年度女演員詠梅,年度男演員王景春,年度女配角艾麗婭、齊溪,年度電影音樂董穎達等,成為最大贏家。
  • 現在是不是電影的黃金時代?
    如果要說華語電影最巔峰的時期,那無疑是8090年代的香港。承接邵氏電影製片廠的光輝,那個年代的香港走出了太多太多的電影才子。
  • 香港電影金像獎趣事,周潤發穿著隨意,成龍未曾拿過該獎影帝
    香港電影金像獎創辦於1982年,是為了鞭策和促進香港電影的繁榮而設立,它和奧斯卡獎一樣取名金像獎。從一開始,它就表明了自己想走的路,那就是「要成為華語影壇自己的奧斯卡」。在香港影業最繁榮的時候,金像獎只評選香港的本土電影,但即使這樣,金像獎「要做華語影壇奧斯卡」依然是底氣十足。
  • 這些國內電影也被國外翻拍過,只因為這些國產電影拍的太好了
    中國電影也有被國外翻拍的案例,這些經典電影相信國人很多都看過,只因為拍的太好看了,看看有哪些吧!1.《無間道》無間道作為華語警匪片巔峰的代表作之一,相信很多國人都是耳熟能詳。2,《英雄本色》英雄本色由周潤發,狄龍,張國榮主演,電影把暴力美學、兄弟情義表現的淋漓盡致,裡面周潤發的炸裂演技讓周潤發圈了無數的粉絲。這部戲被韓國翻拍為《無籍者》,韓國版的口碑嚴重翻車,被人吐槽萬分,情節混亂墨跡,演不出那種兄弟情誼英雄氣概。
  • 那個曾影響了世界的香港電影還存在嗎?
    因為沒有濃濃的香港元素,所以這些東西總會給人一些事似而非的感覺。比如說惡中帶善的反派,痞子氣十足的主角,總會遲到的配角,以及稍顯殘酷的槍戰,還有細節大於內容的故事。因為這些似曾相識的東西,又讓我重新的追憶了一下港味電影,但卻無奈地發現,即便某些電影裡有著濃濃的香港味道,但是老電影中的那種港味並沒有在如今很多的香港本土電影裡呈現,反倒有一種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感覺。
  • 香港電影四大反派,他們曾撐起邪惡半邊天
    香港黑幫電影黃金時期,他們四個因為長相屬於給人留下童年陰影的那類,所以總是出演沒什麼頭腦,還動不動就發脾氣叫囂打架的反派黑幫大哥。80、90 年代香港迅速發展的電影工業需要大量具有辨識度的演員,除了外表清爽的正面角色,那些一眼便可被觀眾認定是「壞人」的狠角也必不可少。這些形象能最大限度得確保觀眾無論在什麼時間走進影院,都能迅速介入劇情,快速「站隊」。
  • 2020年金馬獎這些電影值得關注
    華語電影重要指標——金馬獎本周六就要頒發,對大陸影迷來講今年金馬有些「低調」,哪些潛在的好片將脫穎而出,今天小就為大家從入圍名單中做一番篩選。今年金馬除了有臺灣本地,還有香港、新加坡的華語作品,題材和類型多元。
  • 香港電影中的「四大惡人」,個個晚景悽涼
    上世紀60年代,華語電影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從1979年起,華語電影在兩岸三地湧現出三股力量,即臺灣電影、香港新浪潮,以及內地第五代。
  • 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完整得獎預測,期待古天樂的第一個影帝
    【最佳電影《追龍》有提名,最佳導演卻沒王晶,好尷尬】【以下是對本屆金像獎的完整預測,如有雷同,肯定是你抄我的】最佳電影|《明月幾時有》的機會最大,它相對《追龍》《拆彈專家》等更文藝,而且導演是許鞍華,有得獎慣性。最佳導演|主要是張艾嘉和許鞍華之爭。
  • 香港電影十大惡人專業戶 你認識嗎?
    何家駒1988年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何家駒(1948年3月14日-2015年1月27日),出生於香港,香港演員。1978年擔任電影《牆內牆外》的編劇 。1992年參演電影《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的拍攝及演出。1993年出演王晶導演的喜劇電影《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開始往喜劇方面發展。
  • 一提到黃金配角大家都想到吳孟達,其實他也不遑多讓!
