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馬來西亞,雪蘭莪州
爬上五彩漸變色的200多級臺階,走入馬來西亞最著名的印度教聖地——黑風洞。迎面一陣喧鬧,人潮湧過來。當前是吹著印度嗩吶敲著腰鼓的印裔,都光著腳,人群中央是位精赤上身的漢子,下身只圍著黃布。說精赤也不對,但見他口舌被貫穿,近百根自行車輻條粗細的不鏽鋼長針扎入上身和手臂皮膚,撐起兩隻弓形的鋼架,支撐鋼架最粗的四根鋼杆,直徑足有一公分,穿透了他的腰腹部。鋼架上還撐著一米多高的花冠,用金銀、寶石和孔雀羽毛等等裝飾。這裝飾繁縟猶如孔雀開屏般的架子,怎麼說也有幾十斤重。漢子似乎毫不為意,雙手撐腰,隨著音樂搖動著身子,那鋼架上的花冠羽毛也就隨著輕快地跳動。
註:本文未配發刺激眼球的照片。
意外,八月份來到馬來西亞,竟然得以見到每年年初大寶森節上的著名儀式——卡瓦第之舞。這鋼架名為卡瓦第,象徵著枷鎖,信奉印度教的泰米爾人將它背負在身上,作為苦行贖罪,以洗淨自身犯下的罪惡。據說,虔誠的信徒們進入到某種精神境界後,就不會感到痛楚,傷口也不會流血。只是據說。
黑風洞位於吉隆坡市郊,屬雪蘭莪州。這個被稱為印度教聖地的山中洞穴,原本是個鳥獸聚集的地方,一百多年前,華人採集鳥糞做肥料而開鑿了此洞。後來,印度教在洞內外建起了神廟,尤其是那座金光閃閃的40多米高的世界第一戰神像落成後,黑風洞與每年熱鬧非凡的大寶森節更加受到到世人矚目。
本人對宗教並無研究,但也知道這類苦行贖罪的儀軌絕非泰米爾人所獨有。在筆者居住的海南,一年一度的軍坡節上,最刺激的穿杖儀式,就是這類穿舌頭腮幫子的事兒。青海熱貢六月會的「上口扦」,也是同一類東西。
這種披著各類宗教外衣的自虐自懲,在世界各地都曾存在,中世紀歐洲也有一幫自我鞭笞的苦行修道士。
生命、肉體祭獻是原始宗教的遺留,在宗教進入神學時代後,幾大宗教都擯棄了這類血腥的儀軌,現在還能保留下來的,都是在經濟文化落後的地區。
在儒教文化的中國更是如此。《孝經》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其背後的核心意義,就是反對披髮文身自虐祭獻的巫教,將身體歸屬於祖先而非神靈,即所謂祖先崇拜。
我沒弄明白的是,這些所謂的印度教、藏傳佛教、軍坡節的自虐儀式上,信徒為什麼都要穿腮幫子,象徵著什麼?是防止病從口入還是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