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憑這兩眼與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金庸是一代人心目中的「文學」大俠,他為人們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的武俠夢。那麼他的哪些作品可以算得上是「巔峰之作」這位與佛有緣的文化大師又是如何成為書劍英雄,江湖奇才的呢?接下來我們一步步走進這位文化翹楚,也是滿身江湖氣的金庸。
作為金大師影響最為廣泛的作品之一,《天龍八部》並不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但這部《天龍八部》歷時四年才完成。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甚至在華人世界,凡有井水的地方就有「蕭峰」,可以說這部人盡皆知的《天龍八部》是他所有作品中寫作時間耗費最長的一部小說。
然而在《天龍八部》完成之前,金庸的文學的小高峰-《射鵰英雄傳》三部曲業已成書。
相比之下《天龍八部》的政治和社會色彩沒有三部曲濃厚,可以說小說結構更成熟,更為出彩。對於《天龍八部》的創作,金庸是從1963年開始的,前後共有三版,經歷了六稿修訂,最後結局修改了不少,變動很大。
1959年金庸創辦《明報》,最開始經營慘澹,難以生存。《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等都是在這個時期創作的,連載的這些作品維持了《明報》的生存。
因為饑荒,許多流民湧向他在的地方,社會動蕩,這時《明報》對此進行大量的新聞報導,因為流民太多,他們開始向他們提供幫助,維持秩序,做的這些社會活動及報導讓他們名聲鵲起,《明報》逐漸經營穩定。
在這樣的條件下,金庸便開始了《天龍八部》的武俠世界。這本書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宋哲宗時期,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是被改過的。經過《射鵰英雄傳》三部曲的磨練,《天龍八部》的創作內容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書中不再僅僅是宣揚民族和愛國主義,而是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傾向於民族和睦與團結。「天龍八部」原是佛經中的語言,其中包含八種神道怪物, 用作書名來形容書中各種形形色色的人。
劇版《天龍八部》上映時,著名的作詞人林夕為這部電視劇寫下了屬於它的主題曲,名叫《難念的經》。
「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憑這兩眼與百臂或千手不能防。」
大概是金庸信佛,林夕也信,所以兩人對佛教都很了解,佛說的人間五苦:生老病死,日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貫穿在整本書中。段譽與鍾靈和木婉清的愛別離,慕容復的求不得,書裡的人物都在經歷著人間五苦。
陳世驤先生曾經用了八字評論《天龍八部》:「有情皆孽,無人不冤。」世人皆有感情,就會有無限的欲望,所說的「情」便是「欲」。
《天龍八部》之後金庸在1967年開始寫《笑傲江湖》,這部小說的時代背景是架空的,沒有刻意寫發生在某個朝代的事情,它裡面的內容可以發生在任何朝代。這是一部具有一定政治色彩的小說,書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點鮮明。
《笑傲江湖》的書名來自於吳承恩《西遊記》一書中那句:
「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在當時的國內形勢複雜的背景下,金庸寫下這本書,深受其啟發,將對這個時間段的思考融入了自己的小說之中。
此時的《笑傲江湖》是金庸後期作品,文筆和敘述的方式已經是進入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其中跌宕起伏的情節,複雜的矛盾衝突將人物形象刻畫得更為鮮明生動。作品中無處不在宣揚著俠義、仁愛、威武不屈的精神。
書中的正派不正,魔教不邪,所謂正邪之分,只在於人品高低,正義是在心中的,而不是像嶽不群那樣表面君子。這本書是金庸最後一次在書中審視和批判儒家文化,意在展示以天下為己任在封建制度中,被變成了為追求權利而不擇手段。
嚴家炎評論《笑傲江湖》:是金庸運用象徵寓意最成熟的一部作品,金庸不想影射,但有寓意,運用豐富的表達方式,展示多層次意蘊,擴充小說容量。
在完成《鹿鼎記》的創作之後,金庸宣布封筆,對以往的作品進行整理修訂,之後他轉入了政治場地。
這時他的大兒子卻出了事故,因為感情不順利,心情鬱悶,想要找他談心,他當時忙著寫稿沒在意,拒絕了他,結果兒子因為想不開而自殺。年齡才十九歲的兒子的去世,讓金庸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後悔之中。
金庸寫武俠小說部分原因是他的祖父查文清,他從小受到祖父的影響,有很深的愛國情懷,尤為喜歡讀關於歷史的書,為其寫小說打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還有一個人也影響著他,就是他的父親查樞青。
他的父親在他年幼時,經常拿武俠小說《荒江女俠》的剪存版給他看,培養了他對武俠小說的濃烈興趣,後來主動去讀《水滸傳》這類的武俠著作,為他日後的創作提供了靈感。
由於少年時的金庸讀了大量的歷史相關的書,所以他的小說中無不體現著對歷史意義的價值的探尋。他將他書中的人物恰如其分地融入到書中所在的歷史朝代中,會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將歷史上的人物以合理的方式安排到書裡,虛實相加,更為生動。
最後
作家黃易說:「金庸就像一個『黑洞』,把傳統發揮得淋漓盡致,任何人靠近他,就會化為烏有,根本沒法比。」
這樣一個武俠泰鬥在2018年逝世,享年94歲,與佛永伴。耳邊猶能聽見「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把杯酒言歡……」你心中金庸的巔峰之作是哪個呢?
後人把金庸一生所做武俠共編入一個集子-《金庸全集》,一共36冊,這個獨特存在於中國文學之上的通俗讀本,已經成為我國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珍藏全集,值得收藏與讀誦。