    一提到黃金配角大家都想到吳孟達,其實金士傑也不遑多讓。憑藉著精湛的演技,在大大小小的電影電視劇中出任配角,成為質量的保障。在電影《繡春刀》中,金士傑飾演陰險狡詐的大太監魏忠賢一角,出場不多,但將人物的蔑視、誘惑、試探後轉入歇斯底裡的狀態,演繹得淋漓盡致,憑藉此片金士傑入圍第51屆金馬獎最佳男配。
  • 2020華語新電影十佳,你看過幾部?
    而迷影精神賞創立以來的初心,就是去挖掘、宣傳這些優秀的華語新電影,給予它們扶持與鼓勵。接下來,在一月底的時候,第六屆迷影精神賞將於北京舉辦頒獎禮,屆時年度推薦影片也將最終揭曉。影片時時刻刻洋溢出的這種生命衝動,無法不令人聯想到楊德昌的電影世界。作為處女作,魏書鈞影像表達能力之純熟也是叫人驚訝。影片中的人物關係、情緒糾葛常常通過空間調度來達到的,這需要創作者對影像有非常細緻、敏感、精妙的理解,而這一切還離不開對演員狀態的極佳調控。就華語片來說,絕少見到能像本片這樣把所有演員狀態都調整到同一頻道的,確係年度驚喜之作。
  • 香港電影的流金歲月
    」;周潤發一雪前恥,與成龍開啟香港電影的雙子閃耀時代。萬眾矚目之前,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出演一些配角角色。好不容易因《神鵰俠侶》得來的關注度,也在被TVB雪藏近400天後消失殆盡。為了填補這些漏洞,他只好拼命工作。
  • 此生必看的十部華語電影
    近年來,華語電影票房一路飆升,電影市場越來越有活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愈來愈強烈。這無疑給電影業的發展提供了非常的迷人的前景,可是近些年來演員明星的高片酬讓電影製作陷入瓶頸。因此算得上上乘之作的電影作品屈指可數,更多的是高顏值的粗製濫造。有人說,寧可看外語片也不想看國產爛劇。
  • 這麼敢說的華語男演員,真的不多了
    錢少事多常受氣,看電影成了他最愛的消遣。久而久之,吳鎮宇心中萌生了演員夢。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家人,卻遭到強烈的反對。1990年,周星馳主演的《賭聖》刷新了香港的票房紀錄。然而摸爬滾打近十年,再見面。吳鎮宇只能在同學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演一個小配角。
  • 香港電影,我……祝你好運!
    2002年09月26日15:31:12 南方都市報 竇婉茹   踩著香港電影的屍體,韓國電影如今上去了。  香港電影人不是不著急。  「9.18」那一天,一向晚睡晚起的香港電影人也早早爬起,跑去參加一個於上午9時25分召開的「振興香港電影工作會議」。  會上梅豔芳睜著一雙腫著的眼睛,聽文雋聲情並茂地講香港電影在內地市場的境遇,「發行制度不健全」、「電影賣錢,但把這些錢收回來也有一定的困難」。聽的人心裡一驚,因為一向以來內地市場13億人,是香港電影人很大一個安慰。
  • 1994年的武俠電影《刀劍笑》,為什麼只有劉德華是香港演員?
    劉德華飾演的笑三少,與林青霞飾演的名劍、徐錦江飾演的橫刀,是武林三大高手。因為演員自身的功底,他們打不出李連杰那樣的效果,武打效果全靠鏡頭和剪輯技巧。《刀劍笑》最大的亮點,應該是開場時搞的那個武林十大高手排行榜的頒獎典禮,劉德華那個漫天飛花中緩緩從天而降的出場,簡直帥到沒朋友。
  • 吳京初入影壇「悲慘」境遇:沒趙文卓幸運,第一部電影票房就慘敗
    如果把李連杰、于榮光等人,當成是第一代在香港影壇混跡的動作明星,那麼趙文卓和吳京可以算為第二代(釋小龍算第幾代?),動作片是香港電影的標誌性類型,而這些在內地受過專業訓練的功夫小子們,自然能給港片增添光彩。不過李連杰成名之後,香港導演曾多次嘗試複製這種成功,但都未